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F]如何评价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质量?

供应链金融作为产业模式升级的自然演化,“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具有深厚的行业根基,颠覆了传统金融“基于金融而金融”的范式,打开另一扇窗,兼具金融的爆发力和产业的持久性。

[SCF]如何评价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质量?

如何评价供应链金融的业务质量?

我们提出五维模型:大产业、弱上下游、强控制力、低成本与高杠杆、标准化

大产业是指产业空间大,不易触碰天花板;

弱上下游是指客户端中,至少有一环较为弱势,无法从银行获得廉价资金;

强控制力是指线上具有真实交易数据和征信、线下拥有物流仓储作后盾,从而控制风险;

低成本是指资金的成本低,让供应链金融有利可图而又不过度增加融资方负担,高杠杆是一定本金投入能撬动较大资产体量;

标准化

是指用于融资的抵押品(抵押)相对标准化,有公允市场,即便出险,也能快速出清。如果同时具备五大要素,则供应链金融水到渠成。

根据五维模型,大宗商品、行业或区域龙头、行业信息化服务商、电商平台、专业市场等五大领域是供应链金融的沃土。

抢滩金融服务空白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社会顽疾,在经济换挡期,尤为如此。扩大再生产,要么通过内生式积累,要么借道民间高利贷。年化8%-20%之间的融资成本,成为传统金融的盲点,也因此成为金融创新的主战场。

供应链金融最大创新在于填补8%-20%的融资利率空白,打开中小企业融资阀门。理论上银行是中小企业最理想的融资对像,成本在6%-8%之间。但从收益风险配比角度看,银行更愿意将资金大门向大型企业敞开,而不愿承受过高风险。

中小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而民间借贷的平均利率在27%左右,高企的融资成本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减少了中小企业的投资,不利于整个供应链的发展。

8%-20%融资服务的空白,背后折射的是金融服务的结构性缺失,以及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所要求的不合理的过高风险补偿。

和传统非银机构相比,供应链金融具备太多优势:

供应链金融依托在产业多年的浸淫,风控端天然具备优势;

如果说非银机构做的是纯粹金融,则供应链金融则是在试图构建金融生态;

在供应链金融体系中,各非银机构均成为体系中一部分;

供应链金融本质上属于大数据金融,延展性更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