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运会给武汉留下什么:应急和谋远相结合 努力破解世界性难题

大型赛会场馆建设规模大,投入资金多,赛后如何利用好,使之继续提供经济和社会效益,是一道世界性难题。如果合理的、成功的规划好再利用,则会给城市的经济、社会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效益,反之,则会成为沉重的包袱和负担。武汉市在军运会筹办之初,就充分考虑到这道难题,在科学规划、节俭建设、拓宽融资渠道、拉长产业链、提升服务品质等方面谋篇布局,走出了一条大型赛会场馆建设及转化再利用的“武汉模式”。

军运会给武汉留下什么:应急和谋远相结合 努力破解世界性难题

这两天,记者在江汉大学体育馆看到,军运会结束后,这里工人们正在拆除隔离档、宣传牌、大屏幕,这些设施都是租赁而来,现在将归还到原有单位。据介绍,此次军运会,35个场馆只有10座新建,其余都是在原有设施基础上改造而成,里面的设施设备都是秉持节俭办会宗旨,能借的不租、能租的不买,节省了大笔资金。专家认为,节省投资分散布局,合理规划场馆规模,提高节约型建筑设计,正是此次军运会 应急和谋远的表现之一。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执委会特聘专家、军运村首席专家刘清早说,军运村功能的布局上,力求确保必须赛后利用,绝不做形象工程,绝不做无用的工程。

军运会给武汉留下什么:应急和谋远相结合 努力破解世界性难题

创造多种融资渠道,有效利用各种资金,降低政府投资风险,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场馆建设和运营。作为武汉军运会投入最大的一个项目----军运村项目,由武汉保利地产开发,前期作为军运会住宿之地,后期则作为商业住宅出售,共计2496套房源。

武汉市社科院副研究员顾晓焱博士认为,“我们武汉市政府非常好的利用了社会资源来办会,比如说我们的军运村,那么运动员赛事结束之后,将作为商品房出售,极大地节约了我们政府的公共成本,也盘活了这些市场资源。”

军运会给武汉留下什么:应急和谋远相结合 努力破解世界性难题

据中国体育场馆协会统计,目前全国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度仅为百分之四十四,利用率不足百分之三十,单个场馆平均年收入不足万元,经营开发不够,资源浪费严重。

记者了解,军运会马术馆、射击馆、击剑馆,包括主媒体中心改造的滑冰馆,一个个新颖的场馆星罗棋布,洒在武汉城区的不同角落,按照规划,军运会结束后,这些设施将转型成为社区的文化中心、学校的训练中心和城市的功能服务中心,填补武汉大型体育场馆和健身设施的短板,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品质。

汉口文体中心赛后将打造“一场三馆”,体育场将向市民开放晨练、晚练,白天还开放若干培训和足球赛事;博物馆已经引进荆楚金石博物馆,还将引进汉绣博物馆等公益性展示服务基地,图书馆已经收藏8万多册藏书,可同时容纳近千名读者在湖光秀色中静享阅读乐趣;文化馆将引进艺术类培训及音乐节、大讲堂等文化惠民活动。


军运会给武汉留下什么:应急和谋远相结合 努力破解世界性难题

专家认为,提高大众体育消费热情、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不仅提高市民的身体素质,增加场馆的利用率,带动旅游热、军运热,还可以使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链有效拉长,按照市场化、民营化的原则,创新管理、多种经营。

顾晓焱博士说,“我们的赛事场馆的布局,它是非常的贴近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很多场馆它分布在中心城区,市民感受到自己周边公共服务的一些很巨大的变化,市民说是家门口的军运会,充满了自豪感也充满了支持。”

汉口文体中心场馆负责人陈学斌热情欢迎市民前来,“我们汉口文体中心总面积是49,000方,我们这49,000方将全面的公益性的为老百姓提供文化体育的公益活动,欢迎全市的老百姓到我们这边这里来读书、锻炼身体、交流文化、观赏音乐、参观非遗。而且我们这边在地下有充足的停车位,为老百姓参加这些活动提供保障,欢迎大家来”

此外,江汉大学体育馆将纳入正常体育教学秩序,承办省市级赛事,同时开放更多的功能房区域给普通大学生群体。

江汉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蒋国勤说,“我们会组织更多的校内赛事活动,比如说排球、气排球、篮球,包括5人制足球,因为我们这个场馆训练场,热身场和比赛场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在上面健身上课,条件会有很大的改善。”

专家表示,始终把军运会建设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应急和谋远相结合,这种综合考量为赛后利用留下了充分的市场腾挪空间,这些新建场馆不仅使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更加完善,也最大程度的杜绝了利用率不高、产业闲置、资源浪费的问题,为破解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武汉样本。

顾晓焱博士表示,“和奥运模式、青运模式相比,武汉军运会的场馆建设,在提前规划、节俭建设、提升城市品质、长期惠民等方面都走出了新路,可以说我们在这方面打造了新的武汉模式。”

(武汉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记者:黄鹏 陈哲峰 余军 张亚晖 朱素芳 吕鸿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