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陵墓在什麼地方?

左丿子Filv

漢武帝劉徹的陵墓叫茂陵,位於陝西興平市南位鄉茂陵村。是整個漢朝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建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陵墓,有“中國金字塔”稱號,漢武帝劉徹在位也才54年,陵墓就修建了53年,幾乎他在位的時候每年都在研究怎麼把陵墓修建的更好!




漢武帝劉徹是漢族人的驕傲,如果有機會一定得去看看,感受下漢武大帝的威嚴,陵墓的宏偉,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和秦始皇放在一起評論的帝王,“秦皇漢武”指的就是他們,漢武帝劉徹在位期間,除了抵抗匈奴,他在農業上獎勵耕織、經濟上煮鹽、冶鐵、對外貿易等、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的控制,從而使漢帝國以統一、繁榮、強大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東方。正是如此,茂陵才得以修建的如此宏偉壯觀,茂陵建築宏偉,墓內殉葬品極為豪華豐厚,史稱“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都說財不外露,漢武帝明目張膽的放了如此多的陪葬品,自然就引起盜墓賊的注意了。


茂陵先後遭遇了民間盜墓曹李友的盜竊、赤眉軍、呂布、黃巢起義軍等人的盜竊,這都是有記載的,沒有記載的就不清楚了,到了近代,國家政府保護茂陵,建了茂陵博物館,在不斷的探索下,茂陵的文物竟然還如此之多,很多頂級寶物都一一被發現,現如今科學技術發達,經過勘測,還有說茂陵地宮還完好無損,真假就不知道了,畢竟漢武帝劉徹的屍體都不知所蹤了,野史還說董卓曝曬了漢武帝的屍體,得不到考證。


羽評歷史

恰巧小君前段時間剛去了漢武帝的陵墓,所以就給大家科普下吧。

漢武帝,漢朝的第七位皇帝,他十六歲登基,70歲去世,被葬在了這裡:

陝西省咸陽興平市的茂陵!

“茂陵為何叫茂?”

茂陵是漢武帝死後的居所,古代帝王都喜歡活著的時候就開始給自己建陵,漢武帝也不例外,從他登基第二年起就開始籌劃,一直修了53年才完成,可謂漢朝歷史上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陵墓。

茂陵的“茂”不是因為它這裡樹木茂盛,而是因這個地方在漢代曾是槐裡縣的茂鄉,故得名。據說漢武帝當年來這裡打獵還遇到過似麒麟的神獸和長生果。

“茂陵和金字塔啥關係”

茂陵有一個美稱,叫“東方金字塔”,因為它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個大漏斗蓋在了地面上(如下圖)

頗有點金字塔的味道,這個大斗高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

“茂陵裡有多少珍寶”

說帝王的陵墓就不得不提它裡面的寶貝,茂陵修建於漢朝最鼎盛時期,漢武帝當年修它時可謂集全國之力,有一個記載說

“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宗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

就是說,漢武帝用了全國稅收的三分之一來建陵,而且每年都往裡面放各種珍奇異寶。

放了寶貝的陵當然會惹得盜墓賊心癢癢,於是漢武帝的茂陵在後來的歲月中屢次遭盜,比如農民起義軍赤林軍,還有董卓也派呂布盜過,而且據史料記載,說這盜墓賊們搬裡面的寶貝搬幾天都搬不完,可見數量巨大。

每次寫帝王陵寢,小君腦子裡都有一個字“作”!你說這些皇帝,一方面要防盜墓賊,一方面又往裡面放那麼多寶貝,悖論啊,你不放寶貝不就不會招盜墓賊了嗎,但不放寶貝又怎麼會顯示出自己是皇帝呢?!

死循環吶


宮殿君

漢武帝陵墓在茂陵,也就是今天的陝西省咸陽興平市。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

茂陵於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後元二年(前0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咸陽是關中腹地、涇渭之交的咸陽原,是西漢皇陵的主要集結地。

西漢王朝,凡214年,歷經11位皇帝,建陵11座,有9座位於咸陽原上,其中最為顯貴的有五陵,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

這五陵當時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將其稱為“五陵原”。古詩中有“五陵年少爭纏頭”,“五陵裘馬自輕肥”的記述。

陵墓格局

茂陵形制,是漢興厚葬的典型。

一是梓宮。

茂陵的梓宮,是五棺二槨,五層棺木,是放在墓穴後部槨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後半部是一槨室,它有兩層,內層以扁平立木疊成“冂”形,南面是缺口;外層是黃腸題湊。其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檫和楠木,三種木料,質地堅細,均耐潮溼,防腐朽性強。[7]

二是黃腸題湊。

所謂“黃腸題湊”,“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內向,故曰題湊”。據史籍載:天子死後,所作黃腸題湊,表面打磨光滑,頗費人工,要由長90釐米,高寬各10釐米的黃腸木15880根堆疊而成。

三是便房。

梓宮的四周,設有四道羨門,設有便房。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9] 。簡單地說,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饗之所,將其生前認為最珍貴的物品與死者一起殉葬於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

四是地宮。

茂陵這座“金字塔”在高大的夯土封冢之下,是它的核心建築——地宮,成為“方中”。張湯調任茂陵尉,他親自抓的一項具體工程就是“方中”建設。方中內部豐富多彩。

文物遺存

茂陵的地宮內充滿了大量的稀世珍寶。《漢書·貢禹傳》雲:“武帝棄天下,霍光專事,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魚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盡瘞藏之。”

茂陵南邊有石碑二通,標誌一通。碑一,上題銘:中為“漢孝武帝茂陵”。上款為“賜進士及第兵部侍郎陝西巡撫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加五級畢沅敬書”。下款為:“大清乾隆歲次丙申孟秋,知興平縣事顧聲雷立石”。

鎏金銅馬

茂陵的群雕獸像、人獸相博的藝術造型,是漢武帝留在茂陵的十分珍貴的重大文化遺產,空前啟後的“國之瑰寶”,是兩千多年前漢文化遺產,是中國大型雕刻的鼻祖,是中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體積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大型石刻群,在十四件造像巨雕作品中有十二件被國家文物局鑑定為“國寶”。

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開渠,著名作家賈平凹以及前輩文史大師郭沫若等,都曾對其有“歎為觀止”的讚賞。特別值得指出的是,這批巨雕中的“馬踏匈奴”、“躍馬”、“起馬”,最受歷代學者和遊人的推崇,並認為這些“馬”的作品,可能出自漢武帝的授意。

漢武帝痴愛寶馬,天下聞名。在中國歷史上,為能得到寶馬、良駒而出詩作的皇帝,漢武帝是第一人。

鎏金銅馬

1981年5月在平陽公主墓南,西吳鄉竇馬村農民在平整土地時發現這件文物。

高62釐米,長76釐米,通體銅鑄鎏金,昂首,翹尾,四腿直立,體態矯健。頭部造型甚為生動,粉鼻亮眼,兩耳豎立。史書記載其為“金馬”,系以西漢時大宛國的汗血馬為原型而精製的工藝品。

這件國寶,現收藏在茂陵博物館。

鎏金鋈銀銅竹節燻爐

1981年5月1日下午,興平縣西吳鄉竇馬村群眾在茂陵三號無名冢南60米處平整土地時,發現漢從葬坑一座,茂陵博物館對該從葬坑進行發掘清理,共發掘出文物236件,其中有國寶級文物兩件(鎏金銅馬、鎏金銀高擎竹節燻爐),一級文物37件。

高58釐米,底徑13.3釐米,口徑9釐米,蓋高6 釐米。爐蓋口外側刻銘文一週35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燻爐一具,並重十斤十二兩,四年內宮造,五年十月輸,第初三”。

底座圈足外側刻銘文一週33字:“內者未央尚臥,黃金塗竹節燻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

錯金銀銅犀尊

重13.3公斤,高34.1釐米,長58.1釐米,寬20.4釐米。
1963年1月11日,興平縣竇馬村村民趙振秀在村北土壕取土時,發現西漢珍貴文物錯金銀銅犀尊,積極交獻國家。經國家文物局專家組鑑定為國寶文物,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四神紋玉鋪首

首於1975年在茂陵東側發現,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漢代藍田玉雕中最精美的一件,現收藏在茂陵博物館。

橫寬36.5釐米,灰綠色,下有凸鈕,四角略弧圓,分別碾琢其時流行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像。器物下方以環鈕為鼻樑,上連粗眉和暴起雙眼,形成大獸面,下緣則以8條豎紋勾勒出寬大的排牙。圖案化的形象莊嚴凝重,工藝精美,線條運用剛柔相濟。

鎏金銀銅漆耳杯

1981年5月茂陵一號無名冢南出土,整體分為座、杯上下兩部分,座為盤足,柿蒂狀支架,承託耳杯

。酒杯平面呈橢圓形,圓形底,兩側附耳,紋飾華美,漆工與鎏金皆非常精湛,是研究西漢工藝美術史的珍貴實物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