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第安人的災難:釐清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的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所有的英制單位均改成了公制單位)

美國曆史上的西進運動開始於1783年建國,結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共持續了一個多世紀,是一場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大量的美國人民在一個世紀內不斷向西部進行開發,擴張美國領土;同時驅趕北美洲的原住民,進行殖民運動。

可以說,美國19世紀的主題就是擴張與開發,西進運動對於美國的重要性僅僅次於耶穌誕生。美國能夠從一個僅有二三百萬人的孱弱小國發展成如今超過3.3億的人口,取得超過982萬平方公里的版圖,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西進運動。其中,美國政府頒佈的諸多政策,直接或間接的推動了它的進程。

印第安人的災難:釐清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的

美國西進運動簡介

自1783年美國大陸軍團擊敗英軍,正式獨立於英國殖民地後,北美洲大概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北邊是因為惡劣天氣而鮮有人居住的伊麗莎白群島和格陵蘭島;東邊——靠近大西洋的阿巴拉契亞山脈,則是美國、英屬殖民地與法屬殖民地

南邊,如今墨西哥的部分,被西班牙殖民者緊緊把握;而北美洲中部和西部,也就是五大湖區、平原區,對於歐洲殖民者而言基本屬於未被探索的狀態。

1763年,美國政府廢除了英國阻止向西移民的法令,來自美國13個殖民地的居民與歐洲的殖民者一同跨過位於大西洋畔的阿巴拉契亞山脈,通過自然道路,紛紛前往北美洲西部。

其中,來自底層的生產者,譬如獵人、礦工、牧民和農民共同組成的拓荒隊以及社會地位更高的土地投機商是西部移民的主體。前者無法忍受日益上漲的稅收,後者則希望通過少量的花費取得大量的土地,稍微開發後將其轉租或出售。

印第安人的災難:釐清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的

在西進運動中,共有3次巨大的移民高潮。第一次出現於19世紀初期,美國通過各種法令的頒佈,從法國手中購買了美國西部大量的法屬殖民地;第二次出現在1815年,美國移民向西開拓了五大湖區、向南進入了墨西哥灣地區

第三次則出現在19世紀中葉,美墨之戰、英國談判分別使美國佔領了墨西哥一半的領土以及北美洲西北部分大片的土地。同時,加利福尼亞發現的大片金礦更是把西進運動推到了頂峰。

西進運動使美國領土擴張到了原來的三倍。在工業上,交通運輸業、採礦業蓬勃發展,與之相關的機械業、木頭產業與鑄造業突飛猛進。而公路、鐵路以及船舶交通運輸網的完成更是極大的促進了農牧業的發展。

在原本荒蕪的土地上,經過移民的艱辛勞作,逐漸發展成農牧業的天地——俄亥俄河和密蘇里河以北盛產小麥、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豐收棉花、密西西比西部大草原牛羊遍地。整個中西部地區甚至可以說是美國的

“麵包籃”。

印第安人的災難:釐清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的

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的推進

導致美國西進運動發生的因素有很多,但期中美國政府制定的很多政策直接或間接的拖動了美國西進運動。縱觀美國西進運動的歷史,美國政府在不同時期都出臺了相應的政策來支持西進運動。

從1783年獨立戰爭結束到1865年南北戰爭結束是美國西進運動的第一個時期,主要以農業發展為主,核心是解決土地分配問題。

首先,美國政府頒佈了建立新州的程序。1784年由傑斐遜總統起草的《關於弗吉尼亞讓出的西部土地組建方案》的土地法令中,把從俄亥俄到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分作16州,只要居民人數達到一定的數量則可建立起與其他州擁有同樣權力的新州。之後,出臺的新法令再對土地測量和買賣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每一個州分為若干小鎮,而每一個鎮分為36個區,每一個區佔640平方公里。其中,4個區歸政府所有,4個區的其中1個區用作公共教育、慈善事業等利民服務。美國政府關於在西部土地上建州的各項規定和程序,對西部開發和經濟穩定發展起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印第安人的災難:釐清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的

之後,美國政府再說明美國公民如何獲得新的土地。1785年制定《土地條例》規定了居民關於土地獲得的政策。所有的土地都本為國有,但土地可以向移民出售。每塊土地最小可分為260公頃,每公頃最低2.5美元。只需要一次付清,就可永久獲得該土地。後來,因為向西遷徙的農民數目大量增加,規定不能滿足移民的需要。

美國政府最低260公頃的限額降至64公頃,並減低國有土地的價格。到了1832年,政府對非法佔地的農民做出了讓步——即那些已經佔有未經測量和同意購買土地的農民,他們可以用最低售價購買已經耕種和改良了的土地。

1862年,林肯政府頒佈《宅地法》,只要年滿21歲的公民付10美元的費用,就可以取得大小64公頃或64公頃以下的土地,耕種5年後,土地就歸個人所有。總之,這一時期美國政府的土地政策,為農民取得土地和進行農業開發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促進了美國西部的開發,使美國快速發展成為一個農業大國。

為了加快西部開發的進程,在移民政策上,1787年的美國土地法令還對公民權利做出規定,允許人們可以自由地向西部遷徙。儘管早在獨立戰爭十幾年前,英國國王就已經嚴禁各殖民地向西部移民,認為阿巴拉契山脈以西的所有地區都應該留給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的災難:釐清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的

很顯然,即便是英國本土的殖民主義者都不會將這紙法令放在眼裡,它更不可能阻擋美國移民向西部湧進的熱潮。此後,群眾性的大規模的西進運動便蓬勃發展。

移民的過程伴隨著印第安人的血肉與眼淚。1830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遷移法》,強迫東部的印第安人向西遷移,為後來的美國移民騰出生存空間。大批的印第安人被迫踏上了漫漫的西行路。

但美國政府對印第安人的迫害並未結束,當印第安人再次在新的土地上開闢出新家園的時候,美國政府卻背信棄義,派遣軍隊護送白人繼續西進,掠奪印第安人開墾出的大片土地,並對印第安人進行大規模的圍剿和屠殺,最後故作姿態地把所剩無幾的印第安人送進了貧瘠的“保留地”。可以說,美國西進的歷史就是印第安人的迫害史。

隨著土地政策和移民政策的逐步落實,移民大量湧入美國中西部,農業產品也急劇增多。基礎設施的修建被提上日程。特別是鐵路、公路、水運等交通設施的建設。為了鼓勵鐵路公司多修鐵路(美國的交通公司並非國有),美國採取了多勞多得的政策。

印第安人的災難:釐清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的

鐵路公司每修1.6公里鐵路,就可以得到鐵路沿線一定的土地。並且根據修建鐵路的難度,可以從政府獲得不定的貸款。在1828年到1860年間,美國鐵路總里程就增加了48000公里,其中大部分修建在了西部地區,大大地推動了西部的發展。

為了推動公路的建設,解決公路企業資金不足的問題,美國政府允許企業在公路上修建收費站。而對於水路的建設,美國政府都在1815至1840年間修建了總長4800公里的運河。在當時,如此長的運河是獨一無二的。大量利民的基礎設施為西進運動提供了便利。

從1865年內戰結束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是美國西進運動的第二個時期。解決了農業的問題後,美國開始以工業為主體進行工商業以及基礎設施的綜合開發。

美國政府為了進一步加強基礎設施的發展,採取了優惠的補貼政策來吸引外國商人與投資商。私營公司每在平原地區修築1.6公里鐵路,可以獲得16000美元補助;在稍微陡峭的丘陵地區,每1.6公里可獲得32000美元;

而在修建難度最高的山區,每1.6公里獲得補助高達48000美元。

當然了,根據土地法規定,私營公司依然可以獲得所修築鐵路兩旁一定距離的土地所有權,而這個距離被美國政府擴大到了16公里。同時,各州紛紛減免鐵路公司的稅賦,向他們提供低利率的貸款,購買他們的股票與債券。這些優惠政策極大地吸引了外國商人。

印第安人的災難:釐清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是如何一步一步推進的

僅在19世紀80年代初,英國資本家對美國經濟事業的投入總值達20億美元,其中有15億都投資在鐵路上。到了1900年,美國的鐵路線總長達305775公里,幾乎是全世界鐵路總長的一半,可以環繞赤道7圈有餘。

鐵路業的蓬勃發展帶動了木材業和礦業的興起,因為修建鐵路需要大量的木料、石料以及稀有礦石。為了招徠優秀的勞動力,美國政府採取了開放而優惠的政策。1878年頒佈的《木材石料法》,允許所有公民和提出申請加入美國國籍的僑民可以以每0.4公頃2.5美元的價格購買64公頃主要出產木材和石料的地皮。

同時,美國政府作出承諾,他國移民可以優先貸款、獲得來美船票的優惠並可以在必要時獲得農業耕作指導與援助。於是歐洲大量國家出現“美國熱”,千萬計的逐夢人披荊斬棘跨越大西洋來到美國。1861至1914年,美國的國外移民就超過2700萬。他們為美國開發西部、繁榮美國的歷程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儘管西進運動對環境和原住民造成了災難性的影響,但它為美國成為頭號經濟強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兩百多年中,數百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被開墾,土地上修建起了現代化的農業、畜牧業以及工業設施

。沒有西進運動,也就沒有今天的美國。美國政府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在西進運動中制定的一系列土地政策、移民政策、基礎設施政策等使得美國西部迅速發展起來。

參考文獻:

《美國西進運動的制度變遷研究》 丁力

《論西進運動對美利堅民族精神的影響》常順喜

《美國西進運動對環境的破壞及其對我國西部開發的啟示》張準,周密,宗建亮

《淺析美國政府對西進運動的推動》 李英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