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殖對蝦產生的白便現象有什麼好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嗎?

阿斌愛養殖


蝦出現白便還繼續養殖,使用的成本也是非常大的,網上也有很多關於白便方面的文章;但是對於白便這個問題還是非常難處理,究竟到底怎麼處理才是最正確?我就結合自己的養殖經驗談談我對白便的看法以及我是怎麼預防白便的!

首先,防蝦苗的時候要清底,在放苗之前我都會使用漂白粉消毒劑,把所有的生物全部都殺一遍,以防後期放苗期間滋生許多枝角蟲;

接著就是調節好水,人都說使用雞糞調水,個人建議不要使用,後期如果溫度過高,雞糞會直接壞底;一般我都是使用芽孢桿菌和乳酸菌;在培點小球藻下去就可以了,讓它自然生長几天;看看情況。

平時拌蝦料時候,添加丁酸乳桿菌拌料,這樣後期蝦的免疫力比較強;可以減少對蝦白便的發生。長期拌有益菌可以調整對蝦腸道的飼料轉化,增強飼料利用率。

最後就是在轉肝期和脫殼期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蝦的養殖天數;在轉肝期的時候使用中藥保肝、護肝;轉肝期間一定要減料,這樣可以減輕肝胰臟的負擔,讓蝦更順利的轉肝。





快樂人生ing


1、細菌感染:細菌感染對蝦的本源是體質虛弱,體質虛弱的本源是各種應激,針對白便很多人把治療重點放到單純的腸炎上,盲目使用消毒劑,抗菌藥,為什麼把它當腸炎來治療也有一定的效果呢?通過對發生白便的對蝦進行細菌培養,我們均可觀察到細菌菌落,但腸道內本身即有細菌,投餵抗菌藥物有一定療效,但成功率不是太高,這也是白便一直治不好的原因。但是細菌只是造成對蝦白便的原因之一。

2、池塘環境:水質條件惡化、藥物毒素殘留等會加重對蝦的肝胰腺負荷。

3、天氣變化:長期的陰天下雨,會影響對蝦的吃食情況,吃剩的飼料會沉到池底發酵腐爛變質,惡化水質環境,加大對蝦肝胰腺負荷。

造成對蝦白便的原因很多,因此我們想要解決對蝦白便問題就要從根上入手。

在經過多方的認證和調查,對蝦的白便基本就是中胰腺(中腸+肝胰腺=中腸腺)方面的問題。南美白對蝦白便是對蝦肝胰腺和腸道長期發生慢性病變的結果,是肝胰腺和腸道病變後脫落的上皮細胞和增生細胞形成的,不是食物消化後形成的正常糞便。一旦池塘漂浮大量白便,說明病情已經開始蔓延,病情嚴重的對蝦已經無法徹底治癒。

因此對蝦的白便應採取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法進行防治:

1.保持水質清新,該殺藻類時應及時殺滅;

2.投餵優質的飼料,不要投餵劣質、發黴變質的飼料,避免對蝦攝食殘餌和變質飼料而患腸炎。

3.平時多觀察,仔細觀察蝦糞情況(粗、短為好),定期使用(調水、改底)解毒、抗應激的生物製劑。

4. 在對蝦飼料中添加保肝產品飼料級膽汁酸。膽汁酸能提高對蝦肝胰腺的解毒排毒能力,保護肝胰腺,預防對蝦白便、肝胰腺壞死;同時增加對蝦腸道屏障功能,預防腸道病變。因此,膽汁酸可有效預防對蝦白便的發生。

那麼膽汁酸是如何做到從根本上防治對蝦白便的呢?

1、膽汁酸可以結合或分解腸道內的內毒素,阻止內毒素通過腸粘膜屏障經門靜脈進入肝臟,減少腸道對內毒素的吸收,增加腸道屏障作用,防止內毒素對腸道、肝胰腺乃至整個蝦體的危害;

2、膽汁酸可將黴菌毒素、重金屬和藥物等其它有害物質隨膽汁排出腸道和肝胰腺,從而減少有毒物質對腸道和肝胰腺的損害;

3、膽汁酸可抑制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鏈球菌等腸道有害菌的過度增殖,維護腸道微生態環境;

4、膽汁酸可以增強對蝦腸道的消化酶活性,提高對蝦對飼料特別是油脂的消化吸收,提高對蝦對膽固醇及多不飽和脂肪酸的利用率,提高對蝦抗應激能力;

5、經試驗證明,膽汁酸可增強蝦蟹肝臟的解毒排毒功能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修復肝臟損傷、增強肝臟功能。


啊賽趕南海


白便在經過多方的認證和調查,基本統一的方向就是中胰腺(中腸+肝胰腺=中腸腺)方面的問題,病理組織切片觀察“白便”不是食物消化後的糞便,是肝胰腺和腸道病變的結果,是脫落的肝胰腺腺管上皮、腸道粘膜上皮和增生細胞形成的。因此我們只要針對肝胰腺方面來進行詳細的調理,還是能夠做到預防白便的目的的。要全面有效控制對蝦的空胃、白便,需要採取多方面的措施

1.保持水質清新,該殺藻類時應及時殺滅,不要等到藍藻成為優勢種群再處理,提高水體穩定性。

2.投餵優質的飼料,不要投餵劣質、發黴變質的飼料,避免對蝦攝食殘餌和變質飼料而患腸炎。

3. 建議陰雨天適當餵食,避免食料剩餘,這樣既能保護腸道又能減輕肝胰腺的負荷,控制白便的發生幾率

3.平時多觀察,仔細觀察蝦糞情況(粗、短為好),定期使用(調水、改底)解毒、抗應激的生物製劑。

4. 在水產動物飼料中添加膽汁酸能提高水產動物的免疫力,排毒解毒,保護肝胰腺,預防對蝦白便、肝胰腺壞死。在飼料中長期添加膽汁酸,保護肝胰腺,從根本上預防對蝦白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