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是如何扳倒權臣和珅的?

用戶64537308


乾隆十六年,劉墉正式踏入仕途。跟其他許多同僚相比,劉墉還是比較幸運的一個。他的父親劉統勳曾擔任內閣大學士,官居一品,按清朝規例,可以蔭封子嗣。劉墉就是在父親蔭封待遇下,直接擁有舉人身份,參加會考,獲得進士身份,選入翰林院。

雖然是靠捷徑獲得官職,但劉墉在任上卻辦了許多實事。他在江蘇、湖南、江西、陝西等地任職時,官聲極好。作風清廉,又能多幹實事,出現災情時可以安撫賑濟百姓,對於貪官汙吏,敢於彈劾反對。

而且,劉墉也得到了乾隆賞識,稱他是一個“知政體”的官員。劉統勳本就是受到乾隆重視的大臣,對劉墉多少有些偏愛。有政績、聲望好又能得到皇帝賞識,劉墉在仕途上還算比較順利。

乾隆四十八年時,已經擔任直隸總督兼吏部尚書職位。但是在乾隆後期,劉墉開始甘於埋沒自己,不再那麼顯露頭角。因為朝堂上和珅出現了。和珅是在乾隆三十八年踏上仕途,那一年他只有二十三歲,正當年華。

和珅對詩文詞賦極有研究,又精通多門語言,也算是個人才。早期踏入仕途,和珅曾是頗為清廉的官員,對於別人的賄賂,也多次拒絕,但隨著官職越高,權力越大,堅守清廉的做法也被拋之腦後。

其實,和珅雖有能力,但並非全才。他曾受命到前線統帥軍隊,卻調配不力,一味逢迎,導致清軍戰敗,將領陣亡。如果不是阿桂接任統帥,後果不堪設想。

這並非個例。乾隆年間平定白蓮教叛亂時,乾隆再令和珅指揮,和珅一味以鎮壓為主,力圖儘快平息叛亂,討乾隆歡心。

所以他將白蓮教首領王三槐抓到京城處死後,對於白蓮教為何叛亂,後續該如何解決的事宜,並沒有什麼著手解決。而最終的結果就是白蓮教在乾隆去世後,又鬧了好幾年,才被勉強平定,這對清朝造成極大傷害。和珅這種一味逢迎,討好乾隆的做法,自然更討乾隆喜歡。

乾隆對他也十分依賴,尤其晚期身體不便時,更將大事全都託付和珅,視他為全能人才。和珅除了擔任內閣首席大學士外,又同時兼任軍機處領班軍機大臣,以及數個實權部院的職位。自雍正以後,朝廷實權都在軍機處,內閣成了名義上的最高機構。

和珅一人兼任兩個中樞機構的最高職位,相當於既有宰相名,又有宰相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下。即便是乾隆將皇位禪讓給嘉慶,朝堂上的二號人物也是和珅,而不是皇帝。

劉墉自然比不上和珅。他跟和珅關係較差,對和珅諸多做法極為反感,兩人常常暗自較勁。阿桂在世前,和珅仍要顧及阿桂,不敢肆意妄為。等到嘉慶元年,阿桂去世,和珅真正獨攬大權後,劉墉對和珅只能避開。

這段時期劉墉也不受乾隆待見。劉墉常常辦錯事情,給人一種老邁昏庸的感覺,甚至還受到御史彈劾。乾隆在考慮提拔內閣大學士人選時,曾親口說,自己是因為朝中沒有大臣能提拔,才讓劉墉擔任。如此形勢下,劉墉想要扳倒和珅根本不可能,自己不被壓倒就已經不錯。

乾隆後期,劉墉跟過去在官場上的作風也有很大不同。當年他在地方當官時,常以嚴肅認真聞名官場,現在卻常以滑稽面目視人,差別極大。劉墉需要等待機會。只要乾隆還在,就沒人可以動搖和珅的地位。

但乾隆畢竟年老,總會駕崩,而天下必然是嘉慶的天下。劉墉跟嘉慶走得很近,但又保持分寸,不至於引來乾隆猜忌。和珅雖然也曾向嘉慶示好,但最終被嘉慶拒絕。這是另一種政治博弈。

在乾隆帝死後,繼任的嘉慶皇帝,就把和珅撤職了,而且劉墉也到了上書房,最後很多人為了迎合皇帝,紛紛上書彈劾他。所以皇帝當時定了斬了和珅,被劉墉拉下,賜給和珅一條白綾,保留全屍。他與和珅鬥了一輩子,臨了了還是給和珅一個全屍,不得不說劉墉還是忠義一輩的。

和珅把持朝政多年,其黨羽遍佈天下,上下一心,結成鐵板一塊,如何查案,查到哪裡,都需要有極為高超的手腕。劉墉用四個月時間,就查出和珅20多條罪名,每一條都能站得住腳。和珅也被隨即處以死刑。

而劉墉也一改乾隆末年昏庸老邁的形象,以至於嘉慶外出時,還敢放心把京城事務交給劉墉,相信他有能力處理各種繁雜事務。

從當年乾隆寵信和珅開始,劉墉就開始偽裝自己,蓄勢待發,一出手就是雷霆手段,讓和珅再無翻身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