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是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

金融地产行业必备资料超级干货:《房地产企业财务分析宝典(62页)》关注、转发、点赞文本,查看置顶文章,并添加好友免费领取(备注资料名称)7天有效

敬畏,是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

昨晚,新城控股发布公告称,新城控股股票于2019年7月4日、7月5日和7月8日连续三个交易日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


敬畏,是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



看来无论是看似高明的“紧急换帅”还是一纸高傲且潦草的“致歉声明”,民众和资本都并不买账。

在整件事的处理上,我们能看到技巧多于诚恳,包括那封“公开说明”,标题上并无致歉二字,也没有公司公章结尾。

这种行为不仅仅是表面的不严谨,更是内心深处从无敬畏之心,这也是很多房企目前所缺乏的。

1

缺乏敬畏


当然也并非是所有的企业从一开始就缺乏敬畏之心,毕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早年的房企,原始资本的积累,大多来自于一两个楼盘的大卖,

如许家印的珠岛花园、1994年杨国强的碧桂园学校,而那些楼盘,在一定程度上是注重用户体验的。

凭着最初的口碑,和迅速积累的原始资本,再加上行业的红利,不少房企得以快速发展。

但房产高速发展的这些年,资本推动着一切滚滚向前。

部分房企开始为了企业利益而推行整个行业都非常流行的短平快模式,从拿地——工程建设——销售——交付,每一个环节都强行设置死的期限。

最知名的就是456模式,即拿地4个月开盘,5个月资金回笼,6个月资金再周转。

这样的模式在风口期自然获得了难以想象的利润,足以让同行羡慕,并纷纷效仿。

但盖房子不是随口说说,特别是工程建设方面违背科学靠拍脑袋制定工期的,一定会对建筑物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

随着越来越多房企开始学“高周转”,各种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比如豆腐渣工程等质量问题,不少房企爆发过这方面的公关危机。


敬畏,是中小房企的救命稻草



但在行业上升期,这些危机被大大弱化,毕竟比起一个企业的负面新闻来,房价的涨幅要可怕得多,所以在较少选择面前的民众只能练就一身的“忍功”。

*许诺的配套,入住四五年不见踪影,忍;

*楼体质量并不好,忍;

*不能公积金贷款,商贷利率上浮,忍。

在大家的容忍度阈值不断被刷新的现状下,即使是同一个开发商,一边出问题,一边房子照样卖得火热。

也恰恰是这样的现状让不少房企更加肆无忌惮,反正盖出来的房子总有人买,也不缺人买。

毕竟凭借市场的力量,普通人爱买买,不买就走。

甚至在曾经那些“疯狂”的年份,我们依然可以发现,很多企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增长着,如碧桂园、荣盛等等等等。

因此,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在这条路上走的得心应手。

从最开始简单的追逐利润,到形成赚快钱的习惯,自然就慢慢失去了敬畏社会、敬畏客户之心。

2

转机

以前的楼市,开发商更偏注重B端,也就是销售端,能销售出去房子的就是牛逼,很少对自己的产品有所反思和改善。

但楼市市场逐渐稳定后,各种政策不断出台,民众的可选性在不断增大。

首先金融方面:调控力度是在不断加强,除了资金流向的控制收紧,到最近进一步深入信托业务等措施,都能看出金融政策对于房产资金流向的持续收紧。

此前一些高负债企业就可能处在资金链断裂的边缘上,融资难度增加,成本也在逐步攀升。

除此之外高周转不能再带来高收益,自然就少有房企再热衷于此类模式。

其次市场方面:楼市进入平稳期后,能明显感觉到,购房者终于有了那么一丝尊严。

不用再踩破鞋,没有挑选余地的给开发商送钱,也不用再花了无数排号费后,依然担心买不上。

这些都是我们能从这件事中明显感觉到用户硬气的原因。

这种转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地产的地位终于慢慢回归正常。

早年的地产行业顶着国民经济支柱的光环,影响颇大,确实带来了经济的增长。

但房产带来的弊端不断增大后,上面明确表示即使牺牲短期的增长也不能再走依赖房产的老路,这无异于给楼市定了调。

这种现状下,炒房者、投机者、快周转的房企在利益的博弈中逐渐偃旗息鼓。

而随着楼市的不断变化,未来也终将会完成从 B端到C端的转换,毕竟C端才是真正的王者。

3

出路


既然C端选择权终于开始扩大,那对于很多中小房企,就留有一线生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市场上主流的声音都是唱衰房企,具体点说可以是说唱衰中小房企,毕竟他们的生存能力的确令人堪忧。

但我们要知道他们的生存环境为何堪忧。

除了他们自身的一些局限外,也离不开大型房企的挤压。

早年在房产这条产业链上,高周转压缩了很多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间,他们无论是知名度,还是营销手段,或者是成本控制,都赶不上大型房企。

但即使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也不难发现在很多地方一些中小房企开发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楼盘,从这些楼盘的细节能看出不是没有人认真打磨住宅这个产品的。

只是早年,这样的房企往往会被当做“傻子”。

而随着C端的崛起,以及地产长效机制的逐步建立,再加上大型房企慢慢撤出三四线,很多本地的中小房企,凭着早年的口碑和积累还能慢慢生存下去。

毕竟很多地方的本地房企,对该地民情和用户心理的掌握,有更多的信息,打磨出的产品往往能长青。

未来,敬畏用户、雕琢产品才是各房企最佳的出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