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下一个城市中心,在机场

​重庆楼市,曾经两个区域,打过这样的“口水仗”。

南岸茶园说:我离解放碑,只有两站!

然而,北面中央公园却“怼”到:我离世界,只有三站!

最终,有点“荒凉”的中央公园,比配套逐渐完善的茶园,高出好几千。

但中央公园所说的“世界”,也只是世界的部分地区。

因为距离这里三站的江北机场,其开通的国际航班,还是有限的。

不过未来可能就不同了。

近日,重庆市政府、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战略规划》(2019-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明确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目标:

到2035年,重庆主城区都市圈将形成全球知名的多机场体系,成为引领内陆开放的国际航空枢纽。

这表明,重庆机场航空业将大发展,未来将有多条国际航线开通。

这也表明,未来机场附近区域,与世界的距离,将进一步拉近。

传统的机场,一般修在偏远郊区。

机场与市区有高速公路相连,旅客往返机场与市区,就靠大巴车和私家车往返,不做过多停留。

机场附近,也有一些工厂和物资集散地,但更多的却是大片农田和山丘。

因为传统机场,就只有传统的作用,那就是运输。

重庆下一个城市中心,在机场

但如今,时代不同了。

机场衍生出相关的空港经济。比如飞机维护、跨境电商、酒店文旅、相关制造业等,同时,与市中心相同的高端服务业,也在逐步衍生出来。

比如会展。

上海、深圳,都将新建的会展中心,放在了距离机场一个站的区域。北京大兴机场,附近也规划了一个新的会展中心。同样,重庆悦来会展中心,与机场,也只有5个站的距离。

与往常,会展活动一般都放在城市中心区域相比,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商务人士可能一周要去好几个城市开会。如果会展中心还放在市中心,你让一个从没来过该城市的参会者怎么找?万一遇到一个“路盲”,估计会议都开完了,他可能都还没找到会展中心在哪儿。

重庆下一个城市中心,在机场

(重庆悦来国际会展中心)

于是,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城市,将会展划入到空港经济之中,将会展中心就建在机场附近,并在会展中心旁修建了星级酒店。

参会者出了机场不用进城,开完会一两个站即可飞到下一个城市。若需要入住,会展中心旁的酒店也可以满足。

所以说,会展经济这种本该在市中心进行的高端服务业,已经完全具备在机场附近开展的基础。这种基础来源于机场航班的活跃度。有着众多国际航线的国际航空港,必然会增强会展经济的国际活跃度。在这方面,重庆航空枢纽《规划》的出台,将进一步激发会展行业的发展。

当然,会展行业只是一个缩影。

金融行业、科技行业、商务商业、体育产业等,这些本来属于市中心独有的业态,完全可以搬到机场附近。

比如科技行业,深圳科技巨头云集的区域南山区,就毗邻机场区域;上海著名的张江科技园区,也与浦东机场可直达。科技行业与资本市场、风投机构接触紧密,靠近机场更利于相互间的互动。

再比如体育产业,要壮大体育产业必然要有跨地域跨国境的大型比赛,靠近机场的体育场,自然可以使做客本地城市的体育队伍感到更便利。目前上海正在修建的专业球场,就离浦东机场不远;重庆正在修建的龙兴专业球场,也毗邻江北机场。在英国,一些英超球队也将球场放在机场附近。

随着重庆机场本身客流量及航班次的壮大,自然而然会在机场附近出现更多产业布局。目前重庆江北机场附近,就已经有了会展经济等新业态,未来,还规划了中央公园商圈、龙兴高端制造业、龙兴体育产业等,相信这些产业的壮大,都有赖于机场本身的持续提升。

之所以说机场可以成为未来城市中心,除了因机场壮大而产生的相关产业之外,还有一点不得不提的就是,一座大城市的机场,并不是完全为这座城市的市民而服务的,它服务的领域应该是整个辐射的大区。它应该是一个区域的国际机场,而并不是一座城市的国际机场。

重庆下一个城市中心,在机场

(重庆龙兴球场规划图)

比如重庆江北机场,在《规划》中提出,将研究利用铁路枢纽东环线机场支线引入高速铁路,实现成渝、渝万、渝昆等高速铁路与江北机场的互联互通。并充分发挥重庆“米”字型高铁网络优势,协调铁路相关部门开行经停江北机场的跨线列车。

重庆下一个城市中心,在机场

这表明,江北机场将引入高铁站,未来四川、贵州、湖北等周边省的居民,都可能通过高铁抵达重庆江北机场,然后乘飞机飞往国内外。此外,从今年12月1日起,外国人由重庆航空口岸过境,可享有144小时免签政策。如果重庆机场附近有良好的商业中心或生态资源,那么来重庆转机的国内外乘客就可以就近得到休闲、购物的空间。相比枯燥的远途飞行,这绝对是飞行前的良好体验。目前,江北机场附近中央公园大商圈正在积极修建中,龙湖、大悦城等商业业态+亚洲第一大公园生态,相信体验感,至少不会差。

重庆下一个城市中心,在机场

这也可以说,重庆机场区域,或者重庆空港经济,与解放碑、观音桥等商圈相比,是不同的。

解放碑,主要客源来源于游客+本地人;观音桥,主要客源集中于本地人。而重庆机场商圈若最终形成,通过地铁、高铁、飞机,它所带来的客源绝对可以是本地人+周边区域乘客+外地旅客+外国旅客,四种不同客源,立体交通,带来的是多元化的消费。重庆机场形成一个辐射周边,引领内陆的国际航空枢纽,那么机场完全就可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商圈,这个商圈就是一个新的城市+区域中心!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重庆都是一个工业城市。长江港口,是重庆沟通外界的主要通道,它承担着运输物资的重任。

而如今,物资既可以靠港口,也可以靠中欧铁路,运往国外。但人口,特别是与世界交流的人口,却基本只能靠航空进行运输。

激发一个地区的经济,最终还需要靠人口去完成。而这方面,机场作用,举足轻重!

重庆主城规划两座机场,另一座机场具体选址尚未产生。但无论在哪儿,让重庆两座机场与城市、与整个大区域发生完美化学反应,让机场成为未来城市新中心,或许将是重庆机场的下一步发展进程。

附: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路径分三步走

根据《规划》,从2019年到2035年,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路径分三阶段推进:转型发展期、提质增效期和优化完善期。具体来看:

第一阶段为转型发展期(2019—2023年),提高现有3条跑道运行效能,精细化实施江北机场第四跑道、T3B航站楼建设,提升国际航空服务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江北机场与高速铁路的衔接、加快实施轨道交通10号线二期工程。完善航线网络战略布局,突出国际化、快线化和精品化,提升航线网络品质,加快构筑向西、向南国际航空大通道。

第二阶段为提质增效期(2024—2029年),江北机场第四跑道和T3B航站楼建成投用,打造差异化航空服务品牌,建设城轨快线,适时提升渝航大道的运行效能。强化高效衔接,提供优质、便捷的“航空+”一体化客货联运服务。

第三阶段为优化完善期(2030—2035年)。重庆新机场建成投用,推进空域资源优化使用,实现空域高效运行。合理划分江北机场与新机场功能,协同打造重庆国际航空枢纽,支撑内陆开放高地和国际物流枢纽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