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七十載 , 鑄就新興能源工業城

緣煤而建,因煤而興的淮南,是一座以煤炭、電力為主導的資源型城市。70年的砥礪奮進,淮南發展成了新興的能源工業城市,呈煤電化三位一體的發展態勢,並發展了擁有機械、電子、醫藥、建材、紡織、輕工、食品等門類較為齊全的產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了比較獨立完整的工業經濟體系,經濟總量的增長,工業化水平的提升都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砥礪奮進七十載,全市工業快速增長,總量規模、經濟效益、發展貢獻不斷提升,工業經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668戶,2018年實現規上工業總產值1157.1億元,按現價計算,是1949年的4258.7倍。

1978年,全市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3.3%,到2010年,工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至64.3%。進入經濟新常態後,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依然佔據主導地位。

全市煤炭遠景儲量444億噸,探明儲量153億噸,是全國14個億噸級煤炭基地之一、全國六大煤電基地之一,安徽省最大的電力企業集聚地。如今長三角地區每用4噸煤,就有1噸來自淮南;上海每用6度電,就有1度來自淮南。原煤產量由1949年的113萬噸到1978年的992萬噸,提高到2018年的7159萬噸。發電量由1949年的1720萬千瓦時到1978年的38.5億千瓦時,提高到2018年的699.1億千瓦時。

1980年全市規模工業實現利潤總額7008萬元,到2018年利潤總額增至58.5億元;1980年全市工業企業上繳稅金5735萬元,2018年達到129.3億元,是全市財稅收入增長的主力軍。

轉型發展成效明顯

1978年以來,隨著各項改革不斷深入,對外開放逐步擴大,淮南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競爭力逐步增強,工業經濟保持了快速健康的發展勢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淮南市主動適應和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穩增長、調結構、促轉型,踐行“五大發展行動”,工業發展由數量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提升轉變。

2018年,全市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非煤電產業完成工業投資228億元,佔全部工業投資的82.8%。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工業新動能快速成長。同時,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綠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改革開放以來,淮南重點項目加快建設,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充分發揮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推進工業項目建設。在新型煤化工產業方面,裝備製造產業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方面,建材產業方面,均有大量的亮點呈現。

民營經濟蓬勃發展

我市民營經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已經成為我市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力量。

2018年,全市新增私營企業9412戶,同比增長26.9%;新增個體工商戶25345戶,同比增長34.86%;新增各類市場主體35804戶,同比增長30.74%;全市共有私營企業39847戶,個體工商戶14.47萬戶,各類市場主體19.42萬戶。2018年淨增規上工業企業72家,居全省第三。

2018年,全市中小企業納稅74.5億元,貢獻全市稅收的50%以上,吸納全市從業人員的90%以上;規上中小企業工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45%以上。

新時代,新目標,新徵程,淮南工業經濟正在全力推進結構調整,優化工業空間佈局,拓展產業鏈條佈局,落實製造強市戰略,不斷繁榮民營經濟,嚴守生態保護底線,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朝著更高的目標加速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