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麼親戚在世嗎?

洗臉盆上的


提問者問:“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麼親戚在世嗎?”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得看我們怎麼來定義“親戚”這兩個字。如果將妻族、妾族也定義為親戚,其實朱元璋家的親戚還是非常多的……但是,如果將同宗定義為親戚,朱元璋家的親戚的確不多;如果將血緣非常近者定義為親戚,那朱元璋家的親戚就少得可憐了……

明仁祖朱五四一脈

明仁祖朱五四是朱元璋的父親,他這一脈是整個老朱家與朱元璋血緣關係最近的所謂“親戚”,其實應該叫家人或親人更準確一些。因為元末的戰亂、災荒及元廷的橫徵暴斂,朱五四夫婦及其三個兒子南昌王朱重五、盱眙王朱重六、臨淮王朱重七早已亡故,朱重六的兒子昭信王朱旺也死於元末的災荒之中。整個朱五四一脈,活下來的朱姓後代只有朱元璋本人和朱重五的兒子朱文正、女兒福成公主!當然,還包括朱元璋的兒子和朱文正的兒子等等,但那都是後話了。

除了朱姓後代之外,朱五四還有一位異姓後代活了下來,他就是朱五四的外孫、次女曹國長公主朱佛女的兒子——追贈岐陽王李文忠。當然,還有李文忠的父親、朱五四的姑爺——追贈隴西王李貞。曹國長公主死於元末,朱元璋的大姐太原長公主一家在元末也死絕了!

朱文正在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前因為不滿叔父朱元璋賞罰不公,私下與張士誠勾勾搭搭,最終東窗事發被朱元璋幽禁至死,並沒能等到朱元璋稱帝。換言之,朱元璋稱帝時,除了自己的兒子和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整個老朱家只剩四個人,那就是朱元璋本人、侄女福成公主和姐夫李貞、外甥李文忠,而姓朱的只有朱元璋自己與侄女福成公主二人!

平心而論,朱元璋對自己家這幾位近親還是相當優厚的!明王朝開元建國之後不久,朱元璋便正式冊封侄子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為靖江王、就藩桂林。朱元璋還特別規定:靖江藩以南昌王朱興隆為始祖、朱文正為二世祖,此舉等於是變相給予了被自己幽禁至死的侄子朱文正藩王的地位,朱元璋對長兄朱重五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除了侄子朱文正一脈之外,外甥李文忠被朱元璋封為了曹國公,死後追贈岐陽王。就連李文忠的父親李貞這位姐夫,朱元璋也沒有忘記。李貞身無寸功,卻在洪武初年被封為了恩親侯,後來因為其子李文忠的緣故又晉封為曹國公,死後追贈隴西王。在明初,生前封公爵、死後贈王爵者只有徐達、湯和這些開國元勳,當然也包括李文忠,他本就是明王朝的開國元勳。但是,李貞享受這樣的待遇就不能不說是朱元璋的恩典了!至於原因嘛,朱元璋自己已經說明了,當初落魄之時,姐夫李貞與姐姐曹國長公主經常接濟自己,這份情朱元璋記了一輩子!

壽春王朱五一一脈

壽春王朱五一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親大爺,是明仁祖朱五四的親哥哥。他這一支是除了朱五四一脈之外與朱元璋血緣關係最近的親戚。史載,壽春王朱五一生四子:霍丘王朱重一、下蔡王朱重二、安豐王朱重三、蒙城王朱重四。 當然,他們的王爵都是朱元璋稱帝之後追封的。

其中,朱重一是有後的,他有兩個兒子——高沙王朱賽哥、寶應王朱鐵哥。 朱重三更是生下了四個兒子:六安王朱轉、來安王朱記、都梁王朱臊、英山王朱潤。換言之,目前有明確記載的,朱元璋至少封了六個堂侄為郡王。此外,朱重四的女兒在史籍中也是有明確記載的,她被堂叔朱元璋封為了慶陽公主。

這其中或許有部分是死後追封的,但似乎不太可能全是。換言之,明朝的藩王雖然除了朱重五一脈的靖江藩,全都是朱元璋的後代,但明朝的宗室卻並不都是明仁祖朱五四的後代,至少還包括朱元璋的大爺、壽春王朱五一的後代。至於其他更遠支的同宗,應該還有,而且在明朝應該也是享受了宗室優待的,但具體情況、有沒有封王什麼的,本人沒有查到相關史料。

至於說妻族、妾祖的所謂親戚,那就太多太多了,馬皇后一族必須算!甚至朱元璋的“伯樂”兼“老領導”郭子興也應該算是朱元璋的親戚,因為他的女兒被朱元璋納為了側室(郭惠妃)……


農民工老楊歪說歷史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在世的親戚只有大嫂、大哥的兒子驢兒和女兒侄女,驢兒就是後來的朱文正;二姐夫李貞和他的兒子保兒,保兒也就是後來的李文忠。

朱元璋的父親為朱五四,母親為陳氏,他還有三個哥哥,大哥朱重四、二哥朱重六和三哥朱重七;兩個姐姐,大姐朱氏和二姐朱佛女。

大姐很小的時候,就被送給了一戶姓王的人家,長大後同王姓的兒子王七一成了親。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閨女為妻,後來生了兩個兒子:聖保和驢兒,還有一個女兒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別入贅到唐家、劉家做了上門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給了李貞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保兒。

然而,由於接二連三的災荒,短短几年內,三嫂劉氏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來旺兒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絕。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於旱災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歲的父親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兒子聖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歲的母親陳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時同在鍾離縣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兒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

朱元璋和二哥又苦熬了幾個月後,實在難以為繼,朱元璋於是出家當了和尚,二哥外出逃荒,兄弟二人就此分手。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曾派人四處尋訪親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獨剩寡婦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

至正十四年十月,得知朱元璋在滁州,大嫂帶著侄兒驢兒和侄女投靠了朱元璋;同年十二月,二姐夫李貞也帶著兒子保兒投靠朱元璋。

朱元璋登基後,二姐夫李貞尚在人世,朱元璋封其為恩親侯、駙馬都尉,後來又因保兒的戰功,而晉封曹國公,不過是虛銜。同時朱元璋追封自己的大哥為南昌王,二哥為盱眙王,三哥為臨淮王,大姐為太原長公主,二姐為曹國長公主。


王孫阿狸


朱元璋在家排行老六,他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加上堂兄弟在男孩子中排行老八,所以叫朱重八。

元末,旱災、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的時間,老朱的父親、大哥(朱重五)和母親相繼離世。

這時候的元朝已經民不聊生,老百姓的吃飯都成問題。老朱家裡窮得叮噹響,都揭不開鍋,還哪來錢給父母買棺材。鄰居前來拜訪這家可憐的人,有個好心的鄰居給了他們一塊土地,就這樣草草地安葬了可憐的父母和大哥。

為了活命,老朱一家分開了,分開後就失去了聯繫。老朱的二哥朱興勝和他的兒子朱旺,還有老朱的三哥朱興祖和老朱的二姐朱佛女在後來的戰亂中都相繼去世。但是也有史書上記載其三哥早就不在了。

老朱先是投奔了高彬和尚,在寺院當了小和尚。掃地、上香、敲鐘、洗衣做飯便是他日常的工作,但是剛來不到幾個月當地就鬧了饑荒,寺廟缺少了施捨,養不了那麼多和尚了,主持只好打發和尚們去化緣。老朱開始到處流浪,很快三年過去了。

老朱在這三年的時間裡一路乞討走遍了淮西各大城市,這期間他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瞭解了不同地方的風土人情,這個農村娃開闊了視野,也鍛鍊了他的堅毅和果斷的性格。但同時他又很自卑,變得多疑。


這個時候的農民起義非常普遍,各地都有,老朱也參加了起義軍,他勇猛善戰,機制靈活,很快就得到了重用,官位也隨之得到提升。但這不是老朱的目標,他想靠自己的力量開創新天地。

老朱和徐達(他倆是發小)組建起了自己的勢力,這時候他已經小有名氣。從濠州到定遠直至攻下徐州,到了徐州。他的二姐夫、侄子、外甥也都來到徐州,老朱很開心,這是很多年來的第一次相聚。特別是這個侄子和外甥都是第一次見,就當自己的孩子一樣養著,以後也跟隨老朱打天下立下來戰功。

後來老朱坐穩了江山,追封他的父母和大哥分別為仁祖淳皇帝、淳皇后和南昌王。侄子朱文正在老朱起義時幫了不少忙,也像他的叔叔是個有才能的人,但是他後來野心越來越大,甚至想謀反。以老朱的脾氣,朱文正肯定是死罪難逃。但是畢竟血濃於水,所以並沒有把這個侄子殺掉,而是將他囚禁起來。


老朱的大姐出嫁後和朱家很少來往,她不願意幫助這個弟弟,就怕牽連到自家,而將親弟弟拒之門外,老朱很傷心,對這件事情一直念念不忘,所以在他大姐死後也沒有進行追封。

老朱的二姐則不同,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也要救弟弟,老朱得知二姐去世悲痛欲絕,稱帝后追封二姐為孝親公主,封二姐夫為曹國公。

最後他的親人只有二姐夫李貞、外甥李文忠,侄子朱文正及朱文正的兒子朱守謙,當然還有朱元璋自己的孩子們。


歷史漫談君


其實朱元璋還有幾個兄弟姐妹。

朱元璋的大哥叫朱重五,因政府的苛捐雜稅,再加上家裡窮,朱元璋的父母以及大哥很早就去世了,朱元璋稱帝后,追封他為王爺。

朱元璋的大哥有個兒子,叫朱文正,是朱元璋的侄子。

這個人很有軍事才華,當時他帶著4萬兵力保衛洪都,面對陳友諒的60萬大軍,他足足守了85天,不過之後他對朱元璋的封賞有所不滿,想著要謀反,朱元璋得知後,倒沒有處死他,只是將他囚禁。

從這點上看,朱元璋還是比較念及親情的。

朱元璋的二哥、三哥也死得比較早,且沒有留下子嗣,朱元璋只能在他們死後追封他們了。

朱元璋還有兩個姐姐。

大姐很早就出嫁了,而且跟老朱家還不是很熟,當初朱元璋起義遭到追殺時,為了躲避元軍,他曾跑到大姐家避難,不過朱元璋的大姐害怕受牽連,就把他拒絕在了門外。

所以朱元璋稱帝后,因記恨大姐,也就沒有賞封她,直到他的大姐去世後,朱元璋才追封。

朱元璋的二姐就對朱元璋比較好了。

在朱元璋困難時,二姐經常傾囊相助,還讓她的兒子李文忠跟隨朱元璋,李文忠也為朱元璋立下赫赫戰功,成了開國功臣,稱帝后,朱元璋對二姐一家都封賞有加。

此外,李文忠有個兒子叫李景隆,後來就是他投靠了朱棣,出賣了朱允炆。


金兔歷史


說說我自己所知道的吧,知道的也不多,才疏學淺,還請小夥伴們拍磚。

朱元璋稱帝時候還有的直系親屬:

1.長子朱標(1355年生),次子朱樉(1356年生)。

2.大姐:早年出嫁,朱元璋舉義時候曾逃難到大姐家,但大姐怕惹火上身,把朱元璋拒之門外。朱元璋因此記恨在心,建國後也未冊封大姐,也就是在大姐過世後進行追封。

3.二姐及二姐的兒子李文忠:二姐在朱元璋落難時候傾囊相助,還讓李文忠追隨朱元璋並立下戰功。二姐一家及李文忠都受到冊封。李文忠之子李景隆,缺少實戰經驗,擅長紙上談兵,靖難期間被朱棣打敗,後投靠朱棣,出賣了朱允炆。

4.侄子(大哥的兒子)朱文正。洪都之戰中立有大功,後因品行不端被朱元璋忌諱,被幽禁後死去(也有說被鞭死)。

大概情況如此,還請大家多指教。


ChineseY


朱元璋本來出身於農民,他們一家人都沒有接受過什麼教育,名字起得也很隨意。他的父親叫朱五四,伯父叫朱五一。伯父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重一、重二、重三、重五。而他父親也生了四個兒子,分別叫重四、重六、重七、重八。這就是朱重八的來歷,後來朱元璋也覺得自己的名字的不好聽,於是給自己換了個朱元璋的名字。璋是一種很鋒利的玉器,元代表元朝,朱與誅同音,朱元璋這個名字就是希望自己像一把利器,誅滅元朝。大姐很小的時候,就被送給了一戶姓王的人家,長大後同王姓的兒子王七一成了親。


大哥朱重四,娶了王家閨女為妻,後來生了兩個兒子:聖保和驢兒,還有一個女兒 。

朱重六和朱重七是朱元璋的二哥和三哥,分別入贅到唐家、劉家做了上門女婿。

二姐朱佛女,也被早早的嫁給了李貞為妻,生了一個兒子名字叫保兒。

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由於旱災和瘟疫,先是朱元璋六十四歲的父親染上了瘟疫,在四月初六去世,接著大哥朱重四又染上了瘟疫在初九死去,他的大兒子聖保也夭折了,到了二十二日,朱元璋59歲的母親陳氏也染病身亡,而此時同在鍾離縣的伯父朱五一全家十四口,除小兒媳田氏外,也都已全部死去。短短几年內,三嫂劉氏病故,二哥的獨生子來旺兒夭折,大姐大姐夫王七一全家死絕。

朱元璋和二哥又苦熬了幾個月後,實在難以為繼,朱元璋於是出家當了和尚,二哥外出逃荒,兄弟二人就此分手。


朱元璋投奔郭子興後,曾派人四處尋訪親友,得知二哥已死去,“獨剩寡婦野持筐”,二姐和三哥也都已去世,大嫂帶著侄子侄女來投靠,二姐夫帶著李文忠也來投靠。朱元璋當上皇帝后,眾多親屬同輩只剩下二姐夫還活著,有一個侄子朱文正,一個侄女後被封為慶陽公主,還有一個外甥李文忠。

建國後,本來應該是郡主的侄女被封為了公主,而侄子朱文正守洪都立過大功,但後來勾結張士誠被朱元璋發現,被囚禁至死。但是朱元璋念及他的功勞,將其子孫封為靖江王,這也是唯一一個不是朱元璋直屬血脈的王族。外甥李文忠也被封為曹國公。由此看來,朱元璋對自己的親戚還是挺不錯的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


我是歷史相冊,我來回答!

朱元璋出身於貧窮百姓家庭,以上幾代人都以農業為生,父親和祖父以及曾祖父等數輩人都是拖欠稅款者,在淮河流域到處躲債。元朝制度,老百姓沒有官職不取名字,就按照父母兄弟姐妹排行次序為名。

祖父:熙祖裕皇帝朱初一,朱元璋稱帝時祖父已不在

祖母:裕皇后王氏,朱元璋稱帝時祖母已不在

父親為仁祖淳皇帝朱世珍(原名朱五四):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處蔓延,朱世珍去世,朱元璋時年17歲。

母親:淳皇后陳氏,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處蔓延,母親陳二孃去世,朱元璋時年17歲。

長兄南昌王朱興隆(原名朱重五):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疾病四處蔓延,長兄朱重五去世,朱元璋時年17歲。

這時朱元璋與他的二哥、大嫂和侄兒被迫分開,各自逃生。1353年,朱元璋攻下了滁州,其親侄兒文正(大哥之子)、姐夫李貞帶著外甥保兒(後來取名文忠)前來投靠。從他們口中,朱元璋得知二哥(盱眙王朱興盛(朱重六))、三哥(臨淮王朱興祖(朱重七))、姐姐都去世了,不免傷心。其時還有定遠孤兒沐英,甚是可憐,於是,朱元璋就將這個孩子收作養子,改姓朱。

1368年初,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文正因立下奇功卻因賞賜不滿,欲投靠張士誠,背叛朱元璋,被其軟禁,1365年與世長辭。二姐夫李貞親眼看著朱元璋稱帝,是朱元璋稱帝后唯一一個活著的同輩親人。李貞去世後,朱元璋為李貞“輟朝三日”,並“車駕臨奠”。李文忠和定遠孤兒沐英都是朱元璋的親戚,也同時看著朱元璋稱帝的。

如有遺漏請提醒。


歷史相冊


朱元璋天曆元年(1328年)出生在濠州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其父為朱世珍,母為陳氏。,家裡排行第四,家族兄弟排行第八,所以叫朱重八。他在兄妹中是大難不死的最小的孩子,除了最大的孩子外,其餘孩子都因無力撫養而送人或嫁出。

1343年,濠州發生旱災,次年春天又發生了嚴重的蝗災和瘟疫,不到半個月,他的父親,大哥以及母親先後去世。只剩下朱元璋和二哥


三個兄弟一首詩


朱元璋稱帝的時候,還有什麼親戚在世嗎?

朱元璋這位帝王,一直都是歷史上的話題人物,他是在貧苦人家降生的,但因為後面的不斷努力,最終登上了至高的皇位。他這一生都充滿著傳奇,在他當皇帝的這段期間,他斬殺貪官汙吏,因此受世人的稱讚。但他同樣殺了很多幫助他的有功之臣,所以又有不少人覺得他冷酷無情,心狠手辣。



作為皇帝,為了江山的安穩考慮,很多時候他也有逼不得已的苦衷。雖然他對功臣有點太狠,但他對家人還是挺不錯的。朱元璋是家中排行最末的一個孩子,他的前面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在朱元璋還是貧困百姓的時候,他們家鄉遇到了旱災,導致朱元璋的父母大哥先後去世。


在朱元璋穩定下了江山之後,他追封父親為仁祖淳皇帝,追封母親為淳皇后,追封大哥為南昌王。他大哥還留有一個孩子,名字叫做朱文正,他在軍事上的才華還是不錯的,朱元璋剛起義,朱文正就去投靠了他,還幫了他不少的忙。但朱文正後來野心漸漸大了,開始有了謀反的念頭,可朱元璋還是念及親情,知道了這件事後也只是將他囚禁起來而已。

朱元璋的二哥雖然沒有死於旱災,但也沒有等到自己弟弟當上皇帝的那一天。並且他還有點倒黴,他的兒子們和他一樣早早的就去世了,並沒有留下後繼之人。因此朱元璋最後也是對他們進行了追封而已。只能說朱重六他們一家都沒有運道,沒辦法跟著他弟弟享福。

朱元璋的三哥,名字叫做朱重七,歷史上對於這個人的描述極為的少,據說他們父母以及大哥去世的時候,都是他和自己二哥共同操辦的葬禮,並沒有介紹到他的三哥。有猜測,可能在之前他三哥就已經去世,所以後來朱元璋也對他是進行過追封。

朱元璋的大姐,很早之前就已經嫁人了,並且從那之後,兩家互相來往就少了很多。朱元璋當初在起義的時候,遭到了叛軍的追殺,他希望大姐能夠救他一命,收留他一段時間。但他大姐冷血無情,害怕牽連自家,於是果斷地將他拒之門外。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後也氣惱他的大姐,因此並沒有給她封賞,在她去世之後,才以追封的形式補上的。



朱元璋的二姐對他非常的好,為了支持他的起義事業,她可以說是竭盡所能了,能幫的都一定幫,甚至還讓自家的兒子也跟隨這位舅舅一起打天下。因此,朱元璋心裡也十分尊敬自家二姐,登位之後就立刻對她們都進行了封賞,封他姐姐為曹國長公主。


江上孤舟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可謂是歷史上少的的英雄人物了。也是少有的幾個從草根出身的皇帝了。真實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能稱得上是人類文明史上少有的幾位布衣天子了。

朱元璋出身卑微,但是小時候家中父母和兄弟姐妹還是都在的也算是一個圓滿之家,但是當時的社會太黑暗,最後朱家也是支離破碎。

朱元璋原名不叫朱元璋而是叫朱重八,為什麼叫朱重八呢,是因為當時社會有文化的人實在是太少了,孩子取名是一件很隨意的事情,是按照村裡稍微認字的人給隨意排個自,只要父輩和子輩不重複能分開就行,大多數人都是直接拿數字記名的。朱元璋一家也不例外,朱元璋父親叫朱五四,朱元璋還有個大伯叫朱五一。可以從朱元璋的父輩看出來,他們的名字真的是很隨意。而到了朱元璋這一代就到了重子輩,而朱元璋的大伯家裡有四個哥哥,而朱元璋家裡自己還有三個親哥哥,到了朱元璋就是排老八了,朱元璋名字就叫做朱重八了。

朱元璋家族可以說是還是不小的,直到朱元璋稱帝的時候,家中還是有不少親戚的,其他的親戚就不說了,我來說一下朱元璋家中自己的主要親戚的下場吧。

朱元璋的父親和爺爺死的都很早,根本就沒趕上朱元璋稱帝,都是在朱元璋稱帝之後給追加的封號。而朱元璋自己家中有三個親哥哥和兩個親姐姐,先從朱元璋的大哥說起。朱元璋大哥因為是朱家最大的兒子,當時朱家還沒有這麼多的孩子,所以朱元璋大哥在朱元璋還沒生的時候就娶了媳婦,生了個兒子。但是後來由於朱家的人口越來越多,作為朱家的長子,肩膀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最後被累的很早就病逝了,只留下了一個兒子。

這個兒子就厲害了,在朱元璋起兵的時候很早的就投奔了朱元璋,跟著朱元璋一路高歌,一直到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建國以後也是重重的封賞了這個侄兒,但是這個侄兒確實覺得作為朱元璋的親侄子封的低了,這孩子二話不說造反了。沒辦法的朱元璋只能平叛了這次造反,但是總歸是自己的侄兒便沒有殺了他,只是判了個終身監禁。朱元璋大哥一家的事到這就結束了。

到了朱元璋二哥,其實朱元璋的二哥算是時運不齊了,朱元璋二哥在朱元璋剛起義的時候就去世了,連帶著朱元璋二哥家的孩子也是很早就去世了,在歷史上朱元璋的二哥一家還是有些說辭的,有不正規歷史記載,朱元璋的二哥一家是被朱元璋的仇人一夜之間全部滅門了,但是這個說法無從查證,只能當野史看看了。這個說法正不正確不知道。但是最後朱元璋在追封這些親戚的時候,朱元璋的二哥的追封確實是很高的。

朱元璋三哥算是最沒存在感的一個哥哥了,朱元璋三哥是在家鄉鬧旱災的時候和朱元璋一起逃難最後分散了的一位哥哥,分散了以後,朱元璋初期算是艱難度日,知道參加了部隊,而朱元璋的三個確實很慘,很有可能死在了逃難的路上,在朱元璋成事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找過這位哥哥,但是始終沒找到,只能追封了這位哥哥。


朱元璋的兩位姐姐,因為在古時候女子也是不愁嫁的,只要到了試婚年齡,總會有富家人來求親的,朱元璋的這兩位姐姐也是很早就出嫁了,而且嫁的都還可以,起碼不愁吃穿了。

朱元璋大姐,在朱元璋起義後,有一次朱元璋帶人打仗失利,逃到了大姐所在的鄉鎮,為了躲避追殺,朱元璋準備去投靠大姐,但是朱元璋大姐怕連累到自己的家人,沒有選擇庇護朱元璋,只是給了這個親弟弟一點錢和一些飯食,讓朱元璋吃完了趕緊走吧。朱元璋在離開了大姐以後,四處逃竄終於逃回了軍隊,得以重新起勢。而朱元璋本就不是一個大度的人,在自己稱帝之後,對於自己大姐一家也是沒有過多的照顧,知道朱元璋大姐去世以後才追封了自己的親姐姐。


說完了大姐到了朱元璋的二姐,朱元璋的二姐和大姐就差別大了,朱元璋二姐在知道自己的親弟弟沒死,並且成功的起義的時候,很果斷的就讓自己的兒子相助朱元璋打天下,到了最後朱元璋真的得了天下,這個外甥算是唯一一個跟朱元璋最親的人了。所以朱元璋二姐這一家是飛黃騰達,全家人都得到了重賞。朱元璋二姐一家算是朱元璋一家最好的結局了。


可以說本是布衣天子的朱元璋,能從社會最低下的地位一步步走到天下共尊,從小經歷的一切讓朱元璋更加的懂得了親情的可貴,朱元璋稱帝以後,也是全部善待了自己的所有親屬。只是有一部分人,沒有福氣來享受這一切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