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存了很多钱却不买房是为什么?

理财迦


最近,有网友提问,现在很多人都存了很多钱,却不买房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我们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老百姓的收入都有了快速增长。但要説大家都只顾存钱不买房,恐怕这不是实情。


一方面,中国老百姓人均存款数并不多,买不了房很正常。根据央行今年第二季度末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住户存款余额77.66万亿元,按照当前实际人口13.95亿计算,相当于人均储蓄存款约为5.55万元。


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可支配收入并不高,恐怕存不下钱来。按照国家统计局今年7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2元。很明显,我国居民真正能够用于消费支付和储蓄的部分并不多。


显然,国内只有少部分人是比较有钱的,多数人基本上是开销过后,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的。那么,稍微有点钱的人为啥都不买房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第一类,对于特别富裕的家庭来説,他们本来就有好几套房产,已经没有继续买房的愿望,而他们更愿意进行股权投资等。同时,有些人虽然也有个几十万或一二百万人民币,但苦于现在房价过高,以他们手中的这点积蓄资金根本买不起房。


第二类,目前经济下行,房地产调控又一直没改变,且国内房地产泡沫又很大,不仅一二线城市房价有下跌风险,三四线城市房价在经历了过快上涨后,投机资金一旦选择退出,当地人口流出大于流入,这很可能会出现房价大跌,所以很多有钱人觉得现在投资购房风险太大,目前正处于观望状态。


第三类,高房价使得投资性购房者望而却步,因为如果想通过买房出租赚钱,肯定不如存银行。按照国际惯例,买房者出租的投资回报率应在5-7%,而上海市中心一套二室一厅房产,总价至少600万以上,而年租金却只有10万元,也就是説,靠投资房产出租赚钱的回报率过低,只能靠房价上涨才能赚钱,但是房产出租回报率过低,影响投资购房者入市热情。


第四类,有钱并不一定必须要投资房产,国内其他领域皆可以投资,比如银行理财产品、信托、公募基金、黄金等,都可以获得不错的回报率,而且投资房产也有问题,就是变现速度比较慢,流动性不佳。所以,很多有钱人更愿意玩一些流动性好,回报率较高的投资品。


实际上,中国多数老百姓生活质量虽然有了较大改善,但人均存款和可支配收入却并不高。所以,真正有钱的是少数富裕家庭。而这些富裕家庭要么手里早有几套房产,要么虽然有点钱,但离开动辄几百万的房子还有一段距离,当然也有很多人觉得现在房地产风险过大,且流动不佳,还不如投资其他理财产品更安全、回报率也不错。其实,有钱也并非一定要买房,也有很多理财渠道可供我们选择。


不执著财经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存钱却不买房,这是很正常的,背后也有很多原因,存钱却不买房在未来还会越来越多,变得更加普遍,那么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呢?

一,房价太高,即使存钱也买不起

如今的房价实在太高,就拿二线城市来说,普通一点的地段的房价在1.5万每平方米,如果按照一套房子100平方米计算,那么就需要150万元才可以购买,再加上其他装修的费用,基本上已经到了180万左右的资金,这仅仅是普通的地段和位置,如果是更好的地段和位置,那么房价更是高到吓人,甚至需要“六个钱包”才可能买下一套房子,所以很多人虽然存钱,但是无奈即使存钱也买不起一套房子,这就是现实的处境。

二,炒房时代过去,现在炒房无异于高风险

也有很多人已经有了一套房子,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存钱的目的就是炒房,通过炒房来得到收益,但是他们很快地就会发现房价虽高,但是无法再上涨,现在在炒房,基本上已经成为较高风险较低收益的投资,而在过去这是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这样的转变也让人逐渐开始放弃炒房,即使愿意存钱,也不会去炒房,所以不买房。

中国有着13.9亿人口,在这些人口里面很多人“存钱却不买房”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低收入群体,中收入群体,高收入群体分别这样做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再加上即使是同一群体,它们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环境以及影响因素,所以不同的人这样做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除了刚需之外,现在买房的确不划算,主要的表现就是房价高,买下一套房子要么需要六个钱包,要么需要背负几十年的负债,所以除了刚需,一定尽量不要买房,在未来,房地产调控会逐渐深深影响到房价,让房价回归到正常的水平。


理财日记哥


哈哈,这个问题好像是在说我?我就是一个不投资主义者。我在青年时代就立下自己的未来生活场景:不买房不买车不买股票不做任何投资也不要孩子,过一种纯粹的消费生活!为什么呢?我来回答给大家核心原因

1、生活没有任何负担,超级轻松:我没有结婚以前,每个月赚来的钱基本就花光,从来不存钱,也没有存钱概念。没有大宗购买和投资,生活就没有压力!

2、情绪不被套牢:买了房之后,你会时不时地关注房价,如果发现房价涨了,你就开心得不得了,好像自己做了一个英明决策,自己突然之间赚了好多钱似的;如果发现房价下跌,你就整天不舒服,愁眉苦脸,感觉自己做了一个窝囊的决策,整个生活受到影响。

3、经常换环境,心情特别好:我的租房计划基本都是两年租住一个地方的房子,房租也是两年一次性交清,不需要房东每月催缴。每两年换一个新的地方,新的房间、新的环境,新的小区人群,感觉特别新鲜有趣;

4、不做投资,赚回来的钱,就特别安全!现在结婚了,经济交由老婆保管,每年都有去银行存款,钱越来越多,除了老婆花,没有第二个人花钱,爽!

这就是我的生活观,我就是不买房,不投资,因为我有一个超级能赚钱的大脑,我满足现在的生活!

我是财经领域创作者沈坤,感谢为我点赞的所有朋友,我是个乐于交友的人,欢迎更多朋友关注我的头条,我努力贡献更多佳作~!谢谢!


创新策划沈坤


笔者认为,很多人存了很多钱却不买房原因是几个方面的:

一是对于有钱人来说已经有了多套房产,房子本来就是过剩的,房子多了自己也管不过来,再买房子实没有必要。

二是房地产泡沫太大,我国现在的房地产泡沫太大了,不适合再投资买房。

三是房价下跌趋势已经形成,自从国家的政策确定了房住不炒后,炒房的没有市场了,炒房的人开始赔钱了,再也有人炒房了。于是房子就只剩下居住的功能了,只剩下居住功能的房子,需要购买房子的人就只有刚需的购房者,而刚需购房者买得起的已经都买房了,买不起的只能租房,真正买房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过去的炒房者加入到卖房的大军中来,就形成了卖房子的人多,买房子的人少,房子供过于求的局面已经形成,所以,房价下跌的趋势就形成了。

四是我国的房地产大量过剩,大量过剩的房地产形成了现在的商铺及商业综合体是卖不出去也租不出去,商住两用房,由于生意不好做,中小企业大量关闭,需要办公的中小企业大幅减少,商住两用房是租不出去也卖不出去。别墅是有价无市,富人看不上,穷人买不起,别墅也是租不出去更卖不出去。写字楼大量空置,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租写字楼的需求减少,导致写字楼大量空置,住宅现在也是很不好卖。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钱人当然是只卖房不买房,人们有了钱也不会去买房,这是正常的,也是理智的选择。

您的企业发展或理财投资遇到任何难题,都可以加盟财富总管投融资联盟圈子或到财富总管咨询。诚邀全国各地有资源、有能力的合伙人加盟财富总管(www.财富总管.com)。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的企业遇到融资,市场,品牌,利润低,投资,产业升级,资本运作等难题,欢迎从我的首页导航条中点击加入我的“圈子”提出咨询,谢谢您们的支持。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存钱不买房,有钱不买房,这才是正途,也是聪明人做法。

一,现在房子租售比不划算,存钱在银行拿的利息比买一套房出租划算多了。

二,持有货币比房子划算,会理财都在卖房换货币,贷款买一套房给银行利息不如卖掉一套房银行给你利息,贷款买房工作上班不如卖房存银行不工作享受生活。

三,房子有价无市,在炒房得开发商之间流转,现在房价就算0首付,缺少房子的也付不起月供,这说明房子泡沫到底多离谱和多大,这个时候还给买房和炒房贷款的银行,我们得当心了,说不准那天他就出问题了,海南农村信用社曾经在他们房地产出问题时候破产过。

四,货币如果贬值,物价继续上涨,货币失去信用,汇率保不住,房子也不会保值,现金在手,万不得已有退路那就是买硬通货膨胀的黄金白银等等,从而保住自己财富,就像委内维拉,京巴布韦,阿根廷,如果他们有钱人有先见之明先买了黄金,估计现在日子最潇洒。


刘贵刚mark


您认为很多人存了很多钱,但却为什么不买房呢?在题主看来,是一件想不通的事。可我觉得这是没有逻辑性的,也就是说存钱的目的并不能直接与购房划上等号。


首先,到底有没有很多人存了很多钱?这也是无从考证的,因为你并没有给出具体数据或者存款比例是多少?所谓的“很多人”不过是一个形容词,我们做财经通常要拿数据说话。

据我了解,根据央行今年第二季度末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住户存款余额77.66万亿元,按照当前实际人口13.95亿计算,相当于人均储蓄存款约为5.55万元。

但是,按照国家统计局今年7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92元。很明显,我国居民真正能够用于消费支付和储蓄的部分并不多。

其次,有些人存钱不买房子,但可能选择其他理财产品,同样是实现财富保值增值的目的,毕竟当前并不是投资房产的最佳时机。或者说房子并非唯一的投向。

另外,不买房子不代表人家之前没有买,或者说人家买了没有,我们也无法了解具体数据。因为我认为您提出来的问题缺乏有效数据支撑,可能仅仅是凭借主观意念。

最后,您在题目中提到很多人存了很多钱,请问很多人和很多钱?你是从哪里得知?总而言之对于这个问题的逻辑性有些牵强,在我看来当前国内老百姓有大量存款的并不是多数。


东震木


  •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高房价已经让大众意识到风险的聚集,买房子时,刚性需求投资房地产风险已然来临,这是大众不辨的事实。
  • 所以现在很多人存了很多钱,宁可投资股票,黄金,甚至是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把钱直接存在,银行里面也不愿意购买房子,历史的经验让大众变得越来越精明,所以说房地产的接盘侠想让民众来充当,目前看有一些为难。

SOHO的集中抛售、碧桂园的撤退、恒大的全面降价
  • 9月30日晚间,SOHO中国发布公告宣布,SOHO中国及卖方(即SOHO中国六家全资附属公司)与买方慧泊停车场投资(广州)有限责任公司(独立第三方)就出售停车位订立协议,初始代价为约人民币7.61亿元约合8.29亿港元。

  • 另五个计划出售的项目分别为古北SOHO、SOHO天山广场、外滩SOHO、丽泽SOHO和前门项目。其中,位于上海的古北SOHO在今年二月刚开业,出租率为45%,是SOHO中国上半年业绩增长的主要贡献物业。丽泽SOHO是北京丽泽商务区新地标,将于今年11月正式开业。

  • 除了停车位,潘石屹也卖了许多其他固产。

  • 前不久碧桂园紧急停止了34线和5线城市的“全面覆盖”战略,用规模取代现金以加快高营业额。即使利润变成负数,也要加快从34线和4线撤离的速度。

  • 恒大最近发起了全国范围的促销活动,为住宅物业提供至少74 %的折扣,甚至分期付款,最低首付仅为5 %。

综合来看,很多人存了很多钱并不是买不起房子,而是他们已经意识到房地产拐点即将来临,不想做最后的接盘侠,这也是大部分投资者在股市投资过程当中用钱换来的经验教训,大众投资者虽然认知比较浅薄,有一错再错但不可能次次都错。

社长财经


有的人从房产中撤退,有的人却在想方设法购买房产。

很多人可能还停留在有钱就买房的老观念中,但实际上从近几年一线城市的房价走势来看。越来越多的信息显示,房子并不在具备投资价值。


随着三四线城市棚改计划的落幕,没有交易量支持的房价会支撑到什么时候谁也不敢确定。

2018年比2017年人口出生减少了200万,达到了1523万人,2019年的出生人口数量将会更加严峻。而去世人口却在稳步增长,预计2019年会突破1000万人。中国人口将很快到达顶峰,因此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并不看好房价的后市。

虽然房地产税短期内不能出台并付诸实施,但长期来看落实的概率是100%。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从房地产领域退出。炒房客早已经难觅踪迹,目前只剩下个别人仍在自娱自乐。高昂的房价,伴随着的是交易周期的越来越长。想要急于变现的人,只能通过降价的方式提前离开房地产市场。

2019年是现金为王。2019年上半年住户存款增加6.82万亿元,2018年末的住户存款余额只有71.6万亿。也就是说上半年人们光存款就增加了9.5%,难道全年会增加19%以上吗?这一部分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GDP增长速度只有6.3%。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2019年已经有很多人在急于变现了。


或许随着国家对股市有关制度和法规的完善,股市将会成为下一个的爆发点和财富的蓄水池,但绝对不会是楼市了。

人们正在积蓄资金,等待机会。那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的人喜欢存款而不愿意买房了。


暖心人社


存了很多钱,如果存钱的收益比购买房子的收益大,为什么就一定要买房呢?无论是存钱还是买房,都是一种投资,既然是投资肯定就看哪种收益更高,更值得投资。拿我来说吧,现在就算有一笔钱,我也不会再投资房产的。

我现在重点是将资金用来理财,我理财的预期是收益年化15%,目前两年下来年化是20%左右。那么我是怎么做的呢?

我的资金主要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投资于我朋友的私募基金;定投公募基金;购买银行定期存款。

投资私募基金

我朋友主要做商品期货量化交易,以日内交易为主。过去两年,每年年化收益是50%左右。因为是五五分成,所以我获得的收益是2年化5%。这部分的投资,主要是因为对朋友了解,才敢这么投。

定投公募基金



除了私募基金,我还定投公募基金,因为任何投资都会有风险,我肯定不敢将所有的钱投资于私募基金,尽管私募基金收益会更高些。我投资公募基金是从2018年年初开始进行的,尽管2018年多的时候下跌了20%多,但今年上涨50%多。所以两年下来年化收益还是有15%左右的。

购买银行定期存款

这部分投资的钱不多,也就两三万,主要是为了平时应急用,能有4%左右的年化收益差不多了。

以上三部分加起来,平均每年收益年化15%左右,比现在投资房产好多了。因为现在房子每年房价上涨15%基本没有可能了,比如深圳过去四年上涨了25%左右,年均上涨6%左右而已,这样的收益还是比理财差好多的。再说房子以后你想卖出去,也是很难的,现在很多人都在抛售房产,房子真不适合投资了。


月牙亮投


存了很多钱却不买房,多数是觉得“房价太高”,“风险太大”。而之所以会存钱,就是典型的惧怕“风险”的人。尽管,事实上,“存钱”反而是风险最大的——存款,长期受到通胀和贬值双重打击,而且是“确定性”的打击。而房价相反,从长期来看,反而是“确定性”上涨,反而是保值和增值的最佳选择。

事实上,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去看“房价”,从没有“低”过,也从来没有“没风险”过。这是多数人的感受和历史的事实。

恰恰相反的是,存款,从历史任何时候来看,都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结果恰恰是风险最大的——损失了时间价值,损失了购买力价值以及损失了投资机会。

为什么会如此分裂?为什么如此极端?

那是因为我国的国情决定的:土地财政,是城镇化和人口红利时代的国家支撑,房地产是三十年以来经济高速发展的驱动力和自我驱动结果。对比城镇化和土地财政,其反面,就是货币超发和通胀。而货币超发和通胀,本身并不是一个“坏人”,而是特殊经济结构,经济发展阶的必然产物。但是,货币超发在叠加了“土地财政”之后,就成为一个“坏人”——鼓励炒房,鼓励投机,否则就要被社会平均财富拉大差距水平,被贬值和通胀吃掉,被“穷人支持富人投机投资”吃掉。

从社会的经验来看,房价从来就没有“便宜过”,哪怕是在90年代,房价非常低,但是人民的收入更低。从2000年以后房价开始初步上涨,人民的收入对比房价依旧低,从14-15年后全国房价加速上涨来看,人民的收入与房价的差距则是加速扩大差距。从19年现在站在这个角度和时间去看,未来会改变吗?

任何问题,如果本质不改变,结果就不会改变;任何人,不是听他怎么说,而是看他怎么做!这是我们处世的基本道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一个基本的哲理,如果做不到这点只会从自身感受去看问题的人,其层次必然比较低下!

那么,从房地产调控是否涉及“土地财政”这个根本问题,是否涉及货币超发机制彻底扭转,从信贷是否彻底关闭炒房者的通道以及从城市人口流入结构角度去看,是否结束了一线城市的人口趋势?

从调控来看,本身的目的,并不是也不允许房价暴跌到“大家买得起”的合理水平,而是要“放慢房价涨幅,以等待居民收入增长水平追上房价上涨水平”。这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事实是,房价不是涨就是跌,没有“既不涨,又不跌”的,这不是“人为意志”可以左右的事!但是,偏偏有人就觉得“人定胜天”,偏偏要人为左右。那么,房价要么跌要么就涨。

而从历史的房地产调控来看,“限售”,“限购”,“信贷利率上浮下折”,开发商备案价格设置涨停板,这些有用过吗?有!最终的结果就是堵截了真正的刚需,而被炒房者巧妙回避。一旦“松开”,房价就加速上涨。房地产的调控历史成就就是“涨多了——调控——滞胀或者下跌——刺激经济刺激房地产——房价上涨——疯狂加速刷新上涨记录和房价记录——调控”,周而复始。

因为,房价上涨的本质问题——土地财政,货币超发,从没有从根本上被改变过——甚至,连改变的想法都没有过!回到做人的基本原则和问题的基本原则角度来看——本质未改变,结果怎么会改变?

反观,货币购买力的贬值速度,十年前的100万到今天就只剩46万购买力,那么,存银行人真的“安全了”吗?是存银行的人,在支持和鼓励买房者,支持鼓励投机者,只有更多的人存银行,才能给银行创造信贷资金乘数去支持房贷和炒房!

未来呢?不知道,谁也不是神仙可以预测未来,只能说,很多现象并非是人为意志可以改变的——但是,偏偏有人要“人定胜天”,那么,我们只能看问题的本质是否发生改变——土地财政和货币超发!事实上,买房炒房者,是最聪明的,他们提前看出了“人定胜天”者的本质嘴脸——只说不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