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國王的戰爭、聯姻與藝術:解碼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版圖

1519年,對於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來說,是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年份。

先是年初時,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利安去世,圍繞皇帝位置的爭奪戰悄然展開,弗朗索瓦一世也蠢蠢欲動。他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是來自西班牙的卡爾一世,他是馬克西米利安之孫,承繼了來自父母、外祖父等的大片領土。

四位國王的戰爭、聯姻與藝術:解碼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版圖

紀錄片《真正的權力遊戲:歐洲歷史》中的弗朗索瓦一世與查理五世

兩個君主之間的角力暗流湧動,但都面臨資金不足的問題。一個名叫福格的金融家分別為他們提供了高額貸款,最終卡爾一世以約50萬金埃居的高昂代價,為自己加上了“查理五世”的新頭銜,弗朗索瓦一世無緣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之位。

到了4月,“國王的畫家”達·芬奇在弗朗索瓦的懷抱中去世,他給法國留下了《蒙娜麗莎》等藝術傑作,法國的人文藝術氛圍也日漸濃郁。因此,弗朗索瓦一世被後世稱為法國第一位“文藝復興式國王”。

左手政治,右手藝術,並非弗朗索瓦一世的專屬。同一年,在歐洲的其他國家,新的變化正在醞釀。

亦敵亦友的英國國王亨利八世,還沉浸在與阿拉貢的凱瑟琳的幸福婚姻之中。歐亞大陸交界處的伊斯坦布爾,蘇萊曼大帝將在第二年登上王位。巧合的是,四位國王都是出生於1491-1500年這10年間的“同齡人”。 自此,一場四個君主之間的政治大戲即將拉開帷幕。

英國史學家約翰·朱利葉斯·諾威奇的《四君主》一書,拋棄了傳統的按照國別、年代講述歷史的方式,而以生活在16世紀上半葉的弗朗索瓦一世、亨利八世、查理五世、蘇萊曼大帝這四位君主為主角,講述他們之間的關係糾葛,剖析他們的政治決策如何影響現代的歐洲版圖。

其中有血腥的戰爭和家族聯姻,更有宗教改革、文藝復興、開拓海外殖民地等因素摻雜其中,而這一切的根源,卻是永遠無法繞開的“利益”二字。

四位國王的戰爭、聯姻與藝術:解碼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版圖

《四君主》卡片式思維導圖


01 好戰的國王們:戰神瑪爾斯的忠實信徒

古希臘羅馬神話中有兩位戰神,分別是瑪爾斯和雅典娜,後者還同時是智慧女神、紡織女神等。瑪爾斯是一個狂熱的戰爭愛好者,他雖然外形俊美、英勇無匹,但在智謀上卻遠遜於姐姐雅典娜。

在16世紀前50年的歐洲,四位君主都是戰神瑪爾斯的追隨者,熱衷於用戰爭手段攫取領土和利益。

這段時期比較著名的戰爭有:1525年,弗朗索瓦一世帕維亞戰役中慘敗,成為查理五世的俘虜;1529年,蘇丹軍隊進攻維亞納,卻被糟糕的天氣阻擋了前進的步伐;1544年,英法之間發生規模浩大的海戰等。

四位國王的戰爭、聯姻與藝術:解碼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版圖

提香,《騎馬的查理五世像》

戰神瑪爾斯所經過之地,不僅造成戰場上的流血與犧牲,帶來的其他損失同樣不可估量。

一方面,戰爭是耗資巨大的軍事遊戲,需要強有力的財政系統支撐。為了籌措足夠的資金,君主們各出奇招,但最終買單的往往是底層民眾。

以亨利八世為例,在1513年入侵法國的戰爭中,僅僅半年時間就消耗了約35萬英鎊,之後的數次戰爭更是讓國庫壓力重重。

屢次發動戰爭的資金來源,除了常規的稅收之外,亨利八世還向民間徵收所謂的“恩稅”,即要求民間“自願”向王室提供的捐贈或借款;也有部分來自於在英國國內開展宗教改革運動,大量修道院土地和財富被亨利八世據為己有。

四位國王的戰爭、聯姻與藝術:解碼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版圖

亨利八世帶領船隊,從多佛港出發

在法西戰爭中落敗的弗朗索瓦一世,為了贖回作為人質被扣押在西班牙的法國王子,選擇了加稅一年以籌措贖金。

另一方面,對於戰爭發生地的人們來說,頻頻遭遇洗劫,讓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飽受威脅。

查理五世的軍隊中有相當比例的僱傭軍,他們參與戰爭的唯一動力就是獲得豐厚的軍餉,忠誠度和紀律性都很低。據說還出現過在某次戰爭開始之前,一方的僱傭軍紛紛倒戈加入敵方陣營,只是因為對方開出了更高的薪水。

當他們無法得到原先許諾的軍餉時,就會採用替代方式彌補金錢上的損失:洗劫城市。

1527年的“羅馬大劫”就是起因於此,34000名士兵將當時最為富庶繁榮的城市——羅馬洗劫一空,城市裡的居民大都未能倖免於難,死的死,逃的逃。連地位尊貴的教皇克萊芒七世都不得不選擇四處流亡,生活陷入窘迫,最後甚至要變賣掉三重冠冕上的珠寶。

02 廣泛聯姻與同盟:愛神阿芙洛狄忒很忙碌

戰爭固然讓這四位歐洲君主熱血沸騰,但非長久之計,軍隊需要休養生息,民眾也無力負擔高昂的戰爭經費,於是“和平”成為他們的必然選項。達成和平的方式主要有兩種:聯姻、訂立合約。

這時,愛神阿芙洛狄忒取代了戰神瑪爾斯的位置,遊走於國與國之間,用愛情和婚姻調劑戰爭帶來的陰影。

先來看看聯姻,在歐洲歷史上,王室之間的聯姻是司空見慣之事,形成了細密複雜的關係網絡。

英國的維多利亞被稱為“歐洲的祖母”,就是因為她的子女和後代遍佈歐洲各地。哈布斯堡王朝的口號之一,則是“去聯姻吧”,聯姻成為哈布斯堡家族領土不斷擴張的手段之一。

在16世紀上半葉,除了蘇萊曼大帝之外,另外三位君主彼此之間都有姻親關係。如果認真算起輩分來,簡直是讓人眼花繚亂。

查理五世的姨媽阿拉貢的凱瑟琳,嫁給了英國國王亨利八世,他的姐姐埃莉諾則嫁給了法國的弗朗索瓦一世。這樣算下來,弗朗索瓦一世就成了亨利八世的外甥。

四位國王的戰爭、聯姻與藝術:解碼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版圖

查理五世與弗朗索瓦一世

亨利八世的長女瑪麗,曾兩次訂立婚約,對象分別為弗朗索瓦一世的長子,以及年長她16歲的表哥查理五世,但後來她卻嫁給了查理五世的兒子腓力二世。換句話說,瑪麗又嫁給了自己的外甥。

再來看訂立盟約,在幾十年時間裡,四位君主之間的聯盟狀態不斷變換,有時是針鋒相對的“敵人”,到了下一個階段,可能就成了把酒言歡的“朋友”。

1520年7月,亨利八世和弗朗索瓦一世在金縷地會晤,雙方各自帶著數千名隨從、工匠、馬匹,在山谷中支起豪華的帳篷,幾乎成了一場盛大的“炫富”派對。兩位君主每日共進餐食、互贈禮物,還別出心裁地來了一場摔跤比賽。

藝術家弗里德里希·布特維克就曾以金縷地之會為主題,繪製了一幅精妙絕倫的畫作,重現當年的盛況。

四位國王的戰爭、聯姻與藝術:解碼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版圖

弗里德里希·布特維克,《金縷地之會》

雖然花費不菲,但這次會面也只是為兩國帶來了短暫的和平,因為僅僅1年多之後,亨利就再次向法國宣戰。

法國與英國的“不穩定盟約”只是無數同盟中的一個,法國和奧斯曼曾經建立法土同盟;查理五世和弗朗索瓦一世在帕維亞戰役後,簽訂了《馬德里條約》;查理五世以“恢復天主教地位”為由頭,在塔倫託召開大公會議,影響了後來的歐洲宗教信仰格局。

遺憾的是,雖然聯姻頻繁,政治同盟不斷改頭換面,但它們並沒有帶來長久的和平。

03 慷慨的藝術贊助人: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

16世紀上半葉不只有政治鬥爭和宗教改革的風雲變幻,更是處於文藝復興的鼎盛時期。當時的歐洲聚集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除了聲名遠播的“三傑”,還有提香、喬託、小荷爾拜因等等。

雖然文藝復興的中心在意大利的佛羅倫薩,但它所產生的影響力卻波及到了整個歐洲。

歐洲的君主們常常以贊助人的身份出現,向自己欣賞的藝術家們訂製畫作或者雕像,也因此留下了無數的藝術傑作和動人故事。

提香曾經為查理五世繪製過一幅騎馬肖像畫。據說有一次提香在畫畫時,畫筆不小心掉到了地上,他正要彎腰撿起,卻被查理五世先行撿了起來,查理五世對藝術家的尊敬可見一斑。

達·芬奇在晚年時,受到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請,前往法國居住。弗朗索瓦一世在克盧城堡為他安排了舒適的住宅,請他幫助設計王室成員的受洗儀式和嫁娶等重要慶典,以及在索爾德河畔的宮殿建築群等。

德國畫家小荷爾拜因為躲避戰亂來到英國,成為亨利八世的御用畫家,為國王和他的王后、子女、廷臣等人繪製肖像畫。他的名作《兩大使》,通過兩位年輕法國使節的衣著、周圍散落的紙張、儀器設備等,從側面反應出了當時歐洲的複雜形勢和時代趨勢。

四位國王的戰爭、聯姻與藝術:解碼16世紀上半葉的歐洲政治版圖

小荷爾拜因,《兩大使》

歐洲君主們對於藝術家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將文藝復興推向了最高潮。

另一位蘇萊曼大帝雖然與三位君主的正面交集不多,但他本人卻是“文藝復興精神”的真正踐行者。

在他的治下,奧斯曼帝國發生了許多新的變化,體現出了對人性的尊重與包容。他深愛女奴出生的許蕾姆,並且突破傳統的約束娶她為妻,“女蘇丹”的稱號也從這裡開始。他不吝於表達自己的愛意,曾經使用化名為許蕾姆寫下動人的情詩。


從1547到1566年,四位歐洲君主陸續離世,他們的繼任者所接手的,是一個全新的歐洲版圖。

因為亨利八世的婚姻亂局,英國處於宗教改革的困境,要經過3任國王才得以收場;在締造“日不落帝國”之後,哈布斯堡王朝一分為二;法國與西班牙的鬥爭仍在繼續,來自意大利的凱瑟琳·德·美第奇將會影響法國政壇;奧斯曼帝國在蘇萊曼大帝的手中到達鼎盛,其後將面臨不可避免的衰退。

亨利八世、弗朗索瓦一世、蘇萊曼大帝、查理五世,這四位君主性情各異,政治觀念、宗教信仰不同,他們用各自的方式改變了所在的國家,而共同塑造的歐洲格局卻影響了其後數百年。

1、《四君主》,約翰·朱利葉斯·諾威奇

2、《達·芬奇傳》,沃爾特·艾薩克森

3、《博物館裡名家講名畫》,埃絲特·辛格爾頓

4、BBC紀錄片,《真正的權力遊戲:歐洲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