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租房的To B私域流量試驗:相信我,這定會是"一把手"工程

蘑菇租房的To B私域流量試驗:相信我,這定會是

見實約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龍東平進行深度對話時,他在面前擺出一排手機:“有時和別人開玩笑,還以為是賣手機的。”現在,這個團隊有幾千個群,近百個人微信號,他們在用私域流量做To B服務,效果比預想中好太多。

這是當下做私域流量的一個常見現象,因為對於玩私域流量的人而言,雖然揹包裡不再裝筆記本,但2部乃至更多部手機已屬正常。如俺們見實創始人就到了3部手機不夠用的地步,另一次約訪一位創始人,看著他隨手拿出8部手機擺著。

“不裝電腦,裝多部手機”,龍東平提醒說,雖然大家多以玩笑口吻提及這個現象,背後可能會改變中、小企業組織的管理結構、獲客方式、傳播策略、售後服務策略等等。

龍東平認為,私域流量一定會成為許多公司的“一把手工程”,也就是CEO親自帶領的業務。而客戶距離老闆更近,也會令公司層級趨向於扁平化。這特別像“公司制的黃昏”,也就是公司現有的組織結構,必然會走向“黃昏”。

這一切,全因私域流量而起,也是新趨勢爆發的前奏。當然也一方面意味著紅利流動,一方面,某些危機釋放出警告信號。

如,現在做私域流量的人很多還是為了尋求曝光,這個訴求是對的嗎?但真正的出發點早已切換到了新的重點上,變成了「用戶的精細化運營」和「個性化運營」

對了,龍東平11月20日也會出現在見實「私域流量」大會上,會繼續分享「私域流量在To B業務中的實踐和方法」。現在,則讓我們先坐下來,聊聊一個垂直行業微信內是如何玩私域流量的

蘑菇租房的To B私域流量试验:相信我,这定会是

蘑菇租房聯合創始人 龍東平

見實:租房領域的SaaS,蘑菇租房現在發展到什麼階段了?

龍東平:蘑菇租房APP目前在整個市場的佔有率非常領先,行業加在一起都沒有我們一家的客戶佔有量大。行業內大多數SaaS工具是記帳軟件,沒有To C。我們To B和To C同時在做。

2014年我們自己也做公寓出租的,規模近一萬間,原來叫“蘑菇公寓”,後來做平臺才改成“蘑菇租房”。因為自己做過,所以我們這套系統非常實用,接地氣,容易上手,所有的功能都非常契合租房這套業務場景的需求,現在服務有三萬家公寓機構

為什麼我們敢說自己的產品非常實用?因為這不是技術團隊在房間裡拍腦袋想出來的架構,都是大家早期泡在一線市場瞭解足夠多的需求之後,長期打磨出來的。

同時,我們也在這個行業已經做了十五年,從 2004年開始就跟房子打交道,賣房子租房子短租長租,這個產業上方方面面我們也經歷不少。

見實:現在服務了多少C端租房的用戶?

龍東平:現在近一千萬租房用戶,目前對C端的服務做的還不夠,並不直接面向C去提供服務,例如維修、保潔等服務,都是公寓機構提供。

另外,我們目前還做不到幫他們組織租客一起玩,如看電影,社交等等;但是這些服務C端租房用戶的玩法,我們會去引導公寓機構自己組織。

見實:現在驗證出什麼了嗎?

龍東平:公寓機構最大的需求是把房子趕緊租出去賺錢,房子不能空著,空著就是虧錢,所以對他們來說就是怎麼賺更多的錢。提高入住率,永遠是一個最大剛需。

如何把房子租掉分為兩種:一種是直接給他魚,把客戶直接給到他;另一種是直接給他魚竿自己去釣魚,我們會開發很多獲客工具,例如老帶新、轉介紹、發券等等,讓他更高效獲客。

幫公寓機構提供一個系統之外,還幫他們提升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我們會通過培訓開課的(線上/線下)方式,教給他們怎麼接客戶,怎麼去維護客戶關係,也教怎麼玩私域流量。因為在我看來每一個公寓機構都是擁有天然私域流量池在那,但目前的情況是,他們並沒有把它很好的運用起來。

見實:天然的私域流量池,怎麼理解?

龍東平:公寓機構每天都會帶客戶看房,這個過程有成交的和沒有成交的客戶,都可以沉澱在他們個人微信上,再次利用。但是原來他們只是傾向於添加成交的客戶,沒有成交的客戶就浪費掉了。

所以,我們提倡的是沒看中房子無所謂,相互是好友還可以繼續影響他,說不定他有朋友過來就可以介紹給你,甚至更多機會。針對已租房的客戶,也可以辦一些讀書會、電影會等,很多公寓是有公共空間的,可以以各種名義把大家聚在一起。

見實:公寓機構有天然的私域流量池,怎樣更深度地挖掘出更多價值呢?

龍東平:公寓本身我們就是一個私域流量的玩法在做,分為兩塊:一個就是我們自己在玩私域流量,一個是我們教公寓機構讓他們也會玩私域流量。他們的私域流量,我們的私域流量,以及更多在使用蘑菇系統的SaaS客戶,最後我們會通過微信個人號、朋友圈微信群的方式服務好他們。

見實:現在多少群了?什麼時間開始做的?

龍東平:去年第三、四季度開始用群的方法,現在有幾千個群。傳播推廣方面的群我們單純拿出來獨立運營,

微信個人號現在不到一百個。個人號活躍在上千個各行業的群裡,一旦我們有新的活動,第一,就會通過“群發”來做曝光,第二,再就是點對點個人私信。

見實:當時是因為什麼原因決定把這些關係拉到群裡來?

龍東平:原來的傳播方式依賴於BD業務團隊,通過他們去轉發或者點對點發給客戶,以及發給我們的目標客戶。我們發現這種連接是偏弱的,應強化這種連接,這種連接可能是一根繩子,那我們更加希望的是跟客戶之間有多根繩子,甚至成為“鋼索”連接的方式,才更緊密。

見實:私域化主要解決哪些效率的問題?

龍東平:首先解決的是觸達的問題,其次靠私域流量池的用戶體系,讓我們營銷部門也多了一項營銷服務的收入。比如某些品牌公寓,或者上下游某企業,要做營銷推廣就可以找我們。

就像“可回收的火箭”一樣,搭我們的車就可以,我們這輛車天天發車,來幫行業內的上下游做推廣。這個能力就是由於私域化之後自然衍生出來的,我們就是觸達整個行業的一個工具,不只是我們自己用。

見實:你們的經驗,個人微信號養號的規則應該注意什麼?

龍東平:第一,不要操作太頻繁。第二,運營的策略和技巧這套方法一定是長期測試出來的,人設怎麼設定,發什麼樣的內容,群發的頻率等,但最關鍵的是要這樣持續發佈好內容的能力才是關鍵。

第三,讓團隊中每一位成員從老闆到員工,都應明白私域流量的價值所在,要非常清晰地達成一個共識,為什麼要幹私域流量這個事情。為什麼把微信稱之為是:“一個隨時隨地可以連接觸達的超級客戶管理系統,它不再是一個跟客戶就是發消息的一個簡單工具。

見實:私域化的過程,最難的是什麼環節?

龍東平:最難的一定是“你加了別人的微信,能給別人創造什麼價值”,如果你的價值不夠,對方就可能把你屏蔽了,如不看你的朋友圈,你發的朋友圈別人看不見。所以,怎樣和對方進行互動,如何為對方創造真正的價值。

私域需要一點一點的增長起來,投入足夠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運營。另外,私域場景還有一個環節較難的是,怎樣輸出有可持續好的內容,而且要以“每兩天”為單位。所以,運營好需要一定的時間週期,投入精力也會比較大,但它有它獨特的價值,就是可持續的關聯與關係都在微信裡面。

見實:微信好友千人千面,發佈太頻繁你們會遭遇舉報嗎?你們的經驗和規律是怎麼樣的?

龍東平:不在於頻繁不頻繁,核心在於內容是不是足夠幹,舉辦的活動是不是大家想要的活動,每一次大家付費過來聽沒白來。

別人是不是願意看很關鍵,只要願意看,自然而然就形成一個認知。比如,很多時候常老師(就是小編俺了)朋友圈的好友,都會把“常老師”作為一個專業領域信息的窗口,起到的作用很強,隨時可以關注“見實”動態,以及更多有價值的內容,活動等等。

見實:微信個人號朋友圈分享哪些維度的內容,才是他們喜歡看的?

龍東平:這個就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相當於是一個平臺,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全國各地的房東,比如重慶、成都、武漢的案例分享出來,全國其他公寓的房東也可以看到,讓他們瞭解到“原來別人是這麼幹的”;也可以把深圳、北京的案例分享出來。

做這件事情的動力就在於,第一,如果內容我們來進行輸出活躍度、黏性會更高;第二,我們有能力做這件事情,因為蘑菇租房有幾萬家公寓機構,這是巨大礦山。

見實:內容輸出從規模、可持續的角度來看,這個事情可以體系化嗎?

龍東平:我們主要從三個方面分享內容。

第一個,提升客戶對於整個行業認知的事情,我們認為公寓老闆的認知水平就決定了這家公寓的水平,就像一個公司CEO認知的高度就是公司的天花板一樣,所以會精選內容,然後影響他們。

第二個,圍繞分享行業最新政策、資訊新聞。

第三個,乾貨的內容,本身我們部門是公關出口,也在做採訪,不斷地將我們這種有代表性的客戶,幫他們輸出生意的故事,經營的技巧,以及很多血淚史,教訓,經驗等等。這裡的內容可以直接拿出來把它碎片化,用到“私域流量的朋友圈”來分享;還有一些是我們找第三方合作,如輸出室內如何設計,怎麼以低的成本做出一個逼格還不錯的搭配,顏色怎麼搭的方案等等。

朋友圈的內容運營,其實就是一份別人願意看的“小報”。

經營內容機制背後的考慮是,首先要認識到朋友圈的場景,它是更加碎片化、更口語化一些,可以把公眾號的長內容打碎,然後再朋友圈再。內容重複性利用其實沒什麼不好,保證的是讓精準目標客戶可以有機會隨時看到。

見實:朋友圈私域化當作是內容分發渠道之一,靠人操作還是工具?

龍東平:內容一定要由人操作,觸達可以用“正當”的工具,所以微信個人號都要靠人的真實行為長期養成,是比較費心力的事情。有的時候別人開玩笑告訴我說:揹著一堆手機人家以為你是販賣手機的。

我認為更長久的、不容易被封的養號策略是:第一,定位的真實,而且是流動的。第二,增加各種各樣的模仿真人的操作行為,如語音、綁卡消費記錄等。當然,封不封號誰也不知道,它是一個黑盒子,依然會有封號的概率,只是“真實性”會降低概率。

見實:還有哪些建議?

龍東平:To B端的私域流量,我認為這是一個“一把手“工程,必須是公司老闆自己對微信的認識度要足夠強,如果下定決心來幹,一定要想清楚微信到底是什麼,微信到底能幹嗎?以及整個觸達體系,是不是足夠認識到微信它原來可以幹很多事情。

微信個人號和朋友圈的觸達效率,好過公眾號,好過APP。所以,認知始終排第一位,不要以一種隨便玩玩的心態。

見實:從信息的角度回到B端的私域化,對於移動互聯網的後半場,你認為還會往哪些方向繼續更深度地發展下去?

龍東平:私域化的價值是大家都能所看見的。以後是不是每人幾個微信,或微信官方是不是有新工具開發出來,都很難講。但這種“直接的、點對點的關係”,一定是大的趨勢。沒有人願意同一家企業發生一個關係,而是更加願意關注企業的老闆。

再一個趨勢是,客戶距離老闆更近了,公司層級也會趨向於扁平化。上次在中歐上課,學習到一個概念叫:公司制的黃昏,也就是公司的組織結構,必然會走向“黃昏”。

見實:私域流量,您對中小企業有什麼建議?

龍東平:中小企業肯定是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在上面,因為你要走近你的客戶,一定是你親自跟你的客戶去建立關係。

中小企業,尤其是2B企業,公司老闆一定是第一個加客戶微信的,而且不只是公司老闆,除了公司老闆之外,公司還應該要有一個矩陣,每一個職能的關鍵節點上都有一個微信個人號,然後做好維護工作。

蘑菇租房的To B私域流量试验:相信我,这定会是蘑菇租房的To B私域流量试验:相信我,这定会是
蘑菇租房的To B私域流量试验:相信我,这定会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