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港之战:郑和下西洋中的非正义之战?

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出现了两位友好交流的使者,张骞与郑和

,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丝绸之路与郑和下西洋的故事。作为最早开辟海上航路的郑和,先后率领明朝的舰队7次下西洋,促进了沿线周边国家与明朝的文化交流。当然,郑和下西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郑和尽量避免在航海沿线上发生摩擦,但冲突还是在所难免。据记载,在郑和7次下西洋中,共发生过三次摩擦,今天我们要说的旧港之战就是第一次摩擦。

旧港之战:郑和下西洋中的非正义之战?

郑和下西洋

郑和,自然不用多介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最大的心愿是去圣城麦加朝圣,因此他从小就学习了很多航海知识,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乘风破浪去麦加朝圣。幸福的幼年、苦难的童年、风云变幻的成年,到永乐三年他率领舰队出海之前,郑和已经成了一位身经百战、沉着稳重的领导。

旧港之战:郑和下西洋中的非正义之战?

圣城麦加的朝圣活动

转眼间,郑和率领他的舰队第一次下西洋开始返航,途径旧港(现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的巨港)

旧港,原名三佛齐,史书记载此处又名渤林邦国。旧港此地不仅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也很丰富。

水多地少,头目之家皆在岸傍造屋居住,其民庶皆在木筏上盖屋居之,用桩缆栓系在岸,水长则筏浮,不能淹没。或欲别处居之,则起桩连屋移去,不劳搬移。——《瀛涯胜览》
旧港之战:郑和下西洋中的非正义之战?

瀛涯胜览

在旧港附近有一伙海盗,为首的是陈祖义,他原是广东潮州人,有可能是违反了朱元璋的海禁措施而逃到此处。阴错阳差,陈祖义成了旧港的头目,然后带领他的手下做起了海盗的“买卖”。

虽朝贡而为盗海上,贡使往来者苦之——《明史》

当郑和舰队返航经过此处之时,舰队携带的金银珠宝被海盗陈祖义盯上,但是陈祖义也不傻,他很清楚他这些手下的战斗力完全不是郑和舰队的对手,更何况郑和舰队还携带大量的火器,硬拼的话,陈祖义只能成为大量火器的靶子,所以陈祖义采取了诈降的手段主动向郑和舰队投降用来麻痹郑和,然后乘其不备突袭郑和舰队,控制郑和舰队的中枢指挥船,扰乱明军的部署,各个击破。

旧港之战:郑和下西洋中的非正义之战?

海战

陈祖义率领自己拼凑的而来的5000多人、20多艘船向郑和舰队投降而来,不出他所料,明军果然没有任何的防备,陈祖义大喜,命令手下向明军发动进攻,然而就在此时,明军船队突然杀声四起,迅速包围了陈祖义的船只。此次旧港之战中一边倒的偏向明军,陈祖义率领的5000多人被全歼,陈祖义也被活捉。

对于陈祖义想出诈降的计策,有史料记载是郑和识破的陈祖义的计策,为了将附近所有海盗一网打尽就将计就计采取这样的措施。诚然,郑和跟随朱棣经历无数次大小战役,当然能够很容易就能看穿陈祖义的阴谋。同时,也有史料记载,此次郑和能够识破陈祖义的计谋,多亏了当时也在旧港的广东人施进卿的举报,于是郑和将计就计,设伏全歼陈祖义一群海盗。

旧港之战:郑和下西洋中的非正义之战?

郑和舰队

1407年郑和第一次远航归来,朱棣举行了隆重的献俘仪式。当着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臣的面,郑和将旧港擒获的陈祖义献给朝廷。朱棣下令即刻处决。

诸夷闻之震慑,曰:“真天威也。吾曹安意内向矣”。——《东西洋考》

上面是正史关于旧港之战的内容,但是不少人也对此次战役是否是正义有异议,比如雪珥在《大国海盗》中就指出旧港之战,完全是郑和主动出击,并非是史书记载郑和将计就计。

旧港之战:郑和下西洋中的非正义之战?

大国海盗

雪珥在书中的观点根据要追溯到朱元璋的海禁政策,这一政策的最终目的是维护明朝稳定。朱棣靖难之役成功以后,继续采取其父亲制度的措施,明朝的制度对于各藩国之人是比较客气,但对于海外的中国“流民”(不法之人)就非常严厉了。

中国之人逃匿在彼者,咸赦前过,俾复本业,永为良民,若仍恃险远,执迷不悛,则命将发兵,悉行剿戮,悔将无及。——《明太宗实录》

在这样政策的大背景下,如果陈祖义不去招惹郑和,也会被郑和剿灭,因为陈祖义是明朝的“流民”。

《大国海盗》书中还讲述有关于郑和助手马欢的记载,大体内容是施进卿确实举报了陈祖义,但不是举报陈祖义诈降,而只是来“报祖义不仁等情”(《瀛涯胜览》),从侧面论述郑和与陈祖义之战并非是正史记载那样。

如果我们抛去任何史料记载,单纯从现实出发考虑一下旧港之战是不是郑和主动出击。

能够作为海盗,必备的条件就是船要跑的快,以方便追逐商船或者逃跑,就像电影《加勒比海盗》中的“黑珍珠号”一样,即便是英国的皇家舰队在速度方面也输于此船。因此,陈祖义的海盗船肯定比郑和舰队船只跑的快,如果郑和主动攻击海盗船,那么陈祖义肯定会逃跑,在靠近岛屿的地方,大船容易触礁致使郑和肯定不敢紧追不舍,所以郑和不可能活捉陈祖义。怎么才能活捉陈祖义呢?也只有正史中记载的那样,陈祖义为了金银财宝诈降,最后被郑和全歼。

旧港之战:郑和下西洋中的非正义之战?

加勒比海盗

也许只是我自己推断,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不是为了推倒雪珥的想法。历史虽然有许多正规的记载,但也是统治者处于自己立场考虑而编纂的历史内容,大部分可信,不过也有些瑕疵的地方。

不论郑和在旧港之战中是否是正义之战,不可否定郑和下西洋的功绩与产生的影响。600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们循着郑和曾经的足迹开辟的新的经济发展带,带动周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不会忘记郑和率领舰队勇于探索、勇往直前的身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