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分歧加大 豬肉價格明年回落可期

中國畜牧業信息網發佈的數據顯示,10月31日,全國31個省(市、直轄區)生豬(外三元)價格區間為35元/公斤-45.17元/公斤,平均價格為40.53元/公斤,豬糧比達20.63∶1。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2015年發佈的《緩解生豬市場價格週期性波動調控預案》規定,豬糧比價預警值分別為5.5∶1和8.5∶1。這意味著未受疫情影響的公司盈利相當可觀。

數據顯示,今年1-9月,A股16家畜禽上市公司合計營業收入為1857.26億元,同比增長16.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83.44億元,同比增長204.27%。16家公司銷售毛利率區間為3.82%-64.50%,平均銷售毛利率為22.10%,高出去年同期10.32個百分點。

“擴大養殖規模”成為這些公司的不二之選。記者以“生產性生物資產”(為產出農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包括經濟林、薪炭林、產畜和役畜等)為口徑統計發現,截至9月30日,A股16家畜禽上市公司生產性生物資產期末餘額為114.58億元,較2018年底的83.22億元增長37.68%。16家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的“生產性生物資產”餘額分別為76.11億元、84.65億元。從環比情況看,16家公司“生產性生物資產”依然處於增長態勢。這些公司在不斷擴大畜禽養殖規模。

東北地區是我國典型的生豬輸出區域。卓創資訊畜牧業分析師馬麗媛於10月14日-18日深入遼吉養殖、屠宰密集區域實地調研,試圖弄清楚當地的生豬養殖復產情況。

馬麗媛說,一般而言,存欄量越多、養殖密度越大的地區,受疫情的影響就越大。“3月份東北養殖端開始復產,多為新建或另租未發生疫情的豬場進行養殖。”馬麗媛告訴記者,隨著東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復產成功率顯著提升,大北農的規模場甚至已出現原址復養成功的案例。9月份東北生豬供應開始陸續增加。截至10月下旬,東北多數地區產能已恢復10%-20%,最高達30%。後期或繼續緩慢恢復。

下游需求減少 動保公司業績承壓

數據顯示,今年1-9月,A股9家動物保健品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合計78.3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83.26億元下降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合計為10.87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6.13億元下降32.62%。除瑞普生物、金河生物兩家公司淨利增長外,其他公司業績均下滑。

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為生物股份。今年1-9月,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42億元,同比減少63.55%。生物股份對此解釋稱,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5.84億元,降低40.79%。主要系生豬存欄量減少,進而影響公司疫苗產品銷售所致。

動保行業龍頭中牧股份表達了同樣的擔憂。今年1-9月,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55億元,同比減少7.4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72億元,同比減少19.58%。報告期內,公司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為24.67億元,同比減少12.90%。業績下滑主要源於主營業務銷售下滑。中牧股份稱,預計公司2019年累計淨利潤同比可能下降。

一位不願具名的動保行業上市公司人士稱,今年以來,動保行業相關上市公司股價漲幅較大,但基本面並未改善。如果生豬存欄量不恢復,將進一步拖累動保業相關公司業績。

機構分歧加大 豬肉價格明年回落可期

目前多地已出臺扶持生豬生產的相關利好政策,養殖戶補欄增養積極性明顯提升。

農業農村部此前對全國年出欄5000頭以上規模豬場全面調查,9月份生豬存欄4445.51萬頭,環比增長0.6%;能繁母豬存欄610.47萬頭,環比增長3.7%。對100家重點種豬企業監測顯示,9月份後備母豬銷量環比增長70.7%。據對全國飼料生產企業全口徑統計,9月份豬飼料產量環比增長10%。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表示,綜合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環比降幅明顯收窄、規模豬場生產由降轉增、飼料產量止降回升、種豬銷量持續大幅增長等判斷,養殖生產積極性正進一步提高,年底前產能有望探底回升,市場供應明年有望基本恢復。

馬麗媛說,綜合來看,在未來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隨著南方醃臘、北方灌腸消費高峰期來臨,11-12月份豬肉價格可能再度上漲。但隨著國家各種調控措施落地,豬肉價格上漲幅度有限。“因養殖週期較長,國內豬價2020年上半年或仍維持高位,三季度或是豬價的拐點。”

值得注意的是,二級市場此前蜂擁而至的投資機構分歧加大,不少機構藉機高位出逃。

以溫氏股份為例,Choice數據顯示,至三季度末,溫氏股份股東人數為5.87萬戶,較上期增長15.12%,人均流通股6.8萬股,較上期減少13.14%,籌碼趨於分散。三季度末,共有218家機構(包括基金、社保、保險、券商、信託、QFII等)持倉溫氏股份,持股總數2.94億股,佔流通股比例為5.99%,持股市值109.36億元。而上一報告期末(6月30日),共有712家機構持倉溫氏股份,持股總數4.98億股,佔流通股比例為10.01%,持股市值178.58億元。

除了畜禽養殖類公司,動保業類公司同樣出現機構高位撤退的現象。Choice數據顯示,至三季度末,共有20家機構持倉中牧股份,持股總數為5197.89萬股,佔流通股的比例為6.17%,持倉市值7.40億元。而上一個報告期末(6月30日),共有119家機構持倉中牧股份,總持股量為6722.65萬股,佔流通股本的比例為11.17%,持倉市值9.31億元。

不過,在眾多機構撤離的同時,知名私募機構淡水泉投資管理的私募產品——“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有限公司-淡水泉精選1期”(簡稱“淡水泉精選1期”)選擇了加倉。至三季度末,淡水泉精選1期持有中牧股份453萬股,為中牧股份第八大流通股東。對比中牧股份半年度報告期末流通股東持股情況可知,今年7-9月,淡水泉精選1期至少加倉89.35萬股。

部分曾受疫情影響的地區生豬產能正在恢復。11月3日,卓創資訊畜牧業分析師馬麗媛告訴記者,近期實地調研東北地區養豬業發現,東北多數地區產能持續恢復。值得關注的是,相關上市公司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持續增長,反映出這些上市公司在不斷擴大養殖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