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竹溝,就是“小延安”

「媒體」竹溝,就是“小延安”

「媒體」竹溝,就是“小延安”

確山竹溝革命紀念館內劉少奇等中原局領導雕像。

「媒体」竹沟,就是“小延安”

劉少奇在竹溝住地親手栽下的石榴樹。

本版攝影 李思遠 劉超 □記者 季學根 倪同永 范進 陸榮春 張勇峰 王葉州

伏牛山,桐柏山,竹溝那個就在兩山間。英雄的土地,革命的搖籃,抗日指揮部,屹立在中原。竹溝歷史多輝煌呀,“小延安”美名天下傳,天下傳。

“這首抗戰時期在當地流傳的民謠《竹溝頌》,描述了竹溝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歷史地位——中原抗戰的指揮中心、我黨的重要戰略支撐點、新四軍壯大的重要基地。”10月26日,河南省確山縣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羅平均,這樣對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採訪組介紹抗戰時期的竹溝。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竹溝定稿

2018年1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120週年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劉少奇同志撰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論黨內鬥爭》等著作豐富了黨的建設理論,教育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

“《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劉少奇同志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重要著作,是中國共產黨思想理論建設史上的重要文獻。《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最早醞釀孕育在抗戰初期的河南省澠池縣,形成誕生在確山縣竹溝鎮。”10月26日,中共確山縣委黨史辦主任羅平均拿出歷史資料,介紹《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形成過程。

劉少奇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

1938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六屆六中全會。全會決定撤銷長江局,成立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以劉少奇為書記的中共中央中原局。劉少奇肩負黨中央的重託,在前往竹溝途中,先到河南澠池為中原局開展工作做必要準備。

在澠池的實際工作中,劉少奇對我黨大批吸收新黨員,黨的力量得到加強,革命事業蓬勃發展,表示極大的高興。同時,他也敏銳地發現,新黨員思想活躍,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如不及時加強對新黨員的教育引導,使之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勢必會影響到黨員隊伍的健康成長,進而影響到黨的事業的發展壯大。於是,劉少奇開始思考共產黨員的修養問題,並撰寫了《共產黨員的修養》演講提綱和部分初稿。

1938年底至1939年1月初,豫西省委舉辦第一期黨員幹部訓練班,他親自為訓練班講課六次,其中三次就是講授在澠池起草的《共產黨員的修養》,這是在我黨歷史上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專題論述共產黨員修養問題的報告。

1939年1月,劉少奇離開澠池,抵達中原局駐地確山縣竹溝鎮。他指示中原局參照在澠池辦訓練班的經驗,連續在竹溝舉辦了多期黨員幹部訓練班。劉少奇在《共產黨員的修養》提綱及部分初稿的基礎上,認真思考,精心修改,最終寫出了比較完整的演講稿,標題加了個“論”字,成為《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劉少奇在竹溝多次給黨員幹部演講《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先後有2800多名黨員幹部接受培訓教育。

1939年3月,劉少奇由竹溝返回延安,主持籌備召開全國職工代表大會。7月8日和12日,劉少奇在延安藍家坪馬列學院窯洞外的廣場上,兩次向學員們作《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演講。劉少奇的演講,受到學員們的熱烈歡迎。張聞天認為劉少奇所講的內容,正是當時廣大黨員迫切需要的,便請他將演講稿整理成文,在《解放》週刊上連載發表。

文章公開發表後,得到了全黨同志的很高評價和充分肯定。延安新華書店首次出版發行了《論共產黨員的修養》單行本,並很快出了三版。各抗日根據地也先後予以轉載或出版單行本,大量印發到黨員幹部手中,作為黨課教材。延安整風運動中,該文被列為整風的必學文件,1943年又編入解放出版社出版的《整風文獻》。這對加強黨員幹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提高黨員的黨性修養起了重大作用。

創辦《小消息》《拂曉報》—— 高舉抗戰輿論大旗 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採訪組出發前,記者就有一個心願:探尋鹽阜大眾報首任社長王闌西在確山縣竹溝鎮的革命活動情況。在收集新四軍資料過程中,僅獲得他當年任河南省委宣傳部部長的有限信息。

10月25日下午,採訪組風塵僕僕來到河南省確山縣竹溝革命紀念館。在展廳中,紀念館陳展部主任許縣亮指著王闌西的照片說:“黨在竹溝創辦了《拂曉報》《小消息》兩份報紙,《小消息》報是王闌西負責的。”晚上回到住處,記者立即查閱中共確山縣委黨史辦提供的資料。

資料記載,《小消息》報是抗戰初期中共豫鄂邊區黨委創辦的機關報,也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原地區我黨領導機關最早創辦的重要報紙之一。

《小消息》報的前身是《消息》報。1938年5月,徐州淪陷以後,中共河南省委從開封轉移到竹溝鎮。7月,河南省委決定在竹溝創辦省委機關報《消息》,指定河南省委宣傳部部長王闌西具體負責。

1938年11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建立後,決定撤銷湖北、河南省委,成立豫鄂邊區黨委。1939年初,新成立的豫鄂邊區黨委決定把《消息》報改為《小消息》報,由區黨委宣傳部部長王闌西兼管報社工作。1939年8月,王闌西調往豫皖蘇工作後,由新任宣傳部部長曹荻秋領導報社工作。由於當時中原局與豫鄂邊區黨委合署辦公、一套班子,《小消息》報既是區黨委機關報,又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機關報。

《小消息》報內容靈活多樣,主要宣傳當時黨在全國和中原地區的任務,報道國內和中原各敵後抗日根據地情況,刊登中原局所屬各級黨組織的工作動態,轉載黨的各級負責同志重要文章和延安《解放》週刊、《新中華報》的重要新聞、評論等。此外,也經常選載一些通訊、詩歌、版畫、漫畫等。

《小消息》報的影響不斷擴大,發行量也由最初的兩三百份,逐漸增加到四五百份直至一千餘份。到1939年11月11日“竹溝事變”時,該報才被迫停刊。

《拂曉報》於1938年9月29日在竹溝創刊,並隨彭雪楓領導的新四軍遊擊支隊東征。彭雪楓在發刊詞中寫道:“拂曉”代表著朝氣、希望、革命、勇敢、進取、邁進、有為,勝利就來的意思。志士們在拂曉,要聞雞起舞了。拂曉催我們鬥爭,拂曉引來了光明。

《拂曉報》在豫東的艱苦抗戰歷程中,得到了迅速發展,發行量高達四千份,並能三至四色油印套版。作為新四軍遊擊支隊的機關報,《拂曉報》是“支隊黨的喉舌”,也是“廣大群眾廣大讀者的喉舌”。《拂曉報》、拂曉劇團和騎兵團,被彭雪楓稱為新四軍遊擊支隊的“三件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