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心 里 有 束 光 ·眼 里 有 片 海

照片上八十几岁的郑念,身着祺袍,头发花白微卷,面庞清柔,姿态极为优雅。她有一双老年人罕见的、幽邃晶亮的眼睛。

半世跌宕浮沉时光虽然磨蚀了她的容颜,但是仍然可以感受到老太太身上高贵的气质,那种透过岁月尘土夺目的美,摄人心魄。

福楼拜有句名言: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

这句话用来形容郑念再适合不过了。

迟暮依旧美人,末路仍是贵族。

1

郑念,原名姚念媛,1915年出生在北京。

她出生名门,先后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和北平燕京大学,因为气质优雅和长相出众,还在天津读书时,她就曾四次登上《北洋画报》封面,成为远近闻名的“风云人物”。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优越的家世,精致的容貌,引得当时一片官宦子弟的追求。

她本可以早早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子结婚,生儿育女,从此过上顺遂无忧的生活,然而郑念却拒绝了那些男孩们,她不愿后半生都依靠一个男人活着。

在结束南开大学的学习后,郑念凭借自己的能力考入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大学之一——燕京大学,后来更是远赴伦敦经济学院留学,并取硕士学位,获得外籍老师的一致认可。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出生名门,学识丰富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把任何一个人放在那种锦衣玉食的生活里,大概都能风姿绰约,举止优雅。

然而真正感动我的却是接下来的故事。


2

在伦敦读书的时候,郑念认识了后来的丈夫——正攻读博士学位的郑康祺。两位才华横溢的青年彼此欣赏,互相喜欢,许下承诺,结下百年之好。两人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郑梅萍。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1949年,夫妻二人毅然决定回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3

可天有不测风云。

1957年,郑康祺因病去世,承受丧夫之痛的郑念不得不担起一个家庭的责任,还要处理丈夫留下的工作。

她开始担任壳牌石油公司英籍总经理的顾问。她凭借灵活的头脑、强硬的手腕和四通八达的人脉,周旋于公司、政府和工会之间,在商场取得成功,获得了一致的认可。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在当时百废待兴的上海,人们流行穿中山装和列宁装,刻意简朴,生活情趣被视为封建造作。然而郑念却始终保持着曾经的生活方式,依旧穿着旗袍,家里布置的精致温馨。

她郑念个人回忆录《上海生死劫》中对自己的房子这样写道:

窗上有帆布篷遮,凉台上垂挂着绿色的竹帘。 就是窗幔,也是重重叠叠,有条不紊地垂着。沿墙一排书架,满是中外经典名著。幽暗的灯光,将大半间居室,都笼罩在一片阴影之下,但白沙发上一对缎面的大红绣花靠垫,却还是鲜亮夺目,扎眼得很。

有友人形容郑念的房子是“这个色彩贫乏的城市中一方充满幽雅高尚情趣的绿洲。”她爱看书喝茶,时常坐在柳条藤椅里,仰头凝视着布满星斗的苍穹。而女儿郑梅萍则常会和朋友到家里来听唱片。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而令人所钦佩的是,这都是郑念靠着自己挣出来的:“我具备有维持我旧有的生活方式的经济实力”。


4

1966年,郑念51岁,本该颐养天年的岁月,命运的风暴突然袭来,猝不及防将她打入深渊。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出国留学接受西洋教育、在外资企业上班,家境优渥、保留老派作风……这一切都成了郑念的原罪。她被以间谍罪名关进了暗无天日的看守所。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在那里,她只是代号一八零六的囚徒。

一场近七年的监狱之灾开始了。


5

在监狱中,郑念受到无数次审讯和拷打,逼迫她认罪。

监狱里的环境是郑念从未想象过的恶劣——天花板上爬满了蜘蛛网,墙壁布满黑色裂缝,满目疮痍的水泥板上到处是尘埃污垢,到处是呛人的霉味......

然而恶劣的环境并没有让已经五十多岁的郑念变得敷衍和随便,她依然努力认真的生活:

她用“以讲卫生为光荣,不讲卫生为可耻”的语录借来破旧扫走,拂掉蜘蛛网,将囚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将布满尘埃的窗玻璃仔细地擦了擦——这样阳光就能透过玻璃照射入室了。

她用饭粒当浆糊,把手纸贴在沿床的墙面之上,使被褥不被墙上的尘土弄脏;还用借来针线将两条毛巾缝成马桶垫;......


甚至在糟糕的处境里依然能够发现那些细微的美好:

放风的时候,她为一朵野花而欣喜:这棵小草沐浴在明媚的阳光下,傲然伫立在污泥和沙砾之间,似乎要给这死气沉沉的监狱,标上一个生命的象征。

在监狱中,她被蜘蛛吐丝织网而震撼:这个小生物的工程,几乎把我迷住了。那张网编结得非常美丽,真可谓美轮美奂。

她背诵唐诗,沉浸在古诗词中暂时摆脱囚室的残酷现实。

即使生活在阴沟里,依然可以仰望星空。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为了让郑念屈服,他们将她双手反扭,戴上了手铐,让她无法进食。十多天里,手铐磨破了皮肤,嵌进肉里,流出了脓血。

即使是承受着撕心裂肺的痛,看管的人劝她屈服、哭泣求饶,好保住双手,她断然拒绝,不肯做这等有失体面的事。

她说:“我不知道该如何放开嗓门而发出那种嚎哭之声,这实在太幼稚,且不文明,我也不愿意做任何表示求饶的事情。”

有人的傲气外露,以为是骨气,而真正的风骨却是刻在骨头藏在血肉里的。

在6年半的监禁中,无数次濒临死亡,郑念没有承认任何的罪名,也没有“揭发”任何一个人。


6

1973年,郑念最终无罪释放,那个时候的她已经年近花甲,带着一身的疾病终于重见天日。但迎接她的却是一个更痛苦的消息——

她视若珍宝的女儿已经离世。

在监狱里无论被如何折磨都没流过眼泪的郑念,在知道女儿离世后,终于哭了出来:“我竭尽全力,围着生存而付出的种种代价和遭受的种种磨难,瞬间全部失去了意义。我只觉得自己四周一片白白茫茫,似乎一下子全给掏空了。”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有人以为这下子郑念该被打垮了,然而命运如刀,郑念依然坦然领教。

她不相信那么坚强的女儿会选择自杀,于是在悲痛过后,她积极接受治疗,重新布置住所,暗自调查女儿自杀的真相——后来调查女儿是被人活活打死扔下楼的。

郑念没有因此变得戾气满满,浑身哀怨痛苦,她收敛了自己的情绪,用最理性的方法揭露女儿的真相。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生活终于归于平静,但经历了种种磨难的她不愿意再留在上海这个让人伤心的城市,她想寻求一个新的开始。

1980年,郑念漂洋过海远赴美国,并在那里定居了下来。在出国之前,郑念把家中仅剩的文物全部无偿捐赠于上海博物馆。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7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到了异国,她很快适应了现代化的生活,超级市场的购物、银行自动存取款等等。

她开始随心所欲的安排生活了。

她对物质并不避讳,每天都享受着丰富商品与第一流的服务带给她的安全感。

可是,她似乎还剩下一点斗志,她总觉得似乎有一种东西在强迫着她,要把心中的话一吐为快。

她开始写作。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1987年,她出版了全英文写作的《上海生死劫》,追溯那段悲痛的经历。

出版的当年,就成为超级畅销书,享誉多国,再版多次。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书的开头写了几个字:献给梅萍。

这是她死去女儿的名字。

而作者的名字,也从姚念媛变成了郑念

这,纪念的是丈夫郑康琪。

这本书以其细致入微的洞察力,朴质的叙述打动了很多读者,其中就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作家库切。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上海生死劫》的出版让她的生活再次忙碌起来。

她开始了全美巡回演讲,还设立了“梅萍基金会”,专门资助中国内地的留美学生,她的善良让人铭记于心。

加拿大歌手柯瑞·哈特就专门写了一首钢琴曲向郑念致敬。


2009年,独居的她不慎在浴室摔倒,直到隔天好友来访才被送进医院。此时,她已是94岁高龄了,医生告知她已经时日不多之际,她淡然回道:“我已经活够了,我要准备回家了!”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朱大可说:

她有比古瓷更硬更美的灵魂。

她的美,是有风骨的。

她,一辈子都是传奇。


纸醉金迷里的保持优雅得体,不算什么;日常生活里保持优雅得体,也不算什么。

遭受苦难时的优雅与善良才最可贵。

中国最精致的女人:困境中的一世传奇,岁月从不败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