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元军和清军可以在青藏高原作战,而唐军却无法占领吐蕃?

李大龄


“吐”在藏语是大的意思,与同时期大唐似有比对之意,“蕃”指从事农牧业的地区。吐蕃是青藏高原上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强盛之时领土面积远大于如今的西藏,包括青海甘肃新疆一部、印度一部,南诏国也曾是其属国。


(唐朝强盛时吐蕃帝国疆域)

在大唐强盛时,只有吐蕃能与之抗衡。有意思的是,吐蕃似乎是伴随大唐而生的,吐蕃(618年~842年),唐朝(618~907年),两国相爱相杀纠缠不清,大仗不多小仗不断。自唐太宗文成公主进藏,到金城公主,大约有三十多年的和平时期。安史之乱时,唐朝防守吐蕃的兵力被调走平叛,吐蕃趁虚而入,还曾占长安15天,后来被郭子仪赶走。

青藏高原一直以来都没什么大国势力,不管是秦汉魏晋南北朝,中原王朝始终对河西走廊眷顾有加,因为这条商路能带来很多利财富和技术,同时还能控制西域,监视漠北草原强权。对于河西走廊南边的青藏高原,也只有汉朝士兵曾经打到了河湟一带,对于青藏高原内部的部落势力,中原王朝一直不曾与闻。

所以,当松赞干布听说大唐国力强大,派遣使者到长安拜访邻居时,李世民让官员访查了半天也不知道这个吐蕃国家从哪儿冒出来的。所以,李世民就派了一个使者跟着吐蕃使者回访,看看到底是不是骗子。松赞干布好生接待了使者,然后这个使者也回去如实汇报了,本来正常的国际交往,却因为吐谷浑在中间搬弄是非,导致李世民没有答应吐蕃的求亲请求。

松赞干布刚刚统一帝国,国力强盛,没有受过这样的气,因此就派兵打了吐谷浑,还把青海周边的羌族部落都给收了,派了20万军队围攻唐朝的松州。李世民也是马上天子,一看松赞干布这么不上道,就派了侯君集等几员大将带着5万军队增援松州。这一仗打下来,让吐蕃知道了唐朝的厉害,也让唐朝知道了吐蕃不是一个蕞尔小国。于是,双方不打不相识,文成公主和亲,李世民希望利用文化的影响力同化吐蕃。

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唐朝、吐蕃又因为安西四镇给打了起来,主要争端区域集中在甘肃、青海、新疆接壤地带。一直到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都是处于攻势的。安史之乱爆发后,吐蕃短暂牛了一段时间,还把唐朝的河西走廊占了,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北亭都护府都被吐蕃攻占了。吐蕃的势力达到鼎盛,唐朝的边防线已经退到了距离长安只有200多里地的泾阳。

(安史之乱后的吐蕃帝国)

可是,常年的战争也拖垮了吐蕃的经济,还让吐蕃帝国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军阀。吐蕃军阀分为东部军阀、西部军阀。由于唐朝一直在东部保持着战略压力,东部军阀在维州之战中损失惨重,因此西部军阀一家独大,最终控制了帝国实际权力。随后,吐蕃赞普被刺杀,二王争立,吐蕃陷入了长期的分裂,直到元朝时期被并入中土。

可见,唐朝时期的吐蕃国力强大,是一个半游牧半农耕的政权,不是游牧帝国那样能够被一战解决。它的战争持久力很强,与唐朝打的有来有往。很多唐朝名将都在吐蕃那里栽过跟头。像薛仁贵带着5万唐军与四十万吐蕃大军鏖战大非川,结果全军覆没,就可知吐蕃没有那么好打。即便要打,也是要倾尽盛唐全部国力。

可是,吐蕃的土地,都是高原山区,打下来的成本这么高,收益却不成正比。对于唐朝而言,环吐蕃的西川、河西、西域这些物产丰富的地区掌握在手中,就足以对吐蕃形成环形攻势,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了。万一倾国远征,一旦失利,将会动摇国本,代价太大。当吐蕃分裂时,唐朝也已经是步入残年了,藩镇割据的唐朝也没有能力组织针对吐蕃的灭国之战了。

后来的元朝和清朝,面对的是一个分裂的吐蕃,实力已经不能唐朝时的吐蕃相比。元朝只是击败了一伙武装僧人,然后用一纸书信就招降了吐蕃。至于清朝,他的主要作战对象也不是西藏人,而是在青海地区的蒙古人。在青海击败了蒙古人后,清朝大军政治、宗教、军事三管齐下,西藏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随后,清朝在西藏驻军,直接管理西藏事物。

所以,清朝在收复西藏的过程中,没有发生类似唐朝那样的大规模战争,经过佛教几百年的熏陶,西藏人也失去了原来的那种好勇斗狠的性格,他们视宗教为最大的生活准则,佛教却是唐朝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可见,李世民当初以文化同化西藏的努力,最终在清朝这里结了果。

(清朝福康安平定尼泊尔)

清朝大规模在西藏用兵是在公元1792年福康安(《还珠格格》中福尔康的原型)带领16000精兵征服尼泊尔廓尔喀王朝的战争。由于清朝在西藏已有根基,大军所到之处没有遇到大的阻碍,得以顺利进入后藏,兵临加德满都城下。这场战争,也是最有可能与英国人提前开打的战争,因为廓尔喀扛不住清军的攻击,向孟加拉的英国人发出了求援信。如果英国人此时帮助了尼泊尔,可能清朝就会在八旗最后的辉煌时了解到世界大势。可是,英国人拒绝了廓尔喀人,因为英国人认为要跟清朝做生意这件事重要的多。不久之后,他们就派了马嘎尔尼访问北京,还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事物,不过都被十全武功的乾隆皇帝以奇技淫巧的名义给拒绝了。

所以,唐朝之所以没有像元朝、清朝那样攻灭西藏,其实是因为吐蕃在当时太强大了,唐朝虽强,要搞定吐蕃也得损失不少。到了元朝、清朝时,吐蕃地区的气候已经不能承载太多的人口,且四分五裂,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组织起抵抗力量,清朝攻下西藏的代价并不高。


而知而行的历史


看了同志们的分析,都比较有道理。但没有说到根本上。

其实一切的一切,根源就在于,元明清时期的吐蕃非常衰弱,根本不能与唐代的吐蕃相提并论!

唐代的吐蕃非常繁盛,人口上千万,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至于它为什么这么繁盛,有一种理论认为,是由于唐代温热的气候造成的。

据说唐代的平均气温比现在要高好几度,降水也更多。整个青藏高原比现在更温暖更湿润,也更适合人类生存,环境承载力也更高。

这一切就导致青藏高原上的吐蕃迅速繁盛起来。

唐代以后,气候变冷。青藏高原温度降低,降水减少,环境承载力下降。人口也随之下降。人口少了,国力当然就衰弱了。吐蕃帝国四分五裂,进一步削弱了国力。连一项孱弱的北宋,都曾经吊打吐蕃。

到了元明清,吐蕃更加衰弱,基本是人见人打,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气候的原因,吐蕃制度错误也是衰落的重要原因,甚至是最重要的原因。

历史上,吐蕃长期实行残酷农奴制度。农奴被残酷剥削,肆意欺压。直接结果就是生产力水平极度低下,吐蕃人口越来越少,从一千万多万下降到两百多万!


上将嗳福斯


答:谁告诉你的元军在西藏作战了,这是没有的事。至于清朝倒是派兵在青藏高原作战了,原因是准格尔蒙古汗国叛乱,派兵占领了西藏,清军去平叛;还有就是派兵入藏,驱逐南亚入侵势力。西藏在唐朝以后,开始普及了藏传佛教,好勇斗狠的性格,已随着佛教的传播,成为了精神寄托,只注重来世,不在乎今生。

元朝通过很温柔的手段,通过藏传佛教,将西藏纳入版图。清朝也是通过和蒙古贵族的友好关系,进而控制西藏。

西藏原先是在隋唐时期,吐蕃建立的吐蕃帝国时期雄起了一阵,在唐太宗到唐玄宗时期,十分勇猛。最终和唐朝鏖战上百年。最凶狠时期,南攻大唐,北拒阿拉伯帝国。当时这两个国家是东西方的两个超级大国。

到了玄宗时期,唐朝终于搬回局势,利用吐蕃内部纷争,彻底击败吐蕃。使得吐蕃势力不敢下高原。

唐朝当时声威远播,他的战略中心,在东部的高句丽西部的西域和中亚以及北部的突厥等方向,压根没有重视吐蕃势力的青藏高原,由于西藏在唐朝眼中是不毛之地,不想具有,也不想过多投入资源经略西藏。而此时恰恰是吐蕃崛起,势力最强时期,所以几次交锋唐朝不支,只是处于战略守势。

元朝清朝时期的西藏,没有统一的领导层,由于佛教的麻痹,只注重各人修行,并且信仰也不是完全统一,有黄教、红教和白教所以元朝、清朝轻而易举的就控制了西藏。

文|玉之溪


玉之溪


除了高原反应之外,还有很多因素在内,除了棉衣的运用和人口分布之外,还有对西域区域的实质控制。唐朝虽然没能占据吐蕃,但终它一朝,将吐蕃永久打趴,才使得后世全面占据西藏。


一、棉花的运用。

在宋之前,汉字没有“棉”这个词,只有绵。

虽然在唐朝之时,在帝国的周围如同南疆壮、傣族和高昌国已经运用棉花制造棉衣,可由于技术上的制约,棉花的运用只存在于贫民阶级之中。

直到宋元时期,脱籽和纺车的发明,才让中原腹地的人们穿上廉价的棉衣。

同样廉价且轻便的棉衣,使得军备不再那么负重。

这是无法逾越的问题,唐朝对吐蕃的作战,军备是其他地区的数倍,可获得的利益,却是得不偿失的。

哪怕是假设唐朝占据了吐蕃,打通与印度之间的通道,唐朝依旧需要依赖当地的吐蕃人。

二、统一后的吐蕃,在一定时期内是与盛唐对等关系的。

松赞干布,也是神人的存在。13岁即位,很快就平定了混战的西藏。并仿唐朝设立了府兵制度和功勋制度,还引进了唐朝的农业制度。

使得吐蕃实力大增。随后与唐朝的冲突中,失败的松赞干布选择与唐休战,并且“求娶”唐朝公主。

在中原王朝的记载中,吐蕃类似一个低一些等级的“蕃国”存在,可事实上,若将唐朝和吐蕃两者之间的国书中一些字眼替换掉,两者之间更像是平等互交的国家。

三、国际形势逆转

吐蕃的地势,造就了彪悍且不怕死的民风,同时优越的地势也使得它获得了难以逾越的天然防御屏障。所以唐朝只能在川贵方向防御,在西域方向攻打吐蕃。

这也导致了军备负荷。

公元670年,大非川一战,吐蕃打破了盛唐不可战胜的神话,虽然此战吐蕃的胜利是建立在唐朝内部的将帅不和的前提之下。

郭侍封强行以少打多,导致其部全军覆没,也让本来是夹击吐蕃的形态被打破。薛仁贵只能后撤寻求战机。

大非川一战,是吐蕃立国之战。西域的不稳,导致薛仁贵及唐朝只能四处救火,打破了盛唐不可战胜的神话,又使得吐蕃成为西域对抗唐朝的标杆。

四、唐朝为稳固西部和北部,采取围堵吐蕃策)策略

史书上的记载,给人一种错觉,吐蕃在压着唐朝打。

真实是公元675年,平定叛乱的唐朝抽出手来,书上只有寥寥几个字——进陇西、复四镇。

公元678年,18万唐军全线攻打吐蕃,大胜。但由于高原及道路等等因素,唐后撤,吐蕃独立。

公元681年,吐蕃与漠北结盟,唐将黑齿常之领军攻打良非川,吐蕃大败,缴获无数。

公元694年,吐蕃与突厥联军在冷泉和大岭被唐军击败,突厥全军覆没,从此分裂,融进汉唐大家庭。

公元700年,吐蕃大军扣边,唐陇右军反击,六战六捷,吐蕃人头累成京观。

公元714年,大來谷之战,再次欲求出高原的吐蕃,被唐军阻击,数万人被俘被杀。

公元717年,九曲之战,唐军再次出击吐蕃,斩杀数万,吐蕃称臣求和,唐军再次因高原反应及补给问题退兵。

公元722年,小勃律之战,吐蕃从西部谋划出高原,4000唐军阻击并击退吐蕃大军,阵斩数万。

公元728年,唐军进击吐蕃,书上说吐蕃败军哭声环绕山谷经久不停。

安史之乱后,公元765年,吐蕃趁唐弱,出击长安,灵台一战,唐军斩杀吐蕃五万,俘获无数。

公元773年,潘源之战,唐军大胜,阵斩万余。

公元776年,吐蕃联合吐谷浑、氐人,党项等蛮族联军20万,这也是史上最大的吐蕃大军。剑南一战,唐军将数万人头累成京观。

公元786年,吐蕃再次攻击虚弱的唐朝,陇州一战,唐朝大胜,从守转攻,全面攻打吐蕃。

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道路及岔口不断开发,这时候的唐朝平定内乱之后,同时唐军中历来俘获的人员及本部军人已经不再受高原反应。为了后世子孙的福旨,唐朝觉得全面覆灭吐蕃政权(哪怕是帝国已经到了灭亡的边缘)

公元819年,盐州一战,吐蕃15万大军被唐军歼灭,吐蕃最后的军事实力覆灭,从此吐蕃不再有与唐朝正面硬刚的能力。

正好此时回鹘谋反,不老实。唐与吐蕃结盟,唐全力覆灭回鹘,公元846年,回鹘可汗人头逛长安街,余部所存人员均被唐人订为奴隶,迁移到南方。

公元866年,吐蕃最后维持一统的力量,吐蕃大相论恐热的人头与回鹘可汗一样,游逛长安街,其部被唐人贩卖到岭南种甘蔗。史书是这样写的

“拓跋怀光杀吐蕃论恐热,传首京师。其部众东奔秦州,尚延心击破之,悉奏迁于岭南。吐蕃自是衰绝,赞普乞离胡君臣不知所终。”

据此吐蕃陷入真正分裂状态。

为什么元清可以打进西藏?

因为棉衣大规模使用,第二是蒙元、满清掌控了西域。

大蒙古兀鲁思帝国,与清朝进攻西藏路线不同。

蒙古是从西域较平坦的区域进入西藏。

但也正是唐朝的对吐蕃不懈努力的打击之下,吐蕃之后一直没有统一意识形态。

同时,佛教的传入,使得藏区的人民思想被囚缚起来,不再追求吃与穿,财富不再积累到封主之手,而是转入寺院,又使得唐后的吐蕃不再凶狠得起来。

藏传佛教寻求蒙古支持。

蒙元并没有对西藏发动过战争,因为藏传佛教的活佛,早早就亲自到草原(天山以北)寻求蒙元统治者的支持。

所以当窝阔台命令忽必烈领十万军攻打云南时,整个藏区是提供资源及路线的,这时候的蒙元根本就没有与吐蕃作战。

而是一次军事大游行,就使得吐蕃各部拜服在蒙古的脚下。也使得藏传佛教成为藏区的实质统治者。

而清朝,“大小金川”一战,从川贵区域攻入藏区,使得藏区贵族想依赖地势,寻求半独立状态的梦想破灭。


斐駺


元朝和清朝面对的只是战五渣的西藏宗教政权。吐蕃帝国崛起具有青藏高原上数千年难得一见的天时,当时属于青藏高原少有的温和时期,因此农业基础强。西藏去年的人口是300多万,这还比不上吐蕃时期。吐蕃帝国采取的征服方式是以吐蕃本土为基础,以被征服的邦国部落大军为炮灰的征服体系,吐谷浑党项突厥沙陀等著名的战斗民族都曾经是它的仆从军,此外南诏也长时间内被他控制,为它提供人力和财力。吐蕃帝国在西域有强大的基础,能从中亚的粟特人那里得到锁子甲的生产技术。元朝和清朝实际的吐蕃本土,农业基础大为落后,加上宗教盛行的结果军事力量非常薄弱,准噶尔和清军进攻吐蕃只需要数千人就能轻松搞定。


李从嘉的战争茶室


趣谈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并不是每一支军队都可以在青藏高原上作战,事实上青藏高原作为一个战略地位比较重要,可是在封建王朝当中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并不重要,也正因为如此,唐王朝对于青藏高原一直采取的是一个被动防御措施,而从来没有过主动进攻。

事件回顾

既然是分析古代人的事情,就绝对不能够用现代人的眼光来分析,我们通常需要把眼光放到古代,并且以古代人的智慧处事哲学来具体的批判某一件事情是否正当或不正当。

整个封建王朝把元王朝排除在外的话,就会发现,绝大部分封建王朝都是以土地是否可以利用,当做自己是否去占领的必备条件。

我们会发现华北平原,华南平原以及四川盆地这些地方都是古代封建王朝的必争之地,为什么这些地方是必争之地呢?

因为这些地方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粮食,而且产生粮食的种类和数量非常的多,属于高产区。

与此同时,对于大东北、大西北,尤其是漠北地区,封建王朝似乎一直在秉持着一种相当鄙夷的态度,从来没有想过要占领这些地方。

为什么不去占领呢?因为那个地方除了能够长草之外,似乎种不了庄稼,更要命的是春夏时期大风一起,都是沙尘暴,非常不适宜人类居住,对于封建王朝而言,这块地皮哪怕是白给自己也不需要。

本着这样的思想,从秦始皇开始我们就一直在修建城墙,修建城墙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为了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并且经常把北方的游牧民族当做蛮夷来称呼。

没错,这就是事实

好了,接下来我们需要讲两个与哲理相关的辩论问题:

第一点,唐军无法占领吐蕃,并不代表着唐军没有能力去占领吐蕃;

第二点,元军和清军可以在青藏高原上作战,并不代表着元军和清军的所有部队都可以在青藏高原上作战。

事实上元帝国是一个非常奇特的国家,他们在攻打某个地方,尤其是在攻占某些城池的时候,并不会太过于在意攻占这些城池的实际意义,往往更加享受的是攻城略地的过程以及胜利者的姿态。

所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元帝国并没有冲向那些土地质量好的地方,反而冲向了沙漠,冲向了西域,甚至突破西域的枷锁,直接跑到了欧洲狠狠的祸害了一番。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元帝国而言,本身的攻占土地就能够给他们带来特别大的刺激,对他们而言土地也好、拥有自己的种植区域也好都是无所谓的,毕竟自己的战马跑得够快,粮食区也多,想去哪吃粮食直接跑去抢一遍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地圈起来,自己种粮食。

至于清朝则更多的是重视土地面积,所以会发现在清朝统治的初期以及中期,对于大面积的土地范围,往往采取的是一种占领占领再占领的姿态,也正因为如此清王朝的统治前半段给大一统帝国的版图奠定了基调。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希冀大家点赞、评论、关注,小生在此谢过!】

趣谈唐宋元明清


有三个主要的原因:

首先,公元七世纪和八世纪,土蕃与唐王朝是中亚和东亚的双子星,是非常强大的王朝。而元朝和满清时期,青藏高原已经四分五裂,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政权,不足以与中原王朝抗衡;

其次,随着藏传佛教在藏区传播,几百年佛风熏染,曾经在高原大漠横刀立马,来去如风的藏人早已褪去他们勇武刚猛的特质,变得更加的平和安宁,已不是当年好勇斗狠的土蕃人;

再次,蒙古人生活在蒙古高原,地理环境与藏区相似。而后来女真人征服蒙古,也适应了高原环境,这也是蒙古人和满洲人能够在青藏高原征战的一个原因。



我的乾坤



这个问题也得考量一些地缘因素,青藏高原本身就是世界屋脊,沿着河西走廊有漫长的昆仑山,柴达木盆地,四川往西有大小金川,然而中原农耕文明却有意绕开了它,形成弯月型。在中原王朝互相争斗的漫长岁月里,势力范围往往就躲避着这个障碍,很少涉足青藏高原腹地,尤其是唐朝兴起以前的那段时间,而到了吐蕃王朝出现后,唐太宗还不清楚其地方圆多少里,也不了解实力。


最后纵观整个唐朝,吐蕃却让它在西边吃了不少的苦,河陇之争和西域之争,吐谷浑之争,都是与青藏高原这一方强大势力摩擦出来的,在互相摩擦的中间也得到短暂的和亲,像著名的文成公主,还有金城公主入藏,唐蕃甚至还建立了事盟,所以唐朝之所以目光注意着青藏高原,肯定这一时期,吐蕃也同样蒸蒸日上。加之由于惯性的地理历史因素,唐朝根本就不可能,它也会像汉朝一样只会通过河西走廊敞开通往西域的大门。


虽然中原王朝不能真正踏足青藏高原,可却与其边缘青海甘南地区互相争夺,从汉朝以来,这块地方不断有一方势力壮大,到南北朝时期早于吐蕃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立,吐谷浑走向了强大,成为一方割据势力,直到南北朝结束,江南的陈朝和东边的北齐都聚在隋朝的底下。隋炀帝在位,将目光投得更远,除了河西走廊尽取之外,还将吐谷浑收入囊中,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御驾青藏高原的皇帝,他在此地设立了河源,西海等郡后又亲临西域,炫耀大隋的富裕,所以隋炀帝是功不可没的,但是这时的农耕文明已向西南伸向了极点,再无开拓的可能。


然而像后面所说的元清为什么却如鱼得水,我认为主要还是元朝开了一个好头,由于元朝本身是游牧民族兴家的,它和青藏高原上的游牧体系同为一个性质,所以很容易相处,这也就有为什么后期就有蒙古人在青藏高原放牧的原因。这两个地区恰巧隔了一个祁连山,河西走廊,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两个草原地区恰巧后来都信奉的是藏传佛教,因此也就有元朝为什么能轻易做到的原因。



起初时元朝之前的蒙古汗国时期,正值定宗贵由汗在位时,窝阔台的次子阔端也就是贵由的兄弟精心经营凉州已久,也是攻打南宋的西后方,他认为有必要和吐蕃接触,这个时候吐蕃早已没有当年,自唐后分奔离西,所以凉州会盟正式开始,八思巴这时跟随萨迦班智达一同抵达凉州,八思巴后来成了大元帝师,是元朝新蒙文的创立者,同样辅佐忽必烈成就霸业的有功之人,因此元朝开辟了新格局,做到了前所未有。以至后来明承元制在元朝的西南宣政院辖区改为乌思藏都司,清朝的到来事实也在延续前元明,它本身和蒙古人一样,属于游牧民族和狩猎民族两种,同样信奉萨满教。所以他在东北长期和蒙古人接触自然受其风俗影响,尤其是满文借助蒙古文的通用,清朝在与蒙古人容易打交道同时也深受藏传佛教影响,青藏地区自然会受到重视,这也和西边准噶尔汗国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元清是和唐朝有区别的。


龙文说史


在中国历史上,强大的唐王朝建立了极为庞大的帝国,甚至于能够与极盛时期的阿拉伯帝国一较高下。但是就是这么强大的唐王朝却一直被一个如影随形的国家所威胁着,这就是来自西藏高原的吐蕃。

以至于唐朝的历史,大多都是在与吐蕃的打打和和中渡过的。那么我们就有一个疑问了,为什么强大的唐王朝从未占领吐蕃,而后来的元朝和清朝却能将吐蕃纳入自己的版图中来。

那么今天,今古就为大家讲讲为什么唐朝之后的吐蕃再也不复当年的勇武。

首先,世界高温期使吐蕃自然环境唐朝远好于元朝及清朝

根据中国现代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先生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世界气温变化的一个特点,那就是在九世纪开始,世界进入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升温期。

得益于气温的上升,青藏高原原本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的雪域荒原,大多变成了水草丰美的高原牧场,进而使得畜牧业及农业产量大量提升,进而促使高原人口出现巨幅增长。

当人口及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拥有着高原反应的吐蕃人,很自然的就成为了高原的霸主,进而威胁到高原附近的唐王朝,甚至一度占据了极为重要的河西走廊。

虽然唐王朝在公元802年,在四川维州将吐蕃十万精兵尽数消灭,进而促使吐蕃王朝的衰落。但是面对高耸的青藏高原这道天然的屏障,最终无法占领吐蕃。

而元朝和清朝时期,正是世界气温下降期,在大陆其他平原地区,这一温度的下降或许影响不大,但是在青藏高原却会非常明显,大量原先水草丰美的草场和农田,逐渐被雪线所占据,失去了农业基础的吐蕃王朝很自然的就开始走上了衰落之路。

当他们面对元朝和清朝这些游牧民族骑兵军队的时候,没有国家实力的西藏高原势力,能够选择的就只有降服了。

其次,藏传佛教的兴起,使吐蕃故地的居民更加向往和平

吐蕃的强大是建立在9世纪时期的掠夺文化所营造的强大奴隶制体制。当时吐蕃曾经四处出战,袭击唐朝、天竺和阿拉伯,他们掠夺的奴隶往往数倍于自己本国的人口。

但是,自九世纪之后,吐蕃陷入内乱,王室斗争激烈,并逐渐演变为武将割据地方的形势,使得吐蕃内部战乱不断,人民苦不堪言。

也正是这个时候,之前得到松赞干布的藏传佛教逐渐发挥其宗教安抚作用,逐渐使吐蕃内部逐渐宗教化,在大多数民众皈依藏传佛教,信仰往生崇尚和平、制止杀戮的影响之下,吐蕃逐渐变得更加平和,不具有侵略性。

这也是为什么在藏传佛教盛行的元、明、清时期,吐蕃故地会被纳入中原王朝统治的缘故之一。

结语

总的来说,吐蕃地区的转变,是天时地利与人和共同作用之下的结果。不是唐朝不强,也不是元朝和清朝有多么强悍,最重要还是吐蕃自身出现了变化,才有了吐蕃在不同时期的表现。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今古言堂


每次看到看到这些历史问题的时候,心里就特别不快!不管你愿不愿意,唐朝时候的吐蕃实力是最牛的!唐朝都拿吐蕃没有办法,只能被动防守!高原反应啊,高原天气冷啊,这些都是借口!人家吐蕃人下来平原一样醉氧,一样受不了平原的气候,那么人家怎么又能多次攻陷长安呢?然后又夺取安西四镇呢?承认吐蕃牛逼又不会死!中国人的自尊心和虚荣心非常的重,重视希望自己是最牛逼的,各种宣传唐朝盛世,然后不适合自己的就选择性忘记!这和宇宙韩是什么区别?对了是五十步笑百步的区别!宇宙韩自尊心是100布,中国是50步!

唐朝时候的吐蕃,因为松赞干布的改革和统一,还有松赞干布后面几位继任者,颇有战略头脑,另一方面也是某些推测,当时吐蕃高原气候比较好,人口繁殖比较多。

其实当时的吐蕃并不是很强,和唐朝比起来。毕竟无论如何,人家人口就那么多,人口基础少是不适合多次大战的。来一次有生力量被消灭,那就是百八十年的伤经痛骨,特别是这种高原民族,又难得有那么好的环境大统一一次。

只不过吐蕃和唐朝玩战略,玩游击战玩的厉害。唐朝一直在两线甚至多线作战,东边的高句丽,西边吐蕃,西北的突厥等,甚至还有阿拉伯,唐朝面临的问题就是国土太大,因为古代的后勤问题会鞭长莫及,忙于东线高句丽的时候,吐蕃就趁机对吐谷浑,安西下手,甚至还战略上联合突厥等民族一起弄唐朝,唐朝忙于东线时,西线的驻军少,吐蕃几个就鲸吞蚕食了。然后唐朝抽出手来,大军进攻西域时,吐蕃又能瞅准时机撤退,抢一把就跑。所谓的唐朝对吐蕃的多次大败,根本就没有伤吐蕃根本,吐蕃跑会高原了。根本上吐蕃还是个类似于游牧民族一样的存在,抢了就跑。比起突厥,北方的气候毕竟没有高原的难受,唐朝能派骑兵打服,而吐蕃就跑会高原躲起来。等你唐朝又去攻打阿拉伯,甚至自己内乱的时候,吐蕃又跳出来要你命来了。这是不是伟人那种战略思想,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游击战术。吐蕃用的非常娴熟,尽管在字面上,吐蕃败仗比较多,但是根本就没有伤吐蕃的根本。唐朝再强,始终没能做到消灭吐蕃有生力量。以至于二个相爱相杀。一起强盛,一起灭亡。

所以必须得承认,吐蕃有牛逼的地方,就是有唐一朝最大的克星,就凭人家高原民族,那么点人口,大老远跑下来多次攻陷长安,劫掠而去,唐朝大国哪还有尊严。唐朝遗憾的是,没能在最强大的时候,设计一场围歼战,消灭吐蕃并非要杀到高原上去,而是吐蕃倾巢而来时围歼掉。唐朝没能做到,所以很遗憾。不得不承认吐蕃战术战略都牛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