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歷史書是怎麼描寫元朝的?

冰涼魚3


這個問題就非常尷尬了,因為在蒙古的教科書中,根本就沒有“元朝”的概念,他們所熱愛和驕傲的,是那個永遠也回不去的“大蒙古帝國”。

常言道,“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因為後人的編撰和總結,所以所謂的歷史,尤其是教科書歷史必然帶有當代人的意志,也必然表現出嚴重的階級性和主觀性。

而蒙古歷史的這些特性尤為明顯,儘管近代以來,蒙古從來都沒有過自己的立場。

從1911年沙俄趁辛亥革命動盪煽動漠北蒙古分立以來,蒙古撕裂的潘多拉魔盒由此打開。雖然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沙俄崩潰等一系列變故,但後繼的蘇聯依然在撕裂蒙古的道路上“矢志不移”,並最終扶持蒙古於1924年成立共和國,1945年最終另起爐灶。

作為噬土成性的國家,蘇聯從未放棄將蒙古納入版圖的打算,但因為已經失去了最佳的吞併時機,所以這個紅色帝國最終選擇了將蒙古作為中蘇之間的戰略緩衝。在蘇聯的嚴密控制下,蒙古開始了深刻而全面的“去中華化”道路。

因為在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軍事等方面完全被蘇聯控制,因此蒙古的歷史也不可避免地帶上了蘇聯的印記,那就是“極端反華”。

雖然1991年蘇聯解體後,蒙古終於獲得了所謂的“自由”,但“反華”主旨沒有改變。

在蒙古一如既往的歷史認知中,首先蒙古始終是一個主權國家,和我國的前身中原王朝從來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歷史上被中原王朝視為北方走馬燈的遊牧民族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少數民族,都是蒙古歷史上陸續出現的先祖。

當然,蒙古最引以為傲的祖先,還是威震世界的成吉思汗。

因為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核心位於今天的蒙古境內,所以蒙古人自然而然也將成吉思汗奉為自的祖先,而對於我國尤其是內蒙古也將成吉思汗視為祖先的做法,他們是極其憤怒的。

在蒙古人看來,成吉思汗作為蒙古人的祖先,不僅給了蒙古族和腳下土地的名字,更被蒙古人創造了面積空間廣闊的大帝國,而所謂的元朝就是蒙古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所以,歷史上的蒙古,對我國有著巨大的優越感。在蒙古人看來,清朝統治漠北蒙古是對蒙古的欺騙和背信棄義,而清朝時期的蒙古和滿清在地位上是平等關係,如同20世紀的蒙古和偽滿洲國。

當然,最令蒙古恥辱的,也就是被我國統治的屈辱歲月,蒙古人也並沒有迴避,而是大膽地選擇了正視現實,這就是1919年徐樹錚對蒙古的野蠻侵略,到1921年蘇俄軍隊前來解救,總共屈辱了兩年。

所以,作為蒙古人的驕傲,所謂的元朝絕對是值得大書特書的輝煌時代。不僅是元朝,還包括縱貫歐亞的四大汗國。

不過,因為俄羅斯是蒙古歷史的創造者,而因為俄羅斯歷史上被金帳汗國殖民的不堪回首的歲月,所以俄羅斯始終拒絕承認金帳汗國是俄羅斯歷史的一部分。

而恨屋及烏,不敢造次的蒙古也只能對俄羅斯的主觀性言聽計從,所謂的四大汗國更像是蒙古的生拉硬套,和蒙古帝國同宗同源的四大汗國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

概括起來,一個沒有自主權的國家,是不可能,也不配擁有真正客觀的歷史的。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元朝時期是外蒙古歷史教科書中描述的蒙古帝國最輝煌時期,在蒙古的教科書中,共有四大部分內容是講述其古代與中國的關係。教科書的總基調是不承認中國曾統治過蒙古草原,而蒙古帝國曾統治過中國一百年。

眾所周知,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封建大一統王朝,而蒙古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之一,同時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歷史上中國和蒙古長期融為一家,擁有著共同的歷史,其中就包括成吉思汗,還有蒙古建立的元朝。

那麼,在蒙古的歷史教科書中,是怎麼講述與古代中國的歷史的呢?

蒙古教科書認為自己的歷史文明來自於蒙古草原,而中國的歷史則來自於農耕文明,在整個古代蒙古崛起的過程中都在與古代中國爭奪蒙古草原的控制權。

他們教科書認為中國古代的河套地區原本是屬於草原文明的,後來被中國侵佔並將其成功的改造成農耕文明。蒙古人就一直在與中國爭奪草原,期間互有勝負,但最終的結果是不好的,沒能保護好草原。

教科書中給出的原因是,蒙古內部的分裂致使中國有機可乘,最終才導致蒙古喪失了大量的草場。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成吉思汗的出現,才宣告終結。

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的各個分裂部落,使得蒙古力量空前強盛。此時的蒙古與中國的爭奪勝多負少,還在蒙古建國初期成功的殖民了中國,建立了元朝。

對於元朝,蒙古教科書是這樣描述的: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帝國,他的子孫們通過連年的征戰,佔領了當時歐亞大陸上除東羅馬之外的幾乎所有文明古國。

在十三世紀,蒙古帝國版圖包括中國、俄國、朝鮮、中亞、西亞及東歐等帝國,版圖面積之廣大,是歷史上面積最大的帝國。蒙古人形成了曠古絕今的大蒙古帝國,這是蒙古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書中說,在過去的歷史中,蒙古佔領過中國一百年,而中國只佔領過蒙古兩年。關於清朝時期的歷史是這樣描寫的:滿洲人用武力霸佔了蒙古草原,迫使蒙古實行和親政策後仍然背信棄義,入侵蒙古並進行分化瓦解。

此處說的和親是指漠南蒙古的博爾濟吉特氏公主嫁給皇太極一事。蒙古認為清朝對他們進行人口控制,禁止他們自由遷徙,對他們實行奴化教育等。蒙古將這一時期稱為:滿洲國殖民蒙古國的時代。

而當時的中國與蒙古國一樣都受到滿洲國的殖民,中國和蒙古國是滿洲國地位平等的兩塊殖民地。書中講述在蒙古歷史博物館裡,陳列著康熙皇帝的軍威碑,這是做為蒙古的恥辱來紀念的,讓蒙古人奮發圖強,重建偉大蒙古帝國。

教科書中認為,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提倡五族共和,但蒙古人根本不願加入。之後蒙古重新獲得了獨立,而曾經與他們同處在清朝統治下的中國人,卻毫無理由地說蒙古是中國的一部分,北洋軍入侵蒙古。

很快使得漠南蒙古失守,就在漠北部分也快失守時,俄國人給予了蒙古無私的幫助,蒙古人與俄國友邦一起,英勇的打退了北洋侵略軍。在俄國發生劇變時,中國的徐樹錚又趁機入侵蒙古,蒙古政府無能的成為了中國附庸。

還有蒙古教科書認為,蒙古人從基因和語言上是屬於阿爾泰系,他們和多種多樣的突厥系,通古斯人比如韓國人,北方日本人等有關係。而蒙古人和中國人沒有任何關係,中國人和南太平洋的馬來波尼西亞人有關係。

總之,在蒙古與中國的歷史上,蒙古教科書將元朝描寫為蒙古帝國的一部分,是蒙古殖民中國的時期,也是蒙古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


野史也是史


蒙古國自己沒有歷史典籍,蒙古國的歷史記載來源於中原王朝。從蒙古人的誕生,到蒙古國的建立,這一段長達數千年的歷史,都是中原王朝記述下來的。蒙古國自身僅有傳說,或口口相傳的歷史碎片。

蒙古國關於元朝的歷史,同樣悉數來源於中原王朝。比如關於元朝最詳盡的“元史”,就是明朝編撰的。只不過,蒙古國以中原王朝的歷史為根基,再經過一定的篡改,就成為了蒙古國的“歷史”。


總的來說,蒙古國的歷史是建立在中原王朝的歷史之上的。蒙古國建立以後,受到蘇聯和西方國家的影響,蒙古國的歷史記述,也隨之開始照搬西方史書下的“蒙古帝國”的歷史。各方綜合之下,蒙古國關於蒙元時期的“歷史”,也就出爐了。

在蒙古國的歷史之中,元朝就是自己的王朝,蒙古帝國的疆界,也是蒙古國歷史上最大的疆界。而蒙古人的國家,和中原王朝是兩回事,雙方並不是一體,而是並存及征服的關係。


此外,蒙古國歷史上的“元朝時期”,由於套用了一定的西方標準,蒙元時期也是二元制帝國。一方面,元朝的皇帝是蒙古本部和中原的皇帝,另一方面,也是蒙古四大汗國的大汗。而元朝,也並不就是稱“元朝”,它就是蒙古。整個元朝,也就是蒙古汗國的直轄區。

還有一個現象,就是元朝時期的蒙古四大汗國。四大汗國在世界歷史上是公認的。不過在蘇聯時期,蒙古國對於四大汗國的欽察汗國是不認可的。因為蘇聯不認可,所以蒙古國也就追隨蘇聯態度。主要原因是欽察汗國的國土範圍涵蓋了現在俄羅斯的東歐部分,包括莫斯科在內的大片地區,都曾經是欽察汗國的一部分。在蘇聯的態度下,蒙古國對欽察汗國的歷史隻字不敢提。

因此,蒙古國關於元朝以及蒙古帝國時期的歷史,有著一定的主觀性在裡面。有一定的隨意,不完全客觀。當然,主要還是以中原王朝記述的歷史為根基的。


蘇綻



外蒙古歷史書是怎樣描寫元朝,肯定要比我國看得更認真,畢竟人家元朝是蒙古國曾經的輝煌,元朝雖然有《元史》做為支撐,明太祖朱元璋親命宋濂,王煒等撰寫,共210卷,歷時331天,主要以前代史記載為依託,這也是傳統,就如元朝命人撰寫《宋史》,《金史》,《遼史》,宋及五代撰寫《唐史》一樣,說明明繼承元得天下。


元朝從1272年-1368年之間算作一個過去式的朝代,而時至今日,蒙古國卻鍾情於元朝那段歷史,在大街小巷都有元太祖鐵木真的畫像和雕像,畫像以忽必烈時期禮霍孫所繪為藍本,明代為副本,一直作為人們心中成吉思汗形象,雕像代表作有40米高,二百五十噸不鏽鋼打造的成吉思汗雕像,下面有三十六根圓柱支撐,象徵有成吉思汗之後三十六個大汗,還有陳列蒙元時期文物的博物館。在館內,有象徵蒙元權利象徵的蘇魯錠,還擺設有代表蒙古帝國輝煌的哈拉和林城復原圖,所以他們急切想找到關於成吉思汗時代的文物,畢竟人家把自己的本國史最早追溯到八百年前,就是所謂的1206年。



所以至今蒙古國也很少把成吉思汗稱作元太祖,法天啟運皇帝。而更確切的稱之為蒙古尊號成吉思汗,意思為海洋之汗,所以也就等於廢除了忽必烈建元改革的這一套中原方式追諡的傳統封號,也盡而把成吉思汗變成了遊牧的皇帝。


其實這也不覺奇怪,在元朝北退後,明朝北方蒙古高原又開始返回了遊牧體制,出現了韃靼,瓦剌兩大集團,摒棄元朝的皇帝,太師,太保,改為可汗,那顏,到達延汗時更是推得很徹底,所以蒙古和中原自蒙元結束後,一直分道揚鑣。沿著長城為分界線,南方耕地與北方遊牧以此化為界限,蒙古高原仍按著自己程序走,走過漫長清朝也沒有受其影響,一直持續到近代,蒙古國雖然受蘇俄影響,實際上仍延續蒙古原有的制度,還是以遊牧業為主的國家。


雖然話題這麼說,把蒙古國很鍾情於成吉思汗時代,而對成吉思汗之後的時期卻很淡化,也包括忽必烈大元。但是蒙古國一定程度上也把元朝視為蒙古帝國的輝煌,尤其以現代意義上的我國邊境與它之間的彼此之分的關係,認為元朝統一天下是對蒙古為代表的遊牧草原文明對中原農耕文明的徹底征服,而且是第一次。事實如此元朝蒙古出現之前,從秦漢的上升到兩晉南北朝的衰落,唐朝鼎盛,再到宋朝的劣勢,北方遊牧及遊獵民族取代北方,卻沒有對長江以南的晉宋得逞,而蒙元卻實現了。


這也正是外蒙古值得驕傲的原因,認為它的延續就是遊牧民族政權的勝利,承繼匈奴,鮮卑,突厥,回鶻,蒙古的凝縮,他們之所以把這些列為自己朝代也是有他的道理。而對於元朝而言,蒙古國自然會把它看得很重要,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第二代雄才帝王,他們也是認可的,誰怪乎它們也曾是北歸的元朝拖雷系一部分。

為此蒙古國也會把留下的畏兀字體《成吉思汗法典》看成他們國家的啟示制度,《蒙古秘史》漢語版和《元史》也被他們收藏是描寫本民族的一部歷史寶典。為此他們自然會把蒙元的輝煌示為自己過去的輝煌,這一點在中國學者面前也是毫不避諱的問題,在忽必烈以前,成吉思汗到之後的所謂的1206年到1260年之間,蒙古帝國中心在外蒙古核心地帶,今額爾德尼召,首都烏蘭巴托東北不遠,這一時期不同元朝很不穩定,帝國正是蒸蒸日上,四面膨脹時期,那時統治者仍延續成吉思汗留下的制度,和不斷完善發展,有自己的一套較全面的遊牧體制,而漢法則是補偏救弊。



所以實際上這一時期恰恰和元朝是分水嶺,外蒙古這也認為也是情有合理。元朝雖然政治中心南移,可是元朝統治者仍未放鬆對龍興之地的重視,設立嶺北行省,以和林路為主,駕馭原蒙古各部,這也為後來北退保存實力打下基礎。外蒙古肯定也不忘元朝的功勞,懷念那一段的輝煌史,在明後期與清之際總想複製元朝,可是難以複製,達延汗復興和林丹汗復興還有噶爾丹都想圖志。所以蒙元至今雖然是一個朝代,可是它在外蒙古情節很深,因為這它牽扯正是本民族的發展史。


龍文說史


蒙古國的史書上,究竟是如何看待元朝的?這個朝代屬於中國嗎?

中國人都有著很強的民族認同意識,雖然說,我國是一個56個民族聚集而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但對於不同民族的人來說,還是有著區別的。但這種區別假如到了國外就完全消除了,在國外,即使不是一個民族的人相見也會格外親切。而中國人作為亞洲所屬的黃種人,中國附近的其他國家的人口在外貌上也與中國有著很大相似之處,這也能使我們在國外那種陌生的環境下很容易就辨認出來。但亞洲卻有著這樣一個民族對中國人可謂是不算親近,即使你們同在異鄉,恐怕相見也會處於零交流的境地,那就是蒙古族人。

眾所周知,元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國家。雖然在元朝之前,中原地區也存在著許多少數民族政權,但他們都是不完整的。而元朝卻在成吉斯汗的帶領下迅速成長並先後奪取了北方的其他少數民族政權,甚至於更北部的其他民族部落。在蒙古政權滅掉了金政權之後,馬上向中原地區進發,而位於中原南方的南宋政權是全世界範圍內抵抗蒙古政權最激烈的國家,不過這也並沒有阻擋蒙古族入侵的步伐。蒙古族最後還是在中原地區建立了自己的統治,世稱元朝。

蒙古現在依然是我國眾多行政省份中的一個,不過,在世界上還存在著一個國家就是蒙古。我們也習慣地以內外蒙古來稱呼他們。我想在很多中國人民的認知中,蒙古族只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中的一個。而日本的一個史學家白烏庫及血引用了宋代人洪浩所編的《松漠紀聞》,他憑藉這本書提出了一個理論,那就是蒙古族起源於東胡的分支蒙兀室韋,這個說法在後來時也逐漸被證實,中國史學家也大多沿用這個理論。這本書中所提到的東湖分支蒙兀室韋也就是官方中所說的蒙古人祭祖尋根的地方,這個地方現存於經中國蒙古省境內,對於幾千年後的今天依然有蹤跡可循。

早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室韋就已經出現,他所指的是在東湖體系下,從鮮卑分離出來的支系部落也就是現在的蒙古族。在最開始出現時活躍於嫩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最開始的時候被南方人民稱之為契丹,不過經過後來史學家的研究發現,這個契丹族並不是一個民族的稱呼,而是很多民族的人聚集在一起,而被稱之為契丹,同樣蒙古也有可能。但這僅僅也只是我國對蒙古族發源歷史的推論,而蒙古國的人卻不認同中國人的這種說法。蒙古國的人並不認為中國所說的祖先室韋是他們最開始的祖先,蒙古國人所認定的祖先是匈奴人,這個理論是由蒙古國科學院是比拉所提出的。

但是匈奴族自古在我國眼裡就是一個蠻夷之族,這種遊牧民族相當於中原的民族來講文化習俗都很落後,同樣,他們也沒有留下可以供後人參考的歷史文獻,所以,蒙古國的這種說法到現在也未被證實。這也可能是蒙古國想要證明自己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獨立的政權的理由,但是,據聯合國所承認的世界名著《蒙古秘史》中提出,蒙古人的祖先是以蒼狼和白鹿為圖騰的兩個部落,他們都是從貝加爾湖北面過來一直延續到成吉思汗汗這一帶才定居在如今的蒙古地區。假如這種說法的確被證實的話,那麼我國所一直堅定的室韋為發源地就會被推翻,不過這也並不能動搖我國堅定室韋是蒙古發源地的理由。

其實,蒙古國這樣說無非是想擺脫與中國的干係,他們不承認發源地在中國境內,無非是想讓世界知道他們是一個獨立的民族和獨立的國家。如果要是按中國歷史對匈奴族的描述來看,匈奴族雖然自出現之後就於我國長期處於戰爭狀態,但不可否認的是,它也是我國北方眾多少數民族中的一個,也是在中國管轄範圍之內。而西方科學家則認為匈奴族並不是一個民族,而是有很多民族混合起來的民族,所以說蒙古族在西方研究者眼裡只能算是匈奴族眾多族種的一支。

不過每個國家因為立場不同,對其他國家的發展史看法也不盡相同。每個國家的發展歷史都是複雜的不能以一己理由來去判定一個國家發展的軌跡。


環球知識科普


趣談唐宋元明清,在幽默中掌握歷史新知識!

歷史是任人玩弄的玩偶,沒有任何尊嚴可言。外蒙古歷史書籍中,認為元朝是最悠久和宏偉的帝國,是外蒙人的驕傲。

歷史書籍簡要概述

外蒙人認為:文明的傳承是從草原蔓延到平原的。南方那群野蠻人一直和自己打架,就是為了獲得草原的實際掌控權。


弱弱的問一句:我們要草地掌控權幹嘛?放羊還是放牛?好好的帝國不種地了,跑到你們那喝風?

外蒙認為:最開始的時候,南方那群野蠻人把河套地區搶走了,不準放羊也不準放牛了,趁著蒙古族四分五裂,侵佔了蒙古的大片土地。等到偉大的成吉思汗先生崛起,開始了大草原的崛起之路。

盛世黃金一百年,元朝的一百年被外蒙大書特書,什麼偉大之人,偉大的黃金血液,偉大的帝國等等等等。

可是,對於蒙古人燒殺搶掠和虐殺南人卻選擇性忽視,總之,那一段歷史是輝煌的,是美好的。

在之後,就沒有了。

你沒有看錯,朱元璋把蒙古人趕的滿地跑,朱棣五徵漠北都沒有太多的紀錄。按照外蒙古的說法,他們統治華夏百年,我們只統治了蒙古兩年。

還別說,這個腦洞不是一般的大。

沒錯,這就是事實

歷史從沒有真實性可言,因為史書有一個致命的漏洞:當代史書是由下一代編寫的。

歷時尚且如此,歷史課本就更不用多說了。伴隨著考古行業的越發完善,我們也發現越來越多的歷史貓膩,比如說光緒皇帝死亡之謎。

所以,要指望著外蒙古歷史書籍上出現公平公正、相對客觀的言論,實在是難於上青天。

對了,關於清帝國入京之前統治蒙古,外蒙古稱之為:滿洲國殖民蒙古國的時代。對於近現代,他們也有著相同路數的說辭,看了讓人忍俊不禁。


趣談唐宋元明清


蒙古覺得中國是農耕文化,他本身是草原文化,古代全部時間都在跟中國爭取草原的控制權。好久以前,屬於蒙古的河套地域就被中國佔領了,並被改造成了農耕地域。起初,蒙古和中國爭取草原千年,互有輸贏,然則遺憾不停沒有掩護好草原,最重要的原由是蒙古內部矛盾重重招致決裂,讓中國趁虛而入。還自稱是最正統的蒙古族血脈,自稱成吉思汗的子孫。

蒙古國人不管中國的歷史學家是怎麼認定室韋的,反正他們不認中國給他們指定的祖先室韋。蒙古國科學院院士比拉說“匈奴是蒙古人的祖先”,匈奴沒有文字,所以也查不出到底有沒有蒙古這個後代。蒙古人執意認匈奴這個祖先,也是要用來支撐蒙古地區一貫獨立這個論調。看看中國歷史對匈奴的描述: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還是沒跑出我們的掌心呀。

近代清政府滅亡,時事在變,曾經諾大的一箇中國在列強的爭奪下變得四分五裂,沙俄趁機圖我蒙古地區,最後經過反覆廝殺,終於被我國收復,再後來蘇聯想通過蠶食手段分割中國,在時局變幻的年代,蒙古在在外來勢力的幫助下成功實現獨立,從此外蒙和內蒙各為其主。關於這一段歷史,在外蒙歷史書上最後是這麼說的:“我們要時刻警惕,防止再次被侵略



小羽22


您這個概念比較模糊,“外蒙古”是蒙古人民共和國在清代和民國初年納入中國版圖時的稱呼,與實行盟旗制的“內蒙古”相對應。

在“外蒙古”時代,外蒙古(確切說是“外扎薩克蒙古")並不是一個今天意義上完整的單位,其中土謝圖汗、車臣汗屬庫倫辦事大臣節制,扎薩克圖汗、三音諾顏汗屬烏里雅蘇臺節制,被蘇聯趁亂搶走的唐努烏梁海地區屬於科布多參贊大臣節制,分汗-盟-旗三級,基本上是部落的形式,並沒有國家形態,也沒有成文的史書——他們甚至都不是屬國,而是屬地,帝王時代私自修史是有罪的……,而只有口耳相傳的民謠、史實一類,基本上和此前、此後那些“蒼狼白鹿系”神話口徑大同小異。

在“外蒙古時代”之前,蒙古分韃靼、瓦剌兩系,其中韃靼系佔據蒙古本部統治權時間較長,而瓦剌系的也先反倒是北元消失後第一個自稱“天元可汗”的,但不論哪一系都是高度部落形態,沒有成文的歷史,只有一部民間流傳、後來經文人整理回譯的《蒙古秘史》,除了繼續宣揚“蒼狼白鹿說”外,在敘述北元及之後蒙古本部及東道各部落演變方面保留了不少資料,但也有很多混亂和夸誕之處(如認為北元歷史可以一直延續到林丹汗死去,認為元和明始終是兩個平行對立政權,等等),而且也摻雜了不少神話成分,只能算一部“口述史”吧,其史料價值大約也就相當於現代的某些業餘整理口述史。

外蒙地方獨立建國始於哲布尊丹巴1911年12月29日趁中國辛亥革命宣佈成立“大蒙古國”,但1915年6月9日就被迫取消獨立,直到1921年才重新獨立,但幾個月後就“轉紅”,1924年徒有虛名的哲布尊丹巴“皇帝”神秘死亡。在這短暫且切割的“大蒙古國”時期,極力推崇元朝和成吉思汗,哲布尊丹巴自稱成吉思汗子孫,稱“大蒙古國”為元朝的合法繼承者,但並沒有來得及出版系統的歷史書。

自1924年“喬巴山時代”開始,蒙古就在蘇聯壓迫下,以“清除封建殘餘”為由,竭力消除蒙古民族主義影響,包括消滅貴族和上層喇嘛,改變地名,甚至改用西裡爾字母書寫蒙古語,逼迫蒙古人改用俄羅斯風格的姓名等,在這段時間裡,對成吉思汗和元朝是竭力避免提及,更不在官方史書上褒揚,強調蒙古人民共和國是“人民政權”,和蘇聯、俄羅斯“親如一家”。

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冷戰的結束,蒙古體制也發生鉅變,開始強調民族屬性,並大張旗鼓地褒揚成吉思汗,搞了林林總總的活動,竭力將蒙古國塑造成成吉思汗帝國的“直系子孫”(但避免多談元朝,更不願多談元朝到底是什麼屬性),自此至今基本就是這個口徑。

如果您說的“外蒙”,是指“今天蒙古國範圍內的蒙古族聚居地”,那麼大致如此,如果是嚴格意義上的“外蒙”,可以說當時還是中國領土的扎薩克四部,並沒有資格“官修史書”。


李厚何


正兒八經從外蒙古寫的歷史書看來的。一一元朝?應為元帝國。我大蒙古滅亡中國〈漢族)後建立的橫跨亞歐的大帝國。後來中國人(漢人)把我們趕回大漠地帶,再後來被滿族征服。現在在蘇聯幫助下獲得解放。(補充)他們的腦袋已經被老毛子清洗過了。把中華民族內部的鬥爭,中原與周邊各民族的鬥爭,詮釋為各國之間的鬥爭。完全不顧這樣的串實,古代中國所稱的"國"與現代國家的涵義有別。


王祖蔭1


以現代化的眼光來看,本身華夏這個國度是一個二元帝國。


也就是同時存在兩個不同樣式的帝國,既農耕帝國和遊牧帝國。

這兩個二元帝國互相影響,互相融合,形成了漫長的幾千年歷史的這麼一個古老的國度。

所以無論是最初的鬼方、戎族、狄族到中期的匈奴、突厥、吐蕃在到後期的女真、蒙古,這些都是二元帝國框架下的遊牧帝國。

實際上這樣的歷史觀中評軍事才認為是最合理的,因為只有這個思維緯度才能合理的解釋這個古老國度幾千年來的滄桑更迭演變。

◎遊牧帝國。

但外蒙自身的觀點卻不是這樣,當然,這有著歷史原因和政治因素。

蒙古自然是認同成吉思汗——忽必烈這傳承的,本身這就是成吉思汗成就的蒙古帝國的法理傳承。

忽必烈可是用貿易和財富來促使其他幾個汗國來承認自身的汗王地位的。

但是需要明確的是,元朝後來可是可是北遁了的,也就是北元——王保保渡黃河而北遁,北元開始。

所以在蒙古的觀點裡,北元丟失的南方農耕區,也就是中原漢地,和蒙古其他汗國控制過的歐洲如花拉子模、南亞等地方一樣,是蒙古曾經涉足過的地方。

北元后來被鬼力赤篡奪,成為韃靼,鬼力赤是窩闊臺家族後裔,可以說還是黃金家族,蒙古是認可這一傳承的。

◎北元及繼承者韃靼主要控制範圍。

要知道,忽必烈建立元朝時,並沒有將蒙古語的“大蒙古國”並未廢棄,而是兩者並用,形成元朝制度的雙重體系。

所以北元可是完整的繼承了元朝的這種雙重體系,雖然北元繼承的“元朝”這一體制不被明朝承認,但“大蒙古國”這一體系,在蒙古看來卻是延續至元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