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一個沙龍里,談到媽媽們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為孩子焦慮的。許多媽媽都說是從孩子上小學,成績跟不上以後開始的。還有媽媽說:“我們相信快樂教育的理念,所以孩子小時候沒有上過補習班。可是上學後就完全跟不上了,現在的教育太畸形!”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常聽一些家長說,自己的孩子上學前採取了快樂教育,結果上學後就遇到很大的困難,因此後悔不已,並得出“千萬不要相信快樂教育”的結論。

這其實是誤解了快樂教育,誤以為“快樂教育”就等於“不教育”,尊重天性就等於“放任孩子”。等孩子的成績亮了紅燈,這些家長要麼抱怨上了“快樂教育”的當,要麼抱怨教育制度,卻從沒有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是否得當,白白讓孩子吃下苦果。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誤解一:快樂教育就是啥也不學

“我就從來不上補習班,還不是上了大學?孩子小的時候就得玩!你看老外的孩子們童年多快樂?”同事從來聽說什麼“培訓班”、“學區房”都是嗤之以鼻,從小對孩子就一個字:“玩”。

但是孩子上小學後每天作業都要寫到半夜,又因為不識字,考試時看不懂題目,考試成績總是“吊車尾”,老師自然也“不待見”。

孩子成績好壞還在其次,關鍵是心理上承受了巨大的壓力,也不似原來那樣活潑了。

同事於是捶胸頓足,說是被專家們的“快樂教育”給騙了。其實,沒有哪個專家說過“快樂教育”就是“不教育”。

“快樂教育”意思是快樂的教育,這裡應該有快樂、也有教育。引導孩子快樂的學習,愛上學習才是快樂教育的本質。

即便是在同事口口聲聲的“外國”,孩子們也絕不是“不學習”,而是用更快樂的方式來學習。就拿中小學“沒考試”的芬蘭來說,他們的數學課有些是在室外的樹林裡上的,孩子們用快樂的方式學習了知識,這才是“快樂教育”。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誤解二:給孩子選擇權就是可以隨時放棄

有位媽媽說:“我們家非常尊重孩子的選擇,他想學哪個興趣班就學哪個,沒興趣了就不學了。”結果,她家的孩子學過畫畫、鋼琴、國標舞、跆拳道,但每一項都淺嘗輒止。

這又是一種常見的誤解,以為尊重孩子的選擇就是可以放任他隨時放棄。

因為無論學什麼,無論開始時孩子多有興趣,總會經歷一段或幾段時間,孩子可能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可能僅僅是動機下降,就不願意堅持了。

這跟孩子大腦前額皮質發育還不成熟,自控力弱、學習動機不明確有關。這時候,如果你只是勸勸孩子,看孩子堅持不想學,就不學了。那麼孩子就會什麼都學不出來。

換言之,當孩子上學以後,語數外幾門主課,又怎能是想放棄就能放棄的?

給孩子選擇權,是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課程來學習,不過一旦開始,就該鼓勵孩子堅持下去,而不是輕易放棄。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誤解三:尊重天性就是無視規則

一個朋友認為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反對把孩子限制在“條條框框”裡。結果,孩子上學後,完全無法適應學校的規則。

這個孩子上的還是國際學校,體育老師要求單腳跳,他偏要雙腳跳。可是這樣的特立獨行,不但沒能帶來老師的青睞,連同學也覺得他與集體格格不入,沒人願意與他做朋友,孩子變得非常孤獨。

人之所以成為人,是因為其大腦中有一塊區域,是所有哺乳動物沒有的,那就是大腦額葉,也被成為“理智腦”,這部分大腦正是負責人的自控力和規則意識的。

如果說好動、自由散漫是孩子的天性,這個天性更多的受到“動物腦”的控制。而在孩子步入社會之前,父母有責任鍛鍊他們的“理智腦”,讓他們能更好的融入社會、融入集體。

因為適應社會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遵守規則。無論是課堂、還是大馬路上,各有各的規則,不遵守就會難以適應,甚至影響身心安全。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除了完全以孩子的快樂為核心的父母,也有一些家長覺得“快樂教育不靠譜”,篤信“學習是個苦差事”。於是帶著孩子怎麼“苦”怎麼來,弄得孩子小小年紀已經相當厭學。這其實是得不償失。

因為這些孩子最早在初高中,最晚到大學,這些憎惡學習的孩子終於擺脫了父母的控制,就再也不願學習了。他們有些早早放棄學業,走上社會;有些雖然考了個不錯的大學,卻往往到了四十歲上下就再也跟不上時代,遭遇中年危機、一蹶不振。

其實,教育孩子大可不必陷入到“二元論”的悖論,要麼不學、要麼厭學。快樂教育恰恰是要求家長幫助孩子快樂的學習、愛上學習、終身學習,而快樂學習的關鍵就在於培養孩子的自驅力,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學齡前就應該養成的學習習慣

幾乎所有教育專家都建議,在上三年級以前,孩子學習就需要管一件事兒:學習習慣。

而每天按時完成作業,字跡工整、保持正確的寫字姿勢等,這些習慣更適合在上學前就給孩子養成。

為什麼這些習慣更適合在學齡前養成呢?

原因有二。首先,沒有成績的壓力,學齡前的孩子和家長心態更放鬆,更有耐心可以愉快的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習慣;其次,一旦上小學後,遇到作業較多的時候,孩子往往就無暇顧及工整、握筆姿勢、寫字姿勢等問題了,如果此時還沒有形成”肌肉記憶“,許多孩子的姿勢就會走形,不容易養成良好的習慣。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後,孩子就不以每天要寫作業為苦,因為他們已經習慣於每天寫點什麼。而經過了這些習慣養成的孩子,多少已經具備了一些小學的知識,在小學的學習中能夠得到更多的成就感,更容易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輕鬆。

所以,我建議在上學前一年,每天讓孩子寫點什麼,哪怕只寫一兩行字,循序漸進的幫助孩子養成自覺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最後,談談孩子的自驅力。

作為兩個男孩的媽媽,在經歷了老大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困難和問題,我深刻的感受到,從小培養孩子對學習的好感非常重要。

就拿學鋼琴來說,老大學琴是被逼的,雖然在我的監督下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還得過獎。但是當學校的作業多起來,他總能找到各種理由避免彈琴,甚至故意把作業做得慢一點。

但是,老二在彈琴這件事兒上,我特別注意在練琴時保持愉快的心情。孩子總是在歡笑中完成練琴,在這樣的快樂氛圍中,老二每天主動要求我陪他練琴,每次練完還往往要多彈一會兒。用這樣快樂的心境練琴,效率和成果都會更強。

孩子學習跟不上,別讓“快樂教育”背鍋,是家長掉進教育誤區

快樂教育,絕不是很多家長認為的“不作為”,相反,是需要花費更多的心力,找更多的教育技巧,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快樂,度過快樂、充實、有意義的童年,這才是快樂教育的真諦。

我是 ,多平臺育兒領域優質原創作者,多平臺簽約作者。專注於男孩養育中的心理成長、教育心理,幫助您不打不罵、不生氣,提升孩子的責任感、自制力和學習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