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獨處時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會更愛這個世界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34期“生活圓桌”欄目,原文標題《悠然自得地獨處》,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卡夫卡式的獨處以寂寞為底色,但現今人類的獨處,充滿了歡欣、悠然的自由色彩。攝影師沃克·埃文斯欣賞作家詹姆斯·喬伊斯和亨利·詹姆斯,希望效仿他們的寫作方式進行攝影,成為“無意識攝影師”。他的某些拍攝對象有時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出現在取景器中,在快門按下的那一瞬間,沒有絲毫的人工干預。他發現,人們面無表情地安坐養神,甚至比獨自在一間有鏡子的臥室裡更自在。因為他們此刻摘下了面具,放下了戒備。

愛上獨處時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會更愛這個世界


如此說來,外部環境的確能夠對獨處產生某種程度的影響,但獨處更多的是關乎心境。有時我們獨自位於公寓內,但事務纏身、心緒紛亂,仍與外界進行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狀態下的我們雖然符合定義中的“獨處”,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獨處。而有時我們雖然身處鬧市,但心境平和、怡然自得,摘下了社交關係中的面具,此時的我們雖然處於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但仍可稱之為悠然自得的獨處。

摘下面具意味著暫時中止社交、切斷與外部世界的聯繫,這是獨處的首要條件,在實際行動中,我們首先必須放下手機。翁貝託·埃科認為:“‘因手機而生存’體現了與當下緊貼的心態,也表達了與人保持聯繫的急切渴求,卻剝奪了一切獨處和自省的空間。心中存有自由的人會利用科技手段提供的種種便利,卻獨獨不會使用手機。”毛裡奇奧·費拉里斯指出:“‘使用固定電話聯絡’和‘使用手機聯絡’是有著實質差別的。例如,在固定電話裡,人們往往問某某在不在家;但如果用手機通話,人們通常都知道接電話的人是誰(除非手機被人偷了),以及他是否在聽電話(這改變了人們的隱私狀況)。”

愛上獨處時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會更愛這個世界


真正地“放下”手機,我們就可以開始享受一段或短或長的獨處時光,靈魂開始跳舞,天馬行空的想法開始在身體中流竄。站在落地窗前喝咖啡,看白雲在藍色的天空中變換形狀;打開音響,隨著音樂哼唱或跳舞;喝杯烈酒,心滿意足地醉倒在沙發上;在衣帽間中試穿新裝,構想派對中的最新閃亮造型;躺在地板上讀書,直到夕陽西下;買一大捧鮮花,分放在房間不同位置的花瓶中;認真取捨出一件目前最想得到的能夠用金錢買到的物品,買下它;衝到室外淋雨,之後在浴缸中泡澡;背上行囊,進行一次沒有計劃的旅行;試著理解某些美德只是人類暫時定義的美德,寫下那些曾經因背離這些美德而受到的傷害並且徹底忘記它們;自省但不要過度責怪自己,感謝過往的某些錯誤令“自我”獲得某種程度的啟悟及成長;愛上獨處時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會更愛這個世界。

愛上獨處時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會更愛這個世界


《三聯生活週刊》頭條號【粉絲信箱】開通啦!如果你對社會熱點有敏銳的感知力;如果你關注民生話題,對生活中的大小事有想要“表達”的慾望;如果你擁有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將你的聲音與態度凝結成文字,隨時給《三聯生活週刊》頭條號投稿!粉絲信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文字!

愛上獨處時的自己,唯有如此,你才會更愛這個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