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光南:華為估值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10月26日,在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作了主題演講。 在介紹全球ICT領域(信息和通信)企業市值排名時,倪光南表示,自己拿的表中,前10家美國有6家,中國有華為、阿里和騰訊,最後一家是三星。

“華為沒上市,但評估市值是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倪光南表示,“這個表是以市值排行、龍頭企業排行,我想大概是沒問題,從華為的業務情況、創新情況等是第一。”

倪光南:華為估值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倪光南:華為估值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倪光南認為,我國網信技術有短板、被“卡脖子”,有主客觀兩方面的原因。

客觀方面,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技術積累只有幾十年,與一些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同時還有一些發達國家的禁運封鎖;主觀方面,存在“穿馬甲”,以及“造不如買、買不如租”、重硬件輕軟件的思想影響。

“‘穿馬甲’具有欺騙性,會麻痺鬥志,使人錯誤的認為,還有可能向外‘乞討’核心技術並掙錢……實踐反覆證實,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只能通過自主創新、自主可控的途徑獲取。”

軟件產業是中國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2000年~2018年間,中國的軟件業銷售總額從560億元增長至63061億元,18年增長112倍。但中國的軟件產業的快速增長,主要靠人才、市場以及政策的支持,而本該起重要作用的資金,卻貢獻甚微。 以地方政府投資為例,基建、地產等硬件的投入,成效明顯,即便沒有收益,也有跡可循,但是軟件“看不見摸不著,只有幾張桌子、幾臺電腦,不出成績不好解釋”

。 企業內部對自身業務的投資亦是如此。

倪光南:華為估值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國內企業是以粗放的經營和管理理念逐漸發展過來的。

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先砸廣告,華為先搞研發;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先簽明星,華為先搞研發;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先鋪線下,華為先搞研發。

一切營銷都可以快速複製,但核心技術不行。

1998年,任正非決定向IBM學習,IBM開了出20億元的學費,專家以小時計費,按級別分別是300/500/680美元。

價格開出來,華為的一位副總吃了一驚,因為這是華為一年多的利潤。

報價的周偉焜是IBM中華區總裁,原本就是中國香港人,知道國人喜歡對半砍價的習慣,準備著讓華為對半還價。

華為副總建議砍下價。

任正非問道:如果砍了價,項目的風險你能承擔嗎?

任正非只問了周偉焜一句話,有信心把項目做好嗎?

周偉焜回答:能。

成交!

任正非一分錢不還價,全盤接受。

郭士納聽到後,說了一句話:好好教。

如今,IBM帶給華為的IPD體系經過20多年的內化發展,已成為華為的核心業務邏輯和工作流程,支撐著華為七千多億的業務規模。

倪光南:華為估值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2019年5月,美國發布“實體清單”限制華為使用美國的技術和產品。一向掌握著高科技產業核心技術的美國,在看到華為5G技術的先進之後坐不住了。

美國有高通、Intel等佔據芯片產業最頂尖的位置,有谷歌、微軟等佔據軟件產業的至高地位,準備以此封殺華為。

一向低調的華為終於爆發,先後發佈自研麒麟芯片、鴻蒙操作系統,在美國的“槍林彈雨”中衝鋒。2019年前三季度,華為仍然獲得24.4%的同比增長——6108億元人民幣。

而在最近的採訪中,任正非表示“今天的危機應該只有那時(2000年)十分之一的壓力”

偉大的背後是苦難。

其實華為的一路發展並不順利,任正非坦誠說到:“三十年來,華為全是痛苦,沒有歡樂,每個環節的痛苦是不一樣的。”

代理銷售轉向自主研發的“研發不出來就跳樓”,參訪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先進後大哭一場,在小靈通業務衝擊下的抑鬱症,公司出現困境時得力干將的離開……

我們都在羨慕華為的高增長、高效率、高回報,但是有多少人看到了它20多年苦難變革的真相呢?


倪光南:華為估值13000億美元,世界第一

華為歷年變革及增長圖▲


“企業之間的競爭,本質是管理的競爭。”

全球化程度越來越深,中國企業的發展只有短短几十年,如何跟發展了兩百年的國外企業競爭呢?

華為不僅給我們展示出一條前進之路,也給了我們變革的方法和步驟——從戰略到執行DSTE、集成產品研發IPD、敢打硬仗的幹部隊伍、導向衝鋒的績效激勵……

如果你也能像華為一樣,堅持20多年做系統的、不斷迭代進步的管理變革,相信你也能成為行業裡的“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