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賣白菜”的故事告訴你,中國股市主力機構真正面目是什麼?

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考場。有長期投資理性投資價值投資的,股份拿它十年八年;有投機賭博追漲殺跌頻繁交易的,把玩不過三天五天。股市既是投資地 融資場 交易所,股市也是資源配置 財富再分配計量器,甚至還是財富增長與毀滅的賭博機……各色人等的大染缸。股市更像一座青色樓,有去聽小曲兒的高雅,有去玩小妹兒的低俗,有雄赳赳踏進門時的荷爾蒙,也有軟綿綿扶牆出時的腎虧虛。如果愛一個人,就鼓勵他進股市;如果恨一個人,也忽悠他進股市。這就是愛,說也說不清楚。

其實,很多人罵股市而不退市,其實是仍存在僥倖心理。彼得·林奇曾提出12個關於股價的“謊言”。寶麗來是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也是一隻著名的藍籌股,當寶麗來公司的銷售和盈利都大幅度下滑時,許多投資者根本沒有注意到股價實際上已經嚴重高估了,相反他們不停地用一些自欺欺人的說法來安慰自己:“股價已經下跌這麼多了,不可能再跌了”。在寶麗來股票一路下跌的過程中,那些根據“不可能再跌了”的錯誤理論而買入股票的投資者肯定會為他們買入的決定而後悔不迭,因為事實與他們的預期完全相反,寶麗來股價再跌、再跌、再跌,一直跌到比他們想象得低得多的價位。

一個“賣白菜”的故事告訴你,中國股市主力機構真正面目是什麼?

與此同時,與中國股民的賭博心態有關。或許,對於投機性強、波動率高的股票市場而言,可以想象為一個賭市,而這恰恰迎合了中國股民的投機賭性。試想一下,澳門博彩業經久不衰,多與國內好賭心態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性。

虧損嚴重卻不願離開,一種心態是無所謂,反正也是閒散資金,反正也虧的沒剩幾個錢了,就拿這點錢繼續玩兒吧,玩兒到虧完為止。這種心態很好!

另一種心態是抱有幻想。這些股民雖然虧損嚴重,但他們只要有錢還會投入股市中,覺得我只要有恆心,有耐心,再遇到牛市,一定可以把虧損的錢賺回來,甚至暴富!這種心態很糟糕,只想著能夠挽回損失,甚至一夜暴富,卻不思進取,這樣下去只會越虧越多。

如果你虧損嚴重,又不願離開股市,那你就要從現在開始學習,讀些名人的書籍,總結虧錢的原因,改掉自己的壞習慣,這樣你才有機會挽回損失!

股市可以讓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讓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有著多高的風險,也有著多高的收益,股市裡面大部分的投資者還是虧錢的,十個炒股的人八個都是虧錢的,只要你在股市裡面沒有虧錢處於保本的狀態,你就要已經跑贏了很多的股民了。

不管是虧損嚴重還是盈利,都需要設置止損和止盈,不要讓自己的貪心一次次把自己賠進去,要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來投資股市,有的人一直堅持著,沒有設置止損的比例,最終只能虧損更多的資金,當然也有少部分的股票可以漲回來,但是這樣的股票是在是太少了。

另外,股市不是適合所有人玩的,最好根據自己的能力來玩,不要被別人當了韭菜給割了,一般來說,只要虧損超過了50%,我覺得應該可以及時止損離場了,下次再戰吧。


看一段白菜商運作的“四部曲”,相信各位會對主力機構有新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冬天白菜到處都有,價格低廉,那麼白菜商怎樣賺到大錢呢?那麼我們就來看看白菜商怎樣用價格低廉的白菜賺錢的吧!

1.籌劃

首 先,搞清貨源調查。白菜商坐一輛車就在城郊菜農中展開了調查,由於前幾年白菜種得多,價格低,菜賤傷農,因此今年白菜種得很少.整個菜鄉白菜的產量不超過 300萬斤。在北方小城市,人口不多,冬天居民的蔬菜主要是蘿蔔和白菜,人均10斤白菜不多。白菜商就盤算如果把這300萬斤白菜給壟斷起來,能賺一筆大 錢。

其次,募集資金。白菜商通過借貸籌集了30萬元錢。1斤白菜均買價為0.10元,300萬斤可以大部分購進。最後,租賃了一些倉庫和運輸車輛並招募一些工作人員。

2.購貨

在購進白菜之前,白菜商先搞了個新聞發佈會。所謂新聞發佈會不過是找些報紙、電視臺的記者,再加上一些菜農、菜販子,開一個座談會,會前安捧一些人做專門發 言。會議總的精神就是:今年白菜豐收,吸取往年教訓,菜農要低價早賣(會後請到會人員吃飯和發了紀念品)。座談會後市場就颳起了一股小風:白菜今年產量很 大,供大子求,價格要下跌。

進貨,精明的白菜商採取了隱蔽的進貨方式,以低於市場的價格( 0.10元)在產地購進了大量的白菜。為了不暴露行蹤,白天購貨裝車,晚間運進倉庫。不見人歡馬叫,卻見倉庫碼起一座座的白菜小山。這樣大約一個月時間就 購進了200萬斤白菜。菜商一算賬,購進該地白菜總產量的60%以上,基本上壟斷了該地的白菜,下一步就是如何售賣了。

這兩步完成,如果放 在股市裡就是主力莊家操作一隻股票首先要做的,莊家要進莊就要先調研這個上市公司,看看最近有沒有利空,公司業績支持幾年上漲,國家政策對其有無調控和優 惠等。然後主力莊家就要去募集資金,進行建倉,市場中如果有一股力量進行不斷買入,造成求大於供現象,那麼股價就會不斷上漲,主力就無法吸到便宜籌碼,所 以主力就要利用媒體優勢,什麼樣利空,籌碼交出來,成本的籌碼,如網站、股評、記者等宣傳優勢,向外界宣佈這個公司遭遇主力莊家也順勢將打壓股價,讓立場 不堅定的投資者全部把這樣主力莊家可以不用支付拉高費用,就可得到低於要建倉完成第一步的建倉。

3.售賣

兵馬未動,糧草先 行。為了使白菜順利銷售,白菜商做了一些專門宣傳。請些人說這些白菜的好處:另外再請菜販子宣傳:由於天寒,今年白菜不是增產是減產,外地白菜進不來:請 “道聽途說”宦傳今年該地區要上一個大電站,要進來一萬多人,蔬菜肯定要漲價,當然這些宣傳是有償服務的。前期售賣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平穩階段,白菜初上市定價為0.15元/斤,並且三天一漲價,在上漲到0.18元/斤時,市場和白菜突然多起來,白菜商派人調查,結果是一些小商販少量的 儲藏的白菜和菜農自產的白菜,湧入量不大。白菜商果斷決定轉入第二階段,壓價收購,把白菜的價格壓到0.15元/斤,並大量收購白菜。這樣又購進了近50 萬斤白菜,市場上小菜販的白菜不多了。第三階段,受挫,天有不測風雲。在白菜商收拾了小菜販以後,再次把價格提高到0.2元/斤時,突然一天市場上進來了 十多車白菜,也就是說十多丙斤。據調查是周圍縣區菜販看這裡白菜貴便湧進來了。這可給了白菜商一悶棍,他無能力再把這些白菜吃進,如果降價賣,損失利潤, 只能按兵不動,坐等良機。

這裡講的就是股市中主力莊家在操盤中經常運用的手法,其本質和白菜商的意思是一樣的,莊家在不斷地給前期套牢籌碼 解套過程中,就會出現前面白菜商在出售白菜中出現的問題,會有不斷的跟風盤湧進,如果數量少,莊家就會忍受,當跟進數量大於莊家忍耐度的時候,莊家就會動 用洗盤。

4.出貨

在沉悶中我們渡過了二十幾天,而菜市場上由於突然湧進了十多萬斤白菜,因此價格大跌,那些長途搬運的小販們 損兵折將狼狽逃竄。一天早上,白菜商一進門就大聲說:“有救了,天助我也。”問其原因,原來“道聽途說”的上大項目成為事實,白菜商把上級的批准檔都複印 來了。面對多雲轉晴的局面白菜商採取了三條措施:第一條,再開一次新聞發佈會,公佈上項目的真相。第二條,設銷售點和安排一些人去銷售點搶購白菜,進行自 拉自唱,製造搶購氣氛。第三條,白菜價格提高到0.3元/斤。

這些招還真靈,銷售點門前排起了長龍,不幾天小城就掀起了搶購白菜的旋風,十 幾天內幾百萬斤白菜銷售已空。一算賬,淨賺利潤20萬元。這就是化腐朽為神奇,化白菜為人參的戲法,普普通通的白菜賺了20萬元,你看清楚其中的玄機了 嗎?這裡就是股市中莊家兌現籌碼最好的例證,當股價運行到高位的時候,該股的題材和利好就會頻頻出現,引起跟風盤關注,莊家完成最後的操盤工作。

在市場裡壟斷是商人,在股市裡壟斷就是莊家。商人和莊家在本質上是有共同之處的,就是把資金投入市場變為資本,用資本去獲取最大利潤。經濟學的經典作家說 過:當資本獲取的利潤超過了30%的時候,他會不顧一切的去獲取。因此就產生了莊家的種種手法,但是莊家再神秘他也是人,而不是神,他的一切行為也是難以 逃脫人世間的常理。莊家行為的四規律

一個“賣白菜”的故事告訴你,中國股市主力機構真正面目是什麼?


通過“白菜生意”我們分析商人(股市莊家)的行為,可挖掘出其四條規律。

1.壟斷——控股為第一規律,白菜商為了操縱白菜的價格,壟斷了白菜的數量:而莊家需要對某隻股票控盤,才能操縱價格拓展出利潤空間。

2.賤買貴賣——低吸高拋是第二規律,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商人總是把買價壓得最低而把賣價抬得最高,這樣形成的利潤空間會最大。股市的莊家也是如此,所有進駐股票的長莊家無一不是尋找股票的底部進駐。

3.喇叭加皮鞭是第三規律,這是商人和莊家常用的兩種手段。喇叭就是宣傳,利用宣傳(某些方面是欺騙)製造壓價和拉高價格的**氛圍,為其操縱市場價格服務。“皮鞭”就是利益**,利用價格漲跌來牽著散戶的鼻子走。

4. 利潤最大化是第四規律,無論是商人還是莊家他們的目的都是在市場上追逐利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們會使利潤最大化,尤其是股市裡的莊家,如果條件許可一 般情況下他們會使利潤翻番。這是因為,計算利潤要除去費用,通常情況下費用有這些:借貸資金的費用為l0%;宣傳廣告費用為10%;交易費用(如對倒)為 10%;辦公費用為10%。如果股價拉昇50%,莊家才得10%的利潤,他們是不甘心的,只有價格翻一倍,他們才會獲得50%~60%的利潤。因此,莊家 為了獲得最大利潤往往不惜一切手段,甚至不惜違犯股市的遊戲規則。

主力是如何對散戶進行教育灌輸的?

我說的這個題目,不少人可能覺得新鮮,沒聽說過這樣的事,主力還能對我進行教育灌輸?是不是維穩或者保障群眾財產性收入之類的。我說不是,其實你沒感覺,那就是主力的成功,主力不需要你感覺什麼,只要你按著他的指揮去做就行。

主力有這樣的本事?那他叫我割肉我就割肉,讓我站頂我就站頂,那我的錢不都讓主力賺去了?對,情況就是這樣。

那主力給散戶灌輸的是什麼呢?很簡單,熊市思維和牛市思維。只要你接受了這兩種思維中的一種,你到股市來基本上就是賠錢的,成了主力下酒的小菜。

市場主力是怎樣讓散戶割肉的?

一般人在被套初期總有這樣的想法,我就相當於存銀行了,我不賣,就是不賣,打死我也不賣,這個股質地又不錯,業績良好,憑什麼讓我賣?過幾年肯定會漲回來的。這時候被套10%,20%,40%,但到了最後70%或者80%以上時反而說了聲:“莊爺爺,偶怕你了,給你行了吧。”喀嚓一刀,割個乾淨。

這種現象很奇怪,為什麼在套得少的時候不賣,結果到賬上所剩無幾時反而能痛下決心割乾淨呢?其實這就是市場主力的誘惑,因為幾年的牛市思維慣性,使你堅決相信牛市還存在,跌20%咱補倉,攤低成本,等它反彈到我不虧時我就出局。但情況卻不如你料想的,散戶大部分表現為兩種:一是到其成本位就不太願意出了,還想再賺一點;還有一種可能就是股價到不了他的成本位就又下去了,散戶的補倉不但沒有減少成本反而擴大了虧損。

那我坐莊是怎麼做到這一步的?太簡單了,當跟風盤變少而拋壓增大時立即反做,我跑在大部分人前面。

這樣的反彈後面的幅度會越來越小,最後乾脆橫盤,到了最後期,一天跌個一分兩分,上下幅度只有幾分,你想做T是根本不可能的事,因為我把做T的成本計算好了,買賣的差價不夠手續費,再說了。因為不斷的下跌,你只要賣出去基本就沒什麼興趣再買回來了。


要想辨別一支股票是不是莊股,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深刻而有趣的話題:坐莊與莊家思維

所謂“坐莊”,就是在一定的範圍內(包括市場、行業、地域),控制一定的人、財、物,收割周邊,重複不斷的收割周邊。

秦始皇統一中國是“坐莊”,拿破崙統一歐洲是“坐莊”,土匪佔山為王也是“坐莊”;微軟統一操作系統是“坐莊”,谷歌統一英文搜索是“坐莊”,微信統一社交也是“坐莊”;總是,不是隻有股市才有“坐莊”。

所謂“莊家思維”,就是當週邊都是“韭菜”的時候,就亮出鐮刀趕快收割(相當於股市吸籌,短線獲利,遊資喜歡這樣幹);當週邊碰到“鐮刀”的時候,就亮出高價,兼併收購(相當於股市洗盤);當週邊也是“莊”的時候,既收割不了,也收購不了,就握手言和,一起賺錢(相當於股市聯合坐莊)。

股市坐莊是這樣,歷史戰爭也是這樣,商業競爭更是這樣,都是“莊家思維”的體現。

“金融收割”是收割的高級形態。農業收割的是勞動力、工業收割的是技術、文化收割的是情懷、人工智能收割的是智慧,然而金融收割的是人性,成本最低、利潤最高、可無限循環,但是風險最小(對於通曉人性弱點的莊家的是沒有風險的,而那些“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失敗莊家根本不知道他們收割的底層邏輯是什麼,所以才失敗)。

綜上所述,“莊家思維”是社會普遍存在的一種商業(政治也是為經濟服務的,歸根結底也是商業行為)行為。

因此,“坐莊”在股市是一種不可消除的行為,就像商業裡無法消除競爭一樣,只是“莊家”的強弱、大小、成敗不同而已。

股市“坐莊”需要具體什麼條件?

簡單說就是:人、財、物。

人是指團隊,操盤手和操盤團隊;財是指資金,而且是雄厚的資金,給團隊一塊錢,團隊再牛逼也完成不了使命;物就是行為的載體,這裡就是指股票。

團隊是隱藏在背後的推手,資金是團隊撬動利潤的槓桿和支點,股票走勢是“莊家”的收割圖,也是我們唯一能看得見的抓手!

股票走勢有四個基本要素:價格、成交量、時間、空間,簡稱量價時空。

只要“莊家”啟動“收割機”不斷錢進!就會在量價時空上留下痕跡!

現在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怎麼通過量價時空來尋找“莊家”的足跡?

首先咱們要明白一點:“莊家”並不是無所不能的,“螳螂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莊家比比皆是。

馬雲之所以能坐上“電商第一莊”,是因為馬雲看準並駕馭了互聯網浪潮,不然馬雲不會有這麼大的成就,那麼跟著馬雲混的“小韭菜”也不會有什麼錢途。

因此,不順應大趨勢的“莊家”是沒有前途的,跟著沒有錢途的“莊家”要麼被別人當“韭菜”割了,要麼成為跌落時的“墊背”。

由此,咱們得出一個結論:大趨勢裡必有莊!

那麼,哪裡有大趨勢?

這裡只舉兩個行業的例子:金融業和電影行業

1、金融公司裡的錢不只是錢,而是資本,金融公司的體制自帶槓桿屬性。

金融公司(銀行、保險、投行)裡的錢就像磁鐵,出去轉一圈就能吸引很多客戶和粉絲,非金融公司裡的錢是冰塊,出去轉一圈就會有消耗(必要支出,應付賬款,貸款利息等等),消耗剩下的頂多買一些理財產品,要麼就不斷的擴張,不斷的擴張!

中國金融業相對比較落後,已經跟不上經濟發展的速度了,以後暴露的很多社會問題都會與金融業有關。

利己主義者把別人的問題都當成麻煩,利他主義者把別人的問題當成機會。

上面咱們說了,“金融收割”是收割的高級形態,階段性的成功者一定會向這個行業滲透!目前的阿里、騰訊、京東、百度沒有一個不涉足金融的。

金融業錢途無量!

2、電影行業輸出的不光是電影,重要的是文化!

歷史上,任何國家的強大都伴隨著文化輸出!

文化裡面裝的是什麼?是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短期統治靠利益,中期統治靠體制,長期統治靠文化!

目前,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美國,在歷史上,做的最好的是中國。

無論中國的歷史怎麼改朝換代,戰火連綿,中國的漢字與文化(中國文化本身就包含這漢字)一直在深耕與擴張,隨著中國在21世紀的崛起,中國文化必然興起。

電影(包括電視劇和娛樂節目)則是文化傳播的最佳載體!

中國電影錢途無量!

到這裡不免有人生疑:知道這些有毛用?這些都是天上的雲!而且還飄著五個字:莊股在哪呢?

飄字也沒用,我也不會說哪隻個股就是莊股的。

因為時時在變,事事在變!勢變必然會引起事變。

今天是“莊股”的,明天可能就不是了,明天是的可能後天就不是了。

如果咱們按圖索驥還是找不到“馬”,順藤摸瓜還是摸不到“瓜”,那很正常,就多找幾次唄!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則無所得。

雖然咱們是散戶或者小資金者,但是咱們依然要把眼觀放遠一點,格局放大一點,別人愛笑話就笑話去,別人愛諷刺就諷刺去,不能因為別人(常常是家長和權威)的笑話和諷刺,而不敢或者覺得自己不配“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中;取法其下,則無所得”,而選擇“取法其下”,最終“無所得”。

還沒說完,雖然不能說具體哪隻股票是莊股,但是方法還是要說的。

首先,咱們要明白一點:個股裡有沒有“莊”與大盤股小盤股沒有關係,只與趨勢、利益有關,只要大勢所趨、利益所在,各路“莊家”自然會趨之若鶩。

還有一點,以前很多是“獨莊”、“聯合坐莊”,現在的“莊家”的思路可不是這樣的,以前是因為法律法規不健全,可以在灰色地帶遊走,隨著法律法規健全,灰色地帶變成了法律禁止地帶。現在博弈的是“默契”,但是這個“默契”都是“溝通”之後的,不溝通哪有什麼默契!

行業一旦圈定,我們總要辨別一下,行業裡有“莊”的個股會怎麼走吧?

1、先說行業板塊

比如說銀行股,銀行板塊走勢什麼時候開始強於大盤走勢的?

這就是大資金進入的足跡。

然後就可以在這樣的板塊裡選股了。

2、選不隨波逐流的強勢股

有大資金操作的個股絕對不會隨波逐流,要麼先揚後抑,要麼先揚後抑。

所謂先揚後抑,就是率先完成突破,走勢不光強於大盤,也強於所在行業的板塊走勢。

所謂先揚後抑,就是大盤與行業板塊表現好的時候,它一直受到打壓,但是基本面沒有任何問題,而且出現的消息也都是利好,但是股價就是不漲,但是在大盤不好、行業板塊指數滯漲的時候,它開始強勢上漲。

3、狙擊時機

雖然我們找到了目標個股,但也不能硬上呀!

這都是技術問題,本人其他文章裡有分享技術的,比如《纏論解析》。當然不光是纏論技術,其他技術分析也是可以的,但是縱覽這麼多技術分析的方法,個人覺得纏論的市場節奏感最強。

如果咱們用“莊家思維”考慮問題,制定策略,然後緊跟大勢,咱們也是股市裡的“莊家”,也即是股市裡的贏家!

但願,取法其上,得乎其中。


交易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兩個方面的問題:一,看清市場;二,看清自己。

交易的過程也只和這兩方面有關聯,一是交易的市場,而是交易的那個人。

首先,交易的依據從嚴格意義上來說,是應該有成熟的系統的。我所說的系統並非是一成不變的死板的東西,系統是在邏輯基礎上搭建的一系列規則,而邏輯則是自身對市場認知的總結。動態的市場是千變萬化的,即便是常識中所推崇的“順勢”理念,在實際的市場運行當中也很難保證能“順”到“勢”。因為“勢”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勢”的形成是需要時間的。問題的關鍵就在“時間”上——我們如果問“一個下跌趨勢結束到形成一個肉眼能看清楚的上漲趨勢需要多長時間呢?”這樣的問題肯定是不科學的,我們應該要加上一個週期——“在周線圖表上,一個下跌趨勢結束到形成一個肉眼能看清楚的上漲趨勢需要多長時間呢?”,或者“在日線圖表上……”,週期就是時間的概念。用螺紋鋼1710合約來舉例,從2011年至2015年的下跌走勢在周線圖表上最終轉變成能夠在技術上確認的上漲趨勢,用了差不多10個月的時間;而這10個月的時間在日線圖表上則變成了4個上漲波段和4個下跌波段;如果把這10個月的走勢用半小時圖表來看,則有N個上漲趨勢和N個下跌趨勢……我們所說的“順勢”的那個“勢”必須有一個時間週期作為前提條件的,這也恰恰成為了阻礙交易者走向成功的最大障礙。

如果你不問清楚自己:你是屬於什麼性格的人?你想要的那個結果是在你的能力範圍之內可以達成的嗎?那麼你的所有努力都將會是白費力氣,好比你想去南方,卻上了開往北方的列車那麼悲催。

一個能做長週期趨勢風格的交易者心理上抗壓能力必然超強。我們看,周線圖表上的一根K線代表的是一週的時間,這也意味著用周線圖表做交易的長線交易者可以忽略每一天的價格波動,現在的市場一天的K線波幅都讓人受不了,這要承受一週的波幅,試想想,這需要多麼強大的心臟?長線趨勢交易者對盈利的慾望非常高,所以他們可以忽視價格在幾周內的上下波動而堅持持倉,就是為了要做到一個大的趨勢行情。我經常看到網上有類似這樣的言論:“一年做一到兩次行情就足夠賺了”,“拿住盈利的單子幾個月到一年鐵定能賺大錢”……這些話說說容易,可是,這是任誰都能做得到的嗎?所以說,哪怕我們明確知道長線是能賺大錢的方法,可是,如果我們看不清自己的個性特點,以為什麼人都可以去做這種風格的交易,那才真是圖樣圖森破呢!這個市場上能做這種交易的人鳳毛麟角。可是,很多新手不明就裡,自己的個性明明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卻偏要強迫自己去做,結果怎麼可能會好呢?或許下定決心要做長線大師,可硬抗了幾天就敗下陣來。

用這樣的一個長線的例子其實是想說明一個事實——要想在交易上成功,你必須找到一個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必須是契合你自己的性格特徵的。如果是和自身的性格反差特別大的方法,無論你怎麼下決心,多麼努力都沒有用,因為你不可能堅持下去。交易這個行當就是一個反人性的職業,你得看清楚自己的優勢和缺陷,能保持優勢同時又不會放大劣勢的方法才是好方法。比如,我就是一個做不了長線交易的人,我對自己非常瞭解,如果要我用周線圖表做交易,我天天都不可能睡著覺,我會痛苦死,不要說做交易了,生活都會一團糟。我也知道長線能賺大錢,可我的個性就是不可能抗得住那麼大的回撤,還能又吃又喝又睡像沒事人一樣,我絕對做不到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只能放棄長線了,我當然要找到一個契合我自己內心的方法啊。

在這個市場上,長線能賺錢,短線也能賺錢,波段能賺錢,日內也能賺錢,高頻能賺錢,隔夜也能賺錢,高拋低吸能賺錢,死抗不動也能賺錢……賺錢的套路很多很多種,但是,一個交易者很少有可能所有套路都通吃。那麼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套路呢?就是得看清自己,要把自己看的明明白白。什麼樣的套路或者說系統是你能做到的,這一點非常重要。

如果你不能承受超過2、3周的反向回撤,那你就不能做周線趨勢;如果你不能承受2、3天的回撤,那你就不能強迫自己使用日線系統;如果你的個性就是謹慎膽小的,隔夜就不行,那就選擇日內……你得先剖析一下自己,你的個性、你現在的經濟承受力、你的盈利慾望、你自己的能力水平……所有的方法從盈利的結果看,當然有優劣之分,就像我之前說的,賺大錢當然是做長線趨勢了,可是,做交易絕不是以哪種風格更能賺錢來決定我們使用哪種系統,而是哪種風格更適合我們才用哪種。因為,如果是不適合你的,理論上再能賺大錢的系統也會讓你虧大錢,你做不到嘛,對吧?

看清自己甚至比看清市場還重要。因為,市場是動態的,它的本質是概率遊戲,既然是玩概率的,看得清看不清的時候都有可能贏;但交易者的性格特點卻是不太容易發生改變的,這也就意味著,你只有把自己看透徹了,才能設計出屬於你自己性格特徵的系統,只有你用起來舒服不彆扭,你才有可能堅持下去。

很多朋友炒股虧損一買就跌一賣就漲,不會看盤,把握不好大盤趨勢,想學習方法炒股的朋友,關注筆者微信公眾號:茗股堂(zm666557),必定會讓您的股票操作的更好!精準把握主力資金的動向 ,解決你的選股,提高買賣點的把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