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去的"黃金時代":漢代遊俠勢力的逐漸衰微

西漢初期的社會,一方面繼承了戰國以來濃厚的遊俠氛圍,一方面由於政權初建,典章制度方面尚不完備,加上大漢政權的建立者,也大多是出身於閭巷之間的遊俠,因此,竟使得整個社會俠風熾盛,遊俠甚至成了人們敬慕的對象。

遠去的

隨著政權的逐漸穩固,以及政府對民間社會控制力的不斷增強,遊俠的生存空間也被不斷擠壓,並最終導致了遊俠的身份及其性質的變異。

漢初政府對遊俠勢力的打擊

在任何朝代,當一股勢力成了"勢",即使沒有為非作歹,也必然會被當政者視為潛在威脅而遭到翦除。這一點,即使寬和如劉邦,曾數次赦免了觸犯法度的遊俠,也沒有忘記對已經形成氣候的遊俠勢力進行彈壓。

遠去的

陳道明塑造的劉邦形象

漢高帝九年(公元前198年),劉邦聽從關內侯婁敬的建議,開始強遷六國大族至長安附近居住,既為充實關中人口,又能防範北邊的匈奴,更重要的是能方便控制,以免他們聯合起來使朝廷難以左右,也就是婁敬所說的"強本弱末之術"。

"(婁)敬從匈奴來,因言'……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人。北近胡冠,東有六國強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安枕而臥也。臣願陛下徙齊諸田,楚昭、屈、景、燕、趙、韓、魏後,及豪傑名家,且實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強本弱末之術也。'

上曰:'善。'乃使劉敬徙所言關中十餘萬口。" ——班固《漢書·酈陸朱劉叔孫傳》

但實際上,由於當時政權根基尚在建設當中,上有令而下未必能達;加上"休養生息"政策的實施,使得生產逐漸恢復、民間活力日盛,因此,這次強行遷居不但沒有明顯地抑制住豪強的勢力,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任俠風尚更為活躍,乃至後世有人因此將漢初這段時間稱作古代遊俠史上的"黃金時代"。

重拳出擊:漢武帝為什麼一定要"族郭解"?

在 中筆者曾經提到,遊俠是一個遊離於主流社會邊緣或之外的群體,其活躍程度與民間社會的活躍程度相隨,而與政權的穩定程度和政府對社會的控制強度形成張力。當朝廷勢力不斷深入民間時,遊俠的生存空間必然會被壓縮乃至銷聲匿跡。

從前文提到的漢高祖劉邦聽從婁敬建議,要求原來關東六國的豪門大戶遷往關中開始,針對遊俠的打擊行動越來越多。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到,漢武帝時期著名的遊俠郭解的父親也是一名遊俠,但因為在行俠過程中得罪了權貴,被漢文帝下令處死了。

遠去的

影視劇中的漢文帝形象

景帝時期"七國之亂"平定後,原屬諸侯國的官員任免、賦稅等權力收歸中央,中央政府的權力獲得了極大鞏固。原先寄身於七國諸侯王之下的遊俠勢力也在平亂之中遭到重創。但此時,遊俠階層已經部分顯現出與戰國時期不那麼相同的性質,從彼時的公義為先,逐漸淪為養主們實現自己私人目的的"工具"。

漢武帝在文景之治的基礎上,以思想上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契機,通過經濟、政治等各種手段不斷打壓民間市場。一個全方位的、真正的大一統時代來臨了。在這種背景下,國力和皇權都獲得了空前的鞏固和加強,朝廷自然認為,國家力量已經足以、也必須控制一切,允許遊俠勢力的存在無異於是開門揖盜,於是在繼續加強對民間社會管控的同時,任用公孫弘等文人儒士,大肆掃除以郭解為代表的遊俠勢力。

遠去的

受人歡迎的郭解

提到,同樣是在主人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人,漢高祖時期的遊俠貫高,和他的主人張敖能得到劉邦的寬赦,漢武帝時期的遊俠郭解,就沒有這麼好的運氣了。

當時,郭解的門客在郭解不知情的情況下殺了人替郭解出氣,地方官府查明後,本欲以"解實不知殺者"判郭解無罪,但以逢迎漢武帝的心思著稱、時為御史大夫的儒生公孫弘卻說,郭解一介布衣,卻以任俠行權,以小事殺人。他雖然不知道(門客殺人之事),但這比他親自殺人還要嚴重,他對誰有意見,有人就立刻替他去殺人,這還了得?!應判大逆不道之罪。

"御史大夫公孫弘議曰:'解布衣為任俠行權,以睚眥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於解殺之。當大逆無道。'遂族郭解翁伯。"——《史記·遊俠列傳》

公孫弘的這番話,簡直太合漢武帝的胃口了!幾年前,漢武帝要求地方上的名門望族搬至茂陵附近居住時,郭解家雖然不夠搬遷資格(窮),但因為名聲太大,當地官員便把郭解也報入了搬遷名單當中。衛青將軍向漢武帝說情,表示郭解家裡太窮了,本來就不夠資格,別讓搬了吧。

結果漢武帝不但不買賬,反而腦回路一轉,雖然不夠搬家資格,但既然能撬動我小舅子來說情,說明也相當不尋常了,所以必須搬!從那時起,漢武帝就已經盯上郭解了,加上現在這事,漢武帝覺得,公孫弘真是太懂朕了,於是下令族滅了郭解一家。

一個"階層"的消失,一個時代的結束

此後,一方面,行俠的人雖然特別多,但都沒有像郭解那樣特別值得稱道的了,甚至有很多所謂的遊俠,都不過是住在民間的盜賊罷了,根本無足稱道。

"自是之後,為俠者極眾,敖而無足數者……至若北道姚氏,西道諸杜,南道仇景,東道趙他、羽公子,南陽趙調之徒,此盜蹠居民間者耳,曷足道哉!"——《史記·遊俠列傳》

另一方面,漢武帝還不斷派出繡衣御史趕赴地方,大肆誅殺和打壓各類遊俠。漢武帝的舉動,加上他對民間各類大的工商業主的打擊,使原本寄生於民間社會的遊俠階層的原生土壤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從此,對民間社會曾經有著重要的調節作用的遊俠,再也難以像漢武帝之前那樣活躍。

遠去的

繡衣御史

原先的遊俠階層內部也發生了分化:一部分遊俠的道德自覺能力日漸淪喪,變為豪強的打手或恃強凌弱的市井無賴;一部分遊俠乾脆利用納粟買爵的辦法,搖身成為官府的一員;還有一部分則向當地的大地主靠攏,成為荀悅筆下"立氣勢,作威福,結私交,以立強於世"的"豪暴之俠",戰國以來那種扶危就難、急人所急,作為民間"正義"化身的遊俠則越來越少,我國的遊俠文化,也由此出現了異化。

隨著大一統政權的穩定和政府權力在民間的不斷深入,從戰國到漢初那個屬於遊俠的"黃金時代",終究一去不復返了。

參考閱讀:《史記》;《古代社會群落文化叢書·俠客》

本系列相關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