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对虾产生的白便现象有什么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吗?

阿斌爱养殖


虾出现白便还继续养殖,使用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网上也有很多关于白便方面的文章;但是对于白便这个问题还是非常难处理,究竟到底怎么处理才是最正确?我就结合自己的养殖经验谈谈我对白便的看法以及我是怎么预防白便的!

首先,防虾苗的时候要清底,在放苗之前我都会使用漂白粉消毒剂,把所有的生物全部都杀一遍,以防后期放苗期间滋生许多枝角虫;

接着就是调节好水,人都说使用鸡粪调水,个人建议不要使用,后期如果温度过高,鸡粪会直接坏底;一般我都是使用芽孢杆菌和乳酸菌;在培点小球藻下去就可以了,让它自然生长几天;看看情况。

平时拌虾料时候,添加丁酸乳杆菌拌料,这样后期虾的免疫力比较强;可以减少对虾白便的发生。长期拌有益菌可以调整对虾肠道的饲料转化,增强饲料利用率。

最后就是在转肝期和脱壳期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对虾的养殖天数;在转肝期的时候使用中药保肝、护肝;转肝期间一定要减料,这样可以减轻肝胰脏的负担,让虾更顺利的转肝。





快乐人生ing


1、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对虾的本源是体质虚弱,体质虚弱的本源是各种应激,针对白便很多人把治疗重点放到单纯的肠炎上,盲目使用消毒剂,抗菌药,为什么把它当肠炎来治疗也有一定的效果呢?通过对发生白便的对虾进行细菌培养,我们均可观察到细菌菌落,但肠道内本身即有细菌,投喂抗菌药物有一定疗效,但成功率不是太高,这也是白便一直治不好的原因。但是细菌只是造成对虾白便的原因之一。

2、池塘环境:水质条件恶化、药物毒素残留等会加重对虾的肝胰腺负荷。

3、天气变化:长期的阴天下雨,会影响对虾的吃食情况,吃剩的饲料会沉到池底发酵腐烂变质,恶化水质环境,加大对虾肝胰腺负荷。

造成对虾白便的原因很多,因此我们想要解决对虾白便问题就要从根上入手。

在经过多方的认证和调查,对虾的白便基本就是中胰腺(中肠+肝胰腺=中肠腺)方面的问题。南美白对虾白便是对虾肝胰腺和肠道长期发生慢性病变的结果,是肝胰腺和肠道病变后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增生细胞形成的,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正常粪便。一旦池塘漂浮大量白便,说明病情已经开始蔓延,病情严重的对虾已经无法彻底治愈。

因此对虾的白便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治:

1.保持水质清新,该杀藻类时应及时杀灭;

2.投喂优质的饲料,不要投喂劣质、发霉变质的饲料,避免对虾摄食残饵和变质饲料而患肠炎。

3.平时多观察,仔细观察虾粪情况(粗、短为好),定期使用(调水、改底)解毒、抗应激的生物制剂。

4. 在对虾饲料中添加保肝产品饲料级胆汁酸。胆汁酸能提高对虾肝胰腺的解毒排毒能力,保护肝胰腺,预防对虾白便、肝胰腺坏死;同时增加对虾肠道屏障功能,预防肠道病变。因此,胆汁酸可有效预防对虾白便的发生。

那么胆汁酸是如何做到从根本上防治对虾白便的呢?

1、胆汁酸可以结合或分解肠道内的内毒素,阻止内毒素通过肠粘膜屏障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减少肠道对内毒素的吸收,增加肠道屏障作用,防止内毒素对肠道、肝胰腺乃至整个虾体的危害;

2、胆汁酸可将霉菌毒素、重金属和药物等其它有害物质随胆汁排出肠道和肝胰腺,从而减少有毒物质对肠道和肝胰腺的损害;

3、胆汁酸可抑制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链球菌等肠道有害菌的过度增殖,维护肠道微生态环境;

4、胆汁酸可以增强对虾肠道的消化酶活性,提高对虾对饲料特别是油脂的消化吸收,提高对虾对胆固醇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对虾抗应激能力;

5、经试验证明,胆汁酸可增强虾蟹肝脏的解毒排毒功能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修复肝脏损伤、增强肝脏功能。


啊赛赶南海


白便在经过多方的认证和调查,基本统一的方向就是中胰腺(中肠+肝胰腺=中肠腺)方面的问题,病理组织切片观察“白便”不是食物消化后的粪便,是肝胰腺和肠道病变的结果,是脱落的肝胰腺腺管上皮、肠道粘膜上皮和增生细胞形成的。因此我们只要针对肝胰腺方面来进行详细的调理,还是能够做到预防白便的目的的。要全面有效控制对虾的空胃、白便,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1.保持水质清新,该杀藻类时应及时杀灭,不要等到蓝藻成为优势种群再处理,提高水体稳定性。

2.投喂优质的饲料,不要投喂劣质、发霉变质的饲料,避免对虾摄食残饵和变质饲料而患肠炎。

3. 建议阴雨天适当喂食,避免食料剩余,这样既能保护肠道又能减轻肝胰腺的负荷,控制白便的发生几率

3.平时多观察,仔细观察虾粪情况(粗、短为好),定期使用(调水、改底)解毒、抗应激的生物制剂。

4. 在水产动物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提高水产动物的免疫力,排毒解毒,保护肝胰腺,预防对虾白便、肝胰腺坏死。在饲料中长期添加胆汁酸,保护肝胰腺,从根本上预防对虾白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