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投原子弹苏联按兵不动,为何美国一投苏联立刻大军压境?

哲爱艳


这是个巧合,真的是个巧合,这个巧合让美国和苏联都很后悔

到1945年年初,随着美国在诺曼底登陆以及苏军攻入德国本土,纳粹德国的战败已成定局。为了协调战胜国在战后的利益分配,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苏联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了会议,共同协商战后的国际秩序以及苏联对日作战的问题。(雅尔塔三巨头)

虽然在二战时期日苏分属于互相敌对的两大阵营,但在二战的大部分时间里日苏都是维持着和平状态。早在1941年4月13日,日本和苏联就在莫斯科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根据此条约规定,日苏两国互不侵犯,苏联则终止对华武器援助以及承认伪满洲国。此后一直到1945年年初,苏联和日本还是处于和平状态。(《日苏中立条约》签署现场)

当时眼瞅着欧洲战事即将结束,美国十分希望苏联能在结束对德战争后参加对日战争,与美国一起攻打日本本土。对此斯大林则向美国提出了很高的交换条件,苏联要求美英承认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并且在打败日本后将千岛群岛和整个库页岛交给苏联。

由于急切盼望苏军参战,美英答应了斯大林的条件,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苏联必须在对德战争结束的三个月内对日宣战。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正式投降,此后美国开始不断催促苏联对日作战,但斯大林却以各种借口推脱。(德国投降签字仪式现场)

就在德国投降之前,1945年4月1日美国打响了冲绳战役,开启了进攻日本本土的号角。这一战美军投入24万人,日军投入10万人,美军在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除此以外,美军在战舰和飞机上的数量也是碾压日军,按理说美军拿下冲绳应该比较轻松。但是困兽犹斗,被军国主义洗脑的日军抵抗十分顽强,双方的战斗也非常激烈。

这场战役美军打了三个多月,直到7月中旬才拿下冲绳,而这时德国都投降了2个月了。

此战美军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仍旧伤亡高达7万人,这让美国和苏联都看到了日本法西斯的疯狂。于是一方面美国接二连三的催促苏联对日作战,希望苏联能够分担美国的压力。而另一方面斯大林则乐观两虎相争,他使劲往后拖时间,同样希望美军能最大限度的削弱日本,减轻苏联对日作战的难度。

由于苏联的承诺是德国投降后三月内对日作战,所以苏联只要在8月8日之前参战都不算违约,因此斯大林早就将对日宣战的日子定在8月8日,而且还是8月8日的晚上,反正就是拖到双方约定的最后时刻。

对于斯大林的小九九,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是心知肚明,但杜鲁门却又无可奈何,因为苏联虽然是在故意拖时间,可苏联毕竟没有违约。为此美国索性也将进攻日本本土的时间往后推迟,准备等到苏军参战后再进攻日本。

但是就在1945年7月16日凌晨,世界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阿拉默多尔空军基地的沙漠地区爆炸成功。

在得到这一镇国神器之后,杜鲁门大叔热血沸腾,虽然当时美国的众多科学家都反对用原子弹对付日本,认为这会造成大量平民伤亡,但经过商讨之后,杜鲁门却坚持对于使用原子弹。(由于罗斯福的突然离世,副总统杜鲁门接任美国总统一职,而在接任总统之前,他并不知道“曼哈顿计划”,因为这项计划高度保密)

最初的时候,美国初步选定了东京、京都、新潟、小仓、广岛、长崎这留个城市作为候选目标。后来在陆军部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的坚持下,京都第一个被提出轰炸名单,因为史汀生认为京都是一座历史古城,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

之后东京也被排除在名单之外,因为此时的东京早已经被美军炸的面目全非,本来就是一堆废墟了,再扔原子弹就有点浪费了。并且美国对轰炸东京还有另一个担心,美国害怕万一把日本的高层都送上西天,那么日本的下层军官有可能会爆走,到时候日本投降就更没戏了。最后经过一番考虑,新潟、小仓、广岛、长崎四个地方被美军锁定为轰炸目标。

1945年8月6日,也就是距离苏军参战的前2天,美国在日本的广岛投放了首枚原子弹。虽然在之前美国曾向广岛抛洒了大量传单,要求当地居民远离城市,但这些传单并没有引起广岛居民的重视,当地也没有人撤离。

广岛核爆后,当天就有8.8万死亡,整个城市被瞬间夷为平地。但是令美国人意外的是,日本政府对此却毫无反应。

而就在广岛核爆的2天后,8月8日傍晚,苏军终于按计划对日宣战,在8月9日凌晨,苏军发动“八月风暴”计划,大举进攻驻扎在中国东北、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上的日军。

接连两天之内,日本先后遭到核打击和苏军攻击,日本高层内部许多文官开始主张投降,但是还是有许多武人拒绝和平,要将战争进行到底。

然而噩耗不断的是,8月9日,也就是苏军大举出兵的当天,美国人又在长崎投下了一枚原子弹,当场炸死6万多人,这回日本是彻底扛不住了。鉴于原子弹巨大的威力,日本的担心美国还有更多的原子弹,于是日本天皇裕仁决定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发布“鹤音”。宣布向中、美、英、苏四国无条件投降,而此时距离苏军参战才刚刚过去了一个礼拜。(长崎核平彻底摧毁了日本人抵抗的意志)

日本的突然投降让美国人大为惊喜,斯大林在得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也很震惊,他也没想到原子弹这么好使,日本这么快就投降了,而此时苏军距离日本本土还很远。

不过日本的投降还是加速了苏军南下的进度,由于海军不济,并且苏军也没有什么夺岛经验,如果不是日本投降,苏联一时半会根本拿不下千岛群岛。直到日本投降后,驻守在千岛群岛上的日军才放弃抵抗。到8月底苏军拿下北方四岛,准备按约定进入北海道。

但是让苏联始料未及的是,早已抢先控制日本的美军却严词拒绝苏军入境,这让斯大林十分恼火,他立即想杜鲁门进行抗议。

但杜鲁门却将这个皮球踢给了麦克阿瑟,表示这是麦克阿瑟的独断专行的举动,美国政府并不知晓,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己也指挥不动这头倔驴。

杜鲁门的说辞自然不能让斯大林满意,斯大林表示如果美军再不让苏军入境,苏军将强行进入。

然而斯大林的狠话并没有吓到麦克阿瑟和杜鲁门,麦克阿瑟认为日本是美军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凭啥让苏联人来捡便宜,于是他也放话,敢硬闯就抽你。

狭路相逢勇者胜,既然双方都是狠人,那就看谁更狠了。最后自知实力不如美军的斯大林选择了认怂,下令苏军停止进攻日本本土。

(一代狠人麦克阿瑟,就是他拒绝苏军入境,拯救了日本)

对于这种结果,斯大林肯定是有所后悔的,若是苏联能赶在美军投放原子弹之前参战,说不定现在苏联已经攻入东京了。即便是苏联海军不行,美国海军也肯定会帮助苏军渡海登陆,但如今只能是望日兴叹了。

不过说实话,在对日作战中苏联还是最大赢家,毕竟由于日本的投降,苏军遇到的抵抗没有之前预计的那么强烈,除了没能占领日本本土,苏联的其他战略目标全部达成了,可谓是稳赚不赔,只不过不能瓜分日本略微有些遗憾。

(斯大林可谓是老谋深算)

相比之下,美国人是非常后悔邀请苏军参战的。就在战争结束半年前美国人还不知道原子弹啥时候能搞出来,对这种大杀器也没抱什么希望。

但事情就是这么巧,就在美苏互相干耗着的时候,原子弹终于弄出来了,而且效果还非常好。要是早知道原子弹能这么快搞出来,美国才不会苦求苏联出兵呢!当初为了让苏联出兵,美国作出了太多的让步了。


千佛山车神


从一个公平的角度来说,1945年,没有美国和苏联的帮助,中国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败日本。虽然长期艰苦抗战,会让中国一定程度占据上风,战争也会随着中国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不会有那么快,至少在1945年是不可能。

冈村宁次当时是日本驻中国派遣军司令,日本大本营曾就投降的问题询问冈村宁次的意见。冈村宁次听说大本营要投降,立刻大叫道:“百万大军尚在!何以言降!”此时在东北的关东军有近70万,中国腹地的日军有126多万,台湾地区也有将近20万。除了中国境内的日军,日本在整个东南亚还保留着数量庞大的力量,这些军队数量也将近200万。特别是中国境内的日本兵是没打算要投降的,因为他们没有打败战,所以为什么要投降呢?若不是在中国、苏联、美国的联合打击下不得已才投降,实质性的加速了日本投降的进程。日本对中国的态度与纳粹德国对法国的态度很相似,这也是日本很多人至今也不承认自己在中国战败的原因。






蓝色爱情夜


1945年8月9日,美国向日本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而就在这一天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攻势,这二者之间肯定不是巧合。

1944年底,国军在豫湘桂会战损失了近60万军队,美军在对日作战中也付出了很大的伤亡代价。

罗斯福认为中国军队消耗过大,已无力对日军发起反攻。而日军控制的东三省当时已发展成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为负隅顽抗的日军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略物资。

这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日本的加速灭亡,罗斯福请求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东北。

老毛子一向是无利不起早,没好处的事它肯定不会做的,于是罗斯福、斯大林、丘吉尔三巨头,在1945年2月合谋了雅尔塔协议。

其中斯大林承诺德国战事结束后,苏军三个月内对日宣战, 好处就是:1、 国民政府要承认外蒙古独立;2、恢复日俄战争前俄罗斯在中国东北的权益;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蒋校长得知雅尔塔阴谋后,勃然大怒,中国人不仅在国内苦苦抗日,还派出最精锐部队到缅甸支持盟军作战。

而所谓的盟友却落井下石,背后出卖中国的利益。蒋校长对各方表示抗议,并派人向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提出,如果是这样中国以后就独力抗日。

1945年7月16日,波茨坦会议的第一天,美国在阿拉莫戈多沙漠,成功地试爆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原子弹。

此时苏联参不参战意义已不大,于是杜鲁门在第二天对斯大林提出,放弃中国权益的请求,但被斯大林断然拒绝。

斯大林唯恐情况有变,一边向远东增兵,一边向蒋校长施压。声称如果不接受雅尔塔协议,苏联将出兵占领东北,并将它纳入苏联版图。同时苏联将全面支持蒋的对手。

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但蒋校长毫无谈判的筹码,最后只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但斯大林的野心还远不止如此,他还想获得日本北海道的利益,所以苏军在远东完成军事部署后,并没有对日宣战。

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第一颗原子弹。但是日本认为美国就只有一颗原子弹,所以仍在紧锣密鼓地准备“玉碎”计划。

而斯大林有些不放心,如果美国再投原子弹,提前迫使了日本投降,那雅尔塔协议就失去了效应。

这个时候克格勃发挥了作用,他们带回了美国将在8月9号投放第二颗原子弹的消息。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凌晨百万苏联红军对日本关东军发起了全面攻势。

日本投降后,斯大林向美国索取日本北海道北部的权益,被杜鲁门断然拒绝。斯大林很恼火,但最后迫于美国“大杀器”的压力,不得不做出让步。


花木童说史


二战的末期,美苏实际已经形成了两极争霸的苗头,苏联出兵是在广岛原子弹之后,但苏联一出兵,美国马上引爆了长崎原子弹。这内里包含着一场大国之间的军事与政治博弈。

苏联对日本的攻略是早在德黑兰会议上就定下的调子,所以可以理解为:苏联与美国已经有了攻击日本的约定。

不仅仅是德黑兰会议,后来的“雅尔塔会议”也同样做出了这方面的分配,美苏之间在划分势力范围上下了很大功夫,明确标示了将远东地块与北海道划归苏军占领。

《雅尔塔协定》就是个战后分赃的协议,其中还包含着对中国权益的出卖。(其实英国也给甩到了一边,丘吉尔看到协定文本的时候,美苏已经拟定好了)

1.维持蒙古国的存在。

2.日俄战争中日本吃俄罗斯的都得吐出来。

3.大连必须“国际化”,旅顺回归苏联军港。

4.千岛群岛割给苏联。

再加上战争后期大局已定,国民政府所起到的作用有限,因此美、英、苏三方直接就规划了亚洲的命运。

为了最大程度的攫取战后利益,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便马上在远东集结重兵,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囤积了大量的物资。1945年4月开始到日本投降后,苏联向远东发出军列近2000趟,批量输送步兵、炮兵、装甲兵以及作战物资,调去了三个混成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团军。

为了囤积海量的物资,苏联工程兵特地在远东建立了200多座巨型仓库、油库、弹药库,足够共150万人的战斗消耗,还设立了大量的生活设施与后勤、医疗机构、机场,完全就是为对日大战做准备。

为此,苏联派去了三位元帅坐镇远东。除了我们熟悉的华西列夫斯基外,还有马利诺夫斯基和梅列茨科夫。苏联高层充分考虑了远东作战所需要的指挥能力与经验。

华西列夫为人稳重,指挥经验丰富,与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并称为“苏军的三驾马车”,是莫斯科保卫战的前沿指挥者,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反攻策划者。作为苏军总参谋长,卫国战争所有的战役他都参与了,极为擅长统合大兵团作战。

马利诺夫斯基是一员冲锋的猛将,极为擅长硬仗和突击。他指挥的坦克部队是曼施坦因的大敌。而梅列茨科夫的丛林作战经验有利于苏军穿越东北广袤的森林。

早在6月-7月,这三位元帅就已经秘密到达了远东,华西列夫斯基化名瓦西里耶夫,马利诺夫斯基化名莫洛佐夫,梅列茨科夫化名马克西莫夫。苏军统帅部在7月30日宣布华西列夫为总指挥,远东总司令。

行事动作如此巨大,指挥员调动又如此诡秘,除了战争准备还能是什么?这是一件箭在弦上的事,前期之所以未动,只不过是在酝酿时机罢了。

苏联人摆明了就是冲着最后的胜利果实而去,为远东的战后势力划分拉开一条界限。如果有必要,苏军还能在美军力不能及的情况下尽力去多拿一点。他们的对手已经不是日薄西山的日本人,而是同样在争夺远东利益的美军。


杜鲁门政府当时为苏联头痛无比,双方的政治交易与政治斗争从欧洲一直绵延到东方。1945年盟军也早就不是铁板一块,美国的胜利同样侵犯了大量盟国的利益,尤其是亚太地区。为了捞取利益、遏制苏联、尽早结束战争,美国人的策略是“时间差”——逼日本快速投降。

只要能快点解决日本,赢得太平洋战争的胜利,那么美国人便可以赢得更多的战略主动权,而且根本没必要分出北海道给苏军占领。

杜鲁门政府随后通过了“李梅火攻”的杀戮方案,期望以巨量的燃烧弹和对人员的大规模杀伤,用轰炸机群来逼迫日本投降。李梅火攻点燃了日本90多座城市,连同大部分东京和天皇宫在内都夷为平地。美军专门挑选夜间对人口密集的住宅区、商区发动袭击,一夜就在东京烧死10万,期望以惨痛的伤亡令日本下跪。

只是日本人也不是易于之辈,美苏两国的政治无法绕开对日战争,所以“如何投降,怎样的方式投降”成了日本人讨价还价的本钱。他们敏锐的注意到美苏之间的不睦,并且开始单方面谈判,企图能从美苏的争端中获得“转身”的幸运,就像意大利那样。

问题是美苏关系虽然撞得白热化,但他们仍然很成熟的应对了日本的小伎俩,说到底世界很大,双方都抢到了一半王座,那么来日方长,何必过分置气呢?苏联在此期间不断接到日本的“调停请求”,期望“友好邻邦”能充当与美国的中间人,实际都让苏联给忽悠了,许多“提议”第一时间就送到了美国那边。

日本的构想并非没有实现,美苏最终依旧为远东的划界问题发生了争端,但那是几年以后的事了。因为日本的投降,本该以北海道为分界线的双方将分界线推到了北纬38度,继而苏联以代理人的方式与美国展开了一场高烈度大战。

不过当时的美国已经对日本的态度忍受到了极限,杜鲁门政府认为没有时间再陪日本玩下去,每拖延一分钟时间,苏联在远东就多积攒一份力量,美国就会失去一分利益。既然“李梅火攻”不顶用,那么原子弹就是最后一手王牌,如果日本人这都不屈服,那就只能上岛血战了。

苏联人开始对原子弹没概念,毕竟这种武器谁都没用过,所以8月6日的核弹带来的震撼并不强,连日本人都没掀起什么波澜,反倒平静的接受了自己被“超级爆弹”轰炸的事实。在“李梅火攻”的伤亡数字面前,核弹也不过是家家酒罢了。

所以苏联对美军的“紧迫”无法正确推演,他们按照硫磺岛的攻击情况判断,美军如果要完全攻略下日本本土恐怕并非半月之功,只要美国登岛,苏军就马上展开突击,一切都尽在掌握。在此之前,美国也别想苏联能先出动,拿它当枪杆子耍。

广岛原子弹轰炸后的第二天,1945年8月8日,日本再次联络了苏联,希望他们能“澄清态度”,以应付江河之下的危机局势。但逐渐回过神来的苏联,突然意识到美国的爆弹是种政治策略而非军事行动,斯大林要求苏军在9日马上发动进攻。

于是苏军将攻击时间放在了1945年8月9日0点,同时他们还没忘了忽悠一把日本人。日本驻苏大使佐藤联系到了莫洛托夫,对方告诉他晚8点约见详谈调停事宜。当日本大使巴巴的赶到后,苏联人对着他们下达了战书。

战书的意思也够明白:

1.你不投降,所以我打你,不过这属于盟国叫我帮忙,这锅得他们背。

2.我都是为你好,早一天把你打死,你早一天早享受和平;德三就是顽抗的榜样。

3.你我现在找美国调停还有意义吗?让我打一下吧。

日本大使在晚上11点才把苏联的战书传给政府,第二天早上关东军发信国内:“苏联进攻了”。苏联红军从三个方向发动了突然袭击,而关东军司令山田乙三这会儿还在看表演。

美国人得到苏联出兵的消息,但是日本方面仍然对无条件投降通牒置若罔闻。美国人的耐心已经到极限,苏联出兵是一个临界点。让人不由得认为日本人仍然在搞铃木贯太郎首相的那套“默杀”。那么,再拿一座城市陪葬吧。

美国人在苏联出兵后的当日中午11点02分,出动了5架B-29轰炸机编队,由载有原子弹的“博克之车”号领头执行任务。但是预选地小仓云层过厚,他们不得不选择第二预选地长崎,三菱工厂直直的顶棚吸引了他们,于是...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苏军说好了要参与这场战争,但他们没料到美国有原子弹这种武器,期盼在最佳时刻投入战斗。美国人在燃烧弹轰炸日本人无果后投掷了第一颗核武器。苏联探查到美国的政治迫降目的后紧急加入战斗,然后美国在当天又抢着丢了一颗核弹敦促日本投降。

第二颗原子弹取得的效果很好,日本政府很快投降,直接将美军迎上了岛。苏联也没有取得预计的战果,只能痛快的与美军分割了三八线。


王司徒军武百科


这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自🇩🇪德国战败后,美,苏,英,在雅尔塔鉴属了一份协议,苏联答应战后三个月即对日本🇯🇵发动战争攻势,以解决东亚战事,亦蜜秘鉴定了出卖中国利益,和收回北方四岛的协定,这一😏切中国尚萌在鼓中全然不知。🇺🇸美国所以扔原子弹是有感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冲绳战役美国的巨大伤亡战损,如攻击日本本土,🇺🇸美军致少的牺牲约100万人左右,才能顺利登陆,因此杜鲁门总统和麦克阿瑟将军和国防部致定了用原子弹,和大轰炸先解决日本的军工重工业计划,李梅大轰炸使日本损失惨重,到八月6日时由于日本天皇和大本营,无视美军条件,激怒了美国,才令在广岛投一弹原子弹,以加速战争结束,8月6日一早🇺🇸美国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造成巨大伤亡。但日本🇯🇵军国主义仍希望于战争,于苏联展开了秘密谈判,希望苏联调和美日关系,以图东山再起,斯大林和日本大使打太极无果,日本不愿意割让北方四岛,与此同时苏联也做了另一手安排,150红军以整装待发,准备兵分三路闷骚击东北及库页岛,到八月八日日本仍覆于顽抗,美国总统才下令有扔了一枚原子弹,由于天气不好,扔在了长埼岛,造成了更大的伤亡。斯大林得知美国有扔了颗原子弹大惊失色,唯恐以到嘴边的肥肉得而复失,才下令中止了与🇯🇵日本谈判,并令华西列夫元帅为总司令,自东北,和外蒙古,及库页岛,齐头并进,杀向了日本,关东军被打的无招架之力,迅速崩溃,到8月15日曰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七八天中,苏联的机械化部队利用一切手段快速推进,终于在三八线与🇺🇸美军汇合,从而得到了盼望以久的果实,,,,斯大林是世界上最卑鄙无耻的一个邪恶头子,无利不起早,他于罗斯福总统比人格差劲到了极点,这就是苏联出兵东北的真实过程,还有一个小差曲,民囯政府派宋子文与苏联谈判,斯大林端出了雅尔塔协定,宋子文宁死不鉴协议,请示蒋介石,委员长大怒悲奋的说,人家胜利了全在收复失地,我们确要忍痛割爱,失去外蒙古,斯大林言一个国家连自生的民族解放都干不了,还需要外国邦忙,那你们自己打吧?我们不出兵了,此乃城下之盟,宋子文辞去了外交部长之职,王世杰接任耻辱的鉴下协议,,,蒋介石大哭一场心如刀拌,五味杂陈,有苦打掉牙往肚里唵。


梦醒时分94310417


本想隔岸观火,坐收渔利!不想利器非凡,局势已明朗,日本不会再作困兽之斗,再不出兵,就无法得到战胜日本的红利!趁日本举国慌乱,兵无斗志,六神无主,乱而取之,趁火打劫,本就是聪明且必然之举!况且还有中国东北那么多的重工业设施如同肥肉,先下手为强!打与不打都不是因为道义,而是精确的利己!弱肉强食,墙倒众人推,诚哉斯言!

弱国无外交,中国十多年抗战,拖住日本大半兵力,便日本无法他顾,无法与德意合兵,战后形势却仍国微言轻,诸多重大利益得不到重视!要不是罗斯福的坚持,中国入常都成问题!

最可恨仍是苏俄,若无中国坚持抗战,日本必与德合击苏联,苏联亡国之祸不远!战后竟对中国趁火打劫,强推外蒙独立!狼子野心,不外如是!











离相如如


实际上,美国佬不投原子弹,苏联也会出兵的,当初美苏的协议并不包含投放原子弹,美国也是在经历了伤亡惨重的冲绳岛之战,才计划尝试使用原子弹的(威力和是否成功都是未知数),而且在美军投放了两颗原子弹之后,日本并没有认真考虑投降,而是想把中国作为抵抗基地(日本政府迁往东北),但这个时候苏联红军已经做好出兵的前期工作,正式出兵东北把关东军消灭后,斩断了日本军政府的后路,日本天皇才不得不宣布战败。


行摄清远


题主显然说反了,美国是因为苏联要发动对日的作战,这才决定使用原子弹迫使日本人投降。

其实当时的情况是美国看清楚了战后局势不可避免是美苏对抗,所以美国想要在亚太地区尽可能的取得更多的战略跳板。

根据波斯坦公告的相关条款,苏联有义务在对德作战结束后的三个月后,发动对东北日军的进攻。

当然美国也承诺了一定的利益给苏联,像日俄期间,俄国失去的领土。

所以当时苏联参战成为了必然,但是美国没有想到日本人越到后面,居然会越来越疯狂。

尤其是越靠近日本本土,美军所遭遇到的威胁就更加严重,像神风特攻队的袭击就让美军防不胜防。

而且当时日本扬言要一亿玉碎,要誓死战斗到最后一刻。然而美国人明白,日本失败已经成为了定局,只不过是牺牲多少的问题。

当苏军在东北集结完部队之后,美国人这才意识到问题,那就是苏军消灭关东军之后,或许美国还没有迫使日本投降。

假如真的登陆日本本土之后,那么只会造成苏军共同进入日本本土作战,因为美国要减少伤亡。

而如此一来,至少东北亚的局势将变得十分难以预料,苏联至少将占据朝鲜半岛和东北。

或者说整个远东,都将在苏联的影响之下,在次情况之下,苏军还会从北海道进攻日本本土。

也就是说在日本也会出现像德国一样的情况,这对于美国来说,似乎不可接受。

因为亚太地区对于当时的美国来说,利益实在是牵扯太广,而且苏联要是掌控远东,对于美国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使用原子弹,至少是处于三个方面的考量。首先就是加快日本的投降,再者就是借此威慑苏联,还有就是宣告美军的强大。

只能说这两枚原子弹,是日本人自找的,同时也是美国人想要炸给苏联人看的。

这种核武器带来的恐惧,相信使得当时的苏联不得不放弃了许多战略要地,就像朝鲜半岛后来的局势一般。

从使用原子弹这件事情就能看出,美国这个国家是真正的利益至上主义!


小司马迁论史


这个问题是你编故事编出来的,根本不存在。在二战反法西斯战争中,苏美英一直保持密切联系,是合作与同盟关系。在东西两个战场。以苏美为首,对德日两面夹击,使东西德国应顾不暇,造成法西斯在欧洲战场的失败,东西德分治,而吸引法西斯主力的正是苏联红军,牺牲最大的也是苏联红军。在东方战场,美苏两国同时在支援中国战场,在大后方,苏联空军驻甘肃基地对打击日本空军,保卫中国大后方起到重要作用。而在云南,美国空军也同样发挥了巨大作用,美国在物资上对国民政府支援彼多。在后期,美国从太平洋方向攻击日本本土,而苏联红军出军东北,一举消灭日本关东军,仅俘获就70万日本关东军精锐,比美国击毙日军多得多。但当时作为战场友军,是不能这么算的,二者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如果非要算,苏联红军参与反法西斯战争要早得多,而美国一直在战略物资上对日本提供帮助,发战争财,不过日本野心太大,珍珠港事件后迫使美国不得不参与到对日作战,与苏联的主动参战不可同日而语。至今,日本首相对普京也是毕恭毕敬,对中国政府的态度就傲慢多了。


东方韵666777888


出兵时间没有任何问题


苏联进攻日本关东军的计划是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决定的,会议上达成的协议是德国投降之后三个月,待苏军休整调度完毕,苏联应该出兵肃清东北日军,尽快结束战争!德国投降的时间是1945年5月8日,7月30日苏军完成集结,当天下达作战命令,明确指示8号宣战。8月6日美国在广岛扔下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战9日凌晨发起进攻,9日当天美国在长崎扔下第二颗原子弹。苏联出兵的时间刚好是德国投降后3个月,没有提前也没有任何推迟。美国两颗原子弹在苏联出兵之前一前一后扔下,美苏盟军配合如此紧密,迫使日本投降!何来拖延一说?

不要以冷战思维来解读


1945年日本投降之前,盟军最大的希望都是,尽量以最小的代价尽快结束战争,因而苏军在远东地区集结了数量惊人的部队,要的就是一击毙命,不给日军造成更多伤亡的机会,前期的侦查和调度都耗费了不少时间。美军更是专门研究了一旦登陆日本本土,将面临的巨大损失。波茨坦宣言可以说,是为了减少损失而做出的最后努力。7月26日,日本拒绝放下武器,苏联选择准时出兵!美国则选择分次扔下两颗原子弹!此时的美苏两国在经历了数年战争之后,都疲惫了,人民渴望胜利早一天到来,此时的欧洲还在一片欢腾中,胜利果实的分配过程还未激发出矛盾。盟军任何一方都没有拖延道理。

苏联的野心和美国的心计


出兵中国东北的时候,苏联当然是来分享胜利果实的,毋庸置疑,日本人的工业设备,技术和原材料都是战后恢复所迫切需要的,而美国也确实是主导了战后对日本的管制,事情的变化发生在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之后,此时欧洲谈判桌上已经开始出现分歧,让美国人下定决心不与苏联分割日本,彻底管控战后日本。之后矛盾开始凸显,冷战大家就都知道了。但关于出兵时间这一点,确实没有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且不说第一颗原子弹扔下之前,苏军作战命令已经下达,以当时消息传播的速度,和全世界对原子弹的认知,甚至连美国人也是事后观看现场才了解原子弹的真实威力。苏联人做的,就是按原计划出兵而已。第二颗原子弹扔下前,苏军已经开战。

珍爱和平,尊重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