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季《奇葩說》終於開播了!相信比起上一季的殘酷賽制,這一季會有更多猛料。遺憾的是有三人缺席了本季:導師高曉松,老奇葩馬薇薇、陳銘,少了這三位,節目質量肯定會受影響。還好羅振宇和薛兆豐又來了,目測兩位都是“知識挖掘機”,只不過羅振宇擅長販賣知識、薛兆豐擅長知識體系化。
文琪覺得,目前有兩類綜藝非常火,益智語言類和相處類真人秀,很容易get到大家的興趣和情感訴求,也佔據了眾多網友大量的碎片化時間。《奇葩說》是語言類綜藝的翹楚,製作團隊給力是必要條件,馬東等一眾知識大咖的控場和“插科打諢”更是節目綜藝效果、內涵價值的保障。和《奇葩說》火爆程度相當的另一檔語言類節目《吐槽大會》也即將開播,近日還官宣了頂級網紅李佳琦會加盟本季,無疑拓寬了節目的受眾群體。
兩個節目的共同點除了都是語言類綜藝外,還需要參與者智慧傍身。雖然是娛樂的綜藝載體,但非常益智燒腦。辯論要邏輯和綜藝感深度結合,脫口秀也要段子的獨具創新,一般人很難同時駕馭兩種風格。比如在《奇葩說》很快被淘汰的卡姆,就能在《吐槽大會》的兄弟節目中拿到“脫口秀大王”。所以,綜藝或許有同樣的起點嗎,但之後的軌跡卻不盡相同。
大家之所以喜歡看《奇葩說》和《吐槽大會》,尋求開心是一定的,但可能還會有別的期待。比如在碰撞的觀點裡吸收看待問題的不同角度,從而拓寬思維邊界。也可以在極盡吐槽之餘,洞察生活真正的樂趣。
而相處類真人秀之所以火爆,大概是滿足了大多人的“偷窺欲”。不管是講夫妻相處之道的《妻子的浪漫旅行》、《幸福三重奏》,還是越長大越刻意迴避的親情觀察類真人秀《女兒們的戀愛》,再或者是小情侶情趣的《我家小兩口》...幾乎都有關於情感關係相處模式的真人秀,只要嘉賓有一定流量,節目就很容易脫穎而出。但實際上,它的價值在哪呢?
先不說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可複製,就真人秀本身而言,難道就沒有秀的成分?在那麼多攝像機圍繞的情景中,誰能完全真實的展現自我?何況還是人與人關係方面的體現。文琪覺得,嘉賓選擇對這樣的真人秀而言非常重要,觀眾買單的先決條件,就是對嘉賓的喜愛。而人都是很難滿足的,公眾平臺上的瞭解,顯然不是粉絲或觀眾的最終目標。他們想全方位、立體感的擁抱偶像,知道他們和家人、愛人、朋友是怎麼相處的,然後偶像私底下會呈現怎樣的狀態。
也許相處類真人秀開闢了追星的另一種形式,偶像換了一種情境和你隔空對話,這樣你就滿足了?之所以說這樣的綜藝沒營養,是因為缺少“延遲滿足感”。比如當我們透過節目,知道鄭爽和男友張恆的矛盾點後,就很熱衷討論他們會不會分手、張恆情商怎麼這麼低,但熱情會很快過去。因為你也明白,他倆分不分手、就算張恆沒有情商,對你生活中的一切沒有任何影響,真人秀中呈現的一切,也只是你茶餘飯後消遣的話題而已。你會很快進入自己的生活,繼續扮演屬於自己的角色。
大家更喜歡什麼類型的綜藝呢?關注文琪,咱們評論區見!~
閱讀更多 文琪來啦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