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泉隸屬的歷史沿革

平泉雖在清代方為廳、州行政治所,但遠在五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殷商時平泉為土方屬地,西周時期,鬼方部落在此活動,春秋為山戎、東胡領地。

山河地理 | 平泉隸屬的歷史沿革


戰國燕昭王十二年(公元前300年),燕大敗東胡,北築長城後,為燕國右北平郡(治所在今內蒙古寧城縣之黑城)領地。秦時亦屬右北平郡地。

西漢仍屬右北平郡。漢高祖十二年(前195 年)郡下置縣,今縣境北為字縣,南屬土垠縣。

東漢建武時期(25—57),右北平郡治遷於土垠(今唐山市銀城鋪)。遼西烏桓內屬,居塞內邊緣諸郡,此後為烏桓活動區。曹操北征烏桓,傍海道泥濘難行,即採用薊州地主田疇的建議,從無終道偷襲烏桓塌頓,最終統一北方,就曾經過平泉。桓帝時(147—l67)為鮮卑東部大人宇文氏屬地。直至東晉建元二年(344 年)鮮卑氏慕容皝滅宇文部歸屬前燕。

東晉太和五年(370)前秦滅前燕,今平泉縣境為前秦幽州屬地。

東晉太元九年(384)慕容垂復國,史稱後燕。今縣境屬後燕平州領地,不久平州改稱營州,領屬未變。

東晉義熙五年(409)後燕亡,東部鮮卑宇文部分支庫莫奚進入平泉境內。

南北朝時分屬北魏營州冀陽郡平剛縣,建德郡陽武縣和庫莫奚地。北齊為營州冀陽郡、建德郡地。隋朝為遼西郡和庫莫奚地。

唐貞觀三年(629),奚部開始同唐王朝交往,17 年中計朝貢4 次。貞觀二十二年(648)十一月,奚部首領可度者率部附唐,被封為饒樂都督、樓煩縣公,賜姓李,在奚地設饒樂府,今境屬之。

唐開元二十一年(733),全國分為十五個道,現境隸屬河北道。

唐天祐四年(907),朱全忠廢唐哀帝,歷史進入“五代十國”時期。是年,契丹迭剌部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鄰近各部,稱帝,奚部領地納入契丹版圖,今境為契丹領地。

遼統和二十五年(1007)正月,遼建中京(今赤峰市寧城縣之大名城)。今縣城屬中京大定府澤州神山縣。1004 年宋遼“澶淵之盟”後相安的120 多年時間裡交往聘使不斷,累計達1600 多人次,這些人中有王安石、歐陽修、包拯、沈括、蘇轍、蘇頌、王曾、劉敞等。從南京(今北京)至中京及上京的兩條驛道,松亭路(從寬城進入平泉),古北路(從承德縣進入平泉)在縣城交匯後向北出縣而至中京(今內蒙古寧城縣之大名城)。

金初縣城為中京道大定府。貞元元年(1153)海陵王完顏亮遷都燕京,改為中京道北京路,今境屬北京路大定府神山縣。

山河地理 | 平泉隸屬的歷史沿革


蒙元時期,今縣境初屬元十一個行省之一的遼陽行省的北京路。至元七年(1270)改北京路為大寧路,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大寧路為武平路,隸遼陽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復改武平路為大寧路,隸山北遼東道,縣城為神山縣地。

明洪武十三年(1380)改大寧路為大寧府,後廢。洪武二十年(1387 年)九月置大寧都司,不久改為北平行都指揮使司,治所仍設於大寧,轄十衛,今縣城地屬會州衛。

永樂元年(1403)三月,北平行都指揮使司復改為大寧都指揮使司,治所由大寧遷保定。將原寧王封地,賜給蒙古兀良哈三衛,今縣城地為朵顏衛遊牧地。嘉靖初,喀喇沁部東移,逐步控制了朵顏衛地,明末朵顏衛亦改稱喀喇沁,今縣城地為喀喇沁部牧地。

崇禎二年(1629),喀喇沁部蘇布地率部歸附後金。崇禎七年(1634),皇太極劃定蒙古諸部牧地,喀喇沁部牧地固定。崇禎八年、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分喀喇沁部為左右兩旗,隸卓所圖盟,今縣境屬喀喇沁右翼旗地。

雍正七年(1729)十月設八溝直隸廳,廳治所八溝(今平泉縣城)。署理巴林左、右兩翼旗地,翁牛特左、右兩翼旗地和喀喇沁右翼、喀喇沁中旗內漢民事務。由此開始了平泉縣城270 多年作為廳、州、縣治所的歷史。

清時的八溝廳轄區廣大,民諺有“八溝廳管得寬”之說。東西相距270公里,南北相距405 公里,北至巴林左旗最北端595 公里。廳治八溝(今平泉),東至喀喇沁左翼界40 公里,東北至土默特右翼界150 公里,西至熱河廳界32.5公里,西北至圍場界270公里,南至永平府遷安縣界65 公里,北至翁牛特左翼及巴林旗界370公里。

乾隆四十三年(1778),降八溝直隸廳為平泉州。州境東西相距270 公里,南北相距245 公里。州治平泉,東到列山樑接喀喇沁左旗屬地建昌縣境40 公里,再東至簷根溝接朝陽縣界150 公里,西至楊樹溝梁接承德府境32.5 公里,西北至茅溝七家接承德府地120 公里,南至冰窖接永平府遷安縣境65 公里,北至栗子溝梁接赤峰縣境180 公里,西北至喀喇沁右翼旗駐地225 公里。

山河地理 | 平泉隸屬的歷史沿革


光緒二十九年(1903),劃去州境東北部十個鄉境域,同建昌縣劃出地域,置建平縣。

民國初,縣境沿襲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後平泉州境。

中華民國二年(1913),改平泉州為平泉縣,隸屬直隸省渤海道。1914 年7月平泉縣隸熱河道。之後隨著抗日戰爭的興起、解放戰爭的勝利,三十多年間,平泉縣或分或合,或併入鄰縣,但平泉作為縣城的地位基本未變。值得一提的是1948 年5 月,曾建平泉市,次年1 月撤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