樑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樑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梁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莫問收穫,但問耕耘”“盡責盡力,就是一等人物”,讓我們通過這兩則家訓,走進這個家風優良,家學淵博的書香門第——梁家,發現在這樣一個良好家風環境下長大的梁從誡的人生故事。

梁從誡,大建築學家梁思成和民國才女林徽因的長子,祖父梁啟超,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著名的政治家。1932年,一個男嬰在北京出生,男孩父母為他取名“從誡”,這個男孩就是梁從誡。母親林徽因更因為梁從誡的出生,倍感喜悅,為他寫下一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

在那段時間,他們一家三口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父親梁思成和母親林徽因研究著他們熱愛的建築事業,小小的梁從誡則被悉心照料。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的侵華戰爭,戰火紛飛,硝煙瀰漫,當時整個中國籠罩在陰霾之中。梁從誡跟從父母遷往西南大後方,躲避戰爭。戰爭結束,

梁從誡一家也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梁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1950年,梁從誡以父親為目標,想要考取清華大學的建築系,但因兩分之差,只好轉向第二志願歷史系。後來,他又到雲南大學擔任歷史系老師。1969年,他也被特殊時期的浪潮波及,被下放到江西某“五七幹校”勞改。

晚年,他則把事業重心放在環境保護方面,獲得了中國環境新聞工作者協會和香港地球之友頒發的“地球獎”和國家林業局頒發的“大熊貓獎”

風平浪靜與顛沛流離交錯進行。梁從誡的人生就像這浩大的歷史一般分分合合,帶著一種厚重感。每個人都是普通人,也是歷史見證者,參與者,塑造者。他一生的風波記錄著那段時間的風雲變幻,他的身上有著時代的深刻印記,掙扎,求索,崛起,扭曲,開放。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梁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他的生活是如此,那他的感情呢?

他有過兩任妻子,第一任妻子是原北大校長周培源的女兒周如枚。他們的父輩都是清華大學的校友,又都曾在西南聯大任教,相似的經歷,共同的愛好讓他們結成好友,兩家成了世交 。他們應該算得上是青梅竹馬,很自然地就結為夫婦。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梁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1955年,梁從誡和周如枚正式結婚,次年他們就擁有了自己的孩子——梁鑑 。1969年,當梁從誡被放勞改時,他們離婚了。妻子周如枚帶走了兒子梁鑑,十幾年的夫妻情分就沒了。

他們為什麼會在這時候離婚呢?據猜測,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兩家的政治傾向不同。在特殊時期,梁思成父子被扣上了“走資派”的帽子,被批鬥,被迫害,而周培源還主持過樑思成的批鬥大會。在那個年代,政治是影響婚姻的重要因素,許多人為共同的政治理想而結合。梁從誡夫婦的婚姻的失敗與這段扭曲的歷史往事有著很大的關係。

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或許當時就是因為政治迫害,讓他們感情出現危機,一方以離婚的方式來躲避這場浩劫。十幾年的細水長流的日子沒有經得起風波的考驗,她以明哲保身的態度退出,結束這場婚姻。不知當時梁從誡會有什麼感想,他是否痛過,怨過。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梁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經歷了長達八年的勞改生活後,梁從誡重新回到北京,經過一段時間休整,他生活漸漸步上正軌 ……

人生如戲。從祖父到自己這三代人,梁從誡有什麼看法呢?

梁從誡曾評價梁家這三代說“

我們梁家這三代人都是失敗者”“我們三代最大的悲劇,是面對的選擇越來越小……”

梁從誡先生為何發出這樣的評價?他們這三代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梁從誡的祖父梁啟超是清朝光緒年間的舉人,中國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也是我們所孰知的戊戌變法的領導人之一。在維新運動期間,他為變法改革宣傳造勢,任當時創辦的主要刊物《中外紀聞》的主要撰稿人,他發出一聲聲吶喊: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申民權……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梁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轟轟烈烈開展的戊戌變法還是迎來了無疾而終的命運,他只能倉惶出逃,經歷了長達十四年的流浪生活。1912年,他再次踏上國土,討伐復辟,維護民主,他為國家的民主,民族的獨立而戰,他加入護法護國運動之中,又一次面臨失敗。

在資本主義的道路上他似乎看不到希望的曙光,1918年,他前往歐洲去考察,發現西方社會存在諸多問題,資本主義並不如想象中那樣美好。晚年,他轉向另一條路,在傳統文化和儒家的經世致用的思想中尋找救亡圖存之道。

縱觀祖父梁啟超這一生,從維新派到保皇派,多次發出立憲的呼喚,再到晚年的轉變,他一直在尋找救國之道,為國家奔走呼號。而他也始終不得圓滿,沒能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梁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而父親梁思成則是一生致力於建築的研究和保護。二戰期間,當美軍要對日本京都奈良進行轟炸時,是他極力勸說,才使京都奈良倖免於難,我們今天才能看到奈良這些保存完好的珍貴古建築。特殊時期,他被他所關愛的學生背叛,他們汙衊他是“反動學術權威”,《梁思成是彭真死黨,是混進黨內的大右派》這一張張大字報直戳在他的心上。

在這種壓抑的氛圍下,他被迫停止了熱愛的事業。平反過來,他仍痴心不改,沉浸於古建築的研究與保護。

那梁從誡他自己呢?前半生漫遊在所學的專業領域。後半生轉向環保事業他創辦了國內首個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在保護原始森林和野生動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他本人還以全國政協委員的身份,在政協會議上作了《大聲疾呼,加強環保》的發言,提出多個有建設性的提案。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兒子為何離婚?他晚年對梁家三代卻做如此評價

他們三代人的人生雖有波折,但他們在各自的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國家的建設,社會的進步添磚加瓦。從這個方面來說他們是成功的,那梁從誡先生為什麼說他們三代人是失敗者呢?

我想,這裡的“失敗”並不是真正的失敗,更多的是一種無可奈何吧。祖父一生掙扎於政治探索的洪流中,而他和父親因政治影響險些離開了自己的事業。時代的動盪,扭曲曾讓他們飽受傷害,他們極力發聲,卻鮮有迴音。

他們所做事業,不被人理解。失敗是他對曾經傷痛的掩蓋,是對歷史的波濤洶湧的感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