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八面玲珑,为什么感觉宝钗不像凤姐一样讨贾母的喜欢?

么娇


薛宝钗嫁给贾宝玉成为宝二奶奶的最大阻力就是贾母不同意。其中有林黛玉的成分,但主要原因在薛宝钗自身。她能搞定贾家上下人等,林黛玉都被折服,偏偏无法搞定贾母。这点与王熙凤不同,王熙凤哪怕整个荣国府的人都恨她,贾母却喜欢。究其原因,不在人物本身,而是背后深层因素使然。



一,出身问题

薛宝钗与王熙凤最大差距是出身问题。

王熙凤的金陵王家是世宦之家,父亲又是王家这一代家主。作为王家长房嫡女,凤姐儿官宦子弟出身好,有社会地位。

反观薛宝钗,虽然同属四大家族,可薛家除了第一代紫薇舍人是皇帝“家人”之外。与皇族关系越来越疏远。在薛宝钗父亲死后,彻底沦落为普通皇商。甚至经营资格朝不保夕,随时有失去的可能。薛家也是四大家族最早衰落的。

薛宝钗的商人身份是她最大掣肘。士农工商,王熙凤出身“士”,薛宝钗出身“商”。其中差别体现在薛宝钗来到京城数年,参加过很多次贾家和王子腾家的名流聚会,却从不见京城权贵上门提亲,皆因商人出身社会地位太低。

有人说薛宝钗都有资格进京选秀,为什么总说她身份低。其实所谓“选秀”不过是薛家进京的遮羞布而已,她既没资格也选不上。

贾母出身保龄侯尚书令之家,又是荣国公一品诰命夫人。与薛宝钗的出身天地之差。要贾母接受商人薛宝钗,确实强人所难了。



二,性格问题

王熙凤八面玲珑,懂得讨好贾母。甚至为了讨好贾母不惜得罪所有人。小厮兴儿说王熙凤:

(第六十五回)如今各家除了老太太、太太,没有不恨他的,只不过面子情儿怕他。皆因他一时看的人都不及他,只一味哄着老太太、太太两个人喜欢。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又恨不得把银子钱省下来堆成山,好叫老太太、太太说他会过日子,殊不知苦了下人,他讨好儿。

王熙凤属于抱大腿模式。她管家需要权力,贾母能给她权力,其他人都被她踩在脚下。薛宝钗不同,她面面俱到,让所有人都说她的好。处处与人为善,必然处处受制于人。贾母喜欢王熙凤直接率真对她脾胃。薛宝钗却不免没原则,无承担与贾母性格不符。所以,当薛宝钗踩着王熙凤恭维贾母时,老太太不但不欢喜,反而直接顶了回去。

(第三十五回)“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当日我象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他如今虽说不如我们,也就算好了,比你姨娘强远了。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

薛宝钗“事不关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正是王夫人“木头”一般。贾母借评价王夫人批评了薛宝钗说话不得体。更借嘴笨嘴巧,公然宣告王熙凤为什么讨喜,以及与薛宝钗的高下对比,让薛宝钗无话可说。

三,联姻背后的问题

薛宝钗确实是个好姑娘,沉稳、周到,善解人意,面面俱到。但贾母认为女孩子要有女孩子的样子,宝钗表现太成熟反倒是她的减分项。贾母喜欢宝钗不假,人前背后多有夸奖也是真的。就像别人家的好孩子,未必自己要拥有,却不耽误欣赏人家的优点。

贾母反对金玉良姻也是真实的。有林黛玉的部分原因,却与宝钗本人关系不大。具体有这么几个被人忽视的因素。

一,薛宝钗出身商人家庭,社会地位太低,与贾宝玉结合会拉低贾宝玉的社会地位。贾宝玉王孙公子,若娶了商人女儿,好说不好听。甚至会成为他立足社会安身立命的负担。

二,薛家对贾家帮助不大。薛家有钱并非巨富。经过几代人消耗,加之薛宝钗父亲去世生意凋敝,萎缩,不过强弩之末。对末世贾家起不到立竿见影的帮扶效果,不如林黛玉书香世家细水长流的门风家风的改变。

三,荣国府的现状是王夫人当家,王熙凤管家。两个出身金陵王家的女人把持着荣国府长幼两房,致使王家对贾家渗透太深。贾家现阶段还有贾母、贾政等人,一旦他们不在,势必会令荣国府陷入被王家全面控制的紧迫局面。

薛宝钗虽是薛家人,但薛家没有家主,本就倚靠母舅王子腾,一旦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王家将彻底控制荣国府。贾母反对金玉良姻,是反对被王家影响控制。

贾宝玉哪怕不娶林黛玉娶了别人,也能令荣国府与王家保持距离,不存在变成王家附庸的危机。

综上,基于出身、性格以及背后的深层因素,贾母反对金玉良姻可说用心良苦。对贾母来说,她需要对贾家负责。王夫人以母亲的角度,希望贾家、王家、薛家抱团取暖,贾宝玉不掉队固然不错。但从贾家的角度审视金玉良姻,对贾家有百害无一利。这也是贾母“不喜”宝钗反对金玉良姻的主要原因。

以上观点基于《红楼梦》80回文本为基础,80回后续书仅供参考,不作评论依据。文中观点为君笺雅侃红楼主观理解,线索都为原文所引用见仁见智,多歧为贵。欢迎大家多提意见。

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每天都有新内容更新。欢迎收藏,欢迎转发,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红楼梦》程乙本


君笺雅侃红楼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薛宝钗稳重宽容,也能替人着想,与贾母相处时,也会从贾母的角度考虑,做一些投其所好的事,说一些奉迎讨好的话,却不如凤姐一般讨贾母喜欢,到底为什么?



原因一,薛宝钗不是贾母喜欢的类型。贾母喜欢的是聪明伶俐,说话诙谐生动,长相漂亮的女孩孑。王熙凤,同样的话,王熙凤说出来又好笑,又形象,又中听,如第三十八回,贾母说起自已年少时淘气,把头蹦破了,在鬓角上留下指头顶大一块窝儿,王熙凤接口:

……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蹦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些来了

这段话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将贾母与寿星相比,既赞了老太太福寿,合老太太心意,又能结合实际,说出逗老太太一笑的深意,当然让老太太欢喜。



薛宝钗虽然许多方面不逊凤姐,甚至高过凤姐,但是她太遵守封建教条, 藏拙守愚,在口才这方面就欠缺些,第二十二回,宝钗生日,贾母让宝钗点菜点戏,宝钗处处揣摩老太太心思爱好,食物挑软烂的,戏曲挑热闹的,以顺贾母之喜。贴心也贴心,讨喜也讨喜,却没有凤姐所带来的喜趣更让人喜欢。

原因二,凤姐与贾母年轻时的许多经历是一致的,处事法则边大差不差,在凤姐身上可以找到贾母年轻时的影子。第三十五回,薛宝钗说任凤姐怎么巧,也巧不过老太太,贾母说自己老了,哪里还巧什么,当日她象凤姐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虽说凤姐不如他们,但也算是好的了,话里话外,是对凤姐的满意。



但宝钗的一些行为却与贾母理念相悖,比如宝钗喜欢素净,不喜欢花花朵朵,蘅芜院雪洞一般就遭到了贾母的批评。


萍风竹雨123


有这个问题,多半是受了老版红楼梦电视剧的影响。那里把薛宝钗打扮得过于鲜艳动人,再加上温和豁达、与人为善,所以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贾母不是很亲近她。实际上这是违背原著的。原著里宝钗“不爱花儿朵儿”,“不饰富丽闲装”,这些都是多处明文写着的。送宫花那节薛姨妈与王夫人姐妹说话的时候就说宝钗古怪,不爱戴花,所以送与贾府姐妹。后来邢岫烟因为戴了探春送的玉佩,又被宝钗教育。自己大观园的屋内陈设简陋雪洞一般。还有点戏的时候点的那个唱段“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如此种种,宝钗的形象,就是判词中的“山中高士晶莹雪”。随分从时只是她的外在表现,她的内心,其实是冰冷和空灵的。这是贾母和宝玉都不亲近她的根本原因。所以李少红版的新红楼,虽然总体质量低劣,但是宝钗的装束和冰冷气场,还是对路的。题目说宝钗八面玲珑,其实她哪里八面玲珑了?你看她跟黛玉说的话,“男人应当读书明理辅国治民,只不过现在根本没这样的人,读了书反而更坏了”、“女人应以贞静为主”。明知宝玉不喜欢,只要有机会就劝他读书上进,什么不喜欢听说什么,还不如袭人会转弯。凤姐评价她“不干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宝钗是一个按照当时的道德教条塑造自己还要去塑造别人的人,外表洁白如雪,内心冰凉如雪。


岂不是匆匆过客


首先,凤姐和宝钗性格可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凤姐作为管家必须时刻讨好家母,而且她的性格本身也是泼辣精明挂。

宝钗完全不是这样,甚至宝钗根本谈不上八面玲珑。

原著中的宝钗形象是“雪”一般,不爱花儿粉儿,不喜华丽装饰,住的房间如雪洞般,可见宝钗骨子里的性格应是比较冷漠的。

她表面上温柔,敦厚,令人可亲,骨子里却是冷淡甚至冷漠的。(这点和黛玉很不同,黛玉表面上尖酸刻薄,然而骨子里是热情活泼的。)

其次,贾母喜欢的是伶牙俐齿那一挂的姑娘。

纵观贾母喜欢的女孩,凤姐,黛玉,晴雯,都是伶牙俐齿。

而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显然不合贾母气场。

家母曾在人前背后都夸过宝钗,只能说明宝钗对于家母确实是亲戚家的好姑娘,但不可能再有进一步的想法。

最后,她人的原因。

贾母是属意黛玉做宝二奶奶的,然而王夫人却极力推举宝钗,贾母也曾拿宝钗做筏子打压王夫人。(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节,我在上一个关于红楼梦的问题中详细写过,这里就不赘述)

这里宝钗其实挺无辜的,但没有办法,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就是这么微妙,宝钗再好也是合不了贾母的眼缘。


魏博士


这两人的“八面玲珑”可不一样。

1 凤姐的八面玲珑是有个性,真自我、丰满的玲珑,她待人处世各有各的态度。

首先凤姐讨贾母的欢心,一方面是寻求贾母的庇护,另一方面也存着几分真心,彩衣娱亲也是孝心的表现。

而贾母喜欢她除了她的几分真心,还有两人性格相同,没有过多的利益纠缠。她又支持的是


木石前盟 。在这种情况下,有能力、有才干、做事周到、又像自己又讨好自己的小机灵谁不喜欢?

再说她待人处世各有态度,比如对待贾母是真心讨好,对待王夫人邢夫人是毕恭毕敬,对待黛玉等是姐姐的亲善,对待贾琏是厉害中又有点小女人情绪,对待赵姨娘是看不起她那样的猥琐姿态,对待下人又自有威严。

你何时见过宝钗有这么多情绪?

2 宝钗的性格不被贾母喜欢

性情薄淡,年少老成。不喜花儿草儿,不爱饰品装饰,对待所有人都很好,赵姨娘也记得送礼物,丫鬟面前也要维护自己和善的形象,生日也要点老人家喜欢的戏文。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

这样的八面玲珑并不是贾母喜欢的样子,既没有“老小老小”的那种趣味,又不能兴趣相投的交流谈话,也不能表现长者的慈爱宽容,相处起来没意思极了。

3 宝钗属于王夫人一派。

宝钗是“金玉良缘”的主角,贾母是“木石前盟”的主要支持者,这两种身份注定她俩不能相容,而这也是贾母不喜欢宝钗的原因之一。


风转了几个弯


虽然同是八面玲珑,宝钗与凤姐可是太不像了。

一 凤姐外向 热情似火 宝钗收敛,冷若冰霜

凤姐是人未至笑先闻,在第一回贾母房里人人屏息之处,凤姐的笑声先于人到了黛玉跟前,让黛玉不得不想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凤姐的热情是明着来,让人拒绝不了的。宝钗总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着磨不透她的真实想法。这样一个假面人,太容易把人距之千里多外。

宝钗来到贾府后,获得了上下一致的认可。这种认可是冠冕堂皇的,不太有私人情分在。虽然自己过生日时,少不得委屈自己选些老太太的喜爱的戏文和食物,可是贾母对她还是十分客气。

二 凤姐是自己人,宝钗只是亲戚

凤姐玲珑也好,威风也罢,她做的一切都是为这个家,她是在为这个家操心。除了个性还有二奶奶的身份更让她获得老太太喜爱之外,又加了一层坚实的保障。而宝钗只是一个借住的亲戚,再怎么八面玲珑,终归是亲戚情分。宝钗做的好或不好,因为亲戚两字就生分了太多。


三 老太太喜欢的都是直接爽利的人

看看深得老太太喜欢的都是哪些人,凤姐从不藏着掖着,林妹妹也是喜形于色,晴雯更是爽利到有点缺根弦,哪怕是琥珀也是直接说老太太多疼宝琴,林妹妹会吃醋。

所以,无论从个性上还是从关系上,老太太对宝钗总是很客气,从没有像对湘云和林妹妹一样亲昵。


红迷轻罗小扇


还是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贾母本身就是一个性格活泼的人,从湘云身上大概可以看到她小时候的影子。湘云的号“枕霞旧友”就来自贾母说的一件陈年往事:贾母年少时也跟现在大观园的孩子们一样,天天跟姊妹们玩耍。有一回就从家里的“枕霞阁”失足落入水中,命是救回来了,但是被木钉碰破了头,鬓角上永远凸出了一个小窝。

贾母把这事当笑谈说出来,显然当年这事故并未给她留下丝毫心理阴影。经过一辈子豪门大户生活的洗礼,贾母年老后显然对世情看得很通透。她很爱跟小辈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就是她喜欢热闹喜欢活泼的证明。

凤姐呢,本来就是一个活泼爽利的人,一张嘴尤其厉害,捧人时可以把你吹到天上去,损人时可以把你踩到脚底下。但贾母是贾府最高长官,凤姐的嘴巴再厉害也损伤不了她。在这种情况下,凤姐的伶牙俐齿对于贾母来说就只是优点而不是缺点了。

贾母和凤姐的关系有多融洽?看看凤姐在贾母面前可以随意开玩笑到什么地步就知道了。贾母告诉薛姨妈,想吃什么只管跟她说,她让凤姐弄来吃。薛姨妈客气了一下,凤姐就表示不用客气:

“姑妈倒别这样说。我们老祖宗只是嫌人肉酸,若不嫌人肉酸,早已把我还吃了呢。”

居然扯到老祖宗吃人肉,这个玩笑可以说相当粗俗和不尊重了。但是贾母不以为忤,还哈哈大笑。除了说明贾母本人性格豁达之外,还说明凤姐在贾母面前有不一般的语言特权。除了凤姐谁敢在贾母面前这样说话呢?

比如宝钗就肯定不行。她想讨好贾母,充其量只能说一句“我来了这么几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中规中矩,一听就是恭维人的套话。贾母也只能用套话回应:“我如今老了,那里还巧什么。”

宝钗其实不是会说话的人。她的八面玲珑更多地体现在营造一团和气的气氛。要一团和气,就要面面俱到,四平八稳,语言表情动作就得“端”着,不能“出格”。像那种活泼的话语,固然容易带来惊喜,但也有可能带来惊吓。宝钗不会冒这种险,她是宁可不出彩,也不要出错的。

所以,宝钗就只能按照套路说话做事了,因为只有套路才是“正确”的。的确,套路能蒙住不大懂的人,但是对于贾母这种人精老太太,套路能有什么用?只能第一让她觉得宝钗少年老成,没有青春少女应有的活泼气质,第二让她觉得宝钗水平有限,只能挑选最安全的路径来表现自己。

确保安全不出错的宝钗,就像一个循规蹈矩的模范学生,当然没有让贾母指责的理由,相反还得多多夸奖。但是“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全不如宝丫头”,已经说明宝钗优秀是优秀,但是在心理上和自己有距离啊,都不是“我们家”的感觉。

作为对比,可以看看贾母平时怎么称呼凤姐的。动不动就以“猴儿”相称,那份亲昵,岂是客客气气的“宝丫头”能比的?

所以,贾母或许是欣赏宝钗的,毕竟宝钗是遵守礼教的模范学生啊。但是欣赏归欣赏,要说很喜欢也是没有的,毕竟贾母从小应该也不是循规蹈矩好孩子那一挂的。宝钗那种正儿八经的好学生气质,其实和贾母的脾性并不相投。凤姐那种刁钻古怪的类型,才是容易得到贾母欢心的。

真正喜欢宝钗的大概只有王夫人,原因同样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夫人自己就是那种木木的不会说话的类型,同时又恪守传统礼教,以为那是人间正理。无论是个性气质还是价值取向,王夫人都和宝钗很一致,加上又是亲姨甥的关系,不喜欢才怪呢。

而这也正好是一个旁证,证明贾母并不那么喜欢宝钗。因为木头人一样的王夫人,也一直不怎么招贾母喜欢。只不过王夫人恪守礼教规矩,表面上的媳妇本分做得很到位,贾母自然只能给她打高分,这跟贾母对待宝钗的心态是一样的:我承认你该做的都做得很好,但是我对你就是没有亲近的感觉。

事实上,贾母在回应宝钗的奉承时,就亲口说:“你姨娘可怜见的,不大说话,和木头似的,在公婆跟前就不大显好。凤儿嘴乖,怎么怨得人疼他。“——直接挑明“木头似的”王夫人在她心里不讨好,嘴乖的凤姐,才招她喜欢。

还有一次,则是对王夫人进行过类似的说明。凤姐惹得贾母很开心,贾母笑说不许她回家去,要她日夜跟着自己,逗自己开心。王夫人就在一旁说贾母这样惯着凤姐,凤姐以后就更加无礼了。贾母就说:

“我喜欢他这样,况且他又不是那不知高低的孩子。家常没人,娘儿们原该这样。横竖礼体不错就罢,没的倒叫他从神儿似的作什么。”

这也说得很清楚了。在贾母看来,王夫人和宝钗念兹念兹的“礼”并不重要,没必要老那么端着,像凤姐这样的才好。“娘儿们原该这样”,女孩子本来就该天真烂漫,叽叽喳喳的啊。

老成持重,“事不干己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当然不符合贾母这个喜欢的标准。可敬,却不可亲,其实这不仅是贾母的态度,也是贾府大多数人对宝钗的感觉吧,包括宝钗准备与之共度一生的宝玉。可惜宝钗不知道,身边的男人不觉得她可亲的话,又怎么愿意和她共度一生呢?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看看贾母最钟爱的几个女子:凤姐、湘云、黛玉、宝琴、晴雯。她们都有这么几个特点:漂亮自不必说,活泼直爽口才好,用宝玉的话说是“会说话”,另外还得有生活品味。或许这里面还有元春,她在省亲那晚短短几句话就要直抒其怀,唬的贾政说出一大堆大道理来。

凤姐是贾府的亲戚,王夫人的亲侄女,小时候必定跟着大人来过贾府。她几岁时玩笑着就能杀伐决断,给当时十几岁的贾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的聪明伶俐活泼为贾母所欣赏,让她做了自己的孙子媳妇,还把一大家子的事物交给她管理。

个人认为凤姐小时候相貌并不出众,后来女大十八变,越来越漂亮了。所以才有了周瑞家的对刘姥姥说的话:如今出落的美人一般的模样,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他呢!

《红楼梦》对凤姐服饰的描写是很详细的。她一出场,就满身锦绣,珠光宝气,恍若神妃仙子;刘姥姥初进荣国府,入凤姐的堂屋,见满屋里的东西都是耀眼争光,使人头晕目眩。凤姐着紫貂昭君套,围着那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一副冬日里年轻贵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分析凤姐的浓妆艳饰还有一个原因。凤姐有习惯性流产的经历,生下巧姐后再无所出。她生日那天和贾琏闹翻之后,第二天也不化妆,脸儿黄黄的。说明她有气血不足之证,平日里浓妆可以掩饰

她不健康的面色。

贾母经历过史家和贾家的鼎盛时期,是很有品味,很会打扮、很会布置家居装饰的老太太。贾母的美学品味体现在游大观园一节中,对林黛玉房里的窗纱的评价,对薛宝钗房里缺少摆件的不满。还体现在绘画与色彩、听戏赏曲、品茶、饮食养生等诸多方面。

她喜欢八面玲珑泼辣霸气的凤姐;喜欢心直口快、开朗豪爽的湘云;喜欢通身气派、心比比干多一窍、才学过人的黛玉;喜欢见多识广的聪敏的宝琴;喜欢风流灵巧、口齿伶俐、身怀绝技的晴雯。不喜欢薛宝钗那种少年老成的空净恬淡,不喜欢她的圆滑世故,不喜欢她的超出常理的冷静与理智,仿佛根本没有人的感情。王夫人尚且对逼死金钏感到不安;哥哥薛蟠也会对柳湘莲的冷遁感到伤心。而她并不在意,只是安慰王夫人、安顿跟随哥哥的家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红楼梦》在刻画人物方面,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薛宝钗虽世故,却容貌美丽,肌骨莹润, 举止娴雅,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是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而最终由于黛玉的早逝,为了家族的利益,宝玉还是娶了宝钗,其结果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也是悲剧一场。





岩羊2018


之前和一位朋友论贾母对宝钗的态度,她认为贾母很喜欢宝钗,但在刘姥姥游大观园后,到蘅芜苑看到宝钗雪洞一样的屋子,从此就疏远宝钗了。

我看法不同,贾母是喜欢宝钗的,并且态度一直没有变过,只是宝钗并不是她欣赏的那一类女孩子,她对宝钗很好,也会赞扬她,但她最喜欢的是黛玉凤姐湘云宝琴这一类。

我们来看黛玉凤姐湘云宝琴这一类女孩子的共有特点:

活泼可爱,释放天性,才气外露,幽默风趣。

这些特点其实就是贾母自己的特点,她自己说小时候曾经在枕霞阁撞破鬓角,这是湘云宝琴类活泼好动的特点,她通音律(上元夜叫芳官唱《寻梦》,只用箫和笙笛,连薛姨妈都表示并不常见;中秋夜又安排隔水听笛),善诗词(行酒令上有“六桥梅花香彻骨”等大开大合之句,同湘云之豪气),爱讲笑话,又真挚善良(惜老怜贫,善待刘姥姥),贾母深谙管家之道,处理夜赌一事雷厉风行,可见做媳妇的时候也与凤姐一般精明强干。

所谓物以类聚,贾母自然是喜欢和自己相仿相似的女孩子。

而宝钗则与她们不同,她罕言寡语,安分随时,凤姐说她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也很少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宝钗非常懂得约束自己,恪守本分。贾母对这一点非常明白,所以宝琴来时,她特地嘱咐不要宝钗约束宝琴。

所以贾母还是希望女孩子能够释放自己的天性,像黛玉湘云她们,有自己的小性子小脾气,灵气外露,鲜活而生动,而不是如工笔画,过于平淡而导致无味。

但贾母自己也很明白,这是她主观导致的,只是因为她自己偏好而已,但宝钗这样的女孩子,是她们所处时代最合格最标准的女孩子。

所以贾母说:咱们家四个姑娘也赶不上宝丫头。

所以我认为很多时候解读蘅芜苑一节,把事情说得太严重了。好像宝钗此举犯了贾母大忌讳,惹得贾母不开心,从此贾母都不要和宝钗同桌了。

贾母不喜欢雪洞一样的装饰风格,两个原因,一是主观审美,二是因为刘姥姥在场,会让旁人误以为招待不周。除此之外,对宝钗没有太多偏见。

至于说宝钗没有再和贾母同桌,这也简直是上升到勾心斗角了。

仔细想一想,宝玉黛玉永远与贾母同桌,这铁打的规矩不会变。贾母是黛玉至亲,不和谁同桌都要和黛玉同桌的。宝玉是她最疼的孙子,也必须坐一起。

两个位置定死了,雷打不动。

然后是湘云,贾母很喜欢湘云,因为湘云也最像自己,所以她才时常接湘云来贾府,所以湘云铁定同桌。

以前宝钗也在桌上,但来了一个宝琴后,一是宝琴年龄小,再一个是贾母确实很喜欢宝琴,她都起了给宝玉定亲的想法了,所以宝琴代替了宝钗的位置。

所以宝琴在时,宝钗与三春同桌。

按着有些朋友说老太太疏远宝钗,那么三春也是被贾母疏远了的呢?

还有人说,那总可以给宝钗加一个位子,留在贾母跟前。

薛家已经有一个姑娘坐贾母跟前了,难道另一个姑娘也得坐跟前?薛家两个都要坐,那三春怎么办?

所以不要说贾母不喜欢宝钗,或是因为什么疏远宝钗,这个实在太过了,贾母只是相对更喜欢凤姐她们。

但王夫人恰恰相反,她喜欢宝钗这种类型。

贾母风格和王夫人风格截然相反。从王夫人喜欢袭人麝月笨笨的这一类,而贾母喜欢晴雯“风流灵巧”这一类,就能看出两人的主观好恶了。

所以又有晴有林风,袭乃钗影一说。

可见曹公塑造人物的时候,细节太经得起推敲了。

综上所述,并不是宝钗不讨贾母喜欢,贾母也很喜欢她,只是不对贾母的脾性而已。

----------丸---------


祁门小谢


首先题目出得有问题,至少用词不准确,宝钗能算得上八面玲珑吗?肯定算不上。宝钗寄居在贾府,以一位客人的姿态,是处处在小心周全,不管是对府里的主人还是丫头婆子,宝钗都是竭尽小心之能事,唯恐自己得罪了哪一个不好办,因为她哪个都得罪不起。

《红楼梦》每多看一次,都会有新的感悟。比如说昨天看到贾母过生日,尤氏在荣府里帮忙,看到了晚上婆子们又是喝酒角门也不关灯也不关,让丫头去传婆子来。结果婆子听说是东府里的奶奶,不是咱家的琏二奶奶,就对她不理不睬。不管是东府里的奶奶还是西府里的奶奶,尤氏好歹是这里的主人,婆子们都敢对她这样,如果让宝钗来管事,大家又会对她怎样呢?所以,我们看到宝钗参与管事的时候是小惠全大体,她可不敢像探春那样明着来管人,那样会给自己找难堪的。

话扯远了,再回过头来说宝钗,虽然她事事小心,但感觉很多时候她说话的能力远远比不上凤姐,所以,从宝钗嘴里说出来的话,经常给人的感觉是明明想要讨好别人,可是说出口却不见好。比如她说凤姐巧不过老太太去,这样的话既得罪凤姐,也不会在贾母面前讨好,倒不如凤姐跟贾母经常正话反说让人听了很受用。

若论《红楼梦》中语言表达的天才,贾母和凤姐可谓是伯仲之间,宝钗相比于她们要差了一大截。她既不能做到像黛玉那样有话直说,虽有时看似刻薄,却也多数时候有趣,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又不能像凤姐那样玲珑有致,想要现好却效果相反。在这方面,宝钗和凤姐完全不是一个段位的,别把她们放在一起比。

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和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