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翟玉龍週四22點鐘從礦井下班,然後凌晨去趕從陽泉到濟南的普快,參加週六的濟南馬拉松,之後立即趕往北京,連軸參加週日的北京馬拉松。這位常年在井下工作的礦工,一路坐著最便宜的火車,睡著廉價旅館,悄無聲息地完成了100場馬拉松的成就。

2008年是翟玉龍第一次北馬,11年過去了,菜鳥變老鳥,再次抵達廣場集合地的那一刻,心情依然激動。北馬是號稱“國馬”的大型賽事,也是馬拉松愛好者相聚的盛會,很多人像翟玉龍一樣,從天津河北山東甚至從海外夙夜兼程,與來自各地的3萬名跑者一起赴約。

7點25分,國旗徐徐升起,《義勇軍進行曲》奏響,天安門廣場3萬人大合唱震耳欲聾,這體驗讓人永生難忘。

輕盈的跑者

一直在改變著世界

昨天北京早上下了小雨,溼度82%,路面溼滑;氣溫10攝氏度,比較適合創造好成績。

特邀及冠軍賽運動員、北馬九星選手及“我要上奧運”直通選手站在隊伍前列,大眾選手按照報名成績,號碼簿的開頭分別為ABCDEF,A是3:30以內的選手,之後速度每慢半小時變換一個字母,ABCDEF6大陣營在賽道上依次排列。

7點30分整,一槍發令,精英選手快速起跑,撒豆成兵般散開,一路領先,後面的陣營一浪接著一浪。從半空中看,後面的大部隊像是一大灘彩虹色的能量膠,逐漸漫過天安門、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新華門……,下過小雨的長安街,皇城根的紅牆碧瓦更加鮮豔。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一眾攝影師在抓拍精彩畫面,天上盤旋著無人機,央視直播的鏡頭掠過,看到鏡頭的跑者在鏡頭前跳躍著揮手、歡呼,說著“北京,我愛你”“中國加油”“為70週年獻禮”這樣的主旋律,體現出在政治中心舉辦的賽事的特質。與各地馬拉松上有很多奇裝異服的跑者不同,北馬上難覓這類選手的身影,少了幾分狂歡的意味。今年的直播增加了更多的“黑科技”,記者們隨身揹著4G轉播包,可以隨時隨地在賽道中直播採訪跑者。

賽道上有輪椅選手、盲人選手,有年過花甲的老者,有各種膚色的外國友人,有來自各團體的代表,還有來自中國平安的聲勢浩大的平安公益跑團……3萬人組成了一條綿延數公里的彩色長龍。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一馬當先的自然是一眾黑皮膚,這次略有不同的是,混雜了一個黃皮膚選手——中國選手楊紹輝,在前19公里,他一直跟跑在第一集團。

跑完最初的8公里,選手們從公主墳轉彎,之後經過航天橋、花園橋,左轉跑過玲瓏塔,在慈壽寺右轉,沿著翡翠玉帶般的崑玉河一路向北。而在直播的鏡頭之外,隊尾的跑者們依然停留在長安街上。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最後一批選手孤獨而奮力奔跑著,就像當年奔跑在馬拉松平原上的菲利普皮德(Philippides)。公元前490年9月,他在兩天內奔跑了240公里傳遞消息後,又從馬拉松跑到雅典報送雅典軍隊戰勝波斯大軍的消息。

位於雅典東北的馬拉松平原,面朝愛琴海,群山環抱。平原靠近陸地的一側,是崎嶇不平的石灰岩山丘,菲利普皮德就在遍佈著橄欖樹、桃金娘以及野草莓的曠野,孤獨地跑著。當達到目的地,精疲力竭的他用最後一絲力氣宣告戰爭結束的消息:“太高興了,我們贏了!”然後,就在勝利的歡呼聲中猝然長逝。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圖:跑馬拉松的士兵,Luc-Olivier Merson,1869

菲利普皮德是和平的使者。後來他跑回送信的42.195公里長跑被稱為馬拉松,隨著現代奧林匹克精神的興起,馬拉松成為一項群眾基礎廣泛的極限運動。後繼者們像他一樣孤獨地奔跑著——馬拉松選手不是跟別人比,最大的對手是自己,不斷探索和突破自己的極限。

馬拉松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女性解放。直到20世紀60年代,大眾普遍認為女性的體力限制使其無法完成馬拉松比賽,女性被認為會在跑完最初十公里後就累得昏倒。

1966年,美國女選手羅伯塔·吉布(Roberta Gibb)在汗衫外面罩了一件衣服以掩蓋女性身份,穿著不合腳的男性跑鞋(當時沒有女性跑鞋),跑上了馬拉松賽道。她沒有喝一口水吃一口東西,磨出滿腳水泡,最後以3:21:40的成績跑完波士頓馬拉松,比當時2/3的男子選手都要快。羅伯塔打破了人們的刻板成見,當她拖著腫痛的雙腳回到家,發現記者已經圍得水洩不通。

先驅者們爭取到女性參加馬拉松比賽的權力,1972年波士頓馬拉松第一次正式邀請女性跑者參賽。這打破了人們頭腦中的男性神話,

大大推動了女子運動的發展,讓60年代的女性解放更進一步。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1989年,女性馬拉松運動員首次登上了北馬的賽場

馬拉松運動也促進了公益事業的發展。每次馬拉松賽事參與者數以萬計,贊助商積極響應,所以馬拉松在公益領域的力量不可小覷。

今年的北馬與八家公益機構合作,共同發起“北馬公益奔跑季”主題活動。在"為愛奔跑2019中國平安愛心公益跑"的號召下,北馬選手踴躍捐贈北馬里程,平時的訓練超過35公里,既可以獻禮建國70週年,更可以為貧困山區的村民贏得免費體檢機會。

點擊觀看2019北京馬拉松快剪視頻

本屆北馬,組委會還推出了“公益跑者直通獎勵計劃”,完成設置的活動要求,即可獲得北馬公益直通獎勵名額。中國平安發動30000北馬跑友積極參與線上和線下的公益跑活動,助力公益任務完成。

平安公益跑團團長之一的信春愛,共有49名跑團成員,大家通過積極參與北馬公益宣傳各種活動以及朋友圈集贊,最後有30人中籤。與此相對,2019北馬報名人數達165704人,中籤者只有不到3萬人,一簽難求。

翟玉龍和信春愛都多次中籤,在跑馬這件事上他們說自己是幸運兒。

“最難的都堅持下來了”

“這都不是事兒”

昨天的北馬比賽是信春愛的第二次北馬。她是中國平安保險的代理人,通過參加平安的活動,拿到了跑北馬的資格。一跑就跑上癮了,一年多來,她已經跑完了重馬、廈馬等六個知名馬拉松賽事。

跑馬一年,44歲的信春愛跑沒了脂肪肝,瘦了30多斤。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的轉變,帶動了丈夫和身邊朋友,也帶動了不少客戶參與馬拉松。

本屆北馬她將作為盲人趙盈超的助跑夥伴,帶著他一起跑。北馬有越來越多的殘障選手參與,輪椅選手和盲人選手也日益增多。對於盲人來說,平時被明眼人帶著走的時候,都很可能撞到硬物或者摔倒受傷,對於他們來說,馬拉松就是42.195公里長的危險區域。但經過專業訓練,盲人也可以參加馬拉松。趙盈超和夥伴們已經進行了持續半年的融合訓練,一起跑過了通州馬拉松和密雲馬拉松。

昨天的北馬信春愛是趙盈超的副陪之一,主陪手臂和盲人用繩相連,還有多個副陪,負責沿途清道,以免在隊伍擁擠的時候盲人選手被別人撞倒。平安公益跑團和助盲團合作,跑團中共有十位盲人,他們成為賽事中的獨特風景。盲人們和輪椅選手修正了對殘障人士的誤區,也給了殘障群體以信心。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信春愛(左一)和濤哥在前面為趙盈超(後面藍衣三人居中者)開道

在最初的長安街賽段,每隔十米都會有軍人或者安保人員在賽道上保障安全;出現能量補給站後,每個補給站都有大群穿黃衣的志願者為跑者服務。主辦方為3萬名選手準備了16萬個能量膠、7.5萬公斤香蕉、18萬瓶運動功能飲料,為水和電解質大量流失的選手們補充能量。一次馬拉松要消耗3000-4000大卡的熱量,不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或能量,很可能無法繼續跑下去。

即便馬拉松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但它仍然算是一項極限運動。馬拉松賽道上受傷、昏迷屢見不鮮,也正因這樣的經歷讓馬拉松選手很重視賽事保障。本次北馬,中國平安給每個跑友提供了50萬保額的保險解除選手們的後顧之憂。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比賽現場,中國平安也配備了全方位保障團隊,為選手提供高規格的保障服務

同時,平安高效整合醫療、救助和保險資源,建立了一支近300人的後援團隊,包含醫院定點人員以及流動勘察人員。除此以外,中國平安還積極利用科技優勢,為參賽選手及工作人員提供更科技化、專業化的保障及理賠服務。一路上,擁有專業醫學背景的查勘員、理賠員流動跟進比賽,第一時間救助身體欠佳的選手。

近年來,中國平安正致力於打造"跑步+公益"的模式:一方面通過贊助馬拉松賽事、組織主題路跑活動,帶動跑步風潮,推動全民健身,讓中國人有更強健的體魄,這是平安在全民健康方面深謀遠慮的一步棋;另一方面,平安積極響應國家扶貧攻堅號召,通過公益里程累積助力"精準扶貧",並啟動百億項目“三村建設工程”,實現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學有所教,踐行企業社會責任。

平安聯合下一代教育基金會,啟動“寸草安心”專項基金,開展了一系列線上線下的公益活動,幫助更多鄉村兒童健康、快樂地成長。央視紀錄片頻道導演柴紅芳聚焦於怒江大山裡的留守兒童,拍攝了紀錄片《寸草安心》,共同呼籲

關注留守兒童和流動兒童的成長,助力鄉村兒童公益事業發展!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北馬平安展位上,為選手們贈送平安橙、燕麥等平安三村公益產品,幫助鄉村社會實現貧有所助,病有所醫,學有所教

選手們有了平安提供的專業保障,可以放心地追求自己的PB(personal best,個人最好成績)。

跑過了科薈路附近號稱“曲別針”的十幾個彎道後,最終肯尼亞選手基索里奧以破賽會記錄的2:07:06第一個達到終點,成為2019北京國際馬拉松男子組冠軍;中國選手楊紹輝獲得第七名,是排名最高的中國選手;埃塞俄比亞選手科恩貝以奪得女子組冠軍,中國選手李芷萱獲得亞軍。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獲獎選手領獎

盲人趙盈超在信春愛的陪伴下順利完賽,並創造了自己的PB 4:26:28。翟玉龍繼濟南馬拉松以淨成績2:57:48完賽後,北馬淨成績為3:18:07,兩天內成功“打卡”濟馬和北馬。普通人有可能無法理解馬拉松選手內心的狂熱。2016年楊凌馬拉松,翟玉龍親眼看到現場去世的那位跑友倒下,過了終點翟玉龍就哭了,非常後怕,當時就想再也不想跑馬拉松了。

但陰影消散後,他又重新報名參賽,“跑馬拉松太多的酸甜苦辣,對於普通跑者真的不容易。能堅持到現在也許就因為我的毅力吧。”對翟玉龍來說,在井下不見天日挖煤的日子裡,馬拉松是他生活的透氣孔,就像他升井時最渴望見到的那一束光。

就連“跑渣”也有突破自己極限的可能。北馬“關門兔”毛大慶帶著一批精疲力竭的跑者,在6小時15分的關門時間之前完賽。即便落在後面,但對於一些跑者來說,也完成了自我突破,創造了最好成績。毛大慶也順利完成了自己的第107個馬拉松。

馬拉松已經成為一種生活方式,對賽場外的日常生活也會帶來滋養。“經歷了瓢潑大雨、高溫暴曬,最後都不放棄,堅持到底,回到工作和生活中,發現抱怨和牢騷少了,”信春愛談道,“因為最難的都堅持下來了,這都不是事兒。”

馬拉松賽事這個舶來品在國外已經誕生百年,波士頓、柏林、倫敦……都誕生過很多傳奇,而39歲的北馬乃至中國的傳奇,正在路上。

而你,也可以一筆筆書寫自己的傳奇。

(圖片來自中國平安)

策劃:三聯.CREATIVE

監製:路瑞海

北馬:跑出自己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