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淵之盟使宋遼結為兄弟?宋遼:我都不信

1005年1月,宋遼兩國在澶淵(或稱澶州,今河南省濮陽市)簽訂和約,雙方互相撤兵,從此約為兄弟之國。按照一般說法,這一和約使宋遼兩國實現了長久的和平。但事實真的如此嗎?或許除了兩國君主口頭上稱兄道弟外,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兩國真正成了兄弟之國。

澶淵之盟使宋遼結為兄弟?宋遼:我都不信

澶淵之盟

澶淵之盟的性質決定了兩國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和解

澶淵之盟實際上是宋遼兩國都沒有實力消滅對方時,不得已壓下主戰派而進行的和解。

據《契丹國志》記載,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皇后述律平曾對遼太祖說:“雖得漢地,不可居也,萬一磋跌,悔何指及?”以此勸阻他不要吞滅後晉。而在宋遼澶州之戰中,宋軍據城而守,後有皇帝督戰,前又射殺遼軍大將,士氣正盛,處於對遼軍事優勢中。因此,無論是遼國立國以來的內部阻力,還是當時戰場上的實際態勢,都是不允許遼國南下一統的。

澶淵之盟使宋遼結為兄弟?宋遼:我都不信

遼太祖有心統一卻沒有這麼做,或許是實力和國內部分人的反對使然

反觀北宋,在常年對遼作戰中始終未能完成奪回燕雲十六州的戰略目標,甚至常常在戰術上為遼軍所敗。澶淵之戰最緊張之時,宋真宗甚至想遷都避戰。由此可見,北宋本身就缺少消滅遼國的軍事能力,甚至一度出現了“恐遼症”,這種心理就大大推動了雙方和解的可能。

澶淵之盟使宋遼結為兄弟?宋遼:我都不信

北宋名相寇準:說服真宗御駕親征的關鍵人物

因此,澶淵之盟是宋遼兩國由於不願戰、不能勝而被迫簽訂的和約,雙方都沒有真正地擊敗對手,這就給兩國在軍事上停戰後,在經濟和文化層面的較量埋下了伏筆。

隨著雙方貿易的正常展開,宋遼貿易戰全面打響

澶淵之盟中涉及經濟方面的規定,一個是北宋每年向遼國提供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以作“軍旅之費”,另一個是雙方在邊境設置榷場,開戰貿易。在軍事上無法獲勝的北宋,就通過自己強大的經濟實力逐漸佔據了貿易戰的上風。

當時,北宋的出口貨物主要是茶葉、香料、瓷器、漆器等日常生活用品和奢侈品,進口的則是遼國的牲畜、礦物等特產。從種類和重要性上來說,北宋的商品明顯更有競爭力,即更能引起遼國上下對宋遼貿易的依賴。

澶淵之盟使宋遼結為兄弟?宋遼:我都不信

地理位置決定兩國主要產品種類

在取得這樣的優勢後,北宋於是提高商品關稅,使遼國財富大量流入北宋,即便有北宋歲幣的支撐,遼國還是在對宋貿易逆差中承擔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可又不得不接受北宋的壓迫。

例如,茶葉就是北宋手中的一副張王牌。據稱當時遼國人極嗜喝茶,一天不喝茶就會生病。巨大的市場需求使北宋大量出口茶葉,同時通過關稅狠狠賺上一筆。

澶淵之盟使宋遼結為兄弟?宋遼:我都不信

茶葉是宋遼貿易戰中的主角之一

這麼做的結果就是遼國財富不斷減少,本幣流通量也急劇下滑,最後不得不依靠北宋貨幣系統維持國內貨幣流通,從而使北宋控制了遼國的經濟命脈,而禁止對宋出口重要戰略物資馬匹的遼國,更無力扭轉貿易戰中的劣勢局面。

可以看出,雙方貿易是經過精心算計的,遼國的馬匹、北宋的硫磺和銅鐵等物資都是嚴格限制出口的,雙方在互市之初就提防對方通過貿易對自己形成威脅,而北宋通過遼人對本國產品的高度依賴成功滲透了遼國經濟,打贏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高度漢化:宋對遼文化入侵的勝利

其實,北宋為了防止遼國學習到漢人先進知識,對出口圖書的種類和數量都是有嚴格限制的。但是,一方面,遼國通過鼓勵商人走私北宋刊印的圖書而獲得了大量南方書籍;另一方面,在宋遼息兵後,官方和民間和平交往不可避免地使漢文化對遼人遊牧文化產生了衝擊(儘管不是北宋的主觀意圖)。

例如,“三蘇”之一的蘇轍在出使遼國時,曾看見遼國有一部刊印不久的兄長蘇軾的新詩集《眉山集》。看見這本北宋國內都才刊印不久的書出現在遼國,蘇轍驚訝之餘給蘇軾寫去一首詩:

誰將家集過幽都?逢見胡人問大蘇。莫把文章動蠻貊,恐妨談笑臥江湖。

這首詩向我們傳達了兩個信息:首先,遼國如此迅速地獲得蘇軾新書,可見當時遼人對北宋圖書的渴望和由此引發的圖書走私的猖獗,這也使遼國如願獲得了大量書籍。

澶淵之盟使宋遼結為兄弟?宋遼:我都不信

蘇軾滿腹經綸,其才華在宋遼都得到高度肯定

其次,蘇轍在後半首詩中勸告哥哥不要讓遼國知道他的文章,那會引起不良後果。這實際上就反映出蘇轍作為北宋朝廷使節對遼國的警惕(也是北宋官方態度的體現)和一般宋人對遼國的擔憂。

但是,

和平年代的到來,使遼國不再需要枕戈待旦,吟詩作賦、品茗論道、崇文輕武(主要指北宋重文輕武政策)的漢文化逐漸磨滅了驍勇尚武的契丹遊牧文化,契丹族和漢族在意識形態、生活風格方面的差異越來越小,這並不是一人哪怕是一國“莫把文章動蠻貊”能夠做到的。

這種變化,從長遠來看,促進了民族和解和融合,對於先進文化的傳播有著積極作用。但就遼國本身國運來看,高度漢化使遼國民風日趨柔弱,軍隊戰鬥力下滑嚴重,間接導致了遼國在不可一世的女真鐵騎的打擊下走向了滅亡。

趙濤、劉揮《世界貿易戰簡史》

張希清主編《澶淵之盟新論》

葉隆禮《契丹國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