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四百年前的一天,一群秀女在宮監的帶領下,由神武門進入大內,入宮選秀。在宦官的催促聲中,五千名從全國各地甄選出來的秀女,即將迎來自己人生的一大轉折。三個人,只有三個人最後能夠成功脫穎而出,成為皇帝的后妃,張嫣亦在這支隊伍之中。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原神武門

張嫣忘不了臨行前,父親不捨與期望的神情。母親早逝,父親只是一個鬱郁不得志的生員,家裡還有弟弟妹妹。張嫣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替父親分擔家務,照顧弟弟妹妹的生活。但每到深夜,父親讀完書後站在院子裡孤寂的身影,張嫣總是一陣心酸,家裡的存米又不多了。

五千取三,即使是對自己容貌頗為自負的張嫣,每每想到此處心裡也是一陣發慌。就算選不上,如果能留在宮裡,每個月的薪俸應該也能補貼家用吧?張嫣心裡暗暗地想著,這是她留給自己最後的退路。

冊封為後——張嫣貌美無雙,才情俱佳

張嫣,字祖娥,小名寶珠,河南開封府人氏。天啟元年,年僅15歲的張嫣被冊封為後,母儀天下,史稱明懿安皇后。

《明懿安皇后外傳》曾經這樣描述張嫣的容顏:

厥體頎秀豐整,面如觀音,眼似秋波,色若朝霞映雪,又如芙蓉出水;發如春雲,眼同秋水,口如朱櫻......豐碩廣額,倩輔宜人.....行步如輕雲之出遠岫,吐音如白石之過幽泉。

古人對美女的描述的確意境獨到,僅僅就這段文字讀起來,似乎已經是仙氣十足,撩人心扉,可見當時張嫣的美麗,堪稱完美。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宮廷劇照

張嫣的出現,對於朱由校來說,應該是一個非常新奇的體驗。

首先,張嫣美麗,這點已經反覆強調了,毋庸置疑,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

其次,張嫣性情端莊,開朗。相對於朱由校的悶,張嫣的活潑無疑給他的生活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變化。張嫣有一次故意在朱由校面前讀書,朱由校好奇地問讀什麼書,張嫣答道:《趙高傳》。意在影射魏忠賢專權。

很多人從這件事情裡,讀出的是張嫣和魏忠賢的勢不兩立,烘托張嫣的賢后形象,而朝史暮想則看到了張嫣的直率和對丈夫的柔情。

再次,張嫣頗有才情。張嫣的父親張國紀雖然落魄,但終歸是儒生之材。史料記載,張嫣在做完家務之後,喜歡讀史書。而相較於朱由校這個“學渣”,一個成熟,有才情的妻子,無疑會產生巨大的吸引力。這既是一種性格上的互補,也是因雙方成長環境的差異而產生的吸引。

男女之間的情事,總是來得那麼猝不及防和毫無由頭。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明熹宗朱由校 像

朱由校對家人好,是出了名的。究其原因,應該和其自小極少受到父母完整的疼愛有關。也是,父親太子之位搖搖欲墜,每日患得患失;母親一直被李選侍欺辱,抑鬱而終。這樣環境成長起來的朱由校,自然格外珍惜家庭的圓滿。

所以,在張嫣身上,朱由校應該是給予了充分的信任和大量的情感寄託的。這些特質,從後來魏忠賢和客氏屢屢做局迫害張嫣,朱由校始終護著張嫣,而可以得到應證。

原本應該是君愛後賢的一段佳話,但放到了晚明的混亂朝局中,卻終究上演了一幕幕令人唏噓不已的悲情劇目。

對抗閹黨——年輕的皇后有著高明的手腕

天啟年間的政局,四個字就能說明問題,即——閹黨當道。對於魏忠賢和閹黨的是是非非,朝史暮想在這裡不再展開,我們以張嫣的視角和親歷事件,來談談張嫣和魏忠賢的矛盾。

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張嫣和魏忠賢的矛盾,是無法避免的,帶有先天屬性。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魏忠賢 劇照

魏忠賢可以算是走裙帶關係上位的。他的姘頭就是朱由校的乳孃——客氏。客氏在朱由校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諸如母親,乳母,侍女,甚至是性啟蒙者等諸多角色。朱由校對客氏有著極強的心理依賴。

在朱由校登基之後,客氏自然水漲船高,被封為“奉聖夫人”,可以隨意進出大內,在諸多事情上能夠影響朱由校的決斷,說她掌管了朱由校的後宮也不為過。

張嫣作為中宮皇后,自有統領後宮之責。僅此一點,張嫣和客氏就必定會有衝突。從而推出,張嫣和閹黨也必定會勢成水火。

事實上,早在選秀的時候,客氏已經表現出了對張嫣的敵意。由於忌憚張嫣的美貌,客氏隱隱地覺得此女日後恐為大患,就曾經建議朱由校從另外兩名秀女中選擇皇后。只是最後架不住朱由校和趙太妃對張嫣的認可,張嫣依然被定為皇后。

從史料來看,魏忠賢和客氏,曾經多次對張嫣進行迫害,而張嫣除了一開始的不知天高地厚,把客氏喊進宮訓斥過一頓,其後所有時間裡,張嫣都是被動接招。由此可見,

張嫣這個中宮皇后,其權力有名無實,甚至只能堪堪自保而已。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宮廷劇照

我們舉幾個例子吧。

(張嫣)嘗召客氏至,欲繩以法。客,魏交恨,遂誣後非國紀女,幾惑帝聽。三年,後有娠,客,魏盡逐宮人異己者,而以其私人承奉,竟損元子。——《明史·卷二》

不得不感嘆古文的精煉,區區幾十個字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朝史暮想給大家介紹下以上內容。

第一,張嫣曾經把客氏召進宮教訓了一頓;第二,魏忠賢和客氏誣陷張嫣是盜匪之女,並非張國紀親生,以動搖其後位;第三,天啟三年,張嫣懷孕,忽然感覺腰痛。魏忠賢,客氏用私人借為張嫣按摩之際,重擊了張嫣腰部,導致張嫣流產,之後張嫣再未懷孕。

這些內容是光明正大地寫在正史裡的。各位發現了什麼嗎?

張嫣始終無法掌控宮中權力,客氏和魏忠賢想讓張嫣流產,竟然可以做得如此正大光明,肆無忌憚,而事後可以把屁股擦得乾乾淨淨。朝史暮想相信,在魏忠賢,客氏和張嫣之間,他是能夠做到一碗水端平的。因為客氏和張嫣對於他來說,都是“家人”。所以,張嫣和客氏的鬥爭,最後只能以實力來說話。很不幸,一二十歲的張嫣,在權謀上和資源上,顯然不是客氏的對手。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宮廷劇照

不過張嫣也不是沒有做過反擊。除了前文所述,張嫣特意用《趙高傳》影射魏忠賢外,張嫣也用了兩種途徑去對抗魏忠賢和客氏。

其一,用國舅爺張國紀串聯朝臣,對抗閹黨。這招沒毛病,一個在宮內,一個在宮外。張國紀就和東林黨人保持了密切的聯絡,以致於之後東林黨被團滅的時候,張國紀就是一個很重要的誘因。

其二,張嫣積極拉攏宮中妃嬪。這個事情,史書的記載是說張嫣大氣,不獨佔朱由校,給其他嬪妃提供接觸朱由校的機會。在朝史暮想看來,張嫣這招可謂是釜底抽薪。

魏忠賢為什麼這麼猖狂?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得到了客氏的全力支持。如果把朱由校對客氏的依賴心理,轉移出來,哪怕是一絲一毫,對於大局都可能有莫大裨益。通過其他嬪妃,稀釋客氏的影響,組成攻守同盟,張嫣的政治手腕,也絕不可小覷。

但是在絕對的實力面前,張嫣毫無意外地失敗了。東林黨的覆滅,閹黨的一派獨大,張嫣明白只要朱由校在位一天,客氏和魏忠賢就永遠不會倒臺。於是,她收斂了自己鋒芒,遮掩了自身的傲氣,力求自保,等待時機。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東林書院

天啟七年,張嫣等待的那個機會到了。

朱由校意外落水病重,後因濫用藥物,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在客氏和魏忠賢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意圖做最後一搏,打算來一出“狸貓換太子”的戲碼時,張嫣果斷地站出來了。

望著朱由校近乎油盡燈枯的面容,眼淚不住地從張嫣眼眶裡劃出。眼前這個男人,他也許懦弱,也許荒唐,也許不是一個正統意義上的好皇帝,甚至他連自己的妻兒都沒能保護好,但終究是張嫣的夫君。這個男人,她愛過卻也恨過,給她帶來過無盡的甜蜜,卻也同樣讓她遭受了刻骨的痛苦。

“傳位給信王吧,他是最好的人選。”張嫣堅定地說出了心中的想法。朱由校本已空洞的眼神,恢復了幾分生機,旋又微微一笑。這一次,他選擇相信自己的妻子。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朱由校和張嫣 劇照

天啟七年八月,明熹宗朱由校駕崩,信王朱由檢兄終弟及,登基為帝,即崇禎帝。同年,閹黨逐漸失勢,十一月,魏忠賢畏罪自縊。

以身殉國——為何張嫣有如此高的關注度

張嫣最後的結局,令人唏噓不已,卻也最終成就了她。

朱由校臨終前,曾拜託崇禎替自己好好照顧張嫣:

中宮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諫,獲益頗多。今後年少寡居,良可憐憫,善事中宮。——《明懿安皇后外傳》

好一句“今後年少寡居,良可憐憫”。朱由校駕崩,享年23歲,而張嫣只有22歲。22歲的年紀,在我們今天還可能只是個學生,而張嫣卻要開始守寡了。縱身為皇后,享受太后尊榮,又能如何?換了是你,你願意嗎?

崇禎十七年,李自成攻破京師。國破之際,崇禎表現出了帝皇最後的氣節。他命令自己的周皇后自縊,刺死了自己的小女兒,讓人傳口諭要求張嫣殉國,之後自己上煤山自縊。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攻城場景

關於張嫣的最後下落,歷史上有多個不同的版本。有說張嫣接到崇禎口諭便在宮內上吊的,這是《明史》採信的一種說法;有說當時情況混亂,農民軍已經殺進大內,張嫣混在人群中出宮,躲避到成國公府,之後自縊的;也有說張嫣被農民軍俘虜,得到了善待,張嫣最後仍自縊而亡的。

為什麼張嫣最後的下落有如此之多的版本,而結局卻都是以自縊收場?為什麼張嫣能夠得到如此多的關注,以致於到了清代,對於張嫣的事蹟和最後下落,仍是坊間好事者津津樂道的話題?

朝史暮想認為有以下原因。

第一,張嫣在明末底層百姓中,口碑極佳。東林黨幾乎掌控著整個帝國的輿論,而張嫣對抗魏忠賢,客氏的形象經東林黨人口口相傳,已經深入民心。

第二,張嫣貴為朱由校的皇后,經歷了喪子喪夫的慘痛,恪守婦道,母儀天下。即使在崇禎朝,張嫣也委婉地向崇禎勸諫過,心懷天下,確實值得尊敬。

第三,張嫣貌美,且為前朝遺孀。宮廷密事,向來都是坊間樂於探討窺探的話題。

第四,張嫣以死殉國,後世無不感嘆。作為一個女人,即使身份尊貴,依然也只是男權的附庸。國破家亡,滿目瘡痍,張嫣無能為力,只能以死殉國,保留自己最後的尊嚴。

這也是為什麼會出現農民軍善待張嫣,張嫣仍然求死這一版本的原因。

閒話明史,大明懿安皇后——張嫣

故宮一角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我們不知道張嫣在生命的最後一刻,把白綾套入玉頸時,腦子裡會閃過什麼畫面。是自己幼時嬉戲玩鬧的庭院,是入宮選秀的惴惴不安,是自己大婚時的滿目猩紅,還是夫君離世時的悲苦淒涼。

也許這些都不重要了,喪子,喪夫,以致今日之喪國,她所珍愛的一切,都已幻化破滅。

明懿安皇后,張嫣,15歲入宮為後,18歲遭閹黨陷害失子,22歲守寡清居,38歲自縊殉國。她美豔無雙,性情端莊,屢次對抗閹黨卻難撼其分毫,堪堪自保。力挺崇禎上位,終促閹黨覆滅。國破之際,亦坦然赴死,留下一縷香魂。

說到底,她終究是個苦命的女人。

朝史暮想獨家原創,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參考資料:《明史》,《明懿安皇后外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