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们说,手枪50米外就打不死人了,是真的吗?

煮日子


老兵们说,手枪50米外就打不死人了,是真的吗?


对于一个多年使用过手枪的我来说,这个问题问的太LOW了,应该更改为“手枪50米外就打不准人了”。而不是打不死人了!

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常用的是54式手枪,这种手枪很轻的,放在手里也比较小巧,记得当时老师说,千万不要小看这款手枪,虽然轻巧,装弹量少,但是威力却很大。

记得当时进行手枪训练时,每次上课,领到手枪后,就到靶场右侧的一面石墙前,那里有一道距离石墙25米的白线,按照规定的动作,每人对准一块石头,一瞄就是一上午,每20分钟休息5分钟,瞄了一周后,开始在手腕上挂空水壶,挂了几天后,挂装满水的水壶,从最开始的轻松惬意到最后的痛苦万分,瞄石头一个月后,才让我们开始进行实弹射击,这时才体会到老师的高明之处,去掉水壶后进行实弹射击,手不再发抖,可以定在那里5分钟不颤抖,瞄准线不变,记得第一次手枪实弹射击我就是5发全中,以后无论什么时间实弹射击,基本上没有少于4发的。

毕业后,当了干部,由于所在单位承担一线任务,所以配备的手枪不再是54式,而是QSZ92式半自动9毫米手枪,这种手枪科技含量更高,外壳全部为塑料,弹夹容量15发,虽然外表是塑料,但是整枪全重依然比54重,拿在手里有一种非常实在的感觉。

所有干部都配备一把专属于自己的手枪,打靶是都用自己的,经过在学校长时间的训练,我很快就掌握的92式手枪的要领,所以,射击成绩基本全是5发全中。

在靶场,目标是25米外的全身靶,五发全部命中是优秀,三发是合格,很可惜,因为手枪射击是一个阶段性科目,所以,很多没有经过长时间训练的人,在半个月的训练时间内,取得及格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五发全中就更加困难了。

罗嗦了半天,都在说瞄准性的问题,最后我们说说有效射程的问题。

54式和92式手枪的有效射程都是50米,就是说超过了有效射程,子弹的动能耗尽,完全依靠自身惯性向前移动,直到最后落地,这就是最大射程。

所以题主说50米之外打不死人了,这是极端错误的,有效射程不等于最大射程,就这两种手枪来说,200米内照样能正常杀死人,300米外还是能伤人毁物的。

所以,面对手枪,千万不要以为有效射程是50米,你跑到51米就没事儿了,我对你的忠告是能跑多远有多远,因为距离越远,越难以瞄准,子弹的威力越小,军队射击基本上都是25米,因为这个距离无论是准确度和杀伤力都是最好的。

最后,除了一些特殊军种,手枪都只配发给军官,士兵不会配发手枪,所以,没有用过手枪的人没有发言权。


葛大小姐


还记得几年前的爆头哥周克华吗?被击毙那回是和两个便衣迎面碰上了,三个人同时拔枪,每人在五六米的距离上对射了好几枪,终于有一枪打中周克华了。

用过手枪的人都知道,手枪真的不好打。初次用的人很多都不知道把子弹打哪去,能上靶子就不错。我小时候听老人讲过一个本地独行侠杀鬼子,他的枪把准星锉了,为了插在腰上掏枪方便,而且他杀鬼子都是靠近后枪管顶住人才开枪,这样确保一枪一个。真正扬手打飞鸟的真没碰见过。手枪后坐力大,枪管短,射程近,一般也就50米有效射程,但真给你50米打人,基本靠蒙。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个别天才还是有的。


风乱曲扬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因为我打过手枪,而且一打就是十几年,曾经历过好奇、喜欢、热衷、平和、冷淡到可有可无等诸多阶段。当然这也是大部分与枪打交道的人的心理变化过程。提这个问题的,我断言一下,应该是处于好奇,或者喜欢的阶段。



下面,我以过来的高姿态解管一下你提的问题,首先问题本身就是问题,手枪50米内也打不死人,要看打哪儿。对不?所以问题的加上要害部位,要是加上的话,那答案就肯定了,50米不仅能打死人,而且依然可以一枪毙命。当然,前提是你得瞄准了。



说到这里,大家是否有种辩证法的感觉了?其实就是这样,任何事情都没有那么绝对,要看先决条件。这样的话,我们先说说瞄准。手枪瞄准分单手执枪和双手持枪,要说那种方式好一些,我只能告诉你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只要能打的准就行,两种持枪方式都有一个难点,就是瞄准。手枪因瞄准基线短,极易跑靶,瞄准误差一毫米,二十五就绝对没影了。所以持枪是为了更好的瞄准,瞄准是为了更好的的命中,这里必须得照应一下题目了,如果50米外被命中,也是非死即伤。因为扔一块石头您也受不了,何况是高速运行的子弹。

可能会有人觉得,手枪的有效射程就是50米,但我们要知道50米之外的子弹不是说停就停的,它在弹药赋予的动能的基础上,还有惯性、风速等诸多外在因素,即使它达到峰值后,会出现减速的现象,但也是有极快的速度的,不管你如何计算得到的动能耗尽,我也不建议你站在51到100米的任何位置上向一位持手枪且有子弹的人说:“开枪吧,我准备好了!”因为这是在拿着生命开玩笑,千万别折腾。



下面说个真实案例,我们当年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用手枪向100米处的步枪靶射击,虽然做不到指哪打哪儿,但也有子弹穿过靶标,记住是穿过,不是粘在上面。综上所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水落石出了,记住,远离枪枝,有益生命。


媚眼儿看史


有一年公安的朋友给我们讲一个饭局上的笑话。

说有一个警察枪法不好,一天去抓罪犯,这罪犯就在前面跑,警察急了,啪一枪,罪犯还在跑,又啪一枪,罪犯还在跑,又啪啪两枪,罪犯一下就跪地上了。

警察跑过去,罪犯跪在地上,举起了双手,已经尿裤子了,带着哭腔喊:“别开枪了,枪枪都从耳朵边飞过去,吓死人了。”

后来也有问他,他说手枪超过30米基本上打不准了。但不是打不死人,到100米还是能打死人,但是瞄不准。


九门提督坎震离


这是个真实的事情,我们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老兵们的话。我有个朋友在军队服役,用的是八一杠,我问他这枪怎么样。他回答:“300米以外,你乱跑就是的,绝对打你不死了。”我就很奇怪了,八一杠,质量杠,射程500米,300米外就打不死我了?难道是我脸皮防弹的?他说:“不是这个意思,八一杠,在300米以外就很难击中移动目标了,射击目标需要集中火力,看谁运气好。” 所以,老兵的意思不是射击的威力不够,而是想表达很难击中了。 手枪相比步枪,短了很多,即便是双手端枪,手指扣动扳机也容易造成枪口向下向上微微移动,所以手枪射击的精度远远无法和步枪相比。五十米外射击精度无法保证,手枪设计射击距离一般是15米。(当然,卧姿加固定靶,再加长期训练,特殊手枪那就不同了。)加上手枪射击训练不是常规重点训练,在五十米之外打中一个移动目标那是极其困难的。 都打不中了,能打死吗?所以五十米外,单个手枪向我们射击的时候,我们最好选择跑路,而不是趴在地上让枪手接近了。


创意元信


首先手枪要想命中50米距离外的人形目标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在实战当中。

90%以上的手枪交火,发生的距离都在15米以内,而且大部分都是在8米甚至更近的距离。就是2012年,在重庆抓捕周克华,双方交火互相开枪7次,距离也只有1-3米。最后一枪命中周克华的时候,距离就只有1米。

我国的3331快速射击法,还有777快速射击法,分别是在3-10米以内,三秒时间,发射3发子弹。或者是在7米距离,在7秒时间,向目标发射7发手枪子弹。就是著名的驳壳枪在安装枪托以后,也才有相对较好的准确射击距离。

如果没有安装枪托,实际上实战精确射程也不超过20米。军用手枪和警用手枪,在实战当中,射击50米目标,基本都是靠蒙。而且,手枪子弹威力小,初速也比较慢,在50米距离威力会下降。

即便采用大口径手枪,在远距离还可以保持威力,但是除非是非常优秀的射手,否则精度同样难以保证。那怕是格洛克手枪在50米距离也会发生子弹散布比较大的问题。但是,格洛克手枪在25米以内的精度非常好。

小64这种手枪在50米距离,威力下降比较大,但是,54式手枪,M-1911式手枪这种大威力手枪在50米距离还是有比较好的威力,其他,就是精度的问题了。

如果是超过50米距离,基本上绝大部分军人和警察,都不会专门训练50米以上距离手枪射击。能否命中,命中对手那个部位,则要全看运气了。主要也是没有意义,如果打这种距离的目标,就直接上突击步枪了。


深度军事


这事儿普法君有一定发言权,一是当过兵,二是工作后出过几次警方的现场狙击事件,我来对题主的问题做个阐述吧。

其实老兵们说的手枪50米外打不死人,不是说子弹威力打不死人,而是你很难击中目标,明明瞄得很准,等子弹飞出50米外时,有可能一股风就把它吹歪了,或者是目标跑了。

以我国54式手枪为例,50米的杀伤力绝对杠杠滴,哪怕对手站到60开外,只要被54手枪子弹射准了,那绝对要你命没商量。



其实老兵们说那话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手枪子弹装药量少,导致杀伤距离就近,这本就属于贴身自卫的武器,又不是拿来上战场射杀对手的。

普法君参加工作后,亲身经历了两次警方现场用手枪狙杀犯罪分子的行动。

一次是用64式爆头一名劫持女孩的犯罪分子,当时这货持刀绑架女孩后,警方经过几个小时谈判依然不肯放掉人质,于是现场指挥下达狙击命令。

当时,警方狙击手把枪藏在背后,漫不经心的慢慢靠近嫌疑人,他与谈判专家相互配合打掩护,在离那货不足三米距离后,谈判专家突然喊了一下嫌疑人的名字,等嫌疑人一扭头的瞬间,狙击手抬手就是一枪,这一枪正中对方眉心.....

当时我就看见那血“嘭”的一下飞溅到背后的墙上;

还有一次就是击毙周克华现场,事情发生后我从警方朋友那里获知消息,马上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等我赶到时警方刚好把周克华尸体抬走。

等警方现场取证完毕后解除警戒,我进入现场一看,发现民警与周克华相互射击的距离不超过十米。

还有就是我看过几次警方内部处突视频,也是动了枪的,一般警方用手枪狙击距离都是几米之内,很少有超过十米以上的。

毕竟手枪瞄准基线短、火药威力小、枪口易跳跃,因此超过50米后准确度肯定下降的厉害,除了那些神射手之外,一般人靠手枪射中对方都是靠老天保佑,这并不等于手枪弹超过50米后击中脑袋都打不死人......

所以来讲,老兵们的一句玩笑话你就别当真了。


普了次法


请问是哪个老兵说的?能让他自己介绍一下吗?我明确的告诉你,说这话的人决不能是老兵,甚至于根本不是兵,或者是没摸过手枪的人才会如此的胡说八道。

手枪是一种重要的武器,在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有过重要的表现与贡献。不说太复杂了,就说手枪的射程吧,手枪的射程基本上分为两说,一是杀伤性射程,二是精准度射程。一般的书刊上讲的射程就是指精准度射程,而杀伤性射程很少提及,这是不对的。

所谓的老兵说法,是不正确的,纯属胡说八道。即没有现实根据也没有理论依据。手枪的杀伤性射程是根据不同的枪与弹而论的,而手枪的精准度射程是根据射击者的水平与能力来定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希望有些人在说话前或发文章前要考虑好,别给人留下了说话不负责任的印象,这样不好!

手枪是一个很庞大的枪族,成员甚多,各有不同,就射程而言也是各有不同,那要讲起来话就太长了这里就不多说了。简单的说,就五四手枪为例,在150米距离上仍具有致命杀伤性,其一秒425米的射速其杀伤性是很大的,威力够用了,至于精准度这就要根据射手的经验能力来定了。至于常见一种什么50米之说,纯属随意之谈,根本没有可靠的依据,不是严谨性的说法。

手枪虽小学问不少,希望军迷们多交流多学习!


吉利7702


本来不想回答这个问题的,但看那么多乱写的门外汉,我还是写一点吧。很久以前(大概95年)在轻兵器杂志上看过一句话:五四手枪子弹射击实测弹头飞行距离1780米!!!现在弹弓威力大的不过就射钢珠一百多米射程,网上视频中轻松三五十米爆兔子头。你认为飞行了1500的五四弹头还剩余飞行200多米的动能是不是轻松打死人?说手枪五十米外打不死人是手枪五十米后命中率很低不容易打中人特别是运动中的人的意思。


军人灵魂行者


在这个问题上也许可以参考一个电影,就是史泰龙主演的第一滴血第二部。

相信在第二部中有一个情节让大家印象很深,就是女主人公遭到伏击惨死之后,兰博在一个瀑布下与越军军官遭遇,看到兰博要对自己进行报复,这个越南军官吓得连忙用自己的手枪向几十米外的兰博开枪射击,结果一连打了几枪也打不着,而在此期间兰博则直挺挺的站在原地组装自己的大杀器——爆炸钢弩,等这个越南军官打光了手枪里的所有子弹后,兰博从容的一箭射了过去,将这个军官炸得粉身碎骨!



相信很多人当年在看到这部剧的时候,感觉这个地方实在太过于雷人,堂堂一个军官开了这么多枪竟然打不着一个直挺挺站着的人,虽然在第二部中有很多夸张不切实际的情节,但至少在这个情节上还是具备着一定的合理性,毕竟在这么远的距离内,手枪的精度性的确存在问题。

正常的军用手枪,有效杀伤一般都在50米,这个含义通常是代表在50米之内,手枪子弹有绝对的几率来将目标打死,但超过50米难道就打不死人了吗?这个结论显然也是错误的!因为子弹不会再打到50米距离的时候直接垂直下落,而是仍然继续向前飞行,只是由于动能威力的原因,子弹的力度也开始逐渐变弱开始大角度的继续呈抛物线下坠,在力度变弱的情况下对人体的杀伤自然也会相当有限的,但这可不意味着会打不死人,如果能够碰巧击中目标的要害,一样可以具备十足的杀伤。



不过真正影响子弹威力的,并不是力度的变弱,而是子弹精度的下降!

由于手枪的射程偏短,虽然理论上在50米内具备杀伤,但在实战当中弹头通常还没有达到50米的射程,往往就已经开始发生偏移,若是赶上天气风力等因素的影响,子弹的准度会更进一步下降,所以手枪的远距离射击真正的难度并不在于子弹的威力,而是在于子弹能不能有足够的几率来击中目标。



所以在手枪大范围使用的城市巷战和反恐行动中,大部分实战的交战距离通常不会超过20米,这也是根据武器的实际威力而设定的战术距离,这样距离内的开火射击更能保证威力和精准度,所以在电影第一滴血2中,当兰博看着对面军官用AK47在几十米内向自己开枪射击的时候,自己迅速地躲到了大石头的后面,随后对手打光自动步枪里的子弹只能用腰间的手枪向自己开火的时候,兰博则直接从石头后面走了出来开始组装自己的武器,因为他心里很清楚,在这个距离内,对方的手枪即便侥幸击中自己,也不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太大的杀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