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科技論壇在成都舉行 諾獎得主等經濟學大咖蓉城“論道”

2019年11月1日~3日,“第二屆國際金融科技論壇”在西南財經大學舉行。來自中、美、英等近10個國家與地區的多個金融機構代表,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學、多倫多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國內外40餘所知名高校、科研及行業研究機構共計200餘名嘉賓出席本次論壇。

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拉爾斯·彼得·漢森(Lars Peter Hansen)、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所長陳志武在論壇上作了專題演講,並針對一些熱點話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

諾獎得主:數字貨幣交易仍以投機為主

論壇上,拉爾斯·彼得·漢森以“氣候變化:不確定性與政策”為主題發表了演講。

国际金融科技论坛在成都举行 诺奖得主等经济学大咖蓉城“论道”

演講中,拉爾斯·彼得·漢森在探討資本、資源和經濟產出的互動關係,並在這一關係中加入了氣候因素,提出全新的理論框架。他認為,資源的消耗會影響到氣候,而氣候的變化也會反過來損壞資本的效益。他將更廣泛的不確定性因素整合到決策理論中,從碳排放的社會成本的角度來研究氣候變化對經濟影響。

此外,針對當前數字貨幣發展前景等相關問題,拉爾斯·彼得·漢森在論壇期間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

拉爾斯·彼得·漢森告訴記者,目前,全球數字貨幣確實有了很多交易,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投機性的,數字貨幣的內在價值還沒有體現出來。實際上,當前還沒有一個很好的方法來為數字貨幣定價,在這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

拉爾斯·彼得·漢森指出,當前還不清楚各國官方什麼時候正式介入數字貨幣,這主要取決於各國政府對待這一新鮮事物的態度。另一方面,數字貨幣能否最終取代法幣,仍然是需要各界進一步探討的問題。他表示,中國央行在數字貨幣方面展開積極探索是個好事情,期待看到進一步的發展。

陳志武:應儘早推出“個人破產”制度

陳志武進行了以“金融科技的普惠價值與挑戰”為主題的演講。他認為,資本市場發展與金融科技密切相關,技術創新帶來了互聯網金融。金融在消除貧困等方面具有普惠價值,應鼓勵消費金融的發展,儘早推出“個人破產”制度。

国际金融科技论坛在成都举行 诺奖得主等经济学大咖蓉城“论道”

針對當前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全球範圍內出現的貿易保護主義等相關問題,陳志武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背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上世紀80年代以來,新一輪全球化以及計算機革命、互聯網革命的出現,在過去40來年使得各個社會的收入差距出現上升。這樣一來,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等很多國家“反外國人”、“反移民”的勢頭上升,這個大背景不能忽視。這是第一點,正因為這一點,中美貿易摩擦以及其他國家的貿易摩擦也不是一兩天就能夠結束的,會持續一段時間。

“另一方面,過去40年,全球範圍內,基本上各個國家都在談怎麼做生意,一起賺錢,不太關心價值觀的差異。而現在,由於第一點的出現,使得各個國家開始注意,我不只是要跟你一起賺錢,做生意,同樣還要在乎“你是誰”、“你是怎麼想的”等價值觀層面的東西。”陳志武表示,這也是美國發起貿易戰的一個重要的基礎。同樣,由於第一個原因的出現,美國和日本之間,和英國、歐盟之間的貿易談判也會排上日程。

陳志武認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可能不到3%,明年可能還會更低一點,但出現大的蕭條的概率也不是太高。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