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赵军华,用“残缺不全”的双手创办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厂

打工仔赵军华,用“残缺不全”的双手创办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厂

赵军华,

从孑然一身的打工仔,

到拥有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厂老板。

自己拉业务、搞印刷、用平板车送货……

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

十个手指先后受损,

四五个手指明显短了半截。

与绝大多数的印刷企业主相比,

作为老板的他却能胜任起印刷中的每一个工种。

赵军华每年把企业80%的利润都投入到购买新设备上,

还经常去外地考察印刷技术的最新发展,

从而确保了企业在印刷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打工仔赵军华,用“残缺不全”的双手创办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厂

赵军华的印刷厂刚印刷出来未折叠成型的包装盒

//

赵军华,从孑然一身的打工仔,到拥有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厂老板

//

浙江台州路桥君华彩印有限公司的赵军华,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残缺不全的十个手指。就是这样的双手,在2007年7月20日召开的全省个体劳动者创业大会上,从浙江省领导的手中接过了“全省自主创业个体劳动者先进个人”的荣誉证书,成为台州市唯一的全省十大外来务工人员创业典型。

从孑然一身来到路桥的打工仔,到拥有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企业老板,赵军华的创业故事中有着许多让人值得学习的地方。

打工仔赵军华,用“残缺不全”的双手创办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厂

赵军华的印刷加工厂

//

自己拉业务、搞印刷、送货,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手指“残缺不全”

//

赵军华是江西鹰潭人。16岁那年,迫于生计的他来到了上海。在学了一阶段木匠后,在朋友的介绍下,他进入一家部队企业学习印刷技术。

“当时一个印刷师傅每月有300元的收入,自己很羡慕。”赵军华说。他于是很认真地向师傅学习,下了班也在不停地钻研,凭着自己的刻苦和努力,掌握了印刷的技巧。

1992年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赵军华从上海来到了台州,来到了素有印刷之乡美誉的路桥横街,被当地一家印刷企业高薪聘请为技术工。由于印刷技术过硬,赵军华这个“上海技师”在当地的名声渐响。

而且,进印刷厂后没几年时间,他还积累了五六万元的资金。 其实,从赵军华当初走出农村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显现了逐梦的个性。

因此,虽然当时打工的收入不低,但他却并不安于现状,在心底里涌动起创业激情。1995年,他投入20多万元在温岭办了一家鞋类包装印刷加工厂。创业的第一年由于只懂技术,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印刷厂严重亏损


在妻子的支持和帮助下,不甘认输的赵军华把机器搬回到横街。

赵军华说起了最初创业的艰难:自己拉业务,自己搞印刷,自己用平板车送货…在很长的时间里,他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时候在印刷机上做着做着就打起吨来,十个手指就是这样先后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现在有四五个手指明显地短了半截。

除了承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赵军华也深知创业路上不进则退的道理。

打工仔赵军华,用“残缺不全”的双手创办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厂

//

投三四百万买时下最先进的日本四色印刷机,每年80%利润购买新设备

//

2002年,他创办了台州市路桥君华彩印有限公司。

企业要发展,就要赶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因此赵军华每年把企业80%的利润都投入到购买新设备上。去年春节期间,他更是一下子投入三四百万元,购买了时下最为先进的日本四色印刷机,实现了印刷效率和质量的飞跃发展。

打工仔赵军华,用“残缺不全”的双手创办年产值数百万元的印刷厂

最为先进的日本四色印刷机

在车间里,赵军华看印刷机的眼神里充满了别样的柔情。和赵军华聊天,不难发觉他俨然与印刷机达到了“人机合一”的程度。

他有些自豪地说:“我感觉自己对印刷机器蛮敏感的。”由于平时喜欢拆装机器,赵军华对印刷机性能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如指掌的地步,从而取得最大限度的印刷效果。

尽管近些年来,印刷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但赵军华对于自己企业的明天却充满了信心。与绝大多数的印刷企业主相比,作为老板的他却能胜任起印刷中的每一个工种

另外,为了开阔眼界,自从企业站稳了脚跟以来,赵军华还经常去外地考察印刷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确保了企业在印刷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END

本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公众号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及应用建议。本公众号是一个个人学习交流的平台,平台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商业目的,如有涉及侵权等,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