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宋元明清时期西安虽失去昔日京华地位,但依然是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仍留下大量的文物遗存。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宋元明清时期的玉器,一为20世纪50年代西安郊区墓葬、遗址出土。一为社会征集、捐赠与移交。现选要介绍如下。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金元 穿花鸬鹚佩饰

1955年西安市东郊新安砖瓦厂出土,高9厘米。呈长方形,镂空单面雕刻,茂密的荷花下有两只鸬鹚,一只行走回望,一只低头觅食。当为帽顶。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元 镂雕云螭形玉饰

长9.2、厚0.7厘米。玉料呈青色,螭镂雕加阴线饰纹而作。类似于壁虎,细长身,头方,五官集中于头的前部,仅占四分之一左右,耳为旋涡耳,人字形肩,背部有一长阴刻线,线两侧有“二”形纹饰,尾部分叉,卷向两边。螭头顶有一尖角,并有一撮长发后飘,背有从颈至尾的随形双阴线,线侧饰竹节式纹,腿有火焰纹,四脚足部细瘦且前弯,作弯曲爬行状。具有元代螭虎的典型特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明 天鹅穿莲纹玉佩

天鹅穿莲纹玉佩 明,长6.6、宽5.3、厚1.3厘米。椭圆形,正面弧凸形,通体以镂空加饰阴线纹雕成一只天鹅躲藏在荷叶丛中,造型生动,琢制精细。

《礼记·玉藻》:“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人用佩带的玉器表示自己的品德和人格,所以佩玉在中国古代延续了很长时间。天鹅穿莲花玉佩是明代佩饰的精品。在椭圆形环内,天鹅穿花飞翔,象征在莲花池塘中飞行穿越。纵鹰捕鹅,是辽至元代北方游牧民族春季渔猎中最具特色而富有情趣的活动内容。以鹰捕鹅为题材的玉佩,称之为“春水玉”。明代的“春水玉”作品与金、元相比有所不同,首先金元时代天鹅之羽多为细长的阴刻直线或有一、二道横线,鳞状羽不多,鹅首细长。明代鹅首粗短,且多不雕鹘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明 玉簪

1956年西安市金滹沱村出土。长15、宽1厘米,重15克。青玉质,扁长体,内有沁斑,四边没有磨棱。玉簪亦称“琼簪”、“玉搔头”,男女均可使用,男子用于栓冠,女子用于系髻。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玉鱼

长6.8厘米。青白色,质料和田玉,鱼身密集网格纹与“米”字纹,具有明代玉鱼的典型特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明 蝴蝶形玉饰

长6、宽3厘米。质料和田,玉质清白,器形呈片状,蝶圆眼外凸,双翅展开,有多道阴刻线和卷云纹表示脉络,翼边呈波折,尾部有多道皮囊线。明中晚期,多用此类玉蝴蝶包镶金银、镶嵌宝石,或是作为头簪步摇、或是作为衣物镶扣。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明 龙首桃形青玉洗

龙首桃形青玉洗 明,高4、长11.2、口径7厘米。该洗形如对剖的桃形,蒂部镂雕桃枝为柄,柄上有花及叶。以桃花花瓣为底,枝蔓形成的柄把处爬一龙,龙嘴咬附洗口沿,龙身与枝蔓穿插纠结。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桃形青玉杯

桃形青玉杯 明中晚期,高3.6、长8.9厘米。杯形如桃,一侧有桃枝形柄,柄上有果实及花,镂雕叶片衬于把手的上下,上部叶片与杯口沿连接。蒂部镂雕桃枝为柄,柄上有果实及花,底托桃叶。这一巧妙的设计增强了杯柄的力度,杯底也更加平稳,又能起到装饰效果。叶枝与杯柄相连。另一侧口沿上为爬龙形镂空扳手,龙首附于口沿。琢刻粗放,不拘小节。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瓜瓞绵绵玉饰件

瓜瓞绵绵玉饰件 清,1955年西安东郊新安砖瓦厂出土。高7厘米,白玉质,不规则形状,以葫芦和葫芦蔓藤构成图案,镂空浅浮雕。葫芦为多籽植物,借喻为子孙繁衍,“蔓”、“卐”和“万”属于传统谐音,藤蔓缭绕,盘曲绵长,寓意万代久长。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双喜玉佩

双喜玉佩 清,1955年西安市东郊新安砖瓦厂出土。高9.4厘米,镂雕。上为蝴蝶,中为双喜字,下为蝙蝠。民间常因其“蝠”谐音“福”或“富”,而将其视为幸福、富裕的象征。蝶与瓞同音,寓意瓜瓞绵绵,比喻子孙昌盛。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鸟兽佩

鸟兽佩 清,1955年西安枣园曹家堡西安飞机零件制造厂出土,高7厘米。佩呈不规则形,立体圆雕,下为一鸟、上为一兽。所雕之兽似为獾,以玉皮本色巧妙地作为兽头兽眼。整体构思巧妙。“獾”与“欢”谐音,寓意欢欢恩爱。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龙形佩

龙形佩 清,1955年西安市东郊沙坡二青砖厂出土。高5厘米,青玉质,龙头尾相接,盘曲成“C”形,张口,鼻间翘起,作三歧云纹,阴线雕刻。清代夔龙纹样式很多,乾隆时期大量用于装饰。玉佩中也有大量出现,或为装饰纹样,或为夔形佩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云纹玉璧

云纹玉璧 清, 1955年西安市东郊沙坡二青砖厂出土。径4.5厘米。青白玉质,圆形,上有钮,璧上刻仿古卷云纹,中有一圆孔。此玉璧上阴线纹饰太粗,玉质、光泽、沁色无汉代特点,是清代的仿制品。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蕉叶兽形缀

蕉叶兽形缀 清,1955年西安市东郊沙坡二青砖厂出土,长7.8厘米。在一芭蕉叶上卧一兽,圆眼,耳上翘,阴刻胡须。“兽”与“守”,“叶”与“业”同音,寓意守业。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玉蝉

玉蝉 清,1956年西安市郊区出土。长8.8厘米。头部弧形,背部刻出相拢的双翼,圆尾,身上纹饰写实复杂,与汉代简练生动的大轮廓雕法有别。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玉器赏析

翠玉璧

翠玉璧 清,1956年西安市东郊第四军医大学出土。四件。大者外径2.9;小者外径2.2厘米。翠玉质,环体圆形,体薄,圆孔规整,通体无纹,翠绿可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