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大將軍徐達的後人如今在哪裡?

視界空間\n


明朝的建立,徐達是最重要的功臣之一,整個大明王朝的領土很多都是經徐達之手打下來的。而且,徐達對朱元璋的忠誠我們也有目共睹,對於徐達晚年之死的爭議,個人一直覺得並非朱元璋害死了他,而是徐達舊病復發而亡。

而在徐達去世時,他一共留下了四個兒子,他的這些兒子在朝中後來都成為了重要人物。


老大徐輝祖

大兒子徐輝祖一直都對朱允炆忠心耿耿。在朱棣造反之前,曾派出了他的三個兒子前往南京,但是到了南京之後,徐輝祖第一時間找到了朱允炆,希望朱允炆扣留朱棣三個兒子,這樣的話,朱棣很可能就沒有造反之心了。

要知道,徐輝祖和朱棣的這三個兒子關係可不一般,是他們三兄弟的親舅舅,朱棣的正室正是徐達的大女兒。而且,在三兄弟來到南京之後,就選擇住在了徐輝祖的府上。

不過徐輝祖企圖扣押他們三兄弟的消息走露了,隨後他們兄弟三人成功逃出了南京,並且把消息告訴了朱棣,朱棣這才下決心走上了謀反之路。


朱棣造反之後,徐輝祖又率軍阻止,但是被朱棣打敗,在南京城被攻陷後,徐輝祖成為了階下囚。

不過徐輝祖畢竟是自己大的舅子,同時徐達一家還有朱元璋賞賜的免死金牌的原因,朱棣在後來只是將徐輝祖囚禁,而沒有選擇殺掉他。

在被囚禁之後的徐輝祖仍舊寧死不屈,在朱棣登上皇位的第五年去世。

老四徐增壽

不過和老大徐輝祖不同的是,徐達的四兒子徐增壽卻力挺姐夫朱棣,朱棣三個兒子當時得以逃出南京其實也有得到徐增壽的幫助。

不過這件事在當時被朱允炆知道了,在朱允炆訊問徐增壽之時,他當場撞柱而死。

老二與老三徐膺緒

而徐達其他的兩個兒子呢?

二兒子因病早亡,這裡不多說。

因此只剩下了三兒子徐膺緒,他則是在朱棣起義之時一直都舉棋不定,不像其他兩個那麼站隊明顯,而這也讓他保住了性命,得以善終。

發展狀況

總的來看,徐達的後人其實就是後來徐膺緒這一脈發展的還算不錯。

其他的,徐輝祖和徐增壽後代發展的並不好。特別是徐增壽,雖說他死後被朱棣追封為武陽侯,他唯一的兒子也繼承了他的爵位,但因為其後來生活極度奢侈被人告發,朱棣下令將他貶為了庶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兩年江蘇如東發現了一位姓徐的老人,老人已經有八十歲高齡了,名叫徐永德,自稱是徐達的後人,而這也是他在無意之中發現的。

發現經過則是,有一次偶然的機會,老人去同村的徐永泉家中做客,在徐永泉家中看到了一本家譜,他的父親和祖父名字居然都寫在上面。

隨後,在徐永德刨根問底之下,得知這本家譜最早編篡於明朝,而他們就是徐達的後人,不過至於是那一支已經無從考證了。

而且徐永德確定,他們這一輩已經是家譜上第二十二代人了,也正是因為朱棣的靖難之役,他們才搬到了如東。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徐達的後人不可能只有他們這些人,至於其他的去了哪裡現還沒人知道。


夏目歷史君


據我所知,南京確實有徐達的後代。我的一個同事是一個女的,已經退休許多年了,現在已經八十幾歲了,多年不聯繫了,不知道她現在的情況。她是徐達長子的後代,家中有傳下來的家譜,還有徐達的遺物,包括寶劍等。徐達的墓地在南京玄武湖東岸的板倉,八十年代還沒大開發,在徐達墓地周圍的老住戶,基本就是原來的守墓人後代,祖上傳下來的規矩,他們每年春節必須到徐家拜年,我這位同事就要適當給一些賞錢,幾百年下來了規矩一直是這樣。當年因為她的緣故,她的兒子也在我們那裡上班,與我在一個科室,所以這件事情略知一二,後來她的兒子移居泰國,兒子姓呂家族都在泰國,前些年回來的時候還見過一面。


山巒10


明朝開國將領徐達,幫助朱元璋推翻了元朝殘暴黑暗的統治,可以說是明朝開國第一大功臣,死後被追封為中山王,從關於徐達的歷史記載來看,徐達有四個兒子,三個女兒,女兒全部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們,四個兒子只有老三是早逝的,其餘應該都有後代。

現在關於徐達後人如今在哪裡,主要有兩個是比較熱議的。

一: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苴鎮——徐永德

徐永德曾經跟媒體說過,稱自己是徐達的後人,他們的徐氏家譜從明朝開始到現在已經編寫到第22代了,而徐永德也一直在修繕家譜,根據他的回憶,他在17歲那年無意中看到了一本清代編寫的徐氏家譜,他一直翻看,還看到了自己的祖父徐先芝和父親徐可如的名字,這讓他非常好奇,因為他從小時候就聽老一輩的人說,這一代地區姓徐的大多是明朝開國將領徐達的後代,後來他不斷的從各個方面去研究查看,終於在家譜裡找到了一支祖先是“貴八公”的人,此人是明朝年間的,考證之後才知道這個“貴八公”是徐達的孫子,曾經在建文帝朱允炆執政時期做過武將,但是裡面的具體信息已經丟失了,而這個“貴八公”究竟是徐達哪一個兒子的兒子,也沒有詳細的記錄,只知道是徐達的孫子輩。

那麼“貴八公”又是如何到了如今的如東縣的?原來是為了躲避靖難之役,明成祖朱棣即位後大肆追殺建文帝朱允炆手下的官員,而這個“貴八公”和其他兩個徐達孫子輩的人一起逃亡,他們最先逃到了姑蘇崑山,後來又經過蘇州閶門,最後到了南通市的如東縣,而這三個徐達孫子輩的兄弟分別在如東縣掘港鎮、豐利、栟茶地方繁衍生息。據徐永德說,栟茶地區的徐達後人最多。

徐永德作為一名教師,他一直都想把徐達後人編寫到徐氏家譜裡面,皇天不負有心人,現如今,他所編寫的徐氏家譜裡可考察徐達後人已經多達數千人了。

二:日本人——岡村寧次

岡村寧次是侵華日軍戰犯,也是百團大戰時任華北方面最高的司令官,為什麼會說他是徐達的後人?主要是因為據說明朝滅亡時徐達的後代有個叫徐青山的人有流亡到了日本,後來流落到了岡村家為僕人,也改姓岡村,而岡村寧次也向蔣介石說過自己是華人的後代。岡村寧次的父母親都會漢字,在他四歲的時候就開始學習簡單的漢字,所以就有說他是徐達的後代,但終究是無法考證的東西,沒有得到實際認可。


貓眼觀史


徐達的後人如今被媒體提及的並不多,其中被認可的是江蘇南通的退休教師徐永德。

徐達是大明開朝第一大將,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發小,從小一個村裡長大,一起放牛,後來又一起參加了義軍,反抗暴元,徐達為大明建朝立有很大的功勞,在武將行列裡排名第一,後受封為中山王。


徐達家族是大明唯一一個受封兩公爵位的氏族,典型的“一門兩公”。大兒子繼承了他魏國公的爵位,四子徐增壽由於在靖難時期支持了朱棣,雖然他被朱允炆殺了,但是他還是被朱棣追封為定國公,並且有兒子繼承爵位。

徐達有四子三女,除了三子夭折外,其他三子都有子嗣延續下來,而他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長女徐妙雲還成了朱棣的皇后,生了三個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朱高熾就是後來的明仁宗,從某種傳承意義來講,朱家皇帝除了朱元璋、朱棣,其他都具有徐達家族的基因。

那麼徐達的後人如今在何處,是否有考呢,今年來,江蘇有一退休老師徐永德拿出了族譜,證明自己是徐達的後人。

徐永德開始並不清楚自己家族是徐達的後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同村的徐永泉家裡發現了一本清朝初期編撰的徐家族譜,裡面不但有自己的祖父、父親的名字,而且可以上朔到明代初期徐達的孫子“貴八公”,至於貴八公是徐達哪個兒子的後人,已經不可考了。

如果這本族譜是真實可靠的,我們還是可以推斷出來這一支人屬於哪一支,因為族譜對這一支人來的遷徙有記載:

“吾徐氏自貴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難兵,由姑蘇崑山,遷至如皋東掘港場西北鄉銀杏村,而卜居為傳十有餘。”

<strong>

從此句可以看出,貴八公是為了避靖難之禍而出逃江蘇崑山,並一再的遷徙,而且更加族譜記載,貴八公還曾在朱允炆朝為將。

徐氏家族在明朝初期地位顯赫,就連最為反抗朱棣的徐達長子徐輝祖後來都沒有受到朱棣的為難,而且還依然世襲中山王的爵位世襲罔替,那麼貴八公肯定不會是徐輝祖一支人後代;徐達三子夭折,無後;四子徐增壽的兒子肯定不會避靖難之禍,他本來就是朱棣的強烈支持者,貴八公不可能是徐增壽的兒子。

那麼只有徐達次子徐膺緒,徐膺緒沒有任何的爵位,位居中軍都尉僉事,世襲指揮使,中軍可是皇帝的親軍,徐膺緒作為皇帝最為信任的禁軍將軍,又沒有爵位,遇到艱難之役,南京城破,朱棣進京,他的兒子只能逃走,所以,貴八公可能就是徐膺緒的後代。

<strong>

有很多人認為,徐永德發現的這本族譜很可以,因為成譜時間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有附會名人的傳統,可是當時的情況是清廷未定,民間四處都有反清勢力活動,誰還敢把自己的祖先附會到徐達身上去呢,這不是引禍上身嗎。所以,我覺得徐永德的族譜是真實可靠的。他這一支就是徐達次子徐膺緒的後代!


沉墨I方之城


筆者從查到江蘇南京有一支自稱徐達後裔,該譜修於民國十四年(1925),譜內有信國公、魏國公、中山王誥以及世系中山王誥,譜系徐達長子魏國公徐輝祖世系,傳至魏國公徐弘基時明亡,弘基子久爵歸順清朝,授世襲阿達哈哈番(清朝爵名,順治四年定名,乾隆元年定漢名輕車都尉)。但此譜真實性存疑,原因有以下幾點:

其一,徐弘基之子並不是徐久爵。雖據《清實錄》記載,順治二年(1645)清軍至南京,“忻城伯趙之龍率魏國公徐州爵等降清”,但考《明史·徐達傳》,有“……子文爵嗣”,即徐弘基之子為徐文爵,這與《東華錄》不謀而合,且在相當多的記載中,亦言徐文爵,故明代最後一任魏國公當為徐文爵,家譜記載失誤。

其二,家譜記載極為簡略,很多族人都僅留下姓名,而生卒年月等完全失考,雖然明末徐氏家族遭到了嚴重迫害,但其家譜的記載當不至於如此的粗略簡陋。

南京《徐氏宗譜》目錄

不過真實如何,具體還待考證。此外,據傳民國總統徐世昌亦是徐達後裔,系徐達第四子定國公徐增壽後裔,但筆者從網上未看到其家譜,所以暫時也無法細說,待查看後再具體討論。

還有一些答主提及今江蘇南通有徐達後裔,筆者粗略從上圖檢索了幾部江蘇南通徐氏家譜,但可惜都不是,不過倒發現一部1996年編撰的《江蘇南通徐氏族譜》,該譜編撰很簡略,且大部分都是講述一些姓氏常識以及徐氏名人,世系部分不多,但有意思的是其對家族是否是徐達後裔進行了考證,最終論證屬徐達後裔,但其考證的方法,多屬推測,並無任何實際的證據,所以並不足為信。


楚邾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徐達在北平的時候,背部生疽,次年病死。而據徐禎卿的《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據王文龍的《龍興慈記》記載,徐達不能吃鵝,朱元璋派人送給徐達烝鵝,徐達吃了就死掉了。

另外,常遇春洪武二年死的,兩人如果活得久一點的話,也難逃朱元璋的毒手。那我們來看看徐達的後代怎麼樣了,史載,徐達有四子四女。

長子,徐輝祖

徐輝祖,原名徐允恭,繼承了徐達的爵位,後來避諱建文帝朱允炆的名字,就改成了徐輝祖。

建文年間,徐壽輝加封太子太傅。建文元年四月,朱元璋忌日,朱棣派兒子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入京,齊泰建議建文帝把三人扣留,黃子澄表示反對,徐輝祖也建議把三個扣留,但是建文帝還是放他們回去了,朱高煦還偷了徐輝祖的馬,跑了。

朱棣入京後,徐輝祖不肯迎接朱棣,被放進監獄,朱棣親自見徐輝祖,徐輝祖一言不發,朱棣想殺死徐輝祖,但是有所顧慮,最終革去徐輝祖爵位,徐輝祖永樂五年去世,朱棣說中山王徐達不可無後,由徐輝祖的長子徐欽繼承魏國公。

次子,徐膺緒

徐膺緒,母孫氏,任中軍都督僉事,世襲指揮使,永樂十四年,公元1416年去世。

三子,徐添福

徐添福,早卒,母謝氏。

四子,徐增壽

徐增壽,母孫氏,官至左都督,建文帝懷疑朱棣造反,就問徐增壽。徐增壽說:燕王富貴已極,怎麼會造反呢?燕軍渡過長江後,建文帝質問徐增壽,徐增壽無法回答,建文大怒將其誅殺。朱棣登基後,封徐增壽為武陽侯,後又進封定國公,讓他的兒子徐景昌繼爵。

長女,朱棣皇后

母謝氏,名叫徐儀華,也叫徐妙雲,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病逝,史稱仁孝徐皇后,是明仁宗朱高熾的母親。

次女,代王朱桂妃

三女,徐妙錦,出家

四女,安王朱楹妃

據說在江蘇南通市如東縣有很多徐姓,據說是徐達的後人。


歷史簡單說


徐達,素有明朝第一大將軍的美譽,他同朱元璋一樣,都是農家出身,也是朱元璋正兒八經的鳳陽老鄉,都是古濠州鍾離人。

據民間傳說,徐達年少時同朱元璋、湯和、周德興一起給地主劉德家放過牛,因為實在太餓了,在朱元璋的帶領下,偷偷殺了一頭小牛犢吃掉了。朱元璋投奔了郭子興,回鄉募兵,徐達應募。從此,徐達跟隨了朱元璋,幫朱元璋打下了大明的江山基業。

徐達被朱元璋親自指定為第一功臣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徐達因功改封魏國公。徐達在趕走了北元殘軍後,長期留守北平,戍守北方邊境。洪武十七年,徐達在北平留守時得了背疽,並於洪武十八年,因病情加重去世。

徐達去世,朱元璋悲痛不已,追封徐達為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並御製神道碑文。同時,朱元璋特旨徐達“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一”。由此可見朱元璋對徐達的器重。

根據御製神道碑的碑文記載,徐達共有四子四女。這個可信度較高,畢竟是當時的人,記錄的當時的事情。

徐達的四個女兒及其後人

長女嫁給了朱棣為妻,後來成了皇后,一共為朱棣生了三子四女,其中包括明仁宗朱高熾。也就是說,明朝自仁宗之後的歷代皇帝,都有徐氏的骨血。

次女嫁給了代王朱桂,生有一子。

三女嫁給了安王朱楹。

小女兒在正史中沒有記載,但在野史中名叫徐妙錦。朱棣在徐皇后去世後,想納徐妙錦為妃,之後再冊立為皇后。可能是因為靖難之役的緣故吧,徐妙錦拒絕了朱棣的請求,並出家為尼。朱棣自此之後,再也沒有冊立過皇后。

徐達的四個兒子及其後人

徐達長子徐輝祖,襲魏國公。靖難之役,他堅定的支持朱允炆,反對朱棣,並數次率軍擊敗燕兵。靖難之役後,徐輝祖守在徐達祠堂中,拒不迎接朱棣。朱棣雖然惱怒,但看在徐達和姻親的關係上,並沒有直接處死徐輝祖,而是將其削爵禁錮在家中。徐輝祖五年後病逝。

朱棣作為一代賢君明主,如果只是簡單的用殘暴無情來形容,就不免有失偏頗了。不管是出於感情,還是政治需要,朱棣對徐家還是很有情分的。《明史》記載:“輝祖與齊、黃輩謀危社稷。朕念中山王有大功,曲赦之。今輝祖死,中山王不可無後。”朱棣就讓徐輝祖的長子徐欽繼承了魏國公的爵位。

雖然之後因為徐欽有過,被朱棣褫奪過魏國公的爵位,但是朱棣在略施懲戒後,又恢復了徐欽的爵位。魏國公一爵之後又經徐顯宗(徐欽子)、徐承宗(顯宗弟)、徐俌(承宗子)、徐鵬舉(承宗曾孫)、徐邦瑞(鵬舉子)、徐維志(邦瑞子)、徐弘基(維志子),一直傳到了第11代徐文爵(徐弘基之子)。

滿清攻陷南京後,徐文爵在南京投降,被貶為庶民。推測其後人應該還留在南京,及其附近。

徐達次子徐添福,早卒,後人不詳。

徐達三子徐增壽,靖難之役時支持並暗中幫助朱棣,屢次向朱棣密報京城的消息。結果被建文帝察覺,“手劍斬之殿廡下”,將其親手誅殺在大殿之上。很多人說建文帝仁慈,還真未必。

朱棣攻入南京皇宮後,看到徐增壽的屍體,“撫屍哭”,並追封徐增壽為定國公,世襲罔替。就憑朱棣和朱允炆的所作所為,唉,朱允炆還真不是朱棣的對手,差太遠了。

徐達家族似乎因為靖難之役遭遇了劫難,但也正因為靖難之役,榮耀達到了最高峰,成為了明朝唯一的一門兩國公,即魏國公(徐達大宗,居南京),定國公(另立徐增壽大宗,居北京)。

清朝張廷玉都不免在《明史》中感嘆:“洪武諸功臣,惟達子孫有二公,分居兩京。”

定國公的傳承多為父傳子,一共傳了9代,即徐增壽、徐景昌、徐顯忠、徐永寧、徐光祚(永寧孫)、徐延德、徐文璧、徐希(文璧孫),徐允禎。

最後一代定國公徐允禎投降大順,後被殺害,其後人記錄不詳。

徐達四子徐膺緒,世襲指揮使一職,靖難之役中保持中立,也並未受到牽連,因為姻親的關係,反而受到朱棣重用。據史料記載,他共有六個兒子,應該都開枝散葉了不少。徐膺緒去世後,被安葬在南京徐氏家族墓地之中。1983年,考古人員還對其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清理。

明朝滅亡後的徐達族人

徐達家族的顯赫與榮耀,跟明朝息息相關。明朝滅亡,徐達家族也在史書之中消失。

目前能夠了解到的徐達後人的信息,都是自己宣稱的,多以家譜為證。

江蘇如東徐氏

最有名的一支在江蘇南通如東縣,據稱耗費10年,跋涉大半個中國,終於修繕了一套《徐氏家譜》。這本家譜中,始祖為徐達之孫貴八公。持有家譜的徐氏族人說不知道貴八公到底是徐達哪一個兒子的後代,只是說靖難之役中,貴八公和他的兩個兄弟開始了漫長的逃難,然後遷至瞭如東。現在,這支徐氏家族成為了如東的一個大姓。

從史料上看,朱棣沒怎麼樣徐達的孫輩呀,特別是在世三子的後人還都過的不錯,兩國公,外加一個世襲指揮使。

焦作修武徐氏

他們同樣有一本《徐氏家譜》,這個家譜的傳說比靖難之役更早,而是直接追溯到了徐達吃燒鵝,被朱元璋賜死的故事。說是徐達的子孫,懼怕朱元璋的陰險狠毒,就有一支避難到了焦作修武。

這一徐氏家族,明清時,在當地都是顯赫大族。

日本人也來認親徐達了

說是明朝滅亡時,徐達後人中,有一名叫徐青山的,因為抵制滿清的強制剃髮制度,逃亡了東瀛,之後入了江戶武士岡村之家為僕,也就改姓了岡村。

傳言說是他的後人岡村寧次,曾透露他是華人之後。

這個故事都是傳言,並無實證,真假難辨,更多出現在關於二戰的小說中。

按照史料的記載,徐達的三個兒子都已經開枝散葉,有了血脈傳承。而且徐氏一門兩國公,如此顯赫的地位,除了兩大宗、一小宗的嫡出一脈之外,旁支庶出應該也很多。特別是經過清朝之後,徐達後人應該已經散落在華夏各處了。


奕天讀歷史


問的是徐達後人如今在哪裡,很多回答卻都是徐達兒子和女兒的結局,驢唇不對馬嘴。

大明第一功臣

徐達,毫無瑕疵的大明第一名將,大明開國功臣之首。

朱元璋和徐達算是發小,從小玩到大的朋友,後來朱元璋投靠濠州郭子興,又把徐達招募入伍。再後來,朱元璋離開郭子興,自主創業,徐達始終追隨左右,逐漸成為朱元璋麾下第一名將,為明朝建立和統一全國立霞汗馬功勞。

徐達文武雙全,低調謹慎,戰功蓋世,深得朱元璋信任和器重,朱元璋對他的評價是“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民間傳說徐達患病,不能吃蒸鵝,朱元璋明知卻特意賜他蒸鵝,徐達不能拒絕,吃了蒸鵝,果然病發而死,這個故事毫無疑問是瞎編亂造,不值一駁。

徐達子女命運

徐達有四子四女,四個兒子都朱元璋親自賜名,四個女兒中有三個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僅憑這一點就能看出朱元璋對徐達的信任和籠絡,他又何必非要賜死徐達?

古代女兒不傳後,所謂“後人”還是指男人。

徐達的長子徐輝祖,在靖難之役中擁護建文帝,反對朱棣,這本是各為其主的事,但朱棣是個小心意,奪取皇位後,把徐輝祖削爵禁錮,次年去世,年僅42歲,後人世襲徐達的魏國公。

徐達的次子徐膺緒,永樂年間去世,45歲;三子徐添福早夭。

徐達的四子徐增壽,跟大哥徐輝祖恰恰相反,靖難之變中曾暗中襄助朱棣,結果被建文帝發現,慘遭殺害,朱棣愛憎分明,追贈其為定國公,世襲罔替。

徐達後人蹤跡

徐達的後人有兩支,分別是魏國公徐輝祖和定國公徐增壽。

這兩支一直繁衍不衰,世代有男丁繼承爵位,直到明朝末年,迎來不同命運。

李自成殺入北京,崇禎上吊,明朝滅亡,李自成“取勳戚大臣皆殺之”,定國徐允禎被殺。

魏國公一支更幸運一些,因為魏國公一直留在南京,後來擁戴福王朱由崧登基,建立南明小朝廷,但好景不長,清軍攻陷南京,魏國公徐文爵和其他高官降清,被強迫剃頭留辮,後來又被清廷貶為庶民,未能繼續做高官侯爵。

定國公和魏國公先後死了,但他們後人眾多,並未消亡,這些後人為了逃避靖難之役和明末清初戰爭,先後遷移到今天的山東、江蘇、湖南等地,所以他們的後人大多分佈在這裡。

1,在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苴鎮,有一個叫徐永德的退休教師,徐家的宗譜始修於清朝,載“吾徐氏自貴八公分支避明初靖難兵,由姑蘇崑山,遷至如皋東掘港場西北鄉銀杏村,而卜居為傳十有餘。”宗譜顯示這一支的遠祖是徐達的孫子,曾在建文帝手下擔任武官,但到底是定國公一支還是魏國公一支就很難確定了。

2,在省湖南益陽市的潮泥村,有一位叫徐萼南的老人,據說是徐達第26代後人,他從軍38年,後來又動員自己的兒子、孫子參軍,但同樣不知識定國公一支還是魏國公一支。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知道或遇到過徐達的後人嗎?歡迎留言補充!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明朝開國名將中山王徐達,“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

中山王徐達在明朝的地位極高,明太祖朱元璋親封為“明朝開國第一功臣”,這對於徐達的功績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肯定。

徐達與朱元璋關係極好,兩個人是老鄉,並且還是發小,一起長大的情意極為深厚。

徐達獲得的“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也不是虛名,確實是功勳卓著,徐達最大的功績就是率軍攻破元大都,滅亡元朝以後,多次率軍討伐“北元”殘餘勢力。

徐達一生之中,謹小慎微,從不居功自傲。

徐達因此得到了朱元璋的特別對待,在明朝276年的統治中,徐達一家榮寵不衰,甚至達到了一門兩國公的地位,直到明朝滅亡,才真正的失去了榮寵。

徐達一家一門兩國公的由來。

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權篡位的時候,因為燕王朱棣的王妃就是徐達的女兒,因此得到了燕王朱棣的特別關愛。

徐達第四子徐增壽,在“靖難之役”時幫助燕王朱棣被建文帝所殺,有了這份大功,加上徐皇后的面子,明成祖朱棣大筆一揮,封徐增壽一脈為定國公。

從此徐家一門兩國公,分鎮北京、南京,真正的“與國同戚”。

但是,明朝滅亡的時候,兩家也沒有逃脫厄運。

明朝最後一位定國公徐允禎,在李子成兵困北京的時候,負責守衛德勝門,在關鍵時刻投降了李自成,但是卻被李自成處死。

明朝最後一位魏國公徐文爵,在清兵入關以後,兵困南京後投降滿清,被貶為庶民。

明朝276年統治中,兩脈國公綿延十幾代位高權重,但是真正有所作為,能夠清史留名的極少。

明朝滅亡以後,徐達家兩位國公跌落塵埃,再次恢復了平民百姓的身份。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徐達(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人,和朱元璋是老鄉。徐達最早追隨郭子興造反,結識朱元璋,並在其手下南征北戰,朱元璋稱帝后,徐達因功位高權重,但他從不居功自傲。朱元璋後期屠殺功臣,徐達因此倖免於難。

據史料記載,徐達有4子3女,孫9人。四子即徐輝祖、徐添福、徐膺緒、徐增壽。徐達死後,長子徐輝祖繼承爵位,受封魏國公。因“靖難之役”忠誠而被囚致死。說起徐輝祖之死這事還得從頭說起,朱允文稱帝后削蕃,起初,朱棣為了試探朱允文,故意派三個兒子去南京面君,如果被朱允文扣為人質,自然是針對朱棣,朱允文和徐輝祖也料到了這一手,徐輝祖建議扣留一個,說實話他們都是自己外甥,但為了朱允文的江山,徐輝祖不徇私情。但是,建文帝躊躇不決,最終還是決定 “旨著三子還國”,下決心要放他們回去了。燕王起事之後,徐輝祖也奉旨出征。

徐輝祖帶兵力戰。但最終建文帝兵敗,朱棣進佔南京,徐輝祖守節不降,他呆在徐達王府裡,拒不出迎。

朱棣稱帝后想殺大舅哥徐輝祖,但朱元璋曾頒給徐家免死鐵卷。朱棣無奈,只好把徐輝祖終身監禁於此,五年後去世。

幼子徐增壽在明成祖朱棣起兵南下時給姐夫朱棣通風報信,死在建文帝的劍下,後朱棣奪位後被追封為定國公。一門二公,有明一代只有徐達一家。

徐達的另兩個兒子隨著南京城破而四處奔逃,自此消失在民間。

徐達的三個女兒都嫁給了朱元璋的兒子,長女嫁於燕王朱棣,次女嫁於代王朱桂,三女嫁於安王朱楹。燕王朱棣奪權稱帝后,徐妃被冊立為皇后。

說到徐達後人現在在哪居多這個問題,查資料說是江蘇南通如東縣的徐姓佔比例較大,也不知道是否屬實。如果有那個地方的朋友請留言是否確有其事。

據說有個老人出具了徐達後人族譜,族譜年久失修,破破爛爛,但字跡清晰,能夠證明是徐達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