被點名了!虛假宣傳卻有恃無恐,22家電商平臺為何這麼囂張

據媒體報道,拼多多、美團點評、國美在線、小紅書、餓了麼、洋碼頭等22家電商企業被官方約談

,通報網絡市場存在虛假宣傳、部分商品存在質量問題、隨意更改促銷活動規則等情況,要求電商企業依法依規開展集中促銷活動。

不少網友拍手稱快,原因自然是最近這些電商企業的促銷活動實在太招恨了。可以看到,隨著雙十一的到來,一大波促銷活動眼花繚亂,各種廣告推送讓人非常煩惱。雖然不少平臺都打著便宜划算的口號,然而對於消費者來說,不經過一個複雜的計算,根本就不知道商品多少錢,網絡購物越來越費時。比起復雜的購物計算,更惡劣的是居然有商家藉此機會虛假宣傳,明降暗漲,欺騙消費者。

被點名了!虛假宣傳卻有恃無恐,22家電商平臺為何這麼囂張

雖然說前幾年雙十一活動剛興起時,不少人在活動中薅得不少羊毛,然而現在雙十一逐漸變味,不少人心裡都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現在的雙十一是真便宜還是假便宜?

騙人的促銷玩法、為帶貨不擇手段騙人的網絡主播、聊天音樂新聞軟件點進去直接跳轉到某電商軟件……各種惹人厭的行為數不勝數。這次22家電商平臺被約談,有人稱,虛假宣傳和質量問題,不應該在315和雙11之前才關注,應該每天都是315。也有人稱,對於電商平臺來說,約談就好比一陣風,等風過後蚊子又照常出來吸血。

被點名了!虛假宣傳卻有恃無恐,22家電商平臺為何這麼囂張


那麼是什麼導致這些電商平臺有恃無恐呢?對於電商平臺來說,口碑就這麼不重要麼?在銷售界,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真正有價值的用戶,都是對價格不敏感的,用戶體驗才是真正關心的。

然而事實情況真的如此麼?其實並不是,除了一些監管難的因素以外,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在於“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比如,從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來看,大多數中國群眾有足夠的時間去比價、有足夠的時間泡在手機上瞎逛、有足夠的時間為了幾塊錢的差價而浪費半小時、也有足夠的時間等快遞。這部分人就是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主要群體,而這個大群體買東西第一看的是什麼?是價格。

被點名了!虛假宣傳卻有恃無恐,22家電商平臺為何這麼囂張

相信對大部分人來說,買東西一個最大的限制就是價格,只有價格合理才能下手。不然就算東西再好,價格不再承受能力之內,消費者還是不會買單。這樣的消費心理也無形中促使了拼多多等電商平臺的“膨脹”。

再比如,就這次不再約談名單中的淘寶而言。雖然一大批人都在控訴、怒罵淘寶蓋樓活動很煩人,然而很多人在罵過之後依然選擇繼續蓋樓、領津貼、天天簽到求助力。消費者自己都捨不得脫離這樣“被掌控”的命運,電商平臺自然無所畏懼。

那麼,怎麼才能解決呢?消費者集體不用網購?事實是不可能的。我們能做的只是管好自己,或者等待一個沒有這麼多彎彎繞繞的全新電商平臺出世。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