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次“清君侧”之战,前三次以失败告终,只有此人夺取了皇位

中国作为文明之邦,自古以来始终讲究出师有名,尤其是战争爆发时,总要喊着一个高大上的口号,标榜自己的正义,争取百姓的支持。例如,吴三桂造反时,喊出的口号是“反清复明”,除此之外,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共有四次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前三次都以失败告终,只有最后一次成功,反叛者夺去了皇位。

中国四次“清君侧”之战,前三次以失败告终,只有此人夺取了皇位

第一次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发生在西汉时期。

此次叛乱的主人公叫刘濞,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侄子,素以勇猛善战出名,年仅20岁就被封为沛候,汉朝开国将军英布叛乱时,他跟随刘邦平叛,21岁被封为吴王,威名赫赫,风头一时无两。汉景帝刘启即位之后,诸侯们拥兵自重,汉景帝采纳晁错建议,对诸侯势力进行削减。刘濞等藩王不满朝廷政策,联系其他六位藩王举兵反叛,打出了“清君侧,诛晁错”的口号,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王之乱”。

汉景帝以周亚夫为主将,仅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七王被杀,第一次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宣告失败。

中国四次“清君侧”之战,前三次以失败告终,只有此人夺取了皇位

第二次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发生在唐朝时期。

唐玄宗执政后期,大唐朝廷逐渐腐败,唐玄宗宠爱杨玉环,整日在宫内饮酒醉了,日日笙箫,安禄山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杨国忠作为唐朝宰相,借助杨贵妃受宠的时机,在朝廷中作威作福,安禄山在野心的驱使下,以“清君侧,诛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此次叛乱虽然暂时将唐玄宗赶出了国都,但是不就便被唐朝大军剿灭。

中国四次“清君侧”之战,前三次以失败告终,只有此人夺取了皇位

第三次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发生在元朝时期。

元顺帝时期,孛罗帖木儿与王保保卷入了宫廷争斗,元朝太子逼迫元顺帝解除孛罗帖木儿的军权和职位,王保保作为太子的拥护者亲自领军出征,孛罗帖木儿以“清君侧”为名攻入了元大都,最后被死于元顺帝之手。

中国四次“清君侧”之战,前三次以失败告终,只有此人夺取了皇位

最后一次以“清君侧”为名的叛乱发生在明朝时期。这也是最成功的一次。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没有将皇位传给儿子,反而传给了自己的孙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炆,由于藩王势力逐渐壮大,建文帝决定进行削藩,燕王朱棣在北平以“清君侧”为名发起叛乱,最终率军攻入南京,建文帝失踪,朱棣登基,成为了历史上唯一以“清君侧”为名取得胜利的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