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大觀園》 林飛 作

擇一藝 終一生

CHOOSE ONE ART TO END YOUR LIFE

王來文 / 文


#

Born noble

出生名門

林飛先生出身於工藝名門,是老輩一代工藝美術大師林亨雲老先生的公子。林亨雲老先生是由國務院評出的第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老一輩的能工巧匠們,個個都是有絕活的傳統工藝活化石,皆是一代大匠。林亨雲先生刻的“熊”,在工藝雕刻史上是堪稱出神入化的大家之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大觀園》局部 林飛 作

林飛先生生於1954年,還在孃胎裡的時候,他的胎教音樂就是父親雕刻時的敲打聲,出生後更是有緣親炙其父輩老藝人的傳統芬芳成長,他60多年的人生之途,始終與石雕相伴,不離不棄。石頭,似乎成了他的親人,成為了他的情人。長年與石為伴、與石相守,其人、其性、其情頗有“石”韻,讓人感覺到壽山石即林飛,林飛如壽山石上,已是人石一體、人石一味,憑此韻味即可窺出林飛與壽山石材質的親近,對壽山石雕的身心投入與執戀。

我料想,其五行八字或許天生就帶著土石之旺,加之其出生環境,如魚出生在大海,自帶基因,自會游泳。可以說,成長的家庭和藝術環境的因素,練就了其紮實的傳統雕刻基本功。“文化是浸染出來的,藝術是薰陶出來的”,這是我對文脈傳承的體悟,也是我常常說起的一句硯邊藝話,就藝術傳承而言,似乎從林飛先生身上也得到了印證。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補天》壽山將軍洞芙蓉石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麗達與天鵝》壽山芙蓉石 林飛 作

#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ining

院校訓練

收藏家看好林飛先生,壽山石界認同林飛先生,除了其名門家傳的傳統根基深厚這點外,其高等美術院校的系統學習與訓練也是另一重要因素。他曾在福建工藝美校、廣州美院學習,是省內名師楊夏林、周荷生、王則堅的學生,是大雕塑家梁明誠的門生,接受過純正、系統的現代院校教育,畢業後還深耕教育十四年。名門出身的傳統根基,加上現代高等藝術院校的教育、從事教學的背景,這在壽山石雕刻界還是極為少有的。得益於這兩條文脈的修煉,鍛就了其藝術思維、藝術觀念、藝術思想能站立在歷史的維度來思考壽山石雕藝術,來思索自己壽山石雕刻藝術所追求的境界。在與其交談中,他一兩句話就能道出壽山石雕刻藝術的關鍵,透露出對壽山石藝術規律的精準把握,對自己藝術方向的明晰探尋。在他身上,體現了傳統雕刻工藝的矜持和現代雕塑的通達之間的融會貫通。精緻的工藝品味是先天傳統魅力,而雕塑的開合結構能力是後天修煉出來的,林飛先生是壽山石雕刻界的才人,才人高致,往往有非常人所能及的秉賦。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夏娃》壽山芙蓉石 林飛 作

#

Teaching for many years

從教多年

一時為師,一世師表。十幾年的從教為師的經歷和品格始終滲透在其骨血裡。“行為世範”的使命與道德感召,是中國文化生生不息的內在動力。只需與林飛先生短暫接觸,就能感受到他這種使命感的道德力量。他身上有一種對壽山石藝術行業的使命感,包括他對壽山石行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不良風氣的憂心,這在工藝美術屆都是少有且難得的人文情懷。

“別看今天的壽山石市場很大,參與的人士也很多,但是成才的人不如以前,我很擔憂。一個行業要想發展靠的是人才,沒有好的人才,是會斷層的。”這是他對壽山石雕行業人才缺乏的隱憂。“現在壽山石雕行業基本上講材質不講藝術,這種現象越來越嚴重,就會把路越走越窄,而且造成材質的極大浪費。最好的材質好多都是這十幾年毀掉的。從表面上看,這十幾年出來的作品數量極多,但給人留有印象的不多,不像老一輩的那些作品,印象都非常深刻。現在是整個行業參與的人很多,但留下的經典作品卻很少。”這是他對壽山石資源和壽山石藝術前景的擔憂。這些話語皆是拳拳赤子心,有一種壽山石藝之命即我命,我命亦即壽山石藝之命的生命擔當。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貴妃醉酒》壽山二號礦石 林飛 作

#

Cited as "bosom friend"

引為“知音”

"就整體而言,壽山石雕刻藝術界因對藝術價值和自身作為雕刻藝術家的價值取向產生偏差,一切以經濟效益和利益的成功作為衡量自身價值的成功,並以此來衡量文學家和藝術家的成就,必然會導致價值觀的錯位,而這種錯位會導致壽山石雕刻界遊離於整個藝術界,特別是遊離於主流的人文藝術界之外。而這種遊離也使得壽山石雕刻藝術界漸漸步入審美取向的滑坡和藝術修養的盲點,以至於從業者越來越多,市場越來越繁榮,但藝術水平卻日趨下滑令人堪憂,得“品”者寡,得“病”者多。如果用歷史眼光來嚴肅對待的話,在當下壽山石雕刻藝術虛假繁榮的現象背後,是壽山石這種寶貴材質的大量浪費和隨意殘損,特別是上等材質,待到將來能得“品”者眾多時,卻已找不到好的壽山石材質,這是目前最大的“病”,也是最堪憂的地方。"這是我十幾年前(約2007年)在壽山石雜誌上發表的《品鑑壽山石雕藝術》一文中提出的觀點和批評。未料十幾年後,聽到壽山石界行業的“領頭羊”林飛先生髮表相似的觀點,實有“知音”之遇的感覺,同時也對林飛先生對壽山石藝術發展前景的清醒認識,更多了幾分敬重。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穿越》壽山芙蓉石 林飛 作

與林飛先生引為知音共鳴的還有一事值得一提,前幾年,我因工作分工分管省民間文藝家協會,與壽山石雕刻界更近了。基於多年對壽山石雕刻藝術界的瞭解,我分管後倡儀抓了兩件事:第一件是舉辦福建省歷屆工藝大師的作品展,目的是梳理歷程,回顧過去,思考未來;第二件是提出壽山石藝術界的文脈“尋根之旅”主張,尋壽山石雕刻藝術鼻祖楊玉旋的根,尋壽山石雕刻藝術文脈的根,目的是倡導壽山石雕刻界同仁回到壽山石文化正脈上來,倡導從傳統、從文脈根源上來傳承創造,從思想上、藝術上來梳理與守望迴歸,重拾對傳統的自信,在守正中出新。這一主張得到了林飛、陳益晶、黃麗娟、陳禮忠、鄭幼林等大師們的呼應,很快得到壽山石雕刻界同行們的共鳴,林飛先生更是親自參與到楊玉旋故里漳浦的尋根活動中。

#

Ancient tian conference

作品《古田會議》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古田會議》壽山高山石 林飛 作

今年上半年,在省裡領導的倡議和支持下,我和同仁們策劃組織了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壽山石韻”大型壽山石藝術展,從徵集的作品裡可喜地看到,壽山石界的同仁迴歸文脈後,在藝術創作上的轉變和在藝術價值取向上的正道迴歸,這也是在當下民族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的時代精神感召下的一種理性迴歸。而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上,林飛先生的大型主題雕刻作品

《古田會議》,直接被安放在中國美術館大廳重要位置上展出,此件作品在整個展覽上耀眼奪目,很充分地展示了壽山石藝術的魅力和審美高度,更體現了林飛先生的壽山石雕刻藝術的創造力。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古田會議》局部 壽山高山石 林飛 作

最初認識林飛先生是從其作品開始的。第一次印象深刻,是在多年前的一個展覽上看到的作品——一個海蚌裡面刻著一個女人體。善用材質,造型過硬,傳統技藝雕塑思維,這是我當時的觀感。第二次印象深刻,就是今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的

《古田會議》作品。作品採用傳統技藝對現代題材進行表現,巧妙的構思加之西方雕塑的力度,畫面審美入古又出新,這是對壽山石雕刻藝術表達現代題材的有益探索,是當下壽山石雕刻藝術對時代的記錄。第三次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型壽山雕作品《大觀園》

#

Grand view garden

作品《大觀園》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韓天衡為林飛新作《大觀園》題字

作品以數個大觀園裡的紅樓夢故事來組成大觀園的時空藝術,本是文學與歷史的夢境,通過雕刻家藝術手段的再現,演變成了美不可言的妙境。這是一件有氣勢的大型壽山石雕刻作品,構圖大開大合,舒展開張,每一景、每一情,都令人心旌搖曳。局部地方體現出了各式傳統壽山石雕的純熟技巧,大整體上有畫意有塑造感。在雕功上,有高浮雕、圓塑、薄藝雕等,既有各種傳統刀法,更有西式的雕塑構造。作品豐富飽滿且整體感極強,體現出西方雕塑的歸整統一與氣度張力,極富視覺衝擊力,可謂壽山石雕刻與西式雕塑的和諧融合。雕與刻的空間張力飽漲,氣盈滿勢迴盪,充滿了渾厚沉實的力度。以繪畫來比喻的話,可以說有工筆的精細,有寫意的磅礴,更有意象的詩性,是當代壽山石藝術裡一件難得的精品,難得的力作,代表了這一時期壽山石雕藝術的高度。善用材質的巧思,善於巧色的妙想,加上精益求精的“入石三分”的雕刻技法,融匯出渾然之美。意象與具象結合,在理性的思考上兼有感性的意境,讓人不知是天成還是人工,技法的嫻熟著實讓人歎服,真是刀追清風心奪造化。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大觀園》局部 林飛 作

這件大作,是對壽山石雕刻藝術的一次拓展與創造,開拓了過去三百年來的具象與細作之路,雕出了宏偉氣象。此件作品前後耗時兩年有餘,是林飛先生的心血之作,也是他對壽山石藝術長期思考探索的智慧呈現,作品很充分地展現出林飛先生高超的雕刻工藝水平,更展現出林飛先生在造型與結構上的塑造能力,展現出他的審美眼光和文化素養。“天一半,人一半”,這是他對壽山石藝術謙遜的獨特見解,而這件作品實是對他獨特見解的最好詮釋。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王來文與林飛在林飛工作室

蒙邀專門提前去現場一睹《大觀園》大作,才知道林飛先生的雕刻工作室是如此的簡樸和狹小,簡樸到無一件可供休息與待客的傢俱,狹小到根本容不下“大觀園”這件作品。此件作品是在工作室之外的公共空間的屋簷下完成的,不能不令人驚歎。當下工藝美術界特別是壽山石界,個人工作室大多講究高大上,甚至有的個人工作室近乎於個人展示館,似乎空間不夠大,便不足以展現實力,不足以展現“成功”。林飛先生簡樸的創作情境,讓我想起了吳冠中和潘天壽兩位先生。吳冠中一生的精品,大至盈丈的大作很多都是在其數十平方米的家中完成的;一代大師潘天壽的畫室也不過十多平方米。林飛先生不務虛名,不重華麗的外在因素,在狹窄的空間裡完成此件力作,讓我心生敬意。

我想,真正的大師需要的是時間,而不是空間。真正的好作品需要的是時間的投入,無關乎空間大小。幾平方米的空間裡一樣可以出大師、出經典之作,幾百上千平方米的空間裡也未必能出大師,能出好作品。當然,好作品需要時間投入,更需要時間的考驗,我深信,林飛先生的這件“大觀園”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經得住歲月的驗證。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大觀園》局部 林飛 作

割斷昨天,就沒有今天,放棄今天,就將失去明天,對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傳承發展,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擇一藝,終一生”,這是林飛先生的人生理念,也是他和他這一代人對壽山石藝術的歷史使命和時代擔當的最佳詮釋。

2019年國慶節於文心堂北窗下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禁果》局部 老撾石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國色天香》老撾石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山神》壽山善伯石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何樂》老撾石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井岡山會師》壽山山秀園石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飛奪瀘定橋》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貴妃醉酒》壽山水洞高山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笑佛》蜜蠟 林飛 作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福建漳浦人,1968年出生。畢業於福建師大美術學院,教育部首屆中國畫博士課程班進修。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福建省文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主席,廈門大學兼職教授。長期擔任全國美術大展的組委會委員、評委、福建省美術大展的評委會總召集人、福建省政府百花文藝獎總評委等職。


林飛簡介

王來文:林飛——擇一藝 終一生

林 飛/ LIN FEI

1954年生於福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津貼;中國玉石雕刻特級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

1972年在羅源雕刻廠任師傅;1981年畢業於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1989年結業於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培訓班;1981年至1992年於福州大學廈門工藝美術學院任教;現任福州市聚匠壽山石雕刻職業培訓學校校長。

現為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篆刻藝術院研究員,福建省工藝美術學會玉﹒石雕刻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福建省技師協會副會長,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副會長。作為當代中國壽山石雕界的領軍人物,林飛培養出眾多雕刻人才,其中包括數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玉石雕刻大師等,以及弟子門生上萬人。先後邀赴香港、新加坡、臺灣、馬來西亞舉辦展覽。其作品師法傳統而不泥古,創新風格而不媚俗,作品以中西方雕法融為一體。大量引用了中西方文學作品及歷史典故為題材,為壽山石雕開創新藝術領域。

—END—

文化生活報社出品

國內統一刊號:CN35-0042

新媒體主編:鄒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