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幾個有趣的理財定律

講幾個有趣的理財定律

文:七七(ID:se7enmoney)

投資理財中,要放多少錢在股市裡?要拿多少錢來買保險?房貸設置多少比較合適?很多人經常覺得把握不好其中的度,拿不好主意。

今天,七七給大家介紹幾個理財規劃中的一般定律,這些定律都是在長期規劃中總結出來的,有一定的參考性。

不過,在實踐過程中,還需要大家根據自身的情況靈活運用,不能生搬硬套。沒用好,一樣會造成資源浪費或者增大投資中的風險。

4321定律

4321定律主要用於家庭理財的資產配置,把家庭總收入按照4個比例進行劃分:

40%用於投資,可以是買房、買股票、買基金,利用錢去生錢;

30%用於消費,應付衣食住行等日常基本開支;

20%用於儲蓄,存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

10%用於保險,以免家庭經濟由於意外遭受重創。

這個定律提供的是一個框架指導,讓我們瞭解如何兼顧日常消費和投資理財。劃分的比例更適合穩定的家庭結構,如果暫時收入不高,抗風險能力比較低,要根據家庭實際情況來調整比例。

雙10定律

“雙10定律”又叫“2210定律”,是關於家庭保險投資的比例設置。

它提倡保險額度不要超過家庭收入的10倍,並且家庭總保費支出應該佔家庭年收入10%。

比如, 家庭收入有50萬元, 那麼總保險額不需要超過500萬元, 年保費支出在50000元比較合適。

沒有保險是件很危險的事情,但如何投保也是一門技術活。

雙10定律規劃了保費限額,避免了高昂的保費支出給生活造成負擔。這裡並不是說買足了保額,就是做好了保障。是否做好保障,還跟選擇的保險種類和產品有關。

80定律

資產用於高風險投資的比例,不能超過80減去你的年齡。

具體公式為:資產中投資於高風險產品的比例=(80-你的年齡)*100%

如果你現在是30歲,投資於股票的比例就不能超過50%;如果是60歲,投資股票的比例就不要超過20%。

80定律是根據你的年齡來衡量你的風險承受能力,年齡越大,風險承受能力越低。

但這僅僅是個參考,年齡只是影響抗風險能力的其中一個因素。風險承受能力的大小,還跟個人的收入,負債率等情況相關。

31定律

現在房子是很多人的奮鬥目標,可是好不容易把首付款湊齊了,接下來面臨的卻是漫長的“房奴”生活。

如果不想因為買房令生活變得捉襟見肘,那麼,大家可以參考下31定律。

31定律指的是每月的房貸還款數額以不超過家庭月總收入的三分之一為宜。比如家庭月收入是3萬元,那月供最好是不超過1萬元。

這不僅是為了避免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也為了防止家庭遭遇突發狀況時,財務上無力應對。

對於收入不高並且工作不穩定的小夥伴,七七會建議你們通過延長房貸還款年限來緩解一下壓力,沒必要為了省利息急著在短時間內還完。

72定律

72定律其實就是個複利計算法則,假設投資的利息不拿回來,這筆錢利滾利,要翻一倍得花多長時間,就可以用72法則來簡單進行粗算。

本金翻倍所需要的時間=72/年收益率(%)

比如,年利率6%,複利投資下,大約需要12年才可以翻倍。

這個法則在複利計算中不算精確,但勝在簡單快捷,粗略口算就可以大致瞭解投資的收益水平是否達到了自己的理想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