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申基退出港股,背後發生了什麼?

酒店地產大佬,港股上市公司,重慶申基集團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地。

10月8日,申基國際(02310.HK)發佈公告,聯合要約人(Great Match及Rich Vision)提出強制性無條件現金要約,以收購申基國際所有已發行股份(聯合要約人及彼等各自的一致行動人士已擁有及同意收購者除外)及註銷其所有未行使購股權的要約文件。

據瞭解,申基國際近幾年持續虧損:2017年虧損852.9萬港元;2018年虧損2182萬港元;2019年上半年虧損收窄596.5萬元港幣。

此外,加之申基集團本身也因種種原因,長期處於資金短缺的“飢渴”之下,伴隨資本平臺被捨棄,重慶申基終迎來最後的“謝幕”。

重慶申基退出港股,背後發生了什麼?

要約公告截圖

汽車起家的酒店大佬

重慶申基集團成立於1996年,是一家從事酒店地產開發、酒店經營管理、汽車銷售和進出口貿易等業務的一家多元化的集團公司。

在重慶企業家圈子裡,申基集團董事長申勇,相比重慶耳熟能詳的民營企業家如尹明善、吳亞軍等,顯得神秘而低調。

但申基集團旗下產業在重慶卻有廣大知名度,比如解放碑威斯汀酒店,與歐洲酒店業巨頭法國雅高集團合作的申基索菲特酒店,以及重慶最早的奧迪經銷商正典汽車等。

申基成立之初是以汽車銷售為主,主要代理長安鈴木汽車,2000年成為重慶地區首家一汽奧迪經銷商,在重慶豪車市場佔有重要地位。

此後,申基轉型“酒店+地產”模式,引進國際知名酒店的管理團隊和管理體系,帶動頂級商務寫字樓、奢侈名品商業、高端住宅等物業的開發和運營。

2006年,申基與歐洲酒店業巨頭法國雅高集團合作,打造了重慶申基索菲特酒店。

2014年,申基投資建設的重慶解放碑威斯汀酒店開業,成為重慶首家威斯汀品牌酒店以及主城最高酒店,刷新山城酒店新高。其51層高空雲端泳池,一度成為重慶著名的打卡地。

2014年底,申基正式進軍養老地產,全力打造北碚悅榕莊項目。並委託澳大利亞格蘭奇國際專業管理機構統一管理,推出了號稱全球唯一專屬自住的商務度假別墅——悅榕私邸。

同時,為了體現這個項目的高端與奢華,申基還成立了遊艇俱樂部與重慶首家民營通航公司,旗下配備“申基索菲特”號大型豪華遊艇,以及兩架專屬直升機。

至此,申基集團的業務版圖初具雛形。

重慶申基退出港股,背後發生了什麼?

兵敗如山倒

申基集團面臨危機,並不突然。據公開信息,其早在幾年前便已遭遇債務危機。

2015年年中,申基旗下轉型“養老地產”的代表項目悅榕莊,其二期排洪道、管網以及主體鋼筋工程涉及2000多萬元的勞務費開始無法兌現。

重慶市北碚區政府在公開信箱中披露:申基集團出現資金問題,悅榕莊二期項目已經停工一年多,政府正幫助申基集團重組和轉型。

2015年下半年,因汽車銷售業務招致借貸訴訟,集團旗下的重慶正典汽車銷售公司、銀行存款900萬元均被凍結。

與此同時,其全資子公司重慶平方釐米房地產經紀公司的數10名員工拉橫幅抗議拖欠工資,部分員工指出欠薪已長達半年。

除了財務糾紛,申基也開始實質性的“賣血求生”。

2016年1月,申基金融廣場負二層35個車位和7間倉儲用房,在重慶聯交所掛牌進行司法拍賣,掛牌價1080萬元。

據瞭解,該廣場由申基旗下的解放碑威斯汀酒店與5A甲級寫字樓組成。業界有消息稱,申基早在2014年底就開始尋求出售該資產。

2017年9月,成都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向重慶一中院起訴申基借款合同一案,並要求判決對重慶柏椿實業有限公司所提供的位於北碚區北碚組團溫泉城運河片區(一期)分區1-3-3-2\\03地塊進行拍賣,優先受償。

柏椿實業旗下最吃重的資產,即是北碚悅榕莊及周邊的地塊。業界認為,北碚悅榕莊的所有權可能已經易手。

2018年1月,重慶申基索菲特酒店悄然更名為雅詩特酒店。

業界猜測,背後有兩種可能性有:一是有人買下了這家酒店的所有股權;二是申基出讓了一定年限的酒店管理收益權。

白衣騎士難解危局

在長達數年的焦慮之中,申基不是沒有考慮過自救。

其先後嘗試借殼光星電子(後更名申基國際)、引入央企中新房華夏實業,以期為自身“輸血”。

2012年10月,香港上市公司光星電子作價1.61億港元,將53.75%股權轉讓給UltraHarvest(申基集團董事長申勇及兒子申柯持股公司)。

2013年1月,光星電子宣佈,公司更改為“申基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申基集團董事長申勇出任執行董事兼董事會主席。

業內人士分析,申基極有可能將旗下的優質酒店資產注入申基國際,以提升其盈利能力。然而申基並且將酒店業務全盤納入,只選擇性注入了部分資產,貢獻收入僅佔公司總收入的10%左右。

令人不解的是,申基董事長申勇似乎並沒有考慮讓整個集團借殼上市。

經歷了持續兩年的虧損,2015年5月,申基引入“白衣騎士”中新房華夏實業。

公開信息顯示,在此次股東變更中,申基集團增資擴股,註冊資本從3億元增加到6.12億元,新增加的註冊資本由央企中新房旗下的中新房華夏繳納。依此來看,中新房華夏佔51%,實現控股。

意外的是,僅僅半年多時間,中新房華夏實業就選擇了退出。

2016年2月,申基國際收到公司清盤呈請。呈請人指稱公司事務已管理失措,將公司清盤就公司股東、或一般投資大眾之利益而言乃屬公正、衡平及合宜。

儘管申基國際一再表示“還有能力改善目前的狀況”,但申基的債權人堅決認為申基國際已經資不抵債。

據天眼查顯示,截止2018年12月,申基集團(包括旗下公司)遭到電梯、混凝土、信息技術、小額貸款等多家供應商起訴,包括重慶江北區聚興小額貸款股份有限公司、渝北區合盈小額貸款(重慶)有限公司、北部新區同誼小額貸款有限公司、重慶瀚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地方金融機構均牽涉其中。

而因為違反財產報告制度、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申基集團已先後多次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

一個詞來形容,申基“敗局已定”。

重慶申基退出港股,背後發生了什麼?

編後手記

申基遇到的問題,可能是許多企業在多元化擴張過程中都會遇到的難題,這也是一個值得警醒和思考的問題。

對於多元化存在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企業經營者利用現有的資源,涉足多元化經營,既可以規避把雞蛋放到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又可以實現資源共享,產生1+1>2的效果,是解決專業化坡頂的突圍問題。

另一種觀點認為,企業經營者拓展多元化經營,既會造成人、財、物等資源分散,尤其是對於那些中小企業,同時還增加了管理的難度,競爭優勢降低。

從業務層面來看,從汽車銷售到“國際酒店+特色地產”、“養生養老酒店地產”等多元化轉型方向,雖然跨度較大,但並不能以此“詬病”,但長期處於資金“焦慮”下,或許還需要從擴張節奏、企業內控、精細規劃等方面進行考量。

即便在地產行業,酒店地產也是一個重資產的細分領域,資本實力並不突出的申基不僅直接涉足高端,並且投入多個大型項目,忽視了自身的“造血”能力,資金鍊告急幾乎是必然。

而相對於酒店地產,申基一直沒有進入形式較為穩定的住宅市場,可能與其財務狀況,以及住宅市場集中度有關。

客觀地講,多元化戰略,本身並存在優劣之分。成敗的關鍵,在於企業所處外部環境及所具備的內部條件是否契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