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死卻有好下場?為何有人說埃爾多安的結局會比薩達姆和卡扎菲更好?

張光久


這是毫無疑問的,根本原因,還是三人代表的國家,在世界格局與西方主導的秩序中,地位不同。

薩達姆的伊拉克,就是美國的特殊工具

伊朗革命之前,美國在中東也就只有伊朗、以色列與土耳其三個盟友,阻擋蘇聯進軍地中海與印度洋,伊拉克是中東戰爭中對以色列的強國之一,與埃及、沙特共同領導歐佩克,也是第一次石油危機的中堅製造力量,站在美國的對立面。

伊朗革命進入反美時代,美國在中東徹底居於對蘇的劣勢,才轉手扶持沙特與伊拉克。也是因為沙特發動的石油禁運的威力,才讓美國與西方真正重視石油格局。雖然沙特才是最大的產油國,但以色列是中東與波斯灣的核心,也是美國連通“沙特-伊拉克-土耳其”形成陣線的樞紐――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美國也還是要建立這樣的陣線與蘇聯對峙,與蘇聯解體後的點狀站駐、空中連接不同。

蘇聯力竭,崩潰在即,美國發動海灣戰爭,嚇垮了蘇聯,且重建第五艦隊,並經過後來的伊拉克戰爭,控制(佔領)了伊拉克,算是徹底控制至少是能左右中東了。

所以,薩達姆先是充當了美國的打手(兩伊戰爭),再是殺雞儆猴嚇垮蘇聯的工具,最後是美國稱霸的道具。他的命運,由中東石油價值與美國利益需求決定了。

薩達姆本有改變自己命運機會的,比如學當年韓國的李承晚,讓國家成為美國的殖民地。可惜,薩達姆是一個追求國家獨立的民族英雄。

當然,野心太大,自不量力,也是薩達姆悲慘結局的根源。別忘了,他不僅自命是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對伊朗與科威特都是先發動侵略。在美國要控局中東石油的戰略下,與美國真正形成了最高級別的戰略對撞。

卡扎菲的國家,成了西方利益整合的犧牲品

很多人說,卡扎菲是錯信了西方而放棄了核武才遭滅絕。也有人說,是其石油國有化,排斥西方而遭受打擊。卻都忽略了一個問題:玩核與石油牌的莊家是美國,對卡扎菲打響第一槍的卻是法國!

這不過是法國首先向美國遞投名狀,其次要顯示自己還是世界大國罷了。

經過南聯盟戰爭、反恐戰爭的消耗,美國不僅國力萎縮,而且面臨金磚國家的全面崛起,開始推行所謂的顏色革命。事實證明,效果並不好,世界加速向多極格局轉變。格魯吉亞戰爭與2008奧運的成功,更是讓美國地位遭到巨大挑戰,源於美國的世界金融危機,更使美國都要跌下世界領導者位置了。

為了改變國際形象,美國奧巴馬政府不得不打出了“和平”牌,甚至以自己的許諾奪走了和平獎,當然更不便用武了。

可惜,沒有了武力元素,西方包括美國,什麼都不是!

另一面,自從在伊拉克戰爭時投下了反對票,法國與美國的關係一直很微妙。畢竟已經跌到三流陣營的法國,對美的價值是絕對不能與德英日俄相比的。面對新興國家的崛起,法國是必須向美國表忠心,從而在世界大國序列中佔住位置的。

也許,卡扎菲最信任的國家就是法國――這個喊著正義、被譽為非洲宗主,當任總統更被卡扎菲贊助的國家。有心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卡扎菲兒子率軍攻向叛軍時,接受的採訪就是法國媒體!

可惜,卡扎菲真金白銀贊助薩科齊,換來的是迎面而來的戰機,與莫名其妙的殺害――也許是滅口吧!

埃爾多安,是西方的一員,更是世界博弈的節點

埃爾多安是很強硬,但他針對的是美國現任當局,而不是整個西方陣營。

作為北約成員,土耳其始終承擔著封鎖俄羅斯從黑海出地中海的方向,在俄羅斯與西方沒有徹底轉換關係前,這個價值是不會改變的。

在這個世界格局下,美國與西方更不敢真正對土耳其發起打擊,從而將其推到與俄羅斯結盟的地步。

當然,足夠的硬實力,也是埃爾多安的底牌。與北方同檔同代且僅次於美國的軍力,健全的工業,緊靠俄羅斯與中東兩大能源產地,還有隨時可能提供支援的俄羅斯,以及亞洲經濟一體化,都讓美國甚至整個西方,對土耳其不敢亂來。

試想,如果土耳其倒向俄方,則是俄土伊巴與中亞向東,足以讓美國對全球最大的陸地無立足之地了。而其中包含的經濟潛能與戰略空間,更足以碾壓整個西方陣營了!

而且埃爾多安也並沒有真正對西方包括美國動手,他對庫爾德人獨立的防範,也得到很多理解,入侵敘利亞,更是西方樂見的。


Shirley滄海1


沒有可比性。伊拉克與利比亞有石油,西方國家覺得有利可圖。土耳其除了有天然的地理位置優勢,再就是人口眾多,民風好戰。而且武器裝備精良,北約第二,所以沒人敢輕易動手。

雖然說埃爾多安很專權,但比起薩達姆與卡扎菲那種招致民怨沸騰殘酷統治,顯然更得人心。

所以呢,個人覺得沒有可比性


二亮看世界


土耳其地理位置好。背靠俄羅斯。左右逢源。美歐用武力是不敢動土耳其的。伊拉克、利比亞就沒有這麼好的地理位置,無大國撐腰,遠水救不了近火。


用戶539425300073


埃爾多安與薩達姆卡扎菲性質完全不同,薩卡二人是激起世界公憤,而埃爾多安雖然也有點越軌行為,但整體行為仍然在大眾可接受可控範圍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