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灭亡后,项羽和刘邦都是如何对待秦国降兵的?

曾嘟嘟


秦国能够灭六国一统天下,就是因为他们当时拥有天底下最会打仗的部队。那秦朝灭亡后,这些骁勇善战的秦军究竟去哪了呢?当时刘邦率先攻入秦国国都,所以将三秦京师麾入自己营下。但在项羽的强压下,刘邦只能暂时交出三秦的军权,不过随着楚汉战争刘邦逐渐占据优势,最终三秦还是回到了刘邦身边。所以说最后能够击败项羽,还是有秦军一半功劳的。只能说项羽没能把握机会,让刘邦能够咸鱼翻身。



秦国的军队,曾被六国称为“虎狼之师”,其战斗力在当时可谓“无敌”;加之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全国的青壮年人口几乎无一例外都参加了军队,故其规模也不在话下。那么,在秦末天下大乱之际,这支秦军都在什么地方?

当时由秦国控制的军队,大致可分为三支:一支是之前征服岭南后留守的军队,简称为“南部军”,一支是屯驻在长城沿线主要防备匈奴的“北部军”,还有一支是驻守关中、负责保卫首都的“京师军”。



秦末起义爆发后,位于东南方向的楚国故地反抗最为激烈,以至秦国本土与岭南的交通几乎断绝。而驻守在此的南部军采取了“保境安民”的策略,封锁了五岭边界,隔绝了与北方的联系,完全没有介入到当时的战争中。至秦二世三年,南部军统帅赵佗宣布独立,建立南越国。南部军也因此保留了下来,再未离开岭南半步。

其次是北部军。这支部队可以说是秦军的精锐所在,且数量众多:秦始皇三十二年,始皇帝派遣蒙恬统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了河套地区,并设置九原郡,实行移民屯田,修筑长城要塞,常年驻军。贾谊在《过秦论》中所说的“胡人不敢南下而木马”当是指此事。



秦末之乱时,北部军奉命南回参与平叛,在这个过程中,北部军“先胜后败”:在王离的统领下,北部军首先平定了赵国和燕国地区的叛乱,而后与章邯军会合,击溃了围城的楚军,并杀死楚军大将项梁(项羽的叔父)。但在之后与项羽率领的楚军主力在巨鹿决战时被大败,主将王离被俘。自此秦军在战场上彻底转为守势。

而最后的这支“京师军”,“身世”要复杂得多。秦末之乱时,京师军一直留在关中负责京师地区的防卫和皇帝的保卫。至秦二世二年,陈胜部将周文率军攻入关中,在首都咸阳东郊的戏水地区被屯驻在此的京师军击退。这也是这支军队第一次参与秦末的战事。此后,京师军并未乘胜追击,而是继续留在关中,始终也没有卷入关东的战事。



秦二世三年八月,刘邦的军队攻破武关,进入关中。九月,秦军在峣关附近阻击刘邦失利。至此,秦国大势已去:汉元年十月,秦王子婴开城投降,刘邦接管了秦国本土的政权和领土,京师军也顺次被接管,成为刘邦军队的一部分。

十二月,项羽统领四十万联军进入关中,与刘邦展开决战架势。在之后的鸿门宴上,刘邦表示臣服项羽,将之前所接管的秦国都交给项羽处置,包括京师军各部。翌年二月,项羽分封天下,为防备刘邦借关中东进,项羽将原秦国关中地区分为雍、塞、翟三国,即“三秦”,而原先的京师军也被编入“三秦”的军队中。



同年八月,刘邦大将韩信统率汉军“明出子午,暗渡陈仓”,反攻关中成功,塞国和翟国投降,雍国也在不久后被灭。至此,之前编入“三秦”军的部分京师军再次回到刘邦的军中。

刘邦在占领“三秦”之后,在各个方面继承了旧秦国的政策,“抚关外父老”;并以此为根基,东进与项羽争夺天下。自此,随着战事的开启,旧秦国的将士、来自秦国的兵员,源源不断地加入到汉军,成为汉军的一大来源。汉军的人员结构也由此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



项羽与秦人:天生的仇人

除了上述所说的人员结构的变化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秦人对项羽的态度。

早在秦末大乱之初,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楚国也是最早开始反抗秦国统治的地区之一。由此可见,楚人的反秦传统可谓由来已久。

做为楚国贵族的后代,项羽对秦国的态度可以说是国耻家恨皆有之。项氏一族做为楚国的世袭贵族,反秦的“基因”可以说世代相传;而在起义之后,项羽的叔父项梁在定陶被章邯率领的秦军击败并阵亡。这使得项羽又对秦国多了一份“杀亲之仇”。



此后,每当项羽击败秦军后,对待俘虏的态度可以说是“赶尽杀绝”:巨鹿之战后,项羽于新安坑杀了二十多万秦军;而在占领关中之后,他又“引兵西屠咸阳,杀秦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取货宝妇女而东”——等于说在咸阳来了个“三光政策”。


项羽的种种杀降和掳掠行为,使秦人对他好感全无;而他的恐怖行径又增加了秦人对他的仇恨。所以,项羽兵败自杀时,冲在最前的几乎都是秦人:这既与刘邦军队中的人员结构有关,也与秦人对他的仇恨密不可分。而这,也是我们在谈论盛衰成败时常常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溪仔x


项羽坑杀秦军降兵

在关键性的巨鹿决战之后,战败的秦军统领章邯统领20余万残军投降了项羽,两军合并后从河北一路进军到河南洛阳西面的新安县,就在这里“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城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简单来说就是,当初秦朝统治期间,“秦中吏卒”奴役“诸侯吏卒”,此番秦军被迫投降,“诸侯吏卒”立即展开报复行为,反过来开始奴役羞辱秦军降兵。这些降兵心中不满,纷纷打主意准备逃回秦国,消息传到项羽耳朵里以后,其轻易做出了一次坑杀降卒20万人的愚蠢决定,从此失尽关中人心,使刘邦得以占据关中,并以此为根基夺得天下。

刘邦大胆起用秦军旧部,得到真心回报

刘邦靠着“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父老的鼎力支持,但即便如此,横亘在关东六国民众和老秦人之间的心理障碍依然无法逾越。荥阳大战时,为了迎击来势汹汹的项羽骑兵,刘邦精心挑选了李必、骆甲二名将领统军迎敌,但二人坚辞不受,声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

作为被刘邦亲自挑选的将领,又出自战国第一强兵“秦国锐士”,李必、骆甲必定是骁勇善战的将领,只可惜他们的秦军出身难以令军中其他将士信服,只能非常明智的当场拒绝了任命。不过,这两人也没有辜负刘邦的知遇之恩,他们以左右校尉的身份出战,最终一举击破项羽骑兵,得胜而回。


南飞雁1988


秦朝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其统一大业是以关中的老秦国为根据地、吞并六国来完成的。于是,在秦朝内部以函谷关为界,就出现了两大地域之间的不平等。“关中”秦人,上至统治集团的高层,下到一般吏民,均以征服者自居,对关东吏民多有欺凌奴役之举。

久而久之,关东之人对“关中”秦人就产生了极深的隔阂甚至仇视。在秦国的高压统治下,关东民众长期“怒不敢言”,但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朝统治动摇,这种长期受到歧视而产生的仇恨就如决堤之水一般,迅速蔓延开来,导致了可怕的“报复”行为。

项羽坑杀秦军降兵

在关键性的巨鹿决战之后,战败的秦军统领章邯统领20余万残军投降了项羽,两军合并后从河北一路进军到河南洛阳西面的新安县,就在这里“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城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简单来说就是,当初秦朝统治期间,“秦中吏卒”奴役“诸侯吏卒”,此番秦军被迫投降,“诸侯吏卒”立即展开报复行为,反过来开始奴役羞辱秦军降兵。这些降兵心中不满,纷纷打主意准备逃回秦国,消息传到项羽耳朵里以后,其轻易做出了一次坑杀降卒20万人的愚蠢决定,从此失尽关中人心,使刘邦得以占据关中,并以此为根基夺得天下。



刘邦大胆起用秦军旧部,得到真心回报 刘邦靠着“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父老的鼎力支持,但即便如此,横亘在关东六国民众和老秦人之间的心理障碍依然无法逾越。荥阳大战时,为了迎击来势汹汹的项羽骑兵,刘邦精心挑选了李必、骆甲二名将领统军迎敌,但二人坚辞不受,声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 作为被刘邦亲自挑选的将领,又出自战果第一强兵“秦国锐士”,李必、骆甲必定是骁勇善战的将领,只可惜他们的秦军出身难以令军中其他将士信服,只能非常明智的当场拒绝了任命。不过,这两人也没有辜负刘邦的知遇之恩,他们以左右校尉的身份出战,最终一举击破项羽骑兵,得胜而回。



甩的补药补药得


二者都有屠杀秦军的记录。

1.项羽-新安坑杀:

巨鹿之战后,秦军统帅章邯久战不胜,恐获罪秦二世,遂携部众投降项羽。

项羽虽连战连胜,却也陷入缺粮的困境,降卒却多达二十万之众:如果解除武装,任其回归秦地,将来恐怕再次为敌;如果就地收编,粮草匮乏,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消耗,而且一时无法有效控制,可能成为内患。

所以,项羽选择了屠杀,从两难中解脱出来,却也背上了“杀降不详”的诅咒。

这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赵国二十万降卒,是同样的战争手段。

2.刘邦-颖阳屠城:

刘邦从南路攻秦,于颖阳遭遇城中军民的顽抗,久攻不下,损兵折将。

但城中兵力薄弱,终因寡不敌众,被刘邦攻克。

刘邦为了树威,警告西进路线上秦军城池,遂杀鸡儆猴,对颖阳的军民进行了屠杀。

由于规模较小,也非不义的杀降卒,还有成王败寇的史家原则,这次屠杀被淡化了。

3.刘项合作-城阳之屠:

楚怀王初立,项梁为主将,项羽和刘邦分兵攻伐秦军,下城阳,屠之。

4.屠杀:没有纯粹出于发泄怒气的,背后是主将的各种考量,最后得出的方案。


横海史话


项羽坑杀秦兵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当时粮草短缺,而项羽痛恨秦人,更担心秦兵造反,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他们全杀啦!我们参考一下秦国没统一六国时,秦赵两国的重要战役“长平之战”的结果就能看出项羽的目的,由于白起在长平坑杀了40万赵军,赵国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从此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同时代其他各国,极大的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在冷兵器时代人是战争中最重要的的资源,所以消灭敌国的有生力量是古代战争的最有效方式。但项羽和白起都因为坑杀而背上千古骂名! 刘邦为了收腹秦国百姓的民心,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1-杀人者要处死 2-伤人者要抵罪 3-盗窃者也要判罪”。这个约法实际上是约束刘邦属下军队的,要让秦国百姓放心,刘邦的军队是仁义之师,不会胡作非为。和项羽入关后烧杀略抢疯狂报复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 只能说性格决定命运!在楚汉相争长中,项羽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太过刚直,又是宁折不屈的性格,加上刚愎自用,用人不善,直接导致了他自刎乌江的悲壮结局!刘邦处处受挫,但他处事圆滑,善于识人用人,拉拢人心,最终刘邦却成为了大赢家,建立了大汉王朝!


倔强的柚子


项羽害怕和怨恨秦军一夜之间全部坑杀

项羽对秦兵是怨恨的,同时他也是害怕秦军的,巨鹿之战后,项羽坑杀了章邯带领的二十万秦军,使得秦军提到项羽就害怕,但项羽同时也害怕秦军。

项羽之所以要坑杀秦军,而不是放秦军解甲归田,是因为项羽害怕秦军的力量,秦军的力量和凝聚力项羽是见过的,当年秦军跟着始皇帝东巡,项羽就前过了秦军的力量,在自己的伯父被秦军杀掉时,项羽也看到了秦军的可怕的,对于秦军项羽怕他们的力量,同时也怨恨他们,所以在分封天下时把章邯他们分在秦国故地。

刘邦招降秦军壮大实力

刘邦从小路打到咸阳,一路对于秦军是招降,而不是项羽那样的坑杀,因为刘邦本身实力就小,急需兵力壮大自己。

在秦国灭亡之后刘邦带走自己在路上招收的秦军回到了封地。

同时任用秦军,得到秦军的信任变为汉军,这样他的实力有得到了提升,这时刘邦当时需要的。

这也就决定了他不会像项羽一样坑杀秦军


只是想抱抱你好咩


总体看,项羽坑杀20万秦降卒,是残暴之举。但是从年龄看,项羽28岁,阳刚过重,有勇无谋。再看刘邦,52岁,人过中年,老油滑。二者在采纳谋士意见时:鸿门宴上项羽见刘邦示弱,说话奉行,顿生好感,不听范增意见,执意不杀刘邦,这是年轻人意气之事;徒爱虞姬,足见有情之人;愧对江东父老,不肯过河,这也是年轻人的意气。这些说明项羽是有情有义的人,唯独太年轻!心态,见识均年轻!刘邦并不好到哪里去!攻进函谷关时,他也是想到金银财宝一股脑儿的占有,只是他手下谋士张良等人,奉劝他要给秦人留下好印象,争取得到秦人支持,建议不要动财物,封存好应对项羽;对秦人约法三章;善待秦皇。这都是老油条,有社会阅历,经验的人,能接受明士的指点。项羽入咸阳后,又把秦皇黑杀了,范增也离他而去。一个没有政治经验的轻率之人,又意气用事。两厢对比,一个冲动鲁莽,一个世故圆滑,政治前途就有定论了!所以对待秦降卒和秦人的态度,也就一个残暴,一个仁慈。


明史可以知兴衰


始皇帝嬴政创建了秦朝,一统六国.可哪成想区区15年后秦朝就灭亡了.造成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以农民起义军最为重要.其实大家都知道,起义军到最后,以项羽的楚军和刘邦的汉军最为强大。

那么在历次的大战中, 项羽和刘邦都是如何对待秦国降兵的呢?我们用史实来回答。首先,我们来说明一下当时六国人对待秦人的态度,因为秦国以函谷关为界,西边的 “关中”秦人和关东的六国人民。关中秦人上至统治集团的高层,下到一般吏民,均以征服者自居,对六国人民多有欺凌奴役之举。久而久之,六国之人对“关中”秦人就产生了极深的隔阂甚至仇视。在秦国的高压统治下,六国之人长期“怒不敢言”,但随着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朝统治动摇,这种长期受到歧视而产生的仇恨就如决堤之水一般,迅速蔓延开来,导致了可怕的“报复”行为。

项羽坑杀秦军降兵

巨鹿之战后,战败的秦军统领章邯统领20余万残军投降了项羽,两军合并后从河北一路进军到河南洛阳西面的新安县,就在这里“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城南”。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诸侯吏卒异时故徭使屯戍过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无状,及秦军降诸侯,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轻折辱秦吏卒。”

简单来说就是,当初秦朝统治期间,“秦中吏卒”奴役“诸侯吏卒”,此番秦军被迫投降,“诸侯吏卒”立即展开报复行为,反过来开始奴役羞辱秦军降兵。这些降兵心中不满,纷纷打主意准备逃回秦国,消息传到项羽耳朵里以后,其轻易做出了一次坑杀降卒20万人的愚蠢决定,从此失尽关中人心。


刘邦大胆起用秦军旧部,得到真心回报

刘邦靠着“约法三章”得到了关中父老的鼎力支持,但即便如此,横亘在关东六国民众和老秦人之间的心理障碍依然无法逾越。荥阳大战时,为了迎击来势汹汹的项羽骑兵,刘邦精心挑选了李必、骆甲二名将领统军迎敌,但二人坚辞不受,声称“臣故秦民,恐军不信臣,臣愿得大王左右善骑者傅之。”作为被刘邦亲自挑选的将领,又战果第一强兵“秦国锐士”,李必、骆甲必定是骁勇善战的将领,只可惜他们的秦军出身难以令军中其他将士信服,只能非常明智的当场拒绝了任命。不过,这两人也没有辜负刘邦的知遇之恩,他们以左右校尉的身份出战,最终一举击破项羽骑兵,得胜而回。

因此,得民心者得天下,刘邦得到了三秦大地所有军民的拥戴,在楚汉战争中有了一个非常稳定的大本营,所以能够战胜项羽,取得最终的胜利,建立大汉朝。


石间捡史


秦国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吞并了其他六国,建立了秦朝,然秦朝对六国百姓多有欺凌奴役之举动,故而关东六国对秦人产生了极大的仇恨,在秦国统治下,六国百姓苦不堪言,这种仇恨积压久了就成了报复的行为。

项羽直接坑杀秦国降兵。巨鹿决战之后,秦国将领章邯统领20万残军投降了项羽,军队屯积在新安县,因为当初秦国统治期间,秦人多次羞辱楚军,此次秦军被迫投降,楚军立即展开报复行为,开始羞辱秦国降兵,这些降兵纷纷准备逃回秦国,被项羽听到后,其做出了一次坑杀秦国降兵20万之举动,此举令其人心丧失人心,使刘邦有机会为统一天下打下根基。

刘邦重用秦军旧部。荥阳大战时,为了迎击气势汹汹的楚军,刘邦大胆重用了李、骆二位将领,李必、骆甲二人开始坚决不受,怕自己是秦人,刘邦不相信他们,但是刘邦非常明智的坚决信任他们,而这二位将领也没有辜负刘邦对他们的信任,奋起反击楚军并一举击败项羽横扫天下的骑兵。

所以为君者,要对天下百姓仁慈,只有天下归心,才能一统天下。


绝尘的时光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48岁起兵反秦,8年内从土匪逆袭成为一代帝王,开创了威名赫赫的大汉王朝,一生充满传奇。下面阳光旧事录就和大家一起回顾刘邦是怎样赢得秦人鼎力支持的。

一、善待子婴,收服秦国精英



汉元年10月,新年伊始(秦制,以十月为岁首),刘邦兵至霸上(今西安东),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刘邦为自己的西征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刘邦手下将领建议杀了子婴,刘邦不许,并解释说:“怀王派我入关,正是因为我宽容。并且秦王已经投降了,杀他不吉利”。刘邦自我标榜的宽容让担惊受怕的秦国王族、文武百官和精英分子松了一口气,不再担心会受到欺凌,自然对刘邦感恩戴德,刘邦轻而易举的收获了贵族精英分子的认同和追随。

二、秋毫无犯,收服民心

刘邦领兵进入秦都咸阳,见到府库奢侈、秦宫美女如玉,一下就迷了心智,想留在秦宫奢侈享受,被樊哙和张良劝止,还军霸上。

接着,刘邦约束部下不得烧杀抢掠,避免了大军过后满目疮痍的惨剧,大家请自行对比项羽屠杀襄城、屠杀齐国和入咸阳造成的惨剧,足以发现大军过境的可怕。秦人们看到刘邦军队纪律严明好感大增,也为逃过大军欺凌暗自庆幸,对刘邦充满了认同。

三、约法三章,基层宣传,秦人倾心

刘邦回到霸上,就开始思考怎么确立在秦国的存在、建立管理制度在并赢得支持,他把眼光盯在了地方豪杰和宣传上。

11月,刘邦召集各个郡县的父老、豪杰,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和偷盗者有罪。”接着尽去秦国苛法、秦国任命的官员一切如故、承诺绝不侵暴秦地。约定完毕,刘邦派人和秦地官员一起下乡宣传。

百姓们不仅没有受到伤害,反而得以去除秦国苛法、休养生息,人人欢喜,主动进献牛羊酒食给刘邦军队,刘邦又以军食充足、不愿劳费百姓的理由拒绝了,秦人格外开心,唯恐刘邦不做秦王。

对手项羽自作孽,把秦人推向刘邦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项羽的残暴格外的衬托了刘邦的宽容,把秦人彻底的推向了刘邦。

巨鹿之战项羽一战成名,之后又成功招降了章邯的20万秦军,但是因为担心秦卒再反,设计坑杀了这些降卒,和秦人结下无可挽回的血仇。入关后,项羽杀秦王子婴、焚烧秦宫、屠杀咸阳,导致秦人对他恨之入骨。项羽自知无法在关中立足,只好把关中一分为三让三名秦军降将管理,而自己带兵返回了彭城,而把刘邦打发去汉中做了汉王。



刘邦回定三秦后,秦人全力支持汉军,成为刘邦最坚定的支持力量和军队来源。最终,灌婴带领的秦人骑兵在乌江逼死项羽,刘邦在楚汉之争中胜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