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大二学生李肇鹏:对于“水课”的沉思

作者:李肇鹏,上海政法学院大二学生。原题:你还打算选水课吗?

法学专业大二学生李肇鹏:对于“水课”的沉思

2019年10月3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奋进看落实”系列通气会第四场:介绍狠抓落实打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有关情况中,教育部宣布印发《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我们先来看看文件里说了些什么吧。

“高等学校要严格执行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连续三年不承担本科课程的教授、副教授,转出教师系列。”

“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书记校长不是合格的书记校长,不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

“严格课程管理,立起教授上课、消灭‘水课’,取消‘清考’等硬规矩,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杜绝必修课因人设课,淘汰‘水课’,立起课程建设新标杆。”

“杜绝信息技术应用的简单化、形式化······杜绝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现象。”

“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严格考核考试评价,增强学生经过刻苦学习收获能力和素质提高的成就感。”(说实话,我觉得这也得看专业吧······学法的我现在也挺吃力的。)

在我们这代人上中小学的时候,听到的大多是“减负”。为什么上双引号呢?因为这不是实质上的减负,课外补习班、兴趣班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老师、父母或我们自己总是怕落在别人后面。

在老师、父母一句话的影响下——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我们憧憬着自己的大学生活。入学那天,大多数人可能都会想,我自由了,而事实证明,这只是你觉得。你会有参加不完的活动,听不完的讲座,如果你加入了学生组织或者在团里、班里有个“一官半职”,你可能有累成狗的大学生活,更不尽的是,如果你选了法学······(其他专业或许也一样,但这里不太了解)

这样的话,对本科生“适当增负”还有必要吗?

答案当然是有的。

教育部《意见》不得不说,问题切的很准。之前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优质网课已经上线(虽然我没看过),像北大这些实至名归的高校,也开放了允许校外人员参加的讲座。这就是进步。

我认为,此次《意见》最大的两个亮点便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和“消灭‘水课’”。

先说“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不难发现,在众多高校当中,“大师”级的人物是很少亲自登上本科三尺讲台的,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做着科研项目或者带着自己的研究生团队,以另一种方式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但是本科教育毕竟是高校基础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本科的“厚度”不尽人意,教授们回归本科课堂也是对学生最大的福利。当然,我们也不能对教授们要求过于严苛,既要要求科研成果、培养研究生,又要回归本科课堂,教授们的压力也是很大的,所以,如何从制度层面保障教授们“双丰收”,不得不说已经成为当下难题。

第二个亮点是“消灭‘水课’”。我相信,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大部分都上过“水课”,如果没有上过,也一定听过这个词。“水课”,大概有两类,且多为后者,大家可以看看有没有遇到过。一是专业的师资力量较为缺乏,多数专业课皆由非业界或非专业的老师教学,课堂内容乏味,学生收获小。二是作业少、课堂管理松、课程绩点高,利于学生顺利获取学分。其实,随着我国人才资源不断增多、师资力量的不断增强,第一类“水课”比较少了,大多数都是第二类。第二类“水课”对高校学生吸引力是非常强的。在大多数高校中,绩点和学分是选课、评奖评优、甚至研招的重要条件,学生希望获得高绩点、满学分是可以理解的,但很有可能,这门课,他就“划水”了,最初设置这门课对于这些学生也就没有了意义,更多的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

从第二学期选课开始,我一直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选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通识课(专业课大家一般当然不会划水,老师们也都很重视)。的确,我认为自己选过的通识课都还不错,老师们也都特别用心,甚至有时候会觉得,通识课会带给我比专业课更深刻的感悟,虽然有几门通识课给分的确不高,导致那几门课绩点较低,对奖学金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我认为,从课上收获的,远比money重要的多。

其实这些现象在很多高校都出现过,但是由于学生不排斥、老师不负责、领导不重视,才出现了今天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下滑的现象,当然这也只是冰山一角。所有人都希望的是,《意见》得到最终落实,实施与监督相结合,多了解作为教育两个主体的教师、学生的想法和观点,在实践中推动本科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

今后,“水课”还会存在吗?

你,还会选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