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劉慈欣:現象級作品的誕生,要與大眾情緒產生共振

對話劉慈欣:現象級作品的誕生,要與大眾情緒產生共振

對話劉慈欣:現象級作品的誕生,要與大眾情緒產生共振

據《2019年度中國科幻產業報告》,2018年中國科幻產業總產值456.35億元,相比前一年增長3.26倍。其中2018年中國科幻閱讀市場產值總和17.8億元,國產科幻片總產值33.707億元,科幻電子遊戲產值195億元。2019年上半年,科幻周邊產值總和約為9.5億元,《三體》、《流浪地球》是周邊衍生最豐富的創作源泉。

11月2日晚,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在2019中國科幻大會接受藍鯨財經訪談。談及擴大科幻在大眾中的影響力,劉慈欣表示,一部作品能夠在大眾中傳播,需要與大眾深層情緒產生共振。

对话刘慈欣:现象级作品的诞生,要与大众情绪产生共振

2019年2月,由劉慈欣作品《流浪地球》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累計票房達46.54億元。2015年8月,科幻小說《三體》獲第73屆世界科幻大會頒發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劉慈欣成為首位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作家。

藍鯨財經科幻文學相對大眾話題而言,還是略偏小眾,可能要在出現話題點事件、影響力人物後,才開始慢慢“出圈”。對於擴大科幻在大眾中的影響力,您的看法是什麼?

劉慈欣:作為一個作家,我會更聚焦如何創作出一部好的作品、或者給人震撼的故事。至於作品如何推廣,在大眾化傳播上,我考慮得不足,也瞭解不深,出版方等機構會考慮得更深。

但是我覺得一個作品能夠成為現象級,在大眾中傳播,肯定是有一定質量的作品。另一方面,它肯定能和大眾中某種很深層的情緒產生共振,才能做到這一點。

藍鯨財經:這種情緒是什麼?

劉慈欣:這個很難說,比如說有些科幻作品中,會描寫很嚴峻的末日一樣的未來,與和平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鮮明的對比就會對大眾形成觸動。《三體》可能也是因為這樣流傳開來。

有一部作品叫《日本沉沒》,把當地人生活在一個島國上的不安全感、不穩定感、最脆弱的情緒,用科幻的形式、很宏觀、很壯觀、很慘烈的形式表現出來,這種對比和情緒的共鳴,讓這部電影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科幻作品傳播也是這樣的。

对话刘慈欣:现象级作品的诞生,要与大众情绪产生共振

劉慈欣接受藍鯨財經訪談:新媒體會幫助好的作品更廣泛地傳播

藍鯨財經在新媒體傳播趨勢、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就科幻普及推廣,是否有更好的傳播形式?

劉慈欣:新媒體會幫助好的作品更迅速、更廣泛地傳播。但科幻傳播面臨的問題是,內容還是傳統形式、傳統小說文學,沒有新的形式。

只是傳播平臺變了,而新媒體相對以前紙媒傳播而言,有巨大的傳播優勢。

之前有研究說,當代人的閱讀量在下降。在2015年之後,我們的閱讀量又急劇上升,上升的部分主要來自新媒體。閱讀量的上升對包括科幻小說在內的文學是利好的消息,也為擴大傳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 END —

如果你也是有故事的新媒體人

渾水備酒,與君共話新媒體江湖

聯繫微信 渾水小二:hunwater5

对话刘慈欣:现象级作品的诞生,要与大众情绪产生共振

為方便各位新媒體總監們交流、合作、吐槽、約酒,藍鯨渾水建立了“新媒體總監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