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縣通化鄉:把黨的好政策寫進快板書中傳唱

“民生改善牽黨心,惠民政策喜盈盈;高山遠寨變化大,發展農業放第一;修路引水到地塊,群眾收入鼓腰帶。”這是雪龍快板協會自編自唱的快板書中的歌詞。雪龍快板協會所在的阿壩州通化鄉是一個傳統的羌族聚居鄉,共有群眾3500餘人。以前,通化鄉群眾基本都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繁重農耕生活。通過產業結構改善和基礎設施提升,2018年通化鄉人均純收入達到13041元,較2012年人均純收入增長142.76%。

理縣通化鄉:把黨的好政策寫進快板書中傳唱

通化鄉村民自發把黨的好政策寫進快板書中傳唱

產業結構升級 特色種植業帶動鄉村振興

在2008年以前,通化鄉經濟收入主要依靠種植玉米、土豆、青蘋果等傳統蔬菜水果為主,經濟收入單薄。在理縣縣委政府的領導指導下,通化鄉大力開展產業結構調整,改變原有農業產業模式,大力開展甜櫻桃、青紅脆李等種植。同時在特色小水果種植基礎上,繼續在深溝遠寨地區開展羊肚菌、中藥材等試點種植工作,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截止目前,通化鄉共建立甜櫻桃、青紅脆李、核桃等特色水果基地7個764畝,其他養殖、種植類基地3個450畝。

雪龍快板協會的領頭人嶽代瓊是通化鄉通化村的婦聯主任,她講到:“現在有這樣的生活真的要感謝黨和政府,以前我們只是種些玉米、蔬菜,賣又賣不起價,一年忙下來掙不了多少錢。09年,鄉黨委政府號召我們改種車釐子,幾年下來,我們的收入翻了番。日子輕鬆了,為了感謝黨和政府,村裡的婦女們就自發的組建了雪龍快板協會,將黨的好政策寫成快板書到州里和省內省外表演。”

基礎設施提升 兌現產業升級紅利

2008年以前,通化鄉除轄區國道硬化外,其他所有通村、同組路均為毛路,老百姓出行都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通化鄉副鄉長蔡國強認為:“通化鄉產業升級的紅利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提升。經過災後重建以及近幾年上級財政支持,通化鄉黨委政府從關乎群眾發展的路橋、水等方面出發,大力支持基礎設施建設。”

截止目前,通化鄉共硬化村道70.735千米,新修通村機耕道48.6千米,修建水泥大橋、鋼架橋樑和人行便橋等各類大小橋樑23座,安裝波形防護欄25000餘米,鋪設人畜飲水管道70餘千米,修建蓄水池10000餘立方米。從根本上解決了群眾出行難、用水難、發展難等問題。

下一步,通化鄉將繼續圍繞“五大振興”五大戰略,持續深入開展農村“三大革命”,進一步拓寬群眾增收渠道、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最終達到全鄉群眾物資精神共同富裕的目標。(侯敬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