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37年前上映的《銀翼殺手》開篇標註了一個時間:2019年11月——現實中的紀元終於和電影中的近未來重合。

其實“銀翼殺手”發生的時間,經歷過多次更迭——1967年,科幻大師菲利普·迪克寫下原著《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時,想象的是1992年的世界;1980年,小說在美國再版,出版社覺得書中技術並沒有很快實現的可能,為了自圓其說,把時間改成了2021年;1982年,《銀翼殺手》改編的電影上映,導演雷德利·斯科特把時間線稍往前撥,於是就有了片頭經典的November,2019。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和很多經典科幻電影一樣,《銀翼殺手》的命運也極其多舛。1982年夏天上映時,其在斯皮爾伯格的《E.T》和史泰龍的《洛奇3》面前一敗塗地,票房僅2600萬美元,連3000萬的投資都沒收回。

除了票房失利外,其口碑也不怎麼樣。就連一向溫和的《綜藝》都評價其為“一部徒有其表的黑色電影,剝去看似玄乎其玄的近未來架構,故事內裡空空如也。”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所有詬病的焦點在於敘事薄弱。

這個“鍋”其實不該導演斯科特背,畢竟,據統計,《銀翼殺手》剪輯版多達7個。最初上映的版本,對重要情節大刀闊斧的改動,在故事上給電影造成致命性破壞,更是很大程度違背了雷導的初衷。比如北美院線版,為了迎合觀眾,變成了大團圓結尾:德卡和瑞秋雙雙逃走,甚至片尾二人乘直升機飛走的段落都不是雷導拍的,而是製片方徵得庫布里克同意後直接使用了他拍攝《閃靈》的素材——這些強行修改,把一個近未來預言生生拉低成警匪片肥皂劇。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轉機出現在其國際院線版,雖然片尾仍是大團圓結局,但諸如泰瑞爾博士被挖眼、複製人羅伊用一根釘子穿透手掌等“令人不適”的鏡頭得以重見天日。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1992年放出的《銀翼殺手》導演剪輯版,則完全扭轉了其口碑。其完全刪除了哈里森·福特的旁邊和大團圓結局,並且收入雷導曾經力保未果的橋段:德卡夢中的獨角獸意象——其暗示德卡也是複製人,這徹底顛覆了原有版本,讓原本蒼白的故事由此有了縱深感。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主人公德卡對自己身份的再三追問,成為故事的潛在內核,這種探討也更具近未來精神:當人工智能與人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以製造者身份自我封神的人類,是否會被拉下神壇?

從此,人們開始意識到《銀翼殺手》像一面鏡子,找見了人類心底對不可知事物的惶恐,而這種惶恐,無藥可救。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2007年,雷導又趁《銀翼殺手》上映25週年之際拿出最終剪輯版,至於未來是不是還會再有不同版本出現,誰都無法預知。但可以看到的是,當我們終於來到《銀翼殺手》的時間,過往被認為是幻想的,竟像寫在膠片上的預言,真真切切地發生在我們身邊——

2019年的11月,儘管並沒有連鎖六型複製人到外星進行殖民任務,也沒有銀翼殺手負責強制讓叛變的複製人“退休”,但2019年的11月,夜晚確實已亮如白晝,城市的上半截永不休眠,下半截魚龍混雜。人像極了困獸,被終身監禁在這裡,一邊彼此懷疑,一邊懷疑自己。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我們終於來到了“銀翼殺手”的時間

37年前的《銀翼殺手》,成為了一則正在被驗證的預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