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馬一生的潞州節度使王思禮

王思禮是唐朝中期著名將領。少年時期開始學習軍事,成年後從軍報國。安史之亂爆發後,他率軍參與平叛屢立戰功,朝廷升任他為戶部尚書,封霍國公,併兼任潞、沁等州節度使,後又因功累計受封為河東節度使、司空等職。他戎馬一生為穩固大唐基業拼死奮戰,受到了後人的敬仰。

A、將門虎子

王思禮出生在高句麗,他的父親王虔威是朔方軍有名的將領。幼年時期的王思禮受父親的影響痴迷於軍事,並深習兵法。成年後的王思禮參軍入伍,先後在河東節度使王忠嗣、隴右節度使哥舒翰等大唐名將麾下效力,並受到重用。

王思禮最初從軍,先是在朔方節度使王忠嗣麾下效力。由於他深諳兵法,又是名將之後,很快就受到了王忠嗣的重用,從士兵被提拔為將領。公元742年,王思禮在王忠嗣的帶領下,參與了北伐作戰,在桑乾河三次打敗奚怒。次年,又擊敗怒皆及突厥的軍隊,使突厥不敢來犯,塞外得到了一時的安定。王忠嗣善識人才,在任河西節度使期間,又發現了哥舒翰,提升他為衙將,與王思禮同為他效力。《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六》:初,高句麗人王思禮與翰俱為押牙,事王忠嗣。翰為節度使,思禮為兵馬使兼河源軍使。

哥舒翰輕錢財重義氣,很受士兵擁戴,王忠嗣也順應民意又提拔哥舒翰為大斗軍副使、隴右節度使。此後,王思禮與中郎周泌又作為哥舒翰的押衙,開始跟隨哥舒翰。後因攻佔石堡城有功,升任右金吾衛將軍,充任關西兵馬使,兼任河源軍使。

B、死裡逃生

公元755年12月,安史之亂爆發。安史之亂初期,安祿山從范陽起兵,一路攻城奪池,佔領了冀州、魏州,並沿魏州南下,攻克鄴城、奪陳留、取洛陽,在洛陽建立了大燕國。

洛陽被攻克後,叛軍一路向西,來到長安最後一道防線潼關,守將高仙芝因被小人邊令誠陷害,含冤而死。高仙芝死後,哥舒翰受命據守潼關,王思禮跟隨哥舒翰來到潼關。在據守潼關期間,哥舒翰與楊國忠結下冤仇,結果被楊國忠暗算。在楊國忠授意下,玄宗命哥舒翰放棄潼關天險,出兵陝郡,結果在靈寶西原與叛軍相遇,中了埋伏,20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沒。混戰中王思禮的戰馬中箭而死,幸好一名騎兵將戰馬獻給他,才得以逃生。

潼關失守,叛軍又乘勝攻陷長安,玄宗狼狽奔蜀。經馬嵬之變後,玄宗南下劍南,太子李亨北行靈武,並在靈武即皇帝位,廟號唐肅宗。潼關兵敗後,王思禮與呂崇賁、李承光一路追尋太子足跡,終於在安化郡見到了肅宗,被肅宗問責,要以軍法處斬。此時,朝廷正在用人之時,宰相房琯向肅宗力諫請求赦免他們。肅宗在經過了一番思量之後,採用了房琯的建議,但為肅整軍紀還是殺了李承光。王思禮和呂崇賁僥倖逃過一劫,死裡逃生。

C、受封潞州

在靈武經過一段時間的養精蓄銳後,唐朝軍隊得到了補充,有了收復長安的資本。但由於應對失策,前三次都以失敗告終。

公元757年,肅宗決定第四次攻打長安。此時,戰爭局勢已發生了變化,安祿山被其子安慶緒所殺,河東也被郭子儀收復,平叛局勢一片大好。於是王思禮跟隨廣平王李豫(唐代宗)並聯合回紇兵一起對長安發起進攻。

同年9月,唐朝20萬大軍浩浩蕩蕩抵達長安以西,與10萬叛軍列陣以待。戰鬥開始,叛軍起初氣勢兇猛,打的唐軍一路潰敗,眼看第四次圍攻長安又要失敗。王思禮、李嗣業等將領一邊大聲疾呼穩固軍心,一邊衝向陣前,奮力殺敵。都知兵馬使王難得為了救手下將領,被敵軍一箭射中眉毛,皮垂下來遮住了眼睛,他忍痛將箭拔出,又將皮扯去,血流滿面,繼續戰鬥,場面極其慘烈。唐軍將士見眾將領如此勇猛,又紛紛調頭殺向叛軍,叛軍不敵唐軍被斬殺六萬多人,四散而逃,長安城外的戰鬥終以唐軍大勝結束。

看到大勢已去,叛將安守忠只安排一小部叛軍守城,自己則慌忙帶領剩餘殘部逃向洛陽。王思禮率先領軍攻入長安,收復長安。接著,他又率軍跟隨郭子儀趕赴陝郡、曲沃、新店作戰,連連擊敗叛軍,直至收復東京洛陽。由於在收復兩京中王思禮屢立戰功,朝廷於是升任他為戶部尚書,封霍國公,食邑五百戶。不久,王思禮又受封兼任潞州、沁州等節度使。在任職潞州期間,王思禮積極安撫潞州軍民、鞏固城防,大量貯備軍糧、招兵買馬擴充軍隊,隨時做好了繼續為平叛建功立業的準備。

D、圍剿相州

安慶緒洛陽兵敗後退守相州。公元758年10月底,在安慶緒退守相州一年之後,朝廷命王思禮等九位節度使圍剿相州。王思禮受命後,統領潞州行營步兵三萬人、騎兵八千人,沿滏口陘(連接今河北邯鄲到山西長治),東出太行山,直奔相州方向殺去。大軍行至直千嶺與蔡希德一部叛軍相遇,訓練有素的潞州軍在王思禮的帶領下,作戰勇猛,很快就將叛軍的1萬多人全部殲滅,順利挺進到相州城西。

相州會戰之初,唐軍幾路大軍順利會師相州,將相州團團圍住。被困城內的安慶緒急忙向史思明求救,史思明出兵13萬馳援相州。公元759年3月,兩軍展開了對戰。就在雙方激戰正酣之時,戰場上突然間狂風四起,吹沙撥木,天昏地暗,咫尺之間就看不清了。交戰雙方大驚,都慌不擇路潰退,戰鬥就這樣結束了。由於事發突然,後面的唐軍來不及反應就被潰退的唐軍踩倒在腳下,死傷無數,兵器甲冑輜重丟棄一地,損失慘重。因擔心被城裡的叛軍偷襲,諸節度使只好帶著剩餘的殘兵敗退回各自防地。

王思禮在退守潞州後,仍帶領潞州軍主動出擊殺敵。於同年4月,率部在潞城東擊敗史思明部將楊旻,殺敵無數。《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一》:夏,四月,庚子,澤潞節度使王思禮破史思明將楊旻於潞城東。同年7月,為表彰王思禮的功績,肅宗加封他為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次年3月,又加封王思禮為司空。

公元761年7月,王思禮因病去世。唐肅宗下令輟朝一天,追贈王思禮為太尉,賜諡號武烈,並派遣鴻臚卿負責辦理王思禮的喪事。

王思禮戎馬一生為穩固大唐基業拼死奮戰,受到了後人的敬仰。唐代大詩人杜甫寫的《贈司空王公思禮》用現實主義的手法,記錄了王思禮的生平歷史,對他進行了追悼。(來源:上黨晚報 記者 黃建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